請導演把鏡頭切到1629年(崇禎二年),李自成帶著鐵哥們兒劉宗敏和侄子李過一路風餐露宿到達甘肅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投軍。我無聊的時候查了下,陜西到甘肅的距離是一千二百多公里,用兩條腿生生的走完,簡直就是小型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也許有人會問:那李自成殺了人還敢跑去部隊當兵,丫膽子也忒大了吧。請用您IQ120的腦袋想想,那時候木有手機木有網絡木有攝像頭,送信基本靠走打招呼基本靠吼的年代,所謂的跨省通緝只是請衙門的師爺化張頭像(畫影圖形)貼在城門邊上,讓一幫文盲圍著看看熱鬧增加些吹牛逼的資本罷了。有那些擦屁股沒拿紙的順手扯了去的悲催事情常有。更何況大災之年兵荒馬亂,死個人會玩兒一樣,辦案也是要算成本的,當官的出事兒只會“躲貓貓”老百姓顧著肚子,沒人干這費力不討好的事。
此時的李自成等人一路從陜西來到甘肅其中經歷的苦難比唐玄奘取經容易不了多少。亂世出英雄他就是天生的戰士,在軍營里竟然有久違的家的感覺。軍營里的人來自天南海北,有和他一樣的在逃犯、有跑江湖賣藝混不下去的手藝人、有實在不想種地的懶漢,什么樣的人都有。在這里他干什么都感到愉快,訓練、剿匪作戰勇敢而有計謀,迅速從其他人中脫穎而出很快被頂頭上司參將王國用提升為營長(把總)。
李自成第一次感到活著充滿了激情,天空是如此的蔚藍、草葉上的水珠晶瑩剔透、河水比往常更加清澈,就連宗敏兄弟勾搭的張寡婦看起來也俊俏了許多。和他要好的幾個兄弟弄來酒菜為自成慶祝,幾個人喝的酩酊大醉,呼呼睡去。在夢中,自成騎著高頭大馬回到家鄉,后面跟著宗敏和李過真是威風,父老鄉親們看見他十分恭敬的抱拳行禮歡迎他的到來。
夢真的好美,一覺醒來李自成感到前途一片光明,準備大干一場。嘿,小李子別忘了上天交給你的任務是把明朝踹到。
機會來了,此后發生的事情一波接著一波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我們的少年英主崇禎皇帝還沒有從鐵腕整治魏忠賢反黨集團的快感中清醒過來,大明的宿敵后金帝國也剛剛有驚無險的進行了權力交替,天命汗努爾哈赤被大明國第一亡命徒袁崇煥用大炮擊中,含恨而死。第八個兒子皇太極(名字很酷)從眾多皇子中掙得權杖成為第二代領袖。這位仁兄不但繼承了父親的軍事才能,政治才能更勝一籌,有著勃勃野心。新官上三把火,繼承龐大家業的皇太極制訂了新的戰略,盡量掠奪人口牲畜充實自己的實力,不斷騷擾明朝邊境使其疲于應付。如今純種八旗騎兵橫行天下卻單單怕了一個人:“誰,袁崇煥。”
不得不說的袁崇煥。
金庸老先生名著《碧血劍》里的主人袁承志機緣巧合學的一身武功成為七省武林盟主受義兄李巖的感化,協助李自成推翻明朝,歷史上有沒有袁承志咱不知道但他的父親薊遼督師袁崇煥卻實有其人。袁崇煥同志生于廣西,萬歷四十七年中進士任福建邵武縣委書記,期間愛民如子,履平冤獄受到當地人民的愛戴成為我黨為民服務的榜樣。上面這些話歷史上白紙黑字寫的明白,說明袁崇煥是稱職的,但也是他應該做的,而有一件事卻讓讀史之人不由得一震,“關心遼事,”也就是說他在南蠻之地卻關心著北方的遼東局勢,這小小的書生卻也有著橫刀立馬的理想。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隨著遼東局勢的不可收拾大明朝野官員談到后金鐵騎,無不膽戰心驚竟然沒有一個人敢去經營遼東戰局,這讓視官如命的國人情何以堪。
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進京述職的袁崇煥失蹤了連家人也不知道行蹤,正當各方謠言四起的時候,他又神秘的回來了。干什么去了?考察。這小子一個人騎馬去了八旗兵橫行的遼東考察地形。防御設施,民情,回來后他打了份報告說:遼東可以一戰。天啟皇帝扔下木匠活計大喜,封袁崇煥為山海關監軍。遼東的局勢千變萬化,袁崇煥的上司不斷變換慶幸的是他的官越升越大,終于可以放手一干。天啟六年正月后金大汗領八旗兵度過遼河,準備在大明的土地上再來一次三光政策,二十三日抵達寧遠城下,勸說袁崇煥投降。袁答曰:“呸,老子修筑寧遠城決心死守到底哪里會投降”(吾修寧遠絕守已死豈肯降爾)。袁崇煥這么輕視努爾哈赤固然是視死如歸,但他還未八旗軍隊準備了一份厚禮,請看:紅衣大炮。
我們的老祖宗很早就發明了火藥,用來制造用于宴會的煙花,而西方人卻用它制造威力強大的火炮。這一次寧遠城的十三座大炮就進口與荷蘭。既然不肯投降,不可一世的努爾哈赤下令攻城,袁崇煥下令炮轟八旗軍,從早上到傍晚殺敵三千余人,努爾哈赤徹底瘋了下令開掛攻城,八旗士兵像打了雞血一樣沖鋒,大炮再次怒吼著向八旗士兵構成的人海轟去,八旗兵望著不知會落到哪里的炮彈怕了,徹底沒了往日的驕橫。史載,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并級黃龍幕,傷一裨王。北騎謂出兵不利,馬革裹尸換,嚎哭奔去。努爾哈赤哭著說:“老子從二十五歲起兵以來沒有打過敗仗這次徹底栽了。”這一仗共殲敵一萬七千余人,努爾哈赤被打成重傷,史稱寧遠大捷,大漲了國人威風。掌握實權的魏公公大喜,袁崇煥被封為遼東巡撫就連大炮也被封為“安邊靖虜大將軍。”
在袁崇煥的苦心經營下,后金大敗、重新加固城堡、手下有了滿貴趙率教祖大壽等可以委以重任的人才,一切都在按自己的計劃進行,寧遠城成為楔入后金的釘子始后金坐立不安,收復遼東似乎有了希望。中國確實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家,正當袁崇煥一展拳腳的時候。公司換了董事長,信王朱由檢登基為帝。崇禎皇帝上任就鏟除了閹黨,這讓大明朝領兵在外的將領們欣喜若狂。明朝歷來有宦官當監軍的惡習,這些五根不全的太監軍事不行整人十分再行很多優秀將領大受其害。
深諳帝王之術的崇禎皇帝親自召見袁崇煥,夸獎他作戰有功并委以重任封為薊遼督師,感激的袁崇煥眼淚鼻涕一大把,頭腦一熱說出了“五年平遼”的大話。看來袁崇煥真的不了解崇禎皇帝,朱由檢生在宮廷卻不得寵,心情壓抑可想而知形成了多疑寡斷,喜怒無常的性格,這種性格毀了他的一生。
袁崇煥這匹好馬真的遇到了伯樂?你以為呢。
為了躲避袁崇煥的寧遠,皇太極劍走偏鋒繞道蒙古,從遵化值逼北京城。這一招果真毒辣,崇禎皇帝的龍床剛剛坐熱,八旗兵兵臨城下真是不給面子。崇禎帝慌了手腳,急忙給各軍區求援這當然少不了袁督師。崇禎皇帝多疑的性格第一次完美無瑕的展現出來,袁崇煥興沖沖地趕來保衛首都人民,深深知道八旗鐵騎的厲害,于是請皇帝打開城門自己上城守衛,滿以為憑自己和皇帝的關系一定沒有問題。崇禎帝卻澆了滿滿一盆涼水,“皇帝怕士兵造反只允許袁崇煥一個人進來,”什么東西,人家千里迢迢趕來就你的命幾天水米未進,你一句造反就冷落了士兵們的心,大明當滅。原來城中早有傳言,這次金兵進犯是他袁蠻子勾結而來,為了百姓的安全我就是不開城門。袁崇煥只好以實際行動表明心跡,在廣寧門外大戰皇太極。于是出現了歷史上最有趣的一幕,城墻上擠滿了幾十萬看熱鬧的軍民,而城墻下是浴血奮戰的三萬關寧鐵騎對抗最擅長野戰的十幾萬八旗士兵,唉,令人心寒。
袁崇煥再次戰勝了皇太極,這一次等待他的卻是冷冰冰的監牢。袁崇煥漢奸罪名成立,判磔死及時生效。行刑那天,袁崇煥面不改色,百姓們臭雞蛋,爛白菜毫不顧忌的往他身上招呼,全然不記得城墻下的血戰。他被五花大綁,百姓們爭相花錢買它的肉吃。為什么?好想哭,中國式的英雄前面總要加上悲劇兩個字。
神州百姓,生靈涂炭。堂堂大明再無崇煥。
大明可憐,袁崇煥可悲,皇帝可恨、百姓們。。。。。。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