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庫 > 文集選集 > 文庫 > 2013年南洋中學文學社刊精選(書號:4511)

第二章    散文

  八、過一種沉浸的人生

  我常想我該怎么活。

  做為一個生命,我在地球上行走,我的足跡記錄了我的行程,我做作業,學習,考試,我在這個世界留下屬于我的東西,我與人交往,我的聲音、言辭讓人們記住了有這樣一個我存在。我過我的生活,但是我是否真正“活過”?

  不知道為什么,雖然我有成就也有失敗,有思想也有情感,但我始終覺得我只是一具軀殼。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被“不帶走一片云彩”般的人生困擾著。我想知道,世界上為什么要有生命,既然總有“悄悄地走”的那一天,為什么還要存在?

  我想知道,我想要怎樣的生活,怎樣我才能“活著”。

  我想來想去,我覺得腦海里各種想法在群魔亂舞,都要把我的腦子搞爆炸了,于是我決定問一問我尊敬的“他們”,我充滿智慧的親人。

  我問三毛。她雙手合十,云淡風輕:“因為緣分再而來的東西,終有緣盡而別的時候。我們并不須為此更加難過。人,空空的來,空空的去,塵世間所擁有的一切,都不過轉眼成空。我們所能帶走的,留下的,除了愛之外,還有什么呢?而愛的及可貴和崇高,也在這種比較之下顯出了它無與倫比的永恒。”我從她深邃的眼眸里望去,看到了一個無邊無際的世界。那里有她的家人,朋友,有她去過的地方走過的路…還有她一生的愛—荷西。但她一眨眼,這些東西卻又不見了,此時她的眼里,只盛滿了單純的笑意,像天上的星星。她說的萬水千山走遍,原來只是一瞬間。

  我問孔子。他看上去快不行了。他躺在病榻上,輕輕緩緩地說:“老天爺什么都沒說,可是四季照樣運行,萬物照樣生長,老天爺說了什么呢?鳳凰和河圖總盼不來,就連周公,也不復夢見了…”說著說著,似乎就流下了兩行渾濁的老淚。他想到了自己的一生奔波,想到他這些年說的那么多話,想到了他和周公下棋時恢復周禮的承諾…慢慢閉上了眼睛。這一閉,就再沒睜開。我看著很是心酸,揣著他的臨終遺言默默離開了。

  我問墨子,他黑著臉走了,什么也沒說。我知道,他說不定又要“行十日十夜”到什么地方去了。我說我給你一盞燈吧,夜路不好走。他卻只停了停,我看著他孑然遠去的背影,夜色蒼茫,他卻仿佛比夜還要黑。

  我問了三個人,三個人都給了我不一樣的回答。看似很亂,我卻漸漸明白了。三毛,去愛。孔子,去說。墨子,去做。他們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人生里,沉浸在愛與夢想里,沉浸在奮斗中。他們自己點燃了一簇火焰,讓它燃燒,燃燒盡自己的生命,“既然選擇了遠方,那就風雨兼程”。

  就這樣活吧,別去想太多,這一想啊,就容易把歲月都想完。活著,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投入,過一種沉浸的人生。去愛,去追,去夢,人生中最好的生活就是這樣吧?

  生命的意義在于人賦予。

  九、諸子筆記:口水滔滔五百年

  公元1046年,周武王在商都郊外牧野與商軍交戰,自稱“替天行道”,在原本就氣喘吁吁的殷商國家機器上壓下了最后一根稻草。殷商覆滅。

  殷商倒是一了百了,可卻留下了一堆爛攤子給后繼的周。

  在那新朝建立,百廢待舉之時,周武王的弟弟姬旦吸取了殷商滅亡的教訓,想出了一個辦法——制禮作樂。周有一個制度叫“宗法制”,即天子,諸侯,大夫,士之間既有嫡庶關系又有君臣關系,周公就是運用了這“天下一家”的大前提。禮的作用就是體現差異,明確位置,樂的作用是激發人們的認同感。“禮,保證行為符合道德,樂,保證情感符合道德。以人為本,以德治國,以禮維持秩序,以樂保證和諧。”目的是創造一個“人們各安其位,秩序井然,又和諧快樂”的和諧社會。

  這個被稱作周公的人的這一舉措為后來百家爭鳴的局面埋下了最初的伏筆。

  史實證明周公此舉起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天下大服”。

  但是命運之輪從這開始越轉越快,潘多拉魔盒被打開,對利益的欲望沾染到了人們的心靈。周天子“天下共主”勢力下的國家聯盟開始蠢蠢欲動,醞釀已久的矛盾終于在一時間爆發。開啟了那苦難的五百多年:“充滿了戰爭,動亂和宮廷政變,刀光劍影,爾虞我詐,硝煙四起,血流成河......”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個特殊的群體應運而生——士。他們,是一個“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跨宗族、國界的精英階層”。

  ——“當今之世,舍我其誰?”

  ——“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講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

  一場跨世紀大辯論就此開啟。

  而開創了這士人對天下大事發表意見之先河的,是孔子。

  孔子的童年其實很普通,走的是苦孩子路線。為了謀生,他當過季氏的家臣,看倉庫,喂牲口,做會計...所以后來孔子本人對“圣人”這個稱呼不太認同,他坦誠地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吾猶人也。”但是孔子很思上進,一步步升了上去,有機會就學習,遍拾滿地文武之道,兼容并蓄,自成一家,學出了許多寶貴經驗:“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他直到晚年依然是“發憤忘食了,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有一天,學生子貢問他:“有美玉于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之沽諸?”孔子聽了急不可耐地說:“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賈者也!”像孔子這樣胸懷救世之志的人,最怕最怕的就是空有一身才學卻沒處使,所以做官成了他的第一要務。為了踐行自己“謀道不謀食”的理想,推行復興周公時代的禮樂制度,孔子揣著一手準備,走上了漫漫仕途。

  孔子做官的時間共十四年,到過許多國家,但是他是做官的時候少碰釘子的時候多。遇到這種情況便以“君子固窮”安慰自己,暗自傷心。故孔子的做官之路可謂是越走越焦灼,越走越像在死胡同里繞。

  從政看來不成,那就為政。

  方法有二,一是“游說君主”。孔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但是這條路卻和做官之路一樣辛酸:齊景公想用他,被晏嬰拆臺;楚昭王想用他,被子西拆臺....天大地大,竟容不下他一個孔子!經過這番折騰,孔子很失望,失魂落魄的樣子“累累若喪家之狗”。但是,那首歌怎么唱的?“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孔子沒有泄氣!他想到了第二個方法——“教書育人,用學生影響政治”。

  在我看來這是他人生中極為精彩的一筆。

  孔子學生的數目,歷史上的說法是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放到現代就相當于“一個人又既辦清華又辦北大。這還是在冊的,還有不少編制外的。”孔子的育人主張不少都沿用至今,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現在許多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還沒有做到的事,他老人家老早就做到了。

  到孔子晚年的時候,兒子和得意門生相繼離他而去。有一天,孔子說:“予欲無言”,又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孔子終其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不懈努力,為了胸中的抱負而勤勤懇懇地耕耘。他的政治思想以仁為核心,目標是讓世界充滿愛。他有過失落,有過彷徨,但他從不曾放棄。看起來孔子對于國家,是什么實事也沒干成,但是他的思想卻成為一個文化烙印,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夏四月乙丑,孔丘卒。”——《春秋》末句。

  “孔子給春秋時代以華彩的結束,墨子給戰國時代以光彩的開端。”——張蔭麟

  戰國,正如其名。戰國時期社會更動蕩,政治更黑暗,戰爭更頻繁,人民生活更痛苦。所以,生活在戰國時期的墨子,感受要比孔子更強烈,態度也更憤慨。

  不知道為什么墨家很看不慣儒家。

  爭論焦點一:仁愛還是兼愛

  墨子的目的也是要讓世界充滿愛,但是他不喜歡儒家那種由“親親之愛”為中心推導出的由此及彼的愛,而是倡導各人平等的“兼愛”。儒家的“仁愛”是充滿人性化的,根源的是人從一出身落到一個家庭里就自然形成的至真至純的親情,而墨家的“兼愛”則充滿了道德的超越性。在這一點上我覺得他們是殊途同歸,無論哪一種成功了結局都是一樣的。

  爭論焦點二:禮樂要不要

  禮樂制度對于儒家來說是一個到達充滿愛的和諧社會的工具,儒家可能覺得這是一個規范人們思想道德行為的好方法。而墨家則覺得那些繁文縟節耗時耗力,得不償失。我覺得在這一點上他們都錯了,原因就是沒有把人性看得通透。對儒家,思想道德行為不是你定個規則就能規范好的,人家表面上是按儒家那一套做了,但是心里承不承認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就比如親人死了要披麻戴孝,孔子曾經說過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家人死了做兒女的肯定很難過,在那么悲痛欲絕的狀態下怎么還穿得下漂亮衣裳吃得下美食佳肴呢?所以要這么做。但是能說每個披麻戴孝的人心里都懷著一顆感恩與傷感知心嗎?還是另有想法呢?說不準吧。而墨子也把事情想得太絕對了,不是所有的禮樂都是沒有作用的,就好比現在家長老師經常給同學們做思想教育,他們說了可能一點效果也沒有,但是也不能不說,畢竟還是心存希望。所以禮樂制度從某種方面來說就和這是一個道理。

  等等等等其他方面,儒墨都在爭吵不休。但是好歹他們的目標、方式是一樣的,為了愛而鞠躬盡瘁。但是到家可不一樣,道家覺得他們倆那都是瞎折騰。他們覺得許多問題本來沒有,都是人折騰出來的,所謂“治為亂之源”。

  道家的主張就是——無為。在他們看來這社會已經無藥可治了,不如做個隱士消停消停,別給社會雪上加霜了。雖然道家可謂是獨樹一幟,別具一格,但是他和儒家還有點像,都是“退”,只不過儒家退到周公那會兒就可以了,道家還要退到上古時代,退到那人心純樸的時候。無智慧也就無機巧,無道德也就不用宣傳道德,無欲望就沒有爭奪...沒有這個沒有那個,也就是一個不需要拯救的世界,那是最好的世界。

  但是他們大多數時候都像在自言自語,因為他們的上古社會理想是肯定不會實現的。

  好吧,現在這場辯論結果依然不明朗,儒墨兩家嘰嘰喳喳吵個不停,道家獨自在一旁對著空氣說話自得其樂.......究竟該怎樣治世才是最好的?

  于是法家出現了,法家用的方法,我覺得在儒墨道三家看來一定很俗,但是卻是唯一被帝王所接受的。他就是用的鋼鐵政治,用法律代替禮樂,用人心本惡代替人心本善。讓人們害怕,讓人們束手就擒不干壞事,操作性強并且見效快。一開始律法太苛刻缺少人性化,直到后來才漸漸變得越來越完善。

  說到這看起來好像是法家成功了,但是這卻是一個沒有贏家的局。理由很簡單,夢想無竭盡,社會從不會停止自我思考。我們失去了他們,但是還會有更多的“他們”一批批地涌現。他們給我的就是這樣一個不斷思考與推翻的過程,我相信人類就是這樣進步的,他們永遠無法到達最終的那個夢想,但是他們在一刻不停地尋找,發散自己的光芒。

  十、梁家三代讀后感

  “人還是應該有一種精神、有一點追求。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可以選擇另一種生活。”

  梁啟超在自敘中說:“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愛國。我的一貫主張是什么呢?就是救國。”從這句話我覺得可以看出梁啟超這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一根筋,認死理,不懂得圓滑,也不懂得通融。這從他后來反對袁世凱的行動中也能看出,他先是表明了自己鮮明的態度“就令全國四萬萬人中有三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人贊成,而我梁啟超一人斷不能贊成也。”話說得一點也沒有挽回的余地。梁啟超的決定做得很決絕,即使后來因為意見不合葬送了朋友楊度也在所不惜。梁啟超的執著恐怕會讓很多人自慚形穢,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總是有太多的猶豫取舍,孰不知有時候若不放棄便會一直被拖累著,到時候包袱累積大了,想卸也卸不下去,能夠排除一切果斷干脆地向前奔跑,梁啟超做到了。他的一根筋,不圓滑,是他的簡單與執著。當袁世凱派梁士詒來威脅,“梁先生也曾經在海外流亡十幾年,其中的苦頭不是不知道,何必再自尋苦吃?”梁啟超回答:“我這個人疲于奔命的逃亡經驗已經很充足了,我寧愿選擇逃亡,也不愿茍活在這污濁空氣中。”

  他的一篇《少年中國說》不知激蕩了幾代國人的心,即便是在我這個脫離了戰爭與動亂,生活在和平中的少年來看那“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依然是字字珠璣,閃爍著睿智的光輝,看多了言情的吳儂暖語,奇幻的曲折離奇,那樣力透紙背的文字卻讓我內心陡然揚起一場風暴,浮躁飄然的心氣一下子沉了下來,借用某女作家形容魯迅的話,我仿佛感到了“一個時代的全智者的催逼”,迫使著我不得不意識到,逝者不可回來,過去輝煌再有偉大光芒也已韶華不再,已經不能只依靠先人的成就,現在的光陰是我們的,機會是我們的,未來也是我們的,決定國家未來的早已不是他們而是我們。梁啟超此文,在多年后的2009年得到了一個人的回應,那個人在全國的中小學生面前發表了一場被廣為流傳的精彩演講,可惜的是那個人不是中國人而是奧巴馬,我的內心很復雜,但這也許是“英雄所見略同”吧。

  梁思成和梁從誡的身體里,流淌著的就是這樣一個梁啟超的血液。事實證明,他們確實也沒有辜負了這一血脈。

  1944年,梁思成開始撰寫《中國建筑史》。這時,多病的身體折磨著他,學社經費來源斷絕,物質條件短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一部在中國建筑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中國古代建筑史》,終于在抗日時期西南的一個小山莊里完成了。

  1962年,梁思成帶著助手又開始了對宋《營造法式》的研究工作。《1965年,梁思成終于完成了上卷的工作。這時,他雖然已經60多歲了,身體又多病,們他仍滿懷信心地表示:“要為社會主義干他一二十年”。然而,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這位學者被迫終止了一切工作。

  看到他這樣的經歷,我不禁覺得原來殘酷現實看起來翻云覆雨的手掌是無法收服一個真正有著強大內心力量的人的,原來所有的苦痛折磨只是懦弱的人為自己的失敗找尋的可笑借口。風浪越大,越是顯出水手的能力!

  1947年底,第二次來美深造的梁思成決定回國,很多朋友勸他不要回去,梁思成只說了一句話:共產黨也要造房子。解放之初,他和陳占祥提交的立足整體保護古都的規劃方案,被蘇聯專家的舊城改造法所壓制。梁思成痛心地說:“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樓,就像割掉我的一塊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墻,就像剝掉我的一層皮!”梁思成當年斷言:不出50年,你們會后悔的!不由得讓我佩服一個建筑家的遠見卓識。

  但是讓我覺得更有超越性的是他廣博的全球眼光。1945年夏季,美、英等國在太平洋上集結了兩百萬軍隊。對日本進行持續而強有力的轟炸。奇怪的是,日本最重要的兩個有著眾多古建筑的古城京都、奈良卻得以保存。這都是源于梁思成之前的囑托。

  梁從誡與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五七干校的勞動結束后,他開始做編輯出版的工作,編一套《中國大百科全書》,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接觸到了環境污染問題。在讀者的來稿中,他第一次知道鄉鎮企業以巨大的污染作為經濟發展的代價,現狀險惡,關心的人卻寥寥,后來,梁從誡就在沒有醫療和社保福利的情況下開始做環保,而那一年他已經60多歲了,是人生退無可退的階段。他著手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環保NGO,自然之友。“然而更多的時候“自然之友”所收獲的是殫精竭慮后事情卻毫無改變的結果,抱著不可能成功的心態去全力爭取,如果碰巧改變了,那純屬意外,因為這樣的戰斗注定是敗多勝少的,即使這樣梁從誡依然要做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梁家三代的風骨與悲情》)梁從誡曾這樣告誡世人:億萬人的覺醒,會形成宏偉的力量,而億萬人的無知和輕慢也會給地球帶來巨大的災難。

  為什么說是異曲同工?因為雖然做的事情不一樣,但都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上,梁家不屈不撓一條道走到黑的傳統也沒變。

  梁家三代人如中國版的“麥田守望者”,守望著中國幅員遼闊的“麥田”,“他們能把生命能量,暖化冰冷者,活化死寂者,熱化悲觀者,激化漠視者,轉化圍觀者,度化邪惡者。他們用簡單卻又堅實的生命軌跡,一次次證解著知識分子的人生方程式。”(《梁家三代的風骨與悲情》)

  十一、呂雉也只是一個平凡女子

  “花開的時候最珍貴,花落了就枯萎,錯過了花期花怪誰,花需要人安慰…”

  憂傷的調子把我從淺層睡眠中驚醒,睡眼迷蒙中我看到老妹正在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還沒緩過神來的我拼湊了一下之前的記憶。記得當時老妹來我家上網,于是我就坐在床上看書,不巧犯夏困,看著看著就不知不覺睡著了。

  好奇心驅使著我湊近電腦一瞧,竟然是《美人心計》!我一時有點汗顏,沒想到我那芳齡九歲的妹妹喜歡看“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宮斗劇。正無語間,屏幕上出現了一個熟悉的面孔:咦?這不是在老版《還珠格格》里演皇后的那個演員嘛!我問老妹:“這人是誰?”老妹說:“呂后,可壞了。”

  我被老妹氣鼓鼓的樣子和充滿童真的語言逗得有些失笑。但也只是一閃而過的笑容,呂后,可壞了,是嗎?

  呂后,本名呂雉,家境算是殷實,和大多數后人的印象相反,呂雉早年是個嫻靜溫婉的好姑娘,后來應父母之命嫁給了和自己年齡相差二十多歲還有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私生子的劉邦,那時候劉邦還只是個泗水亭長,后來她隨著劉邦吃苦受累,既幫他下田種地又為他入獄受虐待,當時劉邦因為貪財好色耽誤了救人質還導致呂雉被項羽扣押了兩年多。就是在這兩年多暗無天日幾要喪失希望的時光里,呂雉遇到了一個人——審食其。

  當時審食其以侍從的身份在人質呂雉和呂公身邊服侍他們,可算是呂雉的患難之交。所謂患難見真情,劉邦這個無賴又遲遲不來相救,所以呂雉在無邊的黑暗中抓住了審食其——這唯一的一束光亮,也許就是這僅有的一根稻草,支持著呂雉過完了這兩年。后來劉邦當上皇帝之后,在這個男人至上的社會里,呂雉與審食其的這一段感情一直都被人們所詬病。我就不明白了,難道愛一個人有錯嗎?“只因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愛就是這樣的義無反顧,就像張愛玲與胡蘭成,呂雉也是在自己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了審食其。

  當呂雉終于從項羽那里回來后才發現劉邦身邊早已有了一個年輕貌美的戚夫人,可是這一切種種的發生,呂雉都沒有說什么,也沒有怨念什么,作為一個生活在那個時候的女人,她又能說什么?她若吶喊,有人聽嗎?

  我多么希望有一個門口/早晨陽光照在草上/我們站著/扶著自己的門扇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顧城

  如果這一切都只是一場夢,如果秦沒有逼得劉邦造反,如果她沒有嫁給劉邦,如果她不是生活在一個動亂的年代,那呂雉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蘭心慧質的女子,像任何普通人家的女孩一樣穿精致衣裙,繡精巧逼真的女紅,然后名正言順地與審食其在一起。可是,歷史的車輪滾滾碾去,一切都被串成了一條線,一步錯,步步錯。

  魯迅先生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真的,呂雉沉默太久了,也許在沉默中,她的心里已經誕生了一個鬼,帶著她一步步地走向了萬劫不復。劉邦稱帝不久,呂雉與戚夫人的爭斗一觸即發,呂雉不久就把戚夫人結果了,接下來又誅殺功臣、皇子,大封呂姓親戚。呂雉,多想打開歷史的厚重封蓋,尋找你真實的面容,可我卻被揚起的灰塵迷了眼。一冊冊的正史野史,你都被記錄成了一個滿手血腥的女人。

  時間是最好的治愈師,一切都會過去,但是既發生的還會有回頭之路嗎?呂雉,我相信你也有無奈。

  十二、呂雉也只是一個平凡女子

  “花開的時候最珍貴,花落了就枯萎,錯過了花期花怪誰,花需要人安慰…”

  憂傷的調子把我從淺層睡眠中驚醒,睡眼迷蒙中我看到老妹正在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還沒緩過神來的我拼湊了一下之前的記憶。記得當時老妹來我家上網,于是我就坐在床上看書,不巧犯夏困,看著看著就不知不覺睡著了。

  好奇心驅使著我湊近電腦一瞧,竟然是《美人心計》!我一時有點汗顏,沒想到我那芳齡九歲的妹妹喜歡看“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宮斗劇。正無語間,屏幕上出現了一個熟悉的面孔:咦?這不是在老版《還珠格格》里演皇后的那個演員嘛!我問老妹:“這人是誰?”老妹說:“呂后,可壞了。”

  我被老妹氣鼓鼓的樣子和充滿童真的語言逗得有些失笑。但也只是一閃而過的笑容,呂后,可壞了,是嗎?

  呂后,本名呂雉,家境算是殷實,和大多數后人的印象相反,呂雉早年是個嫻靜溫婉的好姑娘,后來應父母之命嫁給了和自己年齡相差二十多歲還有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私生子的劉邦,那時候劉邦還只是個泗水亭長,后來她隨著劉邦吃苦受累,既幫他下田種地又為他入獄受虐待,當時劉邦因為貪財好色耽誤了救人質還導致呂雉被項羽扣押了兩年多。就是在這兩年多暗無天日幾要喪失希望的時光里,呂雉遇到了一個人——審食其。

  當時審食其以侍從的身份在人質呂雉和呂公身邊服侍他們,可算是呂雉的患難之交。所謂患難見真情,劉邦這個無賴又遲遲不來相救,所以呂雉在無邊的黑暗中抓住了審食其——這唯一的一束光亮,也許就是這僅有的一根稻草,支持著呂雉過完了這兩年。后來劉邦當上皇帝之后,在這個男人至上的社會里,呂雉與審食其的這一段感情一直都被人們所詬病。我就不明白了,難道愛一個人有錯嗎?“只因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愛就是這樣的義無反顧,就像張愛玲與胡蘭成,呂雉也是在自己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了審食其。

  當呂雉終于從項羽那里回來后才發現劉邦身邊早已有了一個年輕貌美的戚夫人,可是這一切種種的發生,呂雉都沒有說什么,也沒有怨念什么,作為一個生活在那個時候的女人,她又能說什么?她若吶喊,有人聽嗎?

  我多么希望有一個門口/早晨陽光照在草上/我們站著/扶著自己的門扇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顧城

  如果這一切都只是一場夢,如果秦沒有逼得劉邦造反,如果她沒有嫁給劉邦,如果她不是生活在一個動亂的年代,那呂雉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蘭心慧質的女子,像任何普通人家的女孩一樣穿精致衣裙,繡精巧逼真的女紅,然后名正言順地與審食其在一起。可是,歷史的車輪滾滾碾去,一切都被串成了一條線,一步錯,步步錯。

  魯迅先生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真的,呂雉沉默太久了,也許在沉默中,她的心里已經誕生了一個鬼,帶著她一步步地走向了萬劫不復。劉邦稱帝不久,呂雉與戚夫人的爭斗一觸即發,呂雉不久就把戚夫人結果了,接下來又誅殺功臣、皇子,大封呂姓親戚。呂雉,多想打開歷史的厚重封蓋,尋找你真實的面容,可我卻被揚起的灰塵迷了眼。一冊冊的正史野史,你都被記錄成了一個滿手血腥的女人。

  時間是最好的治愈師,一切都會過去,但是既發生的還會有回頭之路嗎?呂雉,我相信你也有無奈。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滬)字59號  滬ICP備1400221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0012號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看| 漂亮人妻被黑人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18|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三级无码一区二区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俺来也俺去啦久久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日韩AV毛片精品久久久| 精品999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人人青草97香蕉| 久久噜噜久久久精品66| av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久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91久久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欧洲国产伦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日韩十八禁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国产高潮久久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久久国产一片免费观看| 欧美久久综合性欧美| 久久免费视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