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聲佛語一千年
(本文入選中國散文學會?2012《中國散文大系?旅游卷》)
一千年是什么概念?我不知道。
有偈言:“洞中一日,世上千年。”,我深以為是始作俑者糊涂之觀。
清平世界,郎郎圪坤,萬物吸日月精氣,聚天地浪漫,均勻而行,始有今天。如此,又何來偈言所道?
2012年的第一場雪悄然飄下時,蝸居的我有幸穿越大半個中國,來到東海之濱,于一片訝然凜冽中,踏著滾滾東海水,倘祥于禪聲佛語的普陀山。
普陀山,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相望。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
全島面積12.5平方公里,形似蒼龍臥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游勝地。它還是全國著名的觀音道場。其宗教活動可溯于秦。從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煉丹遺跡隨處可覓。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來謁潮音洞,感應觀音化身,為說妙法,靈跡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鍔大師從五臺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觸礁,以為觀音不肯東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側供奉,遂有“不肯去觀音”。
后經歷代興建,寺院林立。鼎盛時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侶,史稱“震旦第一佛國”。
每年農歷二月十九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普陀山燭火輝煌、香煙燎繞;誦經禮佛,通宵達旦,其盛況令人嘆為觀止。
每逢佛事,時有天象顯祥,信眾求拜,靈驗屢現。
綿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鐘靈毓秀之凈土,積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觀音大士結緣四海,有句俗語叫:“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
而觀音信仰,已被學者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
踏上普陀,正午已斜。
沒有預想中的古剎拙樸,琉檐隱角,卻見滿山蔥郁,蜿路碧綠,一縷縷山間特有的清新迎面撲來,我伸開雙臂深深呼吸。
立時,從朱家尖半升洞碼頭出發后,被跨??焱П飷灹?5分鐘的大腦,變得清晰如故。駐足四望,身后東海涌動,身前蒼翠如夢,一大片峰巒丌立,幾條路捉迷藏似四下伸出。
略一細看,我逐踏著油化路面的公路,盤旋而上。
此時,明亮的冬陽高懸,映照山林一片金黃。徐徐沿路漫溯,細瞧著鼎鼎大名的普陀,心里有一種朝覲的感覺。
山不太高,仰視過去,卻也層層疊疊;樹不算密,細瞅進去,總是枝椏茂盛;水不太深,小駐戲耍,倒也漣漪泛濫;
草不太簇,隨手撥冗,喜覺輕柔清新;花不太茂,風撫云動,丌自淡香入鼻;鳥不太多,啁啾一片,恍若鋪天蓋地……
我就這樣行一歇,停一歇,讓普陀的山山水水撲入自已的心靈。
恍惚中,我聽到前方有一個沉郁的聲音,時隱時現,時大時小,令人不能自禁。我知道,那是心里的戀佛情結在瘋長;那是千年的佛祖在腹語召喚,拈花微笑。
“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總不干。眼內有沉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p>
懵懂年少,讀夢窗國師詩云,似懂非懂,不得要領,卻從此產生了對佛陀的好奇;
青年熱血沸騰,又對初祖達摩之:“不謀期前,不慮其后,不念當今?!睈鄄会屖?,感其深邃率真和質樸遒勁。
鬢角泛白,再為靈泉宗一禪師的:“美玉藏頑石,蓮花出淤泥,須生煩惱出,悟得即菩提?!痹娫?,引為曠世知已,喟然長嘆三生有幸而感恩零涕。
此刻,行走在普陀懷抱,自我的前塵后事,萬千縈繞涌上心間。
奇怪,沒有了往日的忐忑不安和焦慮煩躁,倒是一片寧靜安祥,眼前似有金光萬道,佛號聲聲……我知道,那是百年前我不曾被世事沾染的靈魂,被佛祖從凡塵中拉回,于這一片清風寧靜中,重新還給了我。
哦,我的普陀!
夢鄉多次夢見你,詩歌多次呤誦你,散文多次抒情你,小說多次描述你;今天,我終于來了!飛越五千里長空,踏著浩瀚東海波濤,行進在你的山間,一任你撩撥我的思古之幽情,揉搓我的臣服之感動……
哦,我的普陀!
盡管我已不再年輕,盡管我已不再輕信,但我知道我必須得來。
穿行在都市的水泥森林,攀登在欲望的習俗階梯,我整日行色匆匆,患得患失,尸位素餐,欲火攻心,早已身心俱廢,得過且過,宛若一具行尸走肉,。
只有在你懷抱,我才能重新擁有和感受少年的單純,青年的熾熱和中年的沉郁;那是凡夫俗子的我,能夠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
那時肉眼凡胎的我,能夠恣意揮霍的資本。
在那里,一抹平原,一泓淺水,一輪明月,一束玫瑰,伴著初若相見的人生和靜美的人性,一切都那么安定和諧,一切都那么自然淡定……
假若生命能夠重來!
假若青春能夠永在!
假若世間仍有信念!
普陀,我一定是你最虔誠的僧人和傳播者,于青翠無垠大隱,無形大愛,無聲的慈眉善目金身之下,日日敬奉槌鐘,夜夜打坐誦經,超度罪孽與苦難,遍灑關懷和仁愛……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