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諾千金重,在諾生死同!”——《夢回九州歌》
李跡轉頭向張云逸一笑,同時也看向孟學遠:“兩位大哥,我們結拜如何?”
孟學遠一聽,頓時豪氣大生:“好呀,我也正有此意,但是就是不知張大哥意下如何?”
孟學遠說完,轉頭看向張云逸。
李跡聽完孟學遠所說,也看向張云逸:“張大哥可否賞光?”
張云逸皺著眉頭,很認真的考慮著這件事。自己剛剛認識李跡和孟學遠幾個小時,但就這幾個小時,讓他感受到了過去感受不到的一種豪情。尤其眼前這兩個人所表現出來的大氣、誠懇、豪邁!
張云逸心中一陣感慨,自己三十幾歲的人了,竟然被這兩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所吸引,所感染。跟他們兩個人在一起,張云逸似乎覺得自己也年輕了很多。他甚至覺得自己或許之前的三十幾年從來沒年輕過……
張云逸這思考時間有些長,李跡二人還以為他不愿意。
李跡連忙開口:“云逸大哥不要為難,我也只不過隨口說說。”
李跡這話打斷了張云逸的思考,張云逸連忙說:“小兄弟想錯了,我是想這里沒有香爐,沒有神位,如何結拜呢?”
李跡哈哈一笑,“張大哥,您知道馮玉祥的將軍墓在哪里嗎?我們不妨就在他墓前結拜,讓這位當年叱咤風云,豪氣沖天的將軍為我們做個見證如何?”
張云逸也學著孟學遠一樣開懷大笑:“好呀,我也正想要去祭拜一下馮將軍,我也恰好知道這馮將軍墓地所在。一會兒這雨小些,我們就下山,前去!”
李跡三人一邊談著各自經歷,一邊等著這雨變小。
又過了大概半個小時,這雨漸漸小了,也絲毫不影響下山了。
李跡三人開始向山下走去。幾番周折,一連三四個小時,時至中午,三人備齊了酒肉,來到了這泰山西麓,來到了馮玉祥墓前。
由于還在下雨,這墓前也沒幾個人,倒也頗為清凈。
李跡三人首先看到了墓前的七個大字“馮玉祥先生之墓”,這字是郭沫若先生題的。
旁邊是馮玉祥將軍的大理石的頭像。下方嵌著黑色花崗石的墓碣上面用隸書刻著馮將軍的自提詩《我》。
三人讀了起來:
平民生平民活
不講美不求闊
只求為民只求為國
奮斗不已守誠守拙
此志不移是死抗倭
盡心盡力我寫我說
咬緊牙關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一點不錯
張云逸提議:“我們就不要再往上面走了,我們就在這首自提詩前結拜如何?”
李跡也覺得這詩寫得好,不是好在文筆,而是好在氣節!
“好一句‘奮斗不已,守誠守拙’,在這里結拜,也是好事!”孟學遠也贊成道。
這三人擺好酒肉,也不顧什么雨水,紛紛跪在地上。
張云逸也直搖頭,他過去絕對不會相信,他今天會跪在水里,跟兩個比自己小很多的兄弟結拜。
李跡和孟學遠都等著張云逸先開口,畢竟這里張云逸年齡最大。
要說這結拜,幾個人都是頭一回,但也不會生疏,因為三國演義里面演過。張云逸本就是文人出身,說幾句結拜的話語,也不是什么問題。
張云逸先開口:“今日我等三人,受訓于馮將軍自提詩,深佩將軍愛國熱忱。愿以將軍為榜樣,效而學之。今日,愿將軍為證,我等三人義氣相投,今日借將軍之地,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
“且慢……”李跡連忙勸阻。
張云逸看向李跡,問道:“兄弟,有和話說?”
“歷來結拜,都會說這句同年同月同日死,但是自古至今,從沒人做到,我們不如不說!”李跡開口解釋。
張云逸也覺得李跡這話說得對:“學遠兄弟,你意下如何?”
“這句……不說也好!”孟學遠想了一下,開口道。
“好,那就換掉!”張云逸點點頭。
張云逸再次開口:“愿將軍為證,我張云逸……”
“我孟學遠……”
“我李跡……”
“我等三人義氣相投,今日借將軍之地,結為異姓兄弟。從此后山高水長,共患難,同富貴!如違此誓,便如此碗!”
張云逸說完,摔碎一碗。而后三人相向而拜。
張云逸開口:“我今年三十四,虛長你們幾歲,我就做這大哥吧……”
李跡孟學遠連忙拱手一拜:“大哥在上,受小弟一拜!”
而后孟學遠開口:“我今年二十六,就做這老二吧……哈哈!”
李跡再次向孟學遠一拜:“見過二哥!”
李跡開口:“我今年二十,我最小,見過二位哥哥。”說完又是一拜。
三人端起早已準備好的三碗酒,一飲而盡!
喝完,三人相互攙扶而起高聲喊道:“從此后,山高水長,同享富貴!”
這喊聲震天,聞者側目!
(感謝各位關心,身體好了~最近可能有些忙,也比較累,而且《創業年代》進入了瓶頸期……但不會斷更,我會盡量保證質量的!感謝大家支持!)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