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經是在怎樣的地理環境中,西游里的世界又是怎樣的一個世界,《西游記》里有詳細的描述。
詩曰: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原來世界是一個混沌不清物,經過129600年以后,開始逐漸開明,經過5400年,出現日、月、星、辰。又過5400年,萬物滋生;再過5400年,有水、火、山、石、土。又過5400年,發生萬物;再經過5400年,出現人、獸、禽,人地天三才定位。
悟空尋師和唐僧取經的世界,是由四大部洲組成,即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悟空原是花果山頂上一個仙石孕育而生,悟空出世的經歷,實際是世界衍變的縮影。
悟空尋師的路線:仙石——花果山——傲來國——東勝神洲——南贍部洲——過兩個大?!髋YR洲——方寸山三星洞。
唐僧取經的線路:長安洪福寺——南贍部洲——兩界山(即五行山出境)——西牛賀洲——靈山雷音寺。
四大部洲是怎樣的情景,《西游記》里如來有一段精彩的評說,他說:“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比鐏磉@段評說,既說出了作者寫這本書的宗旨,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社會強烈的不滿,又把社會的變革寄希望于佛教的愿望,同時也闡述了佛教的宇宙觀。
《西游記》里不僅有一個平面的世界,而且還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立體的世界,天庭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為首的神仙體系,陰朝地府是鬼魂的處所,海中是龍王的領地,四海龍王各盤踞一方,名山、名水是佛、道、仙、魔的地盤,還有廣大平民百姓,帝王將相等凡人生活在世面上。
縱觀西游的宇宙觀,我們不難看出,作者顯然是受到了道教和佛教宇宙觀的影響,實際上是兩教宇宙觀的有機結合?,F在我們來看看道教和佛教是怎樣的宇宙觀。
《太平御覽》卷二引《三五歷紀》記載: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開天辟地,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厚,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里。
道教認為:元始天王開天辟地,葛洪《枕中書》說:昔二儀未分,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自號元始天王。經歷四劫,天形如巨蓋,上無所系,下無所根,天地之外,遼屬無端,玄玄太空,無響無聲。復經四劫,二儀始分,相去三萬六千里。元始天王在天空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宮殿并金玉飾之,常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復經二劫,忽然生太元玉女,在石澗積水之中,出而表言,人形具足,天姿絕妙,常游厚地之間,仰吸天元,號曰太元圣母。元始君下游見之,乃與通氣結精,招還上宮。元始天尊成為傳教說經的最高尊神。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意思是,“道”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不可名狀的,是自然而然的。如果能用語言來表達,那它就是一般道理了?!懊比绻梢杂梦霓o來命名,那它就是一般的名了?!盁o”可以用來表達天地混沌之初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
老子還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盅氣以為和。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老子的意思是,道是萬物萬事的根源,是萬物萬事起源的奧妙所在。道就是無。一是元氣,元氣是渾然一體的元始之氣,是一團混沌之氣。一生二,一就是混沌初開,二就是陰陽二氣。陰陽交匯,產生盅氣,盅氣就是三。萬物萬事都是由盅氣產生。任何事物都是陰陽對立統一體,形象的說,就像人體那樣,背為陰,腹為陽,負陰而抱陽,陰陽的統一就是盅氣,就是和。和就是陰陽對立統一體,就是條件,就是根據。
道教也描述了一個立體的世界,即神仙生活在天界,凡人生活在陽界,鬼魂生活在陰界。
佛教認為,佛祖釋迦牟尼教化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四大部洲為一世界,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山外有山,山外有水。須彌山,原稱芥納須彌山,原為古印度神化中的山,后被佛教采用。相傳山高84000由旬(一由旬等于三十里),山頂為帝釋天,四面山腰有四峰,各有一天王,分別保護四方天下,便是四大天王的來歷。我國內地佛寺一般塑為:東方持國天王,著白裝持琵琶;南方增長天王,著青裝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著紅裝手臂纏一龍;北方多聞王,著綠裝右手持傘,左手持銀鼠。
須彌山周圍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鐵圍山圍繞的咸海,海四周是四大部洲。佛教以須彌山比喻極大的物體,以芥子比喻極小的物體,以芥子可以納須彌山來比喻事物之虛幻和本無差別,大小可以相容。
四大部洲即: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瞻部洲、北俱蘆洲。
東勝身洲(西游里的東勝神州),在須彌山東面的大海中,形如半月。以居民身體強健,不染疾病得名。身勝,即以身體取勝的意思。
西牛貨洲(西游記里的西牛賀洲),在須彌山西面的大海中,形如滿月。其地多牛,居民以牛為貿易貨幣,而得名。
南瞻部洲(西游記里的南贍部洲),在須彌山南面的大海中,形狀如車。
北俱蘆洲,在須彌山北面的大海中,呈正方形。此洲人民平等安樂,享壽千年。俱蘆,梵語音譯,意思是妙勝。因為勝于其他三洲,所以得名。
佛教認為四大部洲由水輪支撐,水輪由風輪支持,風輪由空輪支撐。
佛教教化的是大千世界,同一個日月所照的世界為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為一小千世界,一小千世界為一千世界,一千個小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整個宇宙是有小、中、大三千世界組成,故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簡稱大千世界。
在大千世界里,眾生所屬的世界分為三個層次,稱三界,即欲界,為具有淫欲和貪欲的眾生所屬;色界,為雖然脫離淫欲和貪欲,但仍然有物質生活的眾生所屬;無色界,是厭離物質生活而修持禪定的眾生所屬。可謂大千世界無限,佛土無邊無量。
道教與佛教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不承認上帝是世界創造者;他們的不同點在最初的開始上,道教認為世界有一個最初的開始,而佛教則認為,世界根本就沒有什么開始與結束,世界是因果相續的關系的存在。無窮無盡的宇宙,是一個因果大相續流,它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從兩教宇宙觀中,我們可以看到,兩教的先哲們在當時的條件下,就以無比豐富的想象力和開闊眼界來思考宇宙的起源和現狀,的確是了不起的,令人敬佩的,充分反映他們超越人類和現實的思想境界,反映了他們不斷追求理想生存環境的美好社會的強烈愿望。
由于受到當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水平的制約,他們不可能全面正確客觀認識世界,在對世界的起源和現狀的認識,不可避免帶有主觀臆斷和天才的猜想,不可避免受到歷史和宗教的局限,但是,他們對世界多層次、無限性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系、變化;對人天合一;人與自然相互影響;人類與動物的聯系等觀點,對于我們認識世界還是有啟示的。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