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沒有什么大事,老婆要我陪她逛街。我從來不陪老逛婆街的,因為我知道逛街的滋味。記得30年前,剛結婚,陪老婆逛南京新街口,結果不到一個小時,我便落荒而逃,弄的老婆一肚子意見。
30年后,性子已經磨的錯不多了,也該陪她逛逛街了,于是我把工行、中行、建行的借貸卡都帶了,并且還帶上了足夠的思想準備,輕裝上陣了。
到了街上首先是砍價,對滿意的或基本滿意的商品就開始殺價。殺價是要技術的,同時也要有心理素質的。
記得二十多年前,改革開放剛剛起步,內地的商品還是明碼標價的時候,我們一群人到了深圳,看到所有的商品都不明碼標價,感覺怪怪的,很不適應。于是我們像初學游泳那樣,在河邊試水,不知道河水的深淺,只好摸著石頭過河。有石頭還好,難就難在沒有石頭,怎么辦?只好瞎蒙了。
逛了一天街大家走散了,晚上到了賓館,每個人都展示自己的戰利品,人人像從戰場打了勝仗回來,滿載而歸。因為大家都殺了價,以為買到了便宜貨。于是個個在展示商品的同時報了價格。結果同樣一套西服,有的人出了800元,有的人出了200元,最低是80元。同樣一塊手表,有的人有400元買了,有的人只用60元。結果出高價的人滿臉通紅,垂頭喪氣,出低價的人,異常興奮,興高采烈。隨之而來的是,出低價的人開始奚落、諷刺、嘲笑、挖苦出高價的人。出高價人在雙重打擊下往往忍耐不住而惱羞成怒,憤而反擊,結果是不歡而散。
一次外出,一位老兄花了大價錢買了一個古瓷瓶,晚上大家在一起展示購物品,才發現原來標榜明清時代的瓷瓶上的字竟然寫的是簡體,8000元固然泡湯了,還引來了一場哄笑。這位老兄氣憤的不是那位騙商,而是嬉笑他的同伴,不禁破口大罵:老子知道這是贗品,就心甘情愿買這玩意,管你們什么屁事!
記得有一次外出逛街,一位老兄買了石頭做的麼面器,因為是紅色的,老板要價100元,還了95元成交。另一位花了28元買了一個,正沾沾自喜,結果最后一批人回來,手里也拿了磨面器,問出了多少錢,答7元,弄的大家哄堂大笑。
殺價不僅要懂得技巧,而且還要有魄力。要敢殺價會殺價。初到南方我們殺價一般是殺一成兩成,后來當地人告訴我們要攔腰砍。后來我們發現就是殺價一半還是吃了大虧。一次到宜興買陶器,發現一個店,所有的陶器都是5000元以上,本人稍懂一點陶瓷常識,認為根本不值,于是和店家談的投機,老板最后吐真言:這里的商品都是蒙老外的,一天只要賣一個就有賺了。
一次在南岳衡山,看到一副玉鐲,店家要價3400元,結果還到了40元成交。大家驚訝不已,一是驚訝老板的黑心,二是驚嘆還價的魄力。
現在到邊遠地區購物,發現店老板總是游客的老鄉,而且能把你的家鄉情況說得頭頭是道,他鄉遇故知,只要你放松了警惕,那么就等著挨宰吧。
開始大家都感覺到講價不規矩,漸漸適應了,以為有巧可討,買后才知道皆上當,不是大當就是小當。最終大家總結出這么一條定律:買多多上當,買少少上當,不買不上當。盡管這條定律人人明白,可是一旦走進商場,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站在秀色可餐的小姐面前,便忘得干干凈凈。
其次就是貨比三家,看了這個感覺不錯,再跑幾家商店,結果還有更好的。
最后是看小姐了,一家比一家會說話,一家比一家靚麗,你怎么問,她怎么答,而且都讓你滿意,你不管提出調回、試穿、打包、質量、品牌等所有的有關商品的問題,她都不厭其煩的解答,直到你買下為止。
這次盡管我是有備而來,結果還是被震耳欲聾音響聲,被不知疲倦的叫賣聲,被不厭其煩的傳單廣告,被無休止的觀看、詢問、調試弄得筋疲力盡。逛街讓我佩服老婆的細心,耐心和專心。她可以認真仔細察看衣服的面料、針線、做工、樣式、色彩、廠家、產地等方面的問題。她可以一一挨門逐戶一家不漏逛下去,就像警察查戶口那樣認真負責。
一天的逛街雖然很累,但還是得到了購物、享受、觀光等收獲的,同時也有四點心得:
其一,女人對丈夫最好的處罰就是逛街。這種處罰既文明,又有效。我敢說任何一個男人都很難經受這樣的處罰。
其二,未婚女人對自己的未婚夫最好的測試也就是逛街了??茨腥耸欠裾嫘?、真愛、真誠,不需要用其他殘忍的手段,陪你逛街就是最好的考驗。一個能夠心甘情愿配未婚妻逛街的男人,一定是有愛心,耐心和真心的好男人。能夠陪逛一天算及格,能夠陪逛二天是良好,能夠陪逛三天一定會成為優秀丈夫。
其三,男人修煉定心和耐心可以有很多的方法,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陪老婆逛街了,它既博的老婆的歡心,又可以修煉自己的耐心,不失為一取兩得好方法。
其四,可以鍛煉身體,平時不鍛煉的人尤其有效,跑了一天下來,包管你腰酸腿痛,只要能夠堅持幾個月就可以達到減肥目的。特別對于那些動輒坐小車的人,不失為一個有百利無一害之舉,攜夫人逛街顯示家庭的和諧,了解基層接近平民,不管你是將軍肚還是啤酒肚,不管你面包肚還是腐敗肚,統統都可以逛成健康肚、運動腹。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