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寶萊塢”這個名字,總讓我自然而然聯想到“好萊塢”和“山寨”,現在看來,確實是我對于印度電影的偏見。當中國電影依然在效仿國際大片的套路,追求“大投資”、“大制作”和“超豪華陣容”時,一直視而不見的印度卻早已另辟蹊徑,打造出了真正適合自己的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3idiots)可稱得上是其中最為成功的寶萊塢式電影之一了。
或許無法從專業人士的角度去評判這部電影的好壞,但作為一個普通的觀影者,我依舊思考了許多。
故事發生在印度德里的皇家理工學院,主人公Rancho是一位熱愛工程學,極具“創新”思維的大一新生,他總是做出一些違背印度或是學校既定規則的事情,他的好友Farhan和Raju,前者對父親的安排惟命是從,后者因為家庭重壓而備受折磨,他們的人生皆因Rancho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與之相對的是皇家理工學院的院長,人送稱號“virus”,他要求學院內的學生應以成績、畢業證書和好工作為最終目標,并且認為競爭是激烈殘酷的,社會上永遠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念,也許現在的年青一代更加支持Rancho,但我們不能規避院長的觀念——即所謂的填鴨式教育,屬當今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一個理工學院的學生不再討論新想法、新發明,而是一味關注著成績、工作和美國移民,從何時起,知識已經成為了金錢的利器?我認為,雖然現實生活中難以做到如Rancho那樣一心一意,只靠著心中的那份熱情去學習我們想要學習的事物,想來都是十分困難的,畢竟電影難以避免地存在著夸張化和絕對化。因而,我只能說,在非理想的情況下,我們應當支持Rancho的觀念,將自己的夢想付諸實踐,但同時,我們也要顧及社會因素和家庭因素。
如果說上述問題可以因人而異的話,那么電影中兩次出現的學生輕身行為則顯得更加嚴峻了。
調查結果顯示:印度的自殺率位列世界第一,每90分鐘就有一位學生選擇自殺,一個國家自殺死亡竟比疾病死亡還要多!足見其嚴重程度。在一位同校生(上吊自殺)的葬禮上,Rancho對校長說了這么一段話:
“好消息,校長。警方和家長都不知情,大家都認為是自殺。驗尸報告-死因:氣管劇烈壓迫,導致窒息。大家都認為是頸部的壓力殺了他。但這四年來的精神壓力呢?報告上卻沒提到。工程師都很聰明,卻沒能發明出測量精神壓力的機器,要是有這種機器,大家就會知道……這不是自殺,是謀殺。”
現代世界是一個高壓世界,這種高壓正逐漸由社會滲入校園,當新聞里播報出某某學生輕身的消息時,大部分人都會嘲諷這些已逝的靈魂,說他們實在是太脆弱了。可你能說為了穿越而跳樓的兩名小學生也是脆弱的靈魂嗎?揪根溯源,還是社會問題。從學生自身角度來說,面對這種壓力只有兩條路可供選擇,逃避或試著面對。單看面對這條路,就如杠桿翹起地球,總有比硬撐更好的方法,多個選擇就多了一份希望,也就少了一份壓力。
《三傻大鬧寶萊塢》讓我在哭哭笑笑中了解了印度的教育制度,了解了兄弟友情的可敬、可貴,學會了不墨守成規、拘泥于恒定不變……這部電影就像一壺酒,我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希望今天“舉杯邀明月”,能夠“對影成三人”。
附詩:
他像風一樣自由
他像風一樣翱翔
他去哪兒了?我們去找他
我們循著路走
而他開鑿自己的路
他走得瀟灑自在
我們煩惱著明天
他盡情享受著今天
把握每分每秒
他從哪里來
他讓我們感動然后消失
他去哪兒了?我們去找他
炙陽下,他就像樹蔭
沙漠里,他就像綠洲
他撫慰受創的心
我們禁錮于幽井中
他濯足于澗溪里
從不遲疑地溯流而上
他像孤單的云四處漂泊
而他是我們最愛的朋友
他去哪了?我們去找他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