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機的悲劇人生,概括起來,乃是一個典型的文人的悲劇。其實,如果他能對自己有更加清楚的認(rèn)識,甘心做一個文人,專心于詩文,至于官呢,隨便做一兩任,收入足以維持家用,他其實可以過得很好。
可惜的是,在古代的中國,是沒有職業(yè)作家這樣的角色的。儒家用世思想的流被太廣,影響太深,古代的文人們,絕不甘心只是做個文人。他們醉心于政治,希望能夠建功立業(yè),出將入相。再加上陸機這樣的人,時時刻刻還懷抱這一份不能割舍的父祖情結(jié)呢。
在政治上缺乏敏銳性,運氣又不夠好,這確實是陸機最后被人冤殺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是對自己定位的不準(zhǔn)確,在某一方面有著杰出才華的人,往往容易犯自以為是的毛病,以為自己樣樣杰出。尤其在文人身上,這樣的表現(xiàn)特別突出。
時代在變,形勢在變,周圍的人事在變,千萬別太拿自己當(dāng)回事,以為自己永遠(yuǎn)是別人眼中的焦點,以為自己永遠(yuǎn)是核心,這樣的心態(tài),會吃大虧的。事業(yè)如此,愛情如此,甚至人生,都是如此。
不過,拋開政治上的失敗,單從文學(xué)來看,陸機確實是西晉時期最優(yōu)秀的詩文家之一。《晉書?陸機傳》里說他“天才秀逸,辭藻宏麗,”他的詩文,尤其是詩,被人們一致認(rèn)為是“典麗富贍”,這跟他豐富的詞匯量和高超的文字運用能力是分不開的。
張華有一回曾經(jīng)對陸機說:“人之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寫文章為什么反倒會擔(dān)心才華太多呢?
其實很簡單,這就好比一家豪門球隊,陣中好手如云,個個都是大腕,可是比賽時,只能派十一人上場,那么該用誰,又不用誰呢?這對主教練來說,是一個甜蜜的煩惱。
對陸機來說,他也有著同樣的煩惱。一篇文章或是一首詩的篇幅,總是有限的,他應(yīng)該在那噴礴欲出的滿腹才情中,擷取哪些材料,搭構(gòu)成文呢?
陸機的弟弟陸云,曾經(jīng)給他哥哥寫信說道:“見兄文,輒欲燒其筆硯。”晉代著名方士、文學(xué)家,道教經(jīng)典《抱樸子》的作者葛洪,也曾在書中寫道,“機文猶玄圃之積玉,無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麗妍贍,英銳漂逸,亦一代之絕乎!”
能夠得到許多名士這樣的評價,說明陸機“太康之英”的稱號,并非虛與。在此,且其名作一首,聊以瞻仰詩人風(fēng)采之一二罷。
贈從兄車騎詩
孤首思故藪,離鳥悲舊林。翩翩游宦子,辛苦誰為心?仿佛谷水陽,婉孌昆山陰。營魄懷茲土,精爽若飛沉。寤寐靡安豫,愿言思所欽。感彼歸途艱,使我怨慕深。安得忘歸草,言書背與襟。斯言豈虛作?思鳥有悲音。
談到這里,還沒到完篇的時候。
跟陸機同時遇害的,還有“二陸”中的另外一位,陸機的弟弟陸云。這也是很值得一書的人物。
陸云字士龍,從小跟哥哥陸機齊名,五六歲時,就能寫出很好的文章。時人比較一致的觀點是,陸云的文章,雖然趕不上陸機的好,可是他看問題的深度,卻強過陸機。
吳國亡前,吳尚書閔鴻曾經(jīng)見過陸云一面,他嘖嘖稱奇,說道:“此兒若非龍駒,當(dāng)是鳳雛。”憑著這樣的評價,跟陸機一樣,陸云年紀(jì)輕輕就名滿天下。
吳國滅亡以后,陸云跟著陸機來到洛陽,去拜見張華。張華讓下人把客人帶到客廳等候,可是等他前去會見時,卻發(fā)現(xiàn)只有陸機一個人,于是問陸機,陸云為啥沒來。陸機無奈地答道:“您有所不知,我這個弟弟,他害了一種笑病,一見生人,就笑,一笑起來,就停不下。因此,他雖然跟我一同來到尊府,我卻未敢讓他冒昧進(jìn)見。”張華說道:“啊?天底下還有害這病的?你們兄弟倆號稱‘二陸’,我哪有只見一個的道理啊,快讓他進(jìn)來。”
過了一會兒,陸云打門外邊進(jìn)來了。張華這個人,比較注重儀表,喜歡修飾自己,為了表示接見貴客時的尊重,他在胡子上纏了彩繩,把自己打扮得五顏六色的。這副情景,其實我難以想象。這,大約也是當(dāng)時首都地區(qū)衣著容貌的一種時尚,就象現(xiàn)在人把頭發(fā)染成奇怪的顏色。陸云在家鄉(xiāng),從沒見過這么多姿多彩的人,結(jié)果還沒來得及說話,就大笑起來。這一笑,如同綿綿江水,不可終絕,弄得張華巨郁悶,只好草草結(jié)束了這次尷尬的會面。
陸云愛笑,這是出了名的。吳亡以后,有一回,他穿著孝服坐船出門,走到半路時,他突然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越看越覺得好笑,于是“嘿嘿哈哈”地笑了起來,最后笑得連重心都保持不住,“撲通”一聲掉到水里去了。幸虧船上人多,大家七手八腳把他拽上來,陸云這才沒給淹死。
愛笑歸愛笑,到了關(guān)鍵時刻,陸云的反應(yīng)速度和口才,一點都不含糊。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xué)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 版權(quán)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