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被困在這里嗎?
有些人有一種奇怪的特性,說不清道不明。既然說不清,便只好舉例子,我時常見著一些博學多才的人,知道的東西很多,名氣也很大——這是限于學校里的。在我看來,一名高中生竟然在那么多地方都有造詣,真是不可思議。據我的觀察,這些人聽著別人說些什么,總要去談兩句,這也罷,但有時談至哲學,那可就真是沒了譜。如我們所知,哲學是最高的智慧。并非是最低的那一種。但若背下幾句話,就對此指手畫腳,便很沒意思。對于這個問題,不必引經據典,我個人就遇見過;我有個同學,有次看到他在一群女生面前大談哲學感悟,不一會聽他飄出一句“以生為附贅懸疣。”這讓我毛骨悚然,覺得大難臨頭。我記得這是道家的人發出的感慨,我對這句話記憶猶新,那是因為我連這幾個字都不認識,而且全句的意思大致是:人活著就不會有什么作為,因為身體是個負擔。照他的感悟來說,那我們應該死掉。據我所知,他看了一本書,內容大約是作者對一些哲學家理論的闡釋與看法。而同齡人之間看來,哲學并不容易懂,而看了別人的議論,今后看原著,便會出現認知上的偏差,但出去說了,對于沒涉及到的人們,也是有一定威懾力的,人們的交流好像成了一種起哄的場所,干什么事都要別人說好,贏得一些喝彩聲,這是想得到的,他們也以此為樂,而樂趣又產生欲望,反饋回去,又成了做這事的動力,周而復始,這不是有病嗎。哲學這個東西,我很是喜歡,覺得很有理,平時若談到,是可以大發一通感慨的。但卻也有時會感覺奇怪,遇到事,也不知該如何做到那些個境界。于是便不了了之,也不多說,就算是懂得這個道理。大賢羅素曾說,近代以來,科學建立了一種理性的權威——相比科學的知識,談抽象的哲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很容易讓不明真相的人肅然起敬。可談的若是別人的觀點,就顯得活像大頭傻子,看了一些作家時評,又看了一些雜文,便不知“邪惡”二字賣多少錢一斤。是否有資格評論,是要視于了解的多寡的。常人都熱愛智慧,這不言而喻——因為我就很熱愛智慧,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很低能。他們所談的,若要懂得多一些,幾本概述性的書就可以滿足——如我們所知,這類材料并不在少數,想談大道理卻不被細問,只需談一些別人不懂的便成。但對于他們說的那一類東西,而不管有沒有直接的好處,都應該學習——持這種態度來求知更可取。可他們不是,曲解了學習的意圖,改變了知識的本意,得到了并不存在的結果,他們被自己困住了,他們被叫好困在了這里。
對此我有一些看法:人趨于名利。這不是我說的,馬基雅弗利點出人類許多劣根性,這是他告訴我的。洛克看似也支持這一觀點,這我并不是很有把握,但我卻沒法去問,便只能作罷。因為他說,人人都追求快樂。對于這句話,我很是贊同,同時我狹隘的人生經歷可以證明此大有道理:人經不起恭維,我就是這樣。而越是天真、樸實的人,聽到一種于己有利的說法,證明自己身上有種種優越的素質,是人類中最優越的部分,就越會不知東南西北。我猜越是生活了無趣味,又看不到希望的人,就越會豎起耳朵來聽這種于己有利的說法。這大概是因為這比過正常的生活快樂一些,比如如上所說,受人敬仰了起來。權力即話語,這是福柯的主張,反過來看,話語便成為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行文至此,我的文章好似有一層陰影,格調不高,思想也不好,自己讀起來也不舒服,和題目也不相符合,但也許以后的某一天,你會變成他們,我也會,你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界限并不是那么的清楚。但若會有更多的人這樣,不見得是一個好的信號,我不想看到有人會被困在這里,這其實是人所共知的虛偽,這種東西比墮落還要壞。如果知道,卻不去改正,那就說不上是有理性。改變知識的本意,結果是可怕的,若讓馬克思遙望蘇聯的古拉格群島;讓恩格斯經歷中國的十年文革;讓愛因斯坦參觀廣島的廢墟。我想他們一定無話可說。這些現象看起來并不那么樂觀,若說責任在科學社會主義身上,那是胡扯。我現在說的一些一知半解的人們,倒一定不會造成如此大的混亂,理由很簡單,一百多斤的血肉之軀,體內哪有那么多有害物質,但若散發下去,我不認為這是件很合適的事。
現在我又想起了另一件事,乍看上去離題甚遠:作為一名文科生,我原先是企圖理科的,原因是我常聽說理科好考大學——再而我看到炸藥和化學有關,便心神向往,所以我最早學化學。學得也不壞,老師講的東西我都懂,考試成績也不難看。化學光懂了不成,還要做實驗,做實驗我就不行了。眾所周知,在實驗室里瓶瓶罐罐的最多,我看了就發憷,別人都用試管夾,坩堝鉗,藥匙干著干那的,反正不用手。可我老用手去抓——我知道不能用手抓,只是為了我這種人,實驗室里的藥劑倒也基本無害,硫酸像水一樣——可手上碰上別的還好,有一回我竟抓剛燒完的坩堝——這不是因為我很低智,而是因為我不知道這東西剛燒完,此后有一個禮拜手得小心翼翼。有次在實驗室深呼一口氣,好像吸進了些什么,推測得出應該是硫酸銅粉末——老師讓我們做合五份水的晶體,我卻把它燒成了粉,這種東西含有金屬,也好像有毒,說也奇怪,我居然站著不倒,也許是慢性毒藥,只是有點想打噴嚏,在這種情況下,我不顧同座的反對,加入了一些水,結果我還把實驗做了出來,雖然造成了書上說到的晶體飛濺,但也是實踐了書上的說法。這證明我的化學課學得蠻好。只是我的同座對我極其不滿,認為我危及了他,他也吸進了一些粉末,遠沒我吸得多,卻都抱怨說天旋地轉。在我看來,學化學的目的就是以后繼續干化學,可燙死我自己還不要緊,毒死別人就不好了。化學如此,物理也差不多,有一天我看到一道題,有個人在一個山頂以初速度為7.9Km/s扔出一個小球,問此球做何運動?我心里第一反應是,廢話,自然是往下掉了。填上去,又覺得不對,這人能把一個小球扔到7.9km/s,這是什么人啊。后來也沒多想,最后考卷下來,我看到正確答案是,因為這是第一宇宙速度,所以小球繞地球做圓周運動,再一看,附近同學全對,便心情煩躁,憤憤不平,但證明的很清楚,我也沒什么話說,只能在心里暗罵這題不講道理。最后我還是灰溜溜地進了歷史班,但不管怎么說,也算是做了自己喜歡的事。雖然最后卻被告知我這么做是愚蠢的,因為高考不考實驗,但我還是沒后悔。說這么一起例子,我要說的就是:追求一個結果,是人類生活的另外一面。就以選科為例,我發現理科不適合我,最后做了我喜歡的事。但是,如果照別的要求,只為了考試去學一個東西,浪費時間不說,也是有悖于我的意志的。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名利等等固然重要,但個人的意愿是最主要的動力。我做了我不喜歡的事,即使得到了很多,也未必能感覺高興。興趣是一道大門,行動又是這門的鑰匙,通向現世上沒有的東西,通到現在人類想不到的地方,若為外物所困——比如我說的一些,違背了自己的意志,卻不知情地停在了原地,困在了這里,那世上也許就沒有那么多美好的東西了。說到了這一點,這篇文章也臨近終結,我對他們說,我看到你被困在這里,快出來吧。話說完了,也不知有沒有人理解我的意思。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