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周處又被調到楚地去任職。荊楚之地,原本屬于吳國治下,吳亡后,這里的原住民和后來遷到此地的北人共相雜居,風俗殊異,時起沖突。周處對他們加以教化,使這些人知禮明義,除此之外,他還命人去收拾城郡周圍那些無人認領的尸骸,就是那些暴露在野外的累累白骨,他也派人收集起來,加以埋葬,使其不至于成為孤魂游鬼。這一系列的舉措,得到了當地人的一致稱贊。
因為在地方卓有政聲,周處后來被調到京里,擔任御史中丞的官職。這個職位主要負責司法和紀檢,本來就容易得罪人,加上周處這人,性格剛正,無論是誰,只要有違法亂紀的行為,他一律抓起來依法處置。有一回,梁王司馬肜觸犯了法令,周處一點不給面子,數次上疏,要求對他加以嚴懲,后來還是在武帝的包庇下,司馬肜才免于受刑,不過因為此事,倆人可就結下了梁子。司馬肜瞇著一對小眼兒,成天盯著周處,想找個機會狠狠報復他。
后來,晉國西北邊境的氐人首領齊萬年率眾造反,聲勢很大。那些被周處參劾過的大臣,借這個機會,聯名向武帝舉薦,讓周處去平定叛亂。武帝不知道這群人心里打什么主意,還以為他們真是憂心國事,為朝廷舉薦能臣呢,于是欣然讓周處隨夏侯駿一起,帶兵西征。
齊萬年手擁精兵七萬,稱得上是當時梟雄級的人物。他聽說晉國派周處來對付他,對人說道:“這位周府君當初在新平任職,我了解他的為人。此人才兼文武,是個厲害的角色。這一回,他要是自己說了算的話,咱們誰都不是他的對手;可是如果他受制于人的話,那他就等著被咱們擒殺吧。”
齊萬年的猜測非常準確,平定叛亂的軍隊出發不多久,武帝就任命梁王司馬肜為征西大將軍、讓他都督關中諸軍事。周處知道,這次的人事變動,很可能是司馬肜搞的鬼。這一回,他一定會利用職權之便,一逞宿怨。這一回去啊,自己恐怕真是有去無回了。然而即使如此,周處最終也沒有推辭,而是悲慨上路。
當時,朝中有些比較正直的官員,比如中書令陳準等,早就想到司馬肜可能會借這個機會對周處不利,于是向武帝進言道:“夏侯駿和梁王雖然都是貴戚,卻并非將率之才,讓他們去統兵的話,即使打贏了,也沒有更高一些的名爵可以賞賜給他們,就算有的賞,他們該有的都有了,也未必稀罕;可要是打敗了了呢,他們貴為皇親,也不必害怕會受到什么嚴厲的懲罰,因此,這樣的安排,本來就不合適。周處是由吳國歸晉的南人,忠勇果勁,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他的那些上司,對他有怨而無援,因此,周處這回參與西征,必將喪身于彼。依臣之見,不如下詔命孟觀率領精兵萬人,為周處擔任前鋒,這樣做,一定能夠滅賊。如若不然,梁王司馬肜一定會讓周處擔當先驅,卻又不給他分派援軍。那樣的話,周處一定會身敗被殺。”
這番話,說得有理有節,正確無比。可是這時候,武帝大約已經老糊涂了,他的心思,都在那些從吳國運來的美女嬌娃身上,一個由吳歸晉的南人,他的性命,武帝才懶得去關心呢。
事實證明,陳準的猜測百分之百的正確。當時齊萬年的軍隊屯集在梁山,總數有七萬之眾,而夏侯駿受了梁王的指示,卻逼迫周處率領五千士兵去跟敵人交戰。五千對七萬,周處清楚,這哪是讓他去殺敵啊,根本就是讓他去送命。他于是對夏侯駿說道:“軍隊沒有后援,一定會全軍覆沒。我不是怕死,只是這樣的死法,恐怕會墮了咱晉軍的士氣,平空給國家帶來恥辱。”
夏侯駿聽了這話,稍微有點猶豫,然而司馬肜卻不管這套,他要的,只是周處的性命,國家受不受辱,他哪里關心呢?于是他又三番五次逼迫夏侯駿,讓他催促周處進討敵軍。
周處的軍隊,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出發了。然而出兵就出兵吧,司馬肜卻連飯都不周處的軍士們吃,一點糧草都不肯提供給周處。從古到今,哪有餓著肚子還能打贏敵人的呢?就算滅敵之心迫切,也沒有這樣催人上陣的吧?
周處知道,司馬肜這是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了。他仰天長嘆,慨然賦詩道:“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終。”周處手下的兵士們,雖然沒啥文化,聽不懂主帥詩里的意思,可是那種悲涼的情懷,他們是感受得到的,于是眾人皆流涕,誓與主帥同生死。
就這樣,周處率著這支懷抱必死之心的敢死隊,殺進敵營,從早上一直殺到傍晚。在一比十巨大的人數劣勢下,他們殺死、殺傷敵軍數以萬計,那股玩命的架式,曾經讓齊萬年的部隊一度望而生畏。
可是,打到最后,周處的士兵們終于弦絕矢盡了,而司馬肜那邊呢,任憑周處的士兵血流成河,他居然一個援兵都沒給周處派去。仗打到這個份兒上,周處左右的將領和兵士都勸他暫時撤退,等獲得了箭矢和糧食的補給后,再殺回來。周處心里明白,這些補給,他哪里還能指望呢?他手按寶劍,厲聲說道:“此是吾效節授命之日,何退之為!且古者良將受命,鑿兇門以出,蓋有進無退也。今諸軍負信,勢必不振。我為大臣,以身徇國,不亦可乎!”
看吧,一個歸順于晉國的吳人,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還在擔心自己的軍隊撤退后,會影響到晉國大部隊的士氣。在那一刻,他想到的是陸云對他的諄諄教誨,年輕時犯下惡行的他,早已完成了對自身的救贖。而此刻,他是在用生命向司馬肜等人發出最有力的聲討:一個真正的英雄,在危難的時刻,應該考慮的,是如何為國為民消彌戰亂,那種公報私仇的卑劣行徑,我根本懶得去理會!
懷抱必死之心的周處,最后終于寡不敵眾,力戰而沒。武帝后來追贈他為平西將軍,給他家賜錢百萬。這些東西,九泉之下的周處,未必還會在意;而看慣了統治者這一套把戲的我們,更加可以嗤之以鼻了。我們只要知道,朝聞夕改的周處,不僅是一位善能自新的勇士,更是一位為國捐軀的悲劇英雄,這就足夠了。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