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峨眉山還不是佛教的仙山,那時還是道教的教派,后來經歷過戰爭,峨眉山上就只留下一個教派了,叫做無空門。
戰爭結束后,先前道教也沒落了,而佛教興旺發達起來,無空門變成一個佛教教派,因無空也符合,沒有改名字,無空門因此沒有泯滅,靠國家的支持,無空門還是能維持六人生活。
白馬過膝,鶯飛草長。無空門孩子慢慢長大,一、二、三都出去闖蕩了,只留下四和小五,無空門的長老應該算是慈祥的老爺爺,不過對于四來說,長老還是很嚴厲的,長老只有姓沒有名,外面人都叫他吳長老,事實上他應該算是掌門了。在小五的眼里吳長老是一個擁有所有講不完故事的人,他沒有像其他師兄一樣,從小就開始學習東西,吳長老只是讓他看書,而大多數時候是在給他講故事,在四休息的時候,也常常跑來聽,只是要有太多的功課要完成,只能羨慕的看著小五一直在開心的聽著故事。后來長大了,四也有很多時間來聽吳長老講故事。
柔是峨眉山腳下一戶人家的孩子,家里負責幫無空門運輸一些東西,東西是在錦州張家采購的,張家把東西送到峨眉山下,就由柔她們家在送上山,柔每次都和父親一起上山。戰爭雖然結束,但是百姓的生活還沒有起色,孩子幫忙,家里人還是很高興的。而且無空門的人也很喜歡她,平時甚至讓她在寺中住下,柔的家里人覺得能節省一筆開支,也樂意讓柔住在寺中。她和小五,四很要好,一起玩耍,聽故事。大多每年逢年過節才回家,不過初二的時候還是會和張家的人到寺中來吃頓飯。
后來四走了,吳長老的故事也少了許多,常常讓小五,柔自己去玩,而自己在房中呼呼大睡,他告訴小五,如果有一天自己睡了很久,就把他埋了。小五不太理解,只是點點頭,沒有告訴別人。在寺中只留下了小五和柔,他們大概也有十四,十五了,雖然生活的比較封閉,但是從寺中留下的各種各樣的藏書中也不是不知道男女之間的時期,而柔本身就來自外面,自然也知道。柔比小五開朗的多,小五不是木訥,大概是不愛說話。柔經常拿他開玩笑,小五每次也是笑笑,柔從來都沒有看到過他生氣,總是淡淡的樣子,就像他的名字五(無),什么都沒有。
長老最喜歡和柔和小五說這些師兄和小五的故事,特別是小五的故事講了有幾百次了吧,吳長老還是講的很興奮,而柔也聽得很認真。
“小五生在戰爭的時期末期,誰也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誰。因為戰爭,百姓流離失所,他一生下來就被拋棄了,這樣被拋棄的孩子還有許多。我們無空門教依附于軍閥,飽受重創,最后依附的軍閥獲勝,無空門卻只留我,我在戰爭中收養了五個孩子,取名叫一、二、三、四,小五是最后一個收養的,末期是最艱苦的時期,收養孩子,無奈資源不夠救濟。小五是我收養最小的一個,收養的時候才不過幾天大。
其實我當時并沒有想要收留他,當時到處都是尸體,和拋棄的人,凄慘的哭泣聲到處都是。我路過一個樹林,有一些小孩子被拋棄在這里,有的被吃掉了,留下骨頭,還有的餓死在路邊,我沒走進樹林的時候,什么聲音都沒有,我走啊走,路過一個小孩子的尸體的時候啊,這小孩子突然哭起來,把我嚇了一跳,我看了看他,然后離開,我還沒走幾步,他就沒聲音了,我心里想這啥情況啊,我就回去看,往回走了幾步,這小孩子又哭了起來,我離開他就不哭,我靠近,他就哭?!泵看沃v到這里,吳長老總是看著小五,而小五看著柔,“我走近他,把他抱起來,他就不哭了然后盯著我,我想了想,這大概就是緣分,于是我就帶他回來了,不過他才沒多大,我又不能喂他奶只好找了山腳下的一戶人家,就是柔他們家,讓柔的媽媽喂的你?!?/p>
柔想小五在寺里的生活很開心,這樣的夜不錯,不過柔的父親不這樣認為,他希望女兒嫁個像那些到錦州闖,然后發了財的人,柔雖然不喜父親的說法,但是她還是常對說小五,讓他出去闖闖,小五問過長老,長老笑笑搖搖頭,然后告訴他:“聽我的,你將來要當無空門的掌門呢?你要拋棄那些虛無啊,小五,外面不一定是你想的那個樣子,你還太小了。”柔后來就不問小五了,她也沒去頂嘴,吳長老生氣的時候是聽不到故事的,他只是唱著調,瞇著眼睛,然后重復的說說:“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柔覺得寺里的生活越來越無聊了,沒有故事更無聊。而小五卻總是想,明明是道士,這么會是和尚呢?不過這不重要,現在誰還會看你是誰,人們只在意你有多少銀兩,管你是喝酒吃肉娶媳婦的和尚還是拐賣詐騙逛妓院的道士。
小五以為生活會這樣平淡的過去了,有次過年后的初二,柔和張家的人一起來了,張家的人沒有變,是一個話事人和他們的二少爺,比小五大6、7歲吧。柔還是像以前一樣拉著小五的手,小五給她了一束剛采的花,柔沒有像以前一樣對小五粉拳相加,然后說句:“小五你壞死了?!钡谝淮稳徇@么說的時候,小五還很難過,因為長老告訴他,要做一個好人。柔咬了咬嘴唇,“小五你出去闖闖吧。”小五搖了搖頭很是奇怪,柔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柔沖笑笑,低頭沒有說話。后來,柔和張家一起離開,小五再也沒看到過她。
小五到現在還沒收到一封師兄們的信,吳長老說這樣才好,有信準是出事了,不過小五眼里,吳長老老是一副閑云野鶴的感覺,就連師兄們出事了也是一副淡然樣子。吳長老把小五叫到房間里,然后拿出一封信,告訴他這是師兄們的信,小五打開信,吳長老問他上面有幾個字,小五說兩個,一個師傅的師,一個師傅的傅,吳長老笑著搖搖頭說不是,是三個,還有個“:”。然后不再和小五說話,別過身去,像是睡了。
后來一次過年,張家的人來祝賀,當然柔還是沒來,聽張家的人說,師兄們都死了,大師兄是做捕快,因為保護一個平民的姑娘,得罪了錦州城的一個貴族的少爺,被開除后被人殺掉了,二師兄是開藥店的,因為發一些藥救濟窮人,讓一個紈绔子弟看不順眼,而商人的地位低,讓餓死在家里。三哥是在一個官員家里做總管,官員是個貪官,讓雙規了,三哥幫官員的家人作證,表明他們清白,讓憤怒的人群打死了,而那些無辜的女眷和孩子,賣作奴隸和娼妓。四在外幫助一戶人家趕走強盜,而那戶人家卻報官說四是強盜,讓他賠償,四氣不過,自己走了,卻讓捕快和那戶人家抓住打死了,錢財被洗劫一空。小五愣住了,師兄們并沒有做壞事啊,都是按照師傅的教導來的,難道他們的師傅,無空門的長老,真的有錯嗎?小五什么都沒和吳長老說。
吳長老的房間里有把劍,小五把他偷出來玩,打發時間,和發泄悶氣,吳長老知道了并沒有怪他,笑瞇瞇的拿出一本書,“這是我珍藏的《如來佛劍》,以前叫做《三清劍》現在傳給你,你只要把這個月的肉讓出來,說起來這個書,還有個故事?!毙∥迥昧藭碗x開了,他沒有聽故事,不在像以前喜歡聽故事,他大了。
一年過年,東西還沒被送到山上,小五到山腳下去看看情況,他看到了張家的二少爺,還有柔,二少爺對著柔的父親叫岳父,而柔的父親受寵若驚,很開心的樣子,卻不敢叫二少爺女婿,怕是得罪的張家的身份,柔在房中院外看他母親種的花,一臉幸福。小五不知道心中是什么滋味,他走向前,站在一臉驚訝的柔面前:“你不是說將來要成為我的妻子嗎。”“小五,我,你為什么不出去闖闖。如果你出去闖,或許..….”“你不是說無論怎么樣,你都還是喜歡我嗎?你不是說無論多窮都跟著我嗎?你不是說就算墮入地獄,你也會默默地陪著我。為什么是因為我沒有前途,你就離開?”柔咬著唇,沉默了許久“那為什么困難的時候,你不在,我沒吃的時候不是你給了食物,我冷的時候不是你給的棉襖,累的時候不是你背的我?!毙∥謇淠聛碚f:“是你離開的,是你自己在困難時走向的別人,餓的時候拿了別人的食物,冷的時候沒有回到這里,不愿是做不到的借口?!毙∥遛D身離開,一個小孩子叫著娘,跑向了柔……
小五飛奔回到寺中,大口的喘氣,拿起劍在房間里亂舞發泄,他覺得觀念都崩壞了,師傅都是錯的,困他在這里,師兄讓他害死了,柔讓他趕跑了,而自己也要……?劍砍在了小五的自己的手上,他紅著眼,想讓自己清醒……
小五把吳長老埋在了后山,吳長老的面容很淡然,他留下了紙條說“既定的未來,我大概勉強不了?!眳情L老把小五支開,讓他去山下,就是不想讓小五知道自己死了吧,埋好長老,拿著劍走下了山。
山腳下,剛剛讓柔父親拍過肩的小五,把劍指向了張家二少爺,二少爺很不解。小五咬了咬牙,大概覺得這樣還不解氣,他看了看躲在柔后面的小孩子,劍上有血。正當對持的時候,有人來報說吳長老死了,看到了他的墓,眾人很驚訝,然后看著劍上的血,一片寂靜。
柔看到小五進來以后,一直喃喃的說道:“你不會的?!眳情L老的死訊傳來,她才清醒些,臉上說不出什么表情但是還是緊緊的護住孩子。
劍動了……
柔后來搬回了老家,就在峨眉山的山腳,和張家二少爺分開。當地人都很尊敬二少,而對柔有些嫌棄,因為當年是她求二少爺放走,那個把二少爺砍掉一只手的小五離開的,而小五是殺了自己師傅的人。因為最后小五因為保護一個偷饅頭的小女孩乞丐被馬蹄死,人們覺得這樣的人不會殺他師傅的,漸漸的,仇視淡了許多。
通往外村的路邊,有座墳,墳上有把劍,這是張家幫小五弄得墓,,他是罪人自然不能到無空門去安葬。碑上刻著小五以前和柔一起寫的詞:“黃昏后,日出前,看那血已干,劍冢滿花開。殘甲不知溫柔夢,謂我何喃?!睙o空門也成為了歷史,山上已經無人居住,而無空門的舊址變成了景點。
一個小孩子蹦蹦跳跳的走過,墓前站著一個老婆婆,老婆婆對他慈祥的笑著,問他:“你想不想聽個故事。”小孩子想了想,說:“我還要去學堂,我很想聽,但是…..”柔看著小孩子離開,心想這是個好孩子,卻沒有樂趣,也不知道學堂里的老師講些什么,天邊的云飄得很高,然后柔又看到那個小孩子跑了回來,小孩子說:“我逃課,我要聽故事,才不要當什么乖寶寶?!比釂査?,他說十二,柔想十二和小五一樣都是一種期盼吧。
風在吹這,落葉一片片打在墓劍上,就像是一只疲倦的手,在撥弄著枯澀的琴弦,雖
然有聲音,卻比無聲更沉悶。那聲音伴著:“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老和尚叫吳長老,小和尚叫小五,還有一個女孩子叫柔……”
后記:感謝《長安亂》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