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庫 > 文集選集 > 文庫 > 江上的一葉扁舟(書號:4565)

第一章    散文

陽光燦爛的日子

黃忻彥

一片故土,兩份思念,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浮現;

一輛舊車,兩份溫情,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綿延。

——題記

在老家的庭院里有一輛年代久遠的腳踏車,據說是外婆年輕時的嫁妝。經過歲月的洗禮,車身滿是斑斑駁駁的銹跡,車鈴早已不能發聲,騎起來還會發出咯吱咯吱的噪音,活像一頭年歲已到卻被不得不鞭打著干活的老水牛。

小時候,母親和舊車是校門口前沉默的守候。

在那些微風一吹就會散開的日子里,微微有些駝背的母親總會扶著那輛舊車,安靜而又焦急地凝視著校門。

每當那時,我總是皺著眉頭用余光瞥一眼瘦弱的母親和破爛的舊車,怕招來同學的注目和嘲諷,便腳步匆匆地離去留母親一人在原地,走到拐角的電話亭才肯停下,等著快步推車而來的母親。這時,母親蠟黃的臉上總會浮現一絲淡淡的憂傷和無奈,轉瞬即逝,年幼的我才懶得揣摩,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做上舊車,扶著母親纖瘦的腰,踏上歸家的路……

——微風拂面,陽光燦爛,道旁的山茶花正開得爛漫……

后來啊,母親和舊車隨著時間而漸行漸遠。

不知過了多久之后,校門口再也不見母親凝望的雙眸。我正疑惑著,穿過拐角卻看見電話亭旁那微微駝背的熟悉的背影。看著母親慈祥的笑臉,不知怎么的,一股酸意猛然涌上鼻尖,眼淚就這么啪嗒啪嗒地落下來。母親嚇了一跳,眼眸里驀地蒙上幾絲心疼和慌亂,連忙扔下腳踏車快步向我走來,一把把我擁在懷里,口口聲聲問著究竟是誰叫我受了委屈……

記憶里,那是母親第一次用這般溫柔的語氣對我說話,也是我第一次從母親眼中看到不安和慌亂。坐在前行的腳踏車上,將臉貼上母親纖瘦的背,揚起幸福的笑顏……

——微風迎面,陽光和暖,車輪發出的噪音都變得悅耳動聽……

而現在,母親和舊車是思念里的不可或缺。

父母離異,跟著父親來到上海的我與母親已有一年未見。七月,聽說母親要把舊自行車處理掉,嚇得我連忙叫父親幫我買車票回到這片令我夢魂縈繞的故土。打開庭院的大門,我在里屋找到正擦拭著舊車的母親,母親看到我便是一臉的欣喜激動。

“媽,今天您載著我,再去那條石子路溜一圈吧……”我望著雙眼泛紅的母親,曾經烏黑的發絲已被歲月染上幾絲蒼白。她驚訝地看著我,隨即便重重地點了點頭。我們推著舊車上路,耳邊響起的仍是那熟悉的聲音,眼前閃過的仍是那熟悉的風景……

我坐在后座,哼著童年歡快的歌謠,在耳際別上一朵山茶花,手里抓著從路邊拔來的狗尾巴草,笑著、笑著,與母親談論難忘的小時候……

——微風正好,陽光不燥,撲面而來的仍是那陣清新好聞的橘子香……

一條小路,兩份留戀,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發酵。

別樣的風塵故事

高一(5)班 張一意

風吹了近千年,這塔雖有點傾斜,但始終堅守于此,似乎有一種使命。這塊照壁雖歷盡滄桑,但始終清醒如初。

松濤起,萬鳥驚。

寧靜的下午,一切皆是這般悠閑自在,無論是枝頭鳥雀、池中錦鯉,抑或是風中搖曳的風鈴,都顯出春日午后小憩初醒般的慵懶。

那邊是一塊年代久遠的照壁。

這塊照壁佇立在這里有太多年,它看盡了王朝迭起、政權輪換,遇到過鶯歌燕舞的太平盛世,也經歷了夜夜笙歌的亡國亂世,它遇到過一生才氣又一貧如洗的書生,也見過百無一用又家產萬貫的王孫。它經歷了明朝的萬國來朝,又看到過任人羞辱的晚清。

它如同一位入定的老者,不悲不喜,看著我們這些稚嫩的后生,眼神含著慈悲和憐憫。

它是如此矛盾。

樸素,沒有琺瑯明珠,沒有描金貼銀,一塊青石,一把刻刀,一位匠人,刻刀砸在青石上,如同玉匠雕琢一塊璞玉,由不得半點閃失。一筆一筆地鑿,每一下都精準得妙不可言。它定是匠人一生的杰作。

華美,華美得甚至有些奢侈的味道。照壁上堆滿了世間所有奇珍異寶,珊瑚,玉如意,金元寶,南海珍珠。遠古的怪獸“犭貪”,貪得無厭,一心只有財寶,它守著奇珍異寶由不滿足竟然想要追逐太陽將它一口吞下!照壁上的犭貪張著嘴,對著太陽,最終死于茫茫東海之上。另外圍四副精美的畫雕,刻著對主人的祝愿,人世間最好的祝福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升官加爵,福祿雙全。

它警示人們莫要貪心,知足才得福祿雙全,淡然才得腰纏萬貫。

可是,它看看到太多人為了一己私利而折煞自己,為了滿足貪欲而不得善終。

它對貪欲沒能斬草除根并沒有泄氣,繼續站在那里警示、監督和呼喚。

是啊,古來有幾人能把它刻在心里呢?

這塔是位少女,那定是翦水秋瞳,美目盼兮,櫻桃素口,膚如凝脂,輕薄的紗衣之下是曼妙的身姿,別致的腰帶顯出她不盈一握的腰肢。她美得似天邊那輪皎潔的月,靜得似是那邊貴公子腰間懸掛的碧玉。

可是當她舞起來一切都不一樣了,她是這么嬌艷,每次旋轉中的無意回眸或是莞爾一笑,都是傾國傾城的絕色。裙裾飛揚,似是浪上千堆雪,她艷麗得勝過額上那多桃花鈿。她一身的環佩隨著她的舞步叮嚀作響,聲音清脆得如上等青瓷輕輕之間地碰撞。

舞美,人更美。醉人的是酒是這春日還是這個翩翩起舞的曠世佳人?

這是方塔,是我心中纖美的少女。

懷著女兒家的心思,她靜靜地立在照壁邊上。相比照壁的沉穩,方塔更透著姑娘特有的秀美和靈巧。

九層浮屠,塔身修且窄,風鈴懸檐,風起,鈴鳴,似是黃鸝出谷。

她出生在宋朝,那個風流絕代的朝代。文人墨客層出不窮,自有大批稱贊她的人。

她使命般地立在照壁的后面,與它一起守望,一起期盼!

這不是一個風塵故事,在歷史的歲月里偶被提起,很快又無人問津,而這個故事卻被一直、一直流傳開去……

春光正好

高一(6)王婕瓊

春,萬物伊始之季。

三兩結對,說說笑笑,走出校園,步入方塔,實是一大美事。

當我站在照壁面前,聽著導游講述它的故事,腦海中浮現出當時景象:官貪吏虐,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老工匠筑此照壁,編了個故事“貪”,那官吏財迷心竅便信以為真,尋寶不成反葬送自己性命,大快人心。收回了心神,再看眼前這龍頭、獅尾、麒麟身、牛蹄的貪獸時,心中多了一份敬意,敬先人的智慧,也敬先人頑強抗爭的精神。

當我登上方塔,倚欄遠望,春風如綠綢圍繞,遠處玉蘭團團,近有碧水悠悠。登高,我并沒有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落寞,也沒有崔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感慨,我有的,只是“放歌青山外,吟詩綠水間”的愉悅心境。

春,賞心悅目之景。

雖然在方塔園的時間并不長,但是卻足以驅走我身心的勞累。有一位大師曾說過“現代人很忙,微博人人騰訊,現代人很空,內心很空虛。”整天手指上下翻飛,那不是消遣,倒不如趁著春光正好,出去走走看看,不為收獲,沒有目的,僅僅是放松自己,也是一種別樣的收獲。

春日方塔文化游

高一(12)徐子昂

靜靜地,冬去春來,柳樹的枝條長出了嫩黃的新葉,枯黃的草坪又長出了新綠,微風變得清新,陽光變得溫暖,那是春天到來的跡象。當萬物復蘇,一片欣欣向榮之時,我在方塔。

一個歷史景區,光是它的門口,就很值得人去欣賞了。悠閑的老人們,高興的孩子們,熱鬧的小販們,那是一種樸實無華的美。比起其它歷史景區的大門口,方塔園沒有過多的修飾與裝潢,只有簡單與明朗;沒有歷史的莊嚴與肅穆,只有祥和與悠閑。

嗯,這應該就是我想象中的方塔園了。

走進方塔園,才能領略它的古樸美。幾條細細的幽徑,不短不長;錯落有致的亂石堆,恰到好處。我們一會兒便來到了照壁面前。那塊滄桑的石頭,上面的圖案微有殘損,那是歷史的痕跡,上面勾勒出一只龍頭、麒麟身、牛蹄的獸物,騰云駕霧,活靈活現,它叫“貪”,它的眼睛直勾勾的看著我們,令人有一絲小小的心悸。在它身上有那么一個傳說,說它貪得無厭,為了吞噬太陽結果沉入東海,有告誡人們要品德清廉,不能貪婪的好寓意。

繞過了照壁,便是那座方塔。方塔原名興圣教寺塔,建于北宋,共九層。

這方塔不算宏偉,不算高聳;不算精巧,不算細致。塔身傾斜,塔檐掛著四只銅鈴,我們迎著暖洋洋的春風,望著方塔,心里滿是平靜。古樸的美伴著這微微清風拂過我們每個人,沁人心脾。我們上了塔,那陡陡的木質臺階不好爬,踩在上面有輕微的咯吱聲,每層的墻壁都是磚制的,涂上了白色的漆。由于只開放了五層,我們便爬到了五層,風挺大,周圍的風景也映入眼簾。那里有一顆白玉蘭樹,令我印象深刻。那白玉蘭樹很高,竟長到了方塔的腰身處,上面的白玉蘭美艷得令人窒息。樹高,花也便顯得壯麗了,那朵朵玉蘭,如同白色的火焰掛在樹上,也仿佛是一片片雪花落在樹枝上,微風拂過,花兒們輕輕搖晃。看得久了,又仿佛像是一只只白鴿在樹上歇息呢。

憑欄而立,感慨萬千。松江這片好土地,總是如此的清幽和深刻,這方塔就像是松江的靈魂,靜靜的記錄著這座古城的歷史,傾訴著不盡的歲月,希望它就一直這么靜靜的矗立下去吧。

我們稍作停留,便下了塔……

四處鳥語花香,微風拂過全身,我感到神清氣爽。繞過五老峰,看過厲廉堂。我們深深體會到了方塔園的靜幽氣氛,在這里我似乎能聽到自己的心跳。當城市的節奏已快到令人窒息,在這里無疑是一種美的享受,一種靜下心來的舒暢。我們每個人,一生能去多少個“方塔園”,能有多少時間去看看春日的美麗,感受大自然的饋贈,去登上高處,看看風景;去參觀古物,感受歷史。我想這種感覺在如今倉促壓抑的生活環境已很少見了吧。你看看,那綠色的草坪連著天,拉出一條醉人的弧線;你看看,那顆墜滿白色的白玉蘭,在暖暖的春風中輕輕搖曳。人生是由一幕幕組成的,讓回憶多一點這樣的美景,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我靜靜地離開方塔園,就如同我靜靜地來。我帶著靜靜的回憶離去,也愿方塔園永遠這么靜靜的……靜靜的……

方塔踏春緩緩歸

高一(2)班 林珂

那年之前,我不知有座塔叫方塔,不知有個園為它而建。那年夏天,我獨自一人來到這,與那園子只隔著一條七、八米寬的水泥路的云間著名學府。第一次,我停了下來,在那園子的入口。看著那巍然不動的方塔,卻不知該以怎樣的形式去看望它。不,是去瞻仰它。

我曾想獨自一人踏入方塔園。或是在寒氣未褪的春日清晨,在日頭炎炎的夏季正午,抑或是在風雨凄凄的秋日傍晚,也可能是于大雪紛飛的冬日夜幕。或許我會摘一朵野花簪于發髻,或許我會躺在草地上傾聽夏日的私語,說不定會撐著一把油紙傘踩過落滿枯葉的小徑,可最終還是會青睞于踏著厚厚的積雪,坐在湖旁細品張岱于湖心亭看雪時的那份孤寂。

種種原因使然,我并未如愿。就在一個平凡的三月下午,我第一次走進了方塔園。

細碎的陽光星星點點,微風帶著各種花的香氣掠過發梢。透過漫山遍野的白玉蘭,老遠就看到了那座方塔,那座看盡王朝更迭,看穿人間世態的方塔。我整理了一下衣冠,緩緩向它走近。

方塔,原名“興圣教寺塔”,建于距今900多年的北宋元佑年間。我是不懂什么歷史的,只知宋太祖滅了唐朝,建立了宋朝。然后到了南宋,又是無盡的兵荒馬亂。我向來是不喜歡看那些打打殺殺的,相信方塔也是吧。如若不然,它又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態和毅立了近千年而不倒?登塔只到一半便因六層上了鎖,不得不退回,心里自然有些忿忿不平。然而這上樓下樓的彎腰弓背,想必是佛念這世間太過狂妄,愿我們能彎著腰、恭恭敬敬地待人吧。

離開方塔,走過石橋,想找個長凳小坐片刻,用定格的畫面來細細觀賞這春日下午的風景。他就那樣不經意出現,擾亂了我寂靜的歲月。

依滿頭的白發來看,年紀大約70光景。一身筆挺的西裝松松垮垮地掛在他瘦弱的身上,想來那西裝也有些年頭了,即使他保存地再怎樣小心翼翼,歲月仍公平地在那衣服上留下了痕跡,就像在他臉上刻下的深壑一樣。

他的神情十分平靜,平靜到以至于能夠牢牢地抓住我的目光。他的兩只手垂于雙膝上,腰背挺得就像幼稚園的孩子上課排排坐時的樣子。他的視線游蕩在眼前的那畝草坪。陽光下,那有孩子在玩耍,有老人在敘舊,有情人在親密。樹蔭下,他的嘴角微微上揚起的弧度仿佛穿越了歷史的宮墻,讓我恨不得早十幾二十年來到這,看那時的方塔園中,他的身旁是否倚著一位眉目清秀的女子,他與她像陽光下的那對情侶一樣,你儂我儂,忒煞情多。發生了什么?我不敢多想。樹蔭下,他獨自一人端坐著,孤獨得似乎世間一切紛擾都與他無關。突然又將視線移向那漫山遍野的白玉蘭,瞇了瞇眼,又揚了揚嘴角。

或許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過吧,要不然他為何將頭轉向那參天的白玉蘭?幸好有些東西是任誰也不能改變它的。譬如方塔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石板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落寞的時間里,一排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得蒼涼;譬如那漫山遍野的白玉蘭,他和她的愛情。

我臉頰微紅,深知不該妄加揣測,匆匆離去,怕他發現了我的窺視,想必他也會對我微微一笑,然后原諒我。可我卻會為自己的打擾而久久自責。

那時便想起了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的開國帝王錢镠寫于錢王妃的那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宋人的筆記和明人周楫的擬話本小說有記載此典故。吳王妃每年寒食節必歸臨安,錢镠甚為想念。一年春天,王妃未歸,至春色將老,陌上已花開遍地。錢镠寫信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無一字提及掛念,并不是不想念你啊。但若你歡喜,我何妨原地等待,等著你駕著馬兒從陌上緩緩歸來,沾了花香的馬蹄“嗒嗒”地走進。愛,竟是這樣寬大的寂寞。

陌上花開緩緩歸。歸去的,是我們的人,還是我們的心?

我不知,大概只有那靜立近千年的方塔和那老人知曉吧。

罷了罷了,留得那花開花落的聲音讓蜜蜂去翻譯吧。

我只顧欣賞便是了。

方塔游記

高一(3)班 張慎言

這里沒有布達拉宮繞滿經幡的白塔,沒有紅墻巍峨,沒有金頂絢爛——方塔公園。沒有奪人眼球的艷麗外表,但是以深深積淀的文化扎根在云間,駐扎在每一個松江人心里。這里,有最虔誠的人們天妃宮祈福,有最質樸的人們撞響鐘鳴。信徒燃起幾支香火,升起一縷青煙,歷史中的人們好像要從朦朧的煙霧中走來。信徒點起一柱香燭,那些信仰和美好的祝愿,凝成一掛掛深紅的蠟油。

一花一草,都恬靜地生長;

一樹一木,都參差地錯落在花草間;

一磚一瓦,都悄然地隱匿在樹木后;

一云一鳥,都輕快地點綴著磚瓦上的青空;

在離方塔公園大門很近的地方立著一塊照壁。照壁上的怪獸,名叫“貪”,生有龍頭、獅尾、牛身、鹿蹄、麒麟片。它的寓意是教人戒貪。古往今來,這塊照壁教育著多少代古人,期間出了數不盡的廉潔模范,令人敬仰。

最喜歡撫過方塔公園的墻漫步。每一寸墻都記錄了歷史的點滴,你側耳傾聽,它無言的訴說著過去,它默默地傳載著那些值得敬佩的人們的偉大品質,在歷史的長河中,把精神傳承。

當你看墻腳剝落的石灰,觸摸著坑坑洼洼的墻面,你會覺得那些歷史,仿佛就發生在昨日,那些人,那些事,儼然歷歷在目。

當你注意到墻縫里新萌發的綠意,從路面的空隙見縫插針的小草,這才清晰地意識到,歷史的車輪已然遠去,方塔的春天已經來臨。

一個全新的時代,正拔地而起。

方塔園——靜心之地

高一(9)班 劉啟越

直到走進方塔,我才明白世界還可以這樣清新,這樣閑適。

我并不常去公園,但作為松江名勝之一的方塔,我無論怎么說還是去過幾次的,可也許是因為去的時間不對,也有可能是因為人的心境不同,我從未發現方塔竟然如此與眾不同。

在初春的下午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兄弟一起走入方塔,這種感覺是美妙的,走在石塊路上發出的噠噠聲與枝頭自在的畫眉的叫聲相呼應和,我的心也被這愉悅的音樂從數學公式和英語詞組中爬上了岸,感受著春意萌動的氣息。

春日下午,在暖暖的陽光下,方塔的美麗似乎達到了極致,石道旁的草地上開遍了五顏六色的蝴蝶花,顏色絢麗,但不扎眼,看久了,不僅沒有令人生厭的感覺,卻帶給人一種由衷的歡喜,一天的煩心,在這一刻似乎隨著花的清香悠然而去。

四周的草木在花香的親撫下,漸漸蘇醒,無論何處都能見到新生的足跡——樹干上的點點新芽,草地中的點點新綠……櫻花未敗的花朵上,還停留著冬的氣息,春天卻已經不可阻擋地到了。

我們在這春的海洋中盡情地呼吸,貪婪地將春風擁入懷中,我猛然發現,原來自己與自然之間的距離居然是那么近,以至于輕輕一跳就跌入了她的懷抱。周圍的游人慢慢地踱步向前,全然沒有都市生活中的急促與緊張,剛發芽的垂柳隨著陣陣輕風,跟著游人的腳步輕輕飄拂,如此的婀娜,如此的嬌美,惹得我不得不駐足看個夠。

十七歲的我似乎過早的失去了自由的世界,太多的東西被格式化,于是心煩與郁悶就在我們的心靈深處交錯、生長、蔓延。我們的心被包裹得死死的:我們不了解春天的美麗,于是我們對春的贊美成了蒼白的吹捧;我們不理解閱讀的妙處,于是我們只是為了閱讀而閱讀……諸如此類的事發生了太多,我們眼中的“美”成了一片死灰。的確,在如此繁雜的世界里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停下腳步去欣賞自己的生活呢?又會有多少人能夠發現那些轉瞬即逝的美呢?也許,更多的還是走馬觀花,又或許連“觀花者”也是少得可憐吧。

站在方塔下,身處杜仲漫漫的紫色海洋之中,我的心沉靜下來,我仿佛聽到了未來的召喚,聽到自己內心的召喚,睜開眼,除了孤獨美麗了九百年的方塔,只剩一聲長久的嘆息。

立碑的意義

高一(2)班 伏南燕

家住松江,雖不喜歡出門,但方塔公園我還是要去的。即使是熟悉的事物,如果不從文化層面去看,也不一定會真正地了解,就如同這公園,以前只知道方塔,卻不管站在她前面的那塊石碑般的照壁。

細看照壁,雕刻精致,內容豐富。壁上細鑿了神獸名“貪”,腳踏金元寶,爪下玉如意,左有鳳凰叼書卷,右有猴兒掛金錠,下有雙鹿喻美滿。靈芝、珊瑚、搖錢樹,人間財寶,功名利祿,皆為世人一生所求。然刻于石壁之上,圖中那一只“貪”,實為警示,提醒后人莫要貪得無厭,否則如“貪”,吞日不成,反溺于東海。用藝術品塑造一個嚴肅的意義,其中包含了希望和許多慘痛的前人經驗,為的是避免后人步上同樣的道路。古人的想法,到如今,卻淡泊了許多。

當今的藝術品,重美感:要么清新如出水芙蓉,要么華美如雍容牡丹。缺少了一層意思,最重要的卻也是那層意思。我們并不乏這些東西,我們缺的是精神傳達。而這一點恰恰被藝術家們忽略了。

岳飛廟中,秦檜反綁于忠烈將軍墳前,石像雕刻逼真,確實是重要的考古資料和古董,包括那些精致鮮艷,栩栩如生的岳飛像。如果沒有歷史意義,我想,再精致也沒有價值。岳飛廟的存在,明示我們莫要被奸佞之徒蒙蔽眼睛,冤枉了無辜之人。烈士陵園,為祖國犧牲的英烈千千萬,但留名于其中的卻只有一部分,其目的并不是單純地緬懷他們,而是告訴我們:如果不強大,血的教訓仍會上演。圓明園殘跡、雨花臺烈士陵園等等,不應該發展成觀光景點,更不應該出現在旅游宣傳單上的必游項目,因為這應該是自發的,應該是立在人們腦中的一座座碑。

聰明的人把別人撞破頭的教訓看成自己的經驗,遲鈍的人只有在自己撞得頭破血流后才當成一次教訓。每次出問題的時候,我們指責,可是還是會有下一次。昨天曝光食品,今天透露水質,明天又有空氣質量數據。我們謾罵貪官,憤慨不公;我們批評政府,羨慕大洋隔壁的國家;我們忙著出國,惦記著海峽對面的奶粉;我們拆環保局的臺,卻買了一輛又一輛的車。我不清楚倫敦大霧是否會變成我們的空氣,不確定日本水俁病是否會出現于中國,更不敢想象當沒有人民信任時,蘇聯解體是否會重現。以史為鑒,那么多例子為何不能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危機?難道一定要親身經歷才能覺悟么?

我們的智商越來越高,可是反應卻越來越遲鈍。我們應該在心中立著碑,所謂哀前人之哀,而莫使后人哀己。人類的記憶不能遺傳,一代代繁衍下去,曾經避免不了被遺忘,如果不塑起經驗之碑告誡后人,那么歷史將會代代循環矣。

既然我們擁有會使用工具的巧手,便應該刻下一個個記號,立下一座座石碑,以提醒自己和后人。人的經驗不是天生的,所以我們需要引導者,前車之鑒,必須鑒之。

碑就像是一道深溝,牢嵌在人類文明的土地上,每跨過一次,就應該清醒一點。

高一(4)班 黃忻彥

她是從宋代就傲然挺立的方塔,身段玲瓏,體態婀娜,如亭亭玉立的少女;

它是方塔園低矮柔弱的一棵樹,毫不起眼,平凡無奇,淹沒在一望無際繁茂濃重的綠中。

風收斂起轟轟烈烈的行蹤,開始溫柔起來了。它撫過石板上繁衍而出的青苔,撫過干枯樹尖上的零星綠意,撫過花朵上一派天真的粉紅。

春天畢竟來了,方塔園內的游客開始日益多增。他們聚集在塔前,靜靜聆聽塔尖搖搖曳曳的銅鈴發出的清脆聲響,像是方塔為春天的到來低聲吟唱;他們笑得開懷,倚在木欄上抒登高望遠的豪情;他們抬頭望向優美秀氣的塔頂,送去無限的喜愛和仰望。鈴聲愈發清脆起來,像是方塔的羞澀和歡欣。

游人一路遠行,沒人留步看看頭腦低垂的它。它的余光掃到了身邊并直立的大樹,越加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涼。看著游人對方塔戀戀不舍的回眸,一股酸楚剎那間涌上心頭。它憎惡那些留戀和欣賞的目光,如同它憎惡自己只能在同伴高聳的樹蔭里度過長日無盡。

它開始覺醒了,它不能就這樣腐爛在泥土里,它的內心被可怕的嫉妒吞噬。它開始發狂似而貪婪地吸收陽光和雨露,甚至不惜搶奪同伴生存的土地。四個月,它便成長為園內最高的一棵樹。它鉆過同伴繁茂的枝葉,享受著看別人生活在自己陰影下的成就和滿足。

可就算它嘗試過千百種辦法,卻始終無法和方塔搶奪那些欽羨的目光。它惱羞成怒,終日用惡毒的嘴臉辱罵鋒芒不再的同伴。園內最年長的元老樹,看著它褪去純真的刻薄臉龐,無奈地重重嘆了口氣。

然而終于,到了它揚眉吐氣的日子了。一天,一個面滿通紅額頭爆青筋的壯漢扛起鋸子伸向它粗壯的軀干。它因疼痛嘶吼咆哮著,接著就被扔到一輛破舊的卡車上。不知顛簸了多少路,它被抬到刻刀下,一刀一刀忍受著更加漫長的疼痛。仿佛經過幾個世紀那么長的時間,它被雕刻成了一朵做工精致的瓦屋檐,鑲嵌在方塔的上端。

此時此刻,它的臉上浮現出自鳴得意的笑容。它享受著高處的新鮮空氣,享受著游人仰視的贊嘆的目光,并幻想著這樣的仰慕都是因為自己的美麗。

可是漸漸地,它覺得疲憊了。懸立在高空,也許因為之前的短時間瘋長,讓它連基本的站立都力不從心。方塔向它皺起秀美的眉黛,近旁另外幾朵瓦屋檐斜視著它顫顫巍巍的樣子,也投來輕視而不屑的眼神。遙看身邊大片的綠意仍是一派其樂融融,它開始懷念起和同伴們無憂無慮的日子,更為自己先前的粗暴魯莽后悔沮喪。秋天轉眼間來臨,秋風瑟瑟,它不禁流下了無力痛心的眼淚。時間年復一年地飛逝,在它的身體里蛀出密密麻麻的空洞。

風依舊呼嘯著,不顧傷悲。

最后,它被扔在廢棄的空地上,比它更上等的木材代替了它曾經感到無比榮耀的位置。但這時,卻是它第一次真心真意的微笑。它靜靜地躺在泥土里,等待著命中注定的腐爛,不掙扎,不絕望,不悲愴。螞蟻在身上來回爬行,腐爛的惡臭吞沒著它蒼老的身體。這時候它才明白,它花了一生的時光追求,也花了一生的時光毀滅。

園內灑滿了明媚和暖的陽光。

那蹲光禿的樹樁上,依然增長著一圈圈扎實的年輪。

貪婪與清廉

高二(2)班 馬靜嫻

或許是因為人們的自制力不夠好,或許是金錢的誘惑對于一個人太大了,古往今來,總會有人會淪為貪官污吏。有邪惡總會有正義,縱使貪污到達何種程度,社會上還總是有不少清官和正義之士。

貪婪與清廉只在一念之差。眾所周知,和珅是清朝有名的貪官,其實他最初是一名清廉的官員。他在二十六歲時就任管庫大臣,管理布庫,他從這份工作中學習到如何理財,他勤樸地管理布庫,令布的存量大增,他憑借這些才干,令他得到乾隆的賞識。這時的和珅無疑是人們心中的好官。后來,因為李侍堯案,和珅開始貪污。如果沒有這個案子或許和珅就不會成為貪官,而他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好官。

和珅的貪污最終使他,以“二十大罪”被賜白綾一條自盡而死。貪婪總歸沒有好結果,不是死就是身敗名裂。錢的誘惑真的那么難以抗拒嗎?其實,靜下來想一想,人生在世錢只是身外之物,沒有必要這么去看重錢。倒不如像包拯那樣清廉簡樸,為百姓著想。他一生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執法如山。因此,他受到了民間百姓的愛戴,也得到了統治者的賞識。和珅成了千古罪人,包拯留下了芳名。貪婪與清廉,兩個對立面,得到的結果亦是截然不同的,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反差。罵名與芳名,如果讓我選,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芳名。由此可知,貪婪使人走向滅亡,清廉使人平步青云。

在方塔公園有這樣一面照壁,上面有一怪獸:鹿角獅尾,牛蹄龍鱗,足踏元寶、如意、珊瑚、玉杯,旁有搖錢樹。傳說,這個怪獸叫“貪”,貪婪無比,任何東西都要吞吃,后來在海里看到旭日,妄想吞吃,結果淹死在海里。寓意,是讓為官者清廉。聽說,做官的人都會在上任前到方塔公園來看一看這個照壁,為的是讓自己了解貪的后果。不論是古時候還是現在人人都希望消滅貪官。古時候有朱元璋制定法律對貪官的懲治尤為嚴厲,凡貪贓銀子六十兩以上者,一律判處死刑,斬首示眾。現在有習近平上任后治吏,查處貪污腐敗者。正義者漸漸在增多,而邪惡者注定要從這個世界中慢慢的消失。

貪婪與清廉,無論在何時,都是一個對立面,兩者只可能相爭,永遠沒有并存的可能。期盼清廉可以擊敗貪婪者,讓社會充滿正能量。

春天到了,花開了,不知道我們的生活是否也會充滿陽光。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滬)字59號  滬ICP備1400221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0012號

久久狠狠一本精品综合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激情五月综合综合久久69| 很黄很污的网站久久mimi色|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69 |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二区|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二三区| 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av|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io|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思思| 无码八A片人妻少妇久久|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 久久久久九国产精品| 97精品久久天干天天天按摩| 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 88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观看软件|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 欧美午夜A∨大片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久久av免费天堂小草播放| 66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免费网站网|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