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聽說斯特里德·克萊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也是大吃了一驚。一是因為諾獎似乎不常頒給死人,二是因為在過往的很長時間里,他都只不過是個窮困潦倒又不肯循規蹈矩的流浪漢,總是隨便找到什么活計就干上一段時間,稍稍轉到一點糊口的錢就辭職離開。他經常會給一些不知名的小雜志社寫寫零零散散的短文章,這些東西都算是淺顯易懂的,至少像我這樣的門外漢都能看得明白。我也知曉這不是他真實的文學創作,只是他賴以為生的手段之一。
說到文學,哈,那真是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不過這句話在這里說出來大概不妥,畢竟這可是全球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我想我會立馬遭到一干自詡懂文學的人們的強烈批評。
但這又有什么關系,我并不懂文學,也不在意輿論對我的看法。我現在要做的是寫一篇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但他的作品我并沒看太懂,更勿論是要探討他的作品有著多么深刻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教育意義,以至于他死了還教世人永遠將他記住。我只是想要讓大家看看,真實的斯特里德·克萊姆有著怎樣討人嫌的臭脾氣,又有著怎樣令人尊敬的品格。雖然我從不提筆創作,但我相信這事情我能做好,或者說——我愿意把它做好,這是我對我死去的老朋友最后的致意。
2
斯特里德·克萊姆是個英國人,漂泊所經過的地方有法國、比利時,最后他死在了太平洋的一座小島塔希拉上。我與他第一次會面是在法國,我們是鄰居。那時他已經三十七歲了。一個將近中年的人已經有足夠的資本談及人生的過往,然后倚老賣老地教訓作為后輩的我一番,但他并沒有這么做。
他當時正在為一家雜志社畫漫畫。我一開始以為他是個想在漫畫方面有所突破卻遲遲未得志的人,但后來事實證明我想錯了。
他的漫畫畫得不錯。至少我覺得技巧不賴,又有些諷刺意味,那時的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個畫家而不是作家。
自從他第一次主動將漫畫給我看,后來他的每一次作品都是我想方設法討來看的。說來也奇怪,他每次總是以不同手段讓我得知他又畫了新畫,然后就以一種討人厭的姿態等著我去求他要來看,而我卻又每次都上鉤。說真的,他很會說話,評價他是繡口錦心也不為過。
直到有一天他把一副漫畫扔給我,說他從此不會再畫漫畫了。
3
他的最后一副漫畫情節很簡單:一個男人走在路上,看到前面一個乞丐模樣的人在抽煙袋,表情顯得很享受,于是他也想嘗一口,最后他用小女孩手中的氣球交換了煙袋,心滿意足地走開了。
這幅漫畫我至今也每明白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唯一的聯系就是斯特里德他本身是一個很愛抽煙的人。我愣愣地拿著漫畫端詳了許久,最后不甘地還給了他。他的這一作品還得了一個什么獎,我記得不很清楚了。
我問他:“不畫漫畫,你靠什么為生呢?”
他不屑地看了我一眼:“你以為我畫漫畫是為了謀生?”
我反問:“不然還能是為了什么?”
他用慣常語氣嘲笑了我一句:“跟你這種工匠說得明白倒有鬼。”
我一時緘口,但我始終覺得“斯特里德·克萊姆畫漫畫是為了追求藝術”這件事情非常好笑。
藝術這種懸乎的東西,就好像天邊的月亮,看是好看,想夠也夠不著,而我和斯特里德則是在冬夜里因瑟瑟發抖而不能入眠的窮漢,與其說是仰慕月亮,還不如說是咒罵月亮帶來的寒冷來得更現實哩。
4
斯特里德結束了短暫的畫漫畫生涯,開始拿起筆桿寫作。
而我一如既往地為人家刷欄桿、砌墻。雖說我只是個卑微的工匠,可若別人說我老土、低俗,我可是不服氣的。對于像斯特里德這樣雖然日子不富裕、卻一心追求文學和藝術的人,我有著一顆崇敬之心。要知道,出身不好的文藝工作者是沒什么前途可言的,若是只寫些娛樂大眾的段子,有時還不如一個勤勤懇懇的工匠來的討人喜歡。當然,那些看似高人一等的家伙總是嘴上批判,哪天躲在家里看還說不準呢。
斯特里德定期會給他以前交好的幾家雜志社寫稿子,內容無非是報道新聞,更貼切的說法是極盡他諷刺之能事將公眾人物挖苦一番。英國人擅長這個。
他改行寫作后,有個編輯經常來找他。那是一個名叫施格托夫的中年人,身材有些矮胖,卻顯得精力旺盛。他平易近人、為人慷慨。我也見過他好幾次。
“斯特里德·克萊姆絕對有寫作天賦。我敢說他能成事。”他常常這樣向我贊美斯特里德。能得到這樣的評價,我為朋友感到高興,也希望他日后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現在這個期望實現了。
5
“伙計,你這玩意真的不打算發表?是想藏到幾時呢?”
我聽到施格托夫這樣問斯特里德,也是由此我發現他原來在寫小說。
“與你何干?”斯特里德的反應大致如我所料。他獨自寫作,偶爾遇見一個能欣賞他的作品的人,為什么不聽從施格托夫的建議在雜志上發表呢?斯特里德就是這樣一個怪人。
“嘿,伙計,別這么冷淡。我保證給你發表,在雜志最優秀的一個版塊。你要是看不起我們雜志,我也可以給你聯系別的出版商。我并不要收你半個便士。聽著,你是千里馬,但也需要我這樣的伯樂,你明白么?你明白么?”施格托夫的臉色通紅,他差一點就要抓起斯特里德的前襟搖晃。他的態度十分誠懇,十分殷切。
然而斯特里德的回應卻是:“你想多了,我不能明白你。”
施格托夫氣憤地盯著不可理喻的斯特里德,兩人對峙了半刻后,前者氣沖沖地離開了。
后來施格托夫趁斯特里德不在時將他的稿子拿走并發表了,寫的是斯特里德的名字。這篇小說收到了小范圍內的高度好評。施格托夫遵守了約定,沒有要求斯特里德給他一分錢,然而卻收獲了斯特里德這樣的評價:
“這個白癡。”斯特里德面容平靜地謾罵著。
后來有幾個人想來挖掘他這個寫作人才,但都被狠狠地拒絕了。有一個女記者走進屋子時信心滿滿地想要征服斯特里德,最后走出來時抹著眼淚說:“我會回去告訴所有的雜志社編輯,讓他們永遠不要發表斯特里德·克萊姆的文章!”
我想這是斯特里德喜聞樂見的一件事,我仿佛聽到了他在屋內的放聲大笑。
6
斯特里德五十歲的那一年,他同我說他要離開這里了。
我問他打算去哪里,他說要去一個煙很便宜的地方。
他臨走時扔給我一篇他最后寫的文章,是講一個被遺棄的天才男孩不斷殺死自己的養父母,報復社會的故事。我并不太喜歡,但我很感謝他。他好似并不是一個全無人情味的人。
分別之后我就再沒有見過他。
我也時常會想他。他是我這一生遇見的我最無法理解的人。
他其實很會說話。他的口才如果用在贊美別人,那么他一定會是一個討人喜歡的人。或者說他只喜歡諷刺別人,那也未嘗不行,他完全有能力憑借他的嘴皮功夫去演出脫口秀,然而他卻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寫作上。
他常寫些風格另類、情節怪誕的東西。他心中有種強烈的表達的欲望,使他非寫不可。他沒看過許多書,也從不模仿誰的作品,更不會為了某個布局方式耽擱時間。為了使自己鮮活的想法不至于消失或者忘記,他總是寫得特別快。寫完之后他不會看第二遍,扔在抽屜里就算數。他不懂得孤芳自賞,他沒有閑時爭搶名利。
7
我所知道的斯特里德也就是這樣一個人,也許并不能讓所有對他感興趣的人滿意。請原諒我這個工匠愚鈍的智商,與文學巨匠斯特里德相處十余年,也沒有學到他一分一毫的本事。
你可以說他是一個天才,一個坦率的人,一個勇于鄙棄世俗而追求藝術的人。不過事實上,他只是一個急于表達自己的可憐人。表達的欲望是一場沒有圖謀的洶涌的潮水,來則來,退則退。
后來曾有幾個慧眼敏銳的評論家,早早地稱頌他的作品,將他標榜為一個偉大的作家。他們在描述一個文學巨匠是怎樣產生的時候,常常會加一段類似這樣的情節:他應該是童年時候就非常喜歡寫作,但父母認為他不務正業,于是他將這個人生理想一直保留了下來,終于有一天他擺脫了世俗的羈絆,來到異國他鄉,開始編織屬于自己的夢想……
我可以想象,如果哪個記者這樣報道斯特里德,他聽說后準會邊抽煙,邊咒罵一句:“這個膚淺的白癡。”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