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西晉滅吳這件大事中,起到最關鍵作用的四個人,我已經講了三位。
滅吳,在西晉有限的幾十年歷史中,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這一點,毫無疑問。
其實,如果沒有司馬氏在歷史上驚艷的現身,最后吞蜀滅吳的,應該是曹魏,而這,其實也應該是三國鼎立局面最后得以收場的最合理結果,至少這算得上對曹氏幾代人一番辛苦的回饋。
然而這就是歷史。司馬氏不可能不出現,曹家幾代人的辛苦,注定了要為他人做嫁衣。
不過,司馬氏奪取曹家的江山,卻也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讀過《始移魏祚》、《痛嚙被破》、《路人皆知》的朋友,應該已經有所體會。這種努力,甚至不比曹操、曹丕等人建立、鞏固魏國的基業來得輕松。事實證明,政治斗爭,在很多情況下,比純粹的軍事斗爭更加復雜,更加曲折,更加血腥,更加險惡。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歷史的悠久,一個必然的影響,便是國民傳統價值觀的根深蒂固。儒家文化的重人倫,講忠義,使得歷朝歷代的國人,特別重視君臣、父子的倫理關系。
司馬氏以臣子的身份,篡奪了作為君主的曹氏家族的政權,尤其在司馬昭時期,他還大肆屠殺曹氏宗族及擁護曹氏統治的名士,這在社會人群的心理上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大家對司馬氏統治的服從,僅僅出于恐懼,沒有真心的擁戴。
因此司馬氏父子,需要借了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來證明自己,證明曹家人可以做的事,他們也可以做,而且做得更好。司馬昭滅蜀是如此,司馬炎滅吳,更是如此。
毫無疑問,司馬炎的滅吳,意義比司馬昭的滅蜀更為重大。這不僅因為吳國的實力強于蜀國,滅吳的難度遠遠大于滅蜀。最重要的是,吳國的滅亡,宣告了自東漢末年開始的分裂割據,征戰不休的局面,到此終于結束。中華民族重新一一個統一的局面出現在世界面前,不再有大規模的混戰,不再有頻繁的流血與死亡,不再有“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那樣令人觸目驚心的詩句。盡管時隔幾十年后,中國重新陷于動亂和分裂,而且一分就是二百多年,但是統一過跟沒有統一過,畢竟是很不一樣的。
因此,羊祜、杜預、王濬,他們這些在滅吳戰役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人,都是那時的英雄,也是整個中國歷史上的功臣。
跟滅吳有關的最后一個關鍵的人物,是張華。這個人,經歷跟前面的幾位不太一樣。他既經歷過滅吳的榮光,也經歷過西晉末年的動亂,并在這場動亂中慘遭殺害。跟衛瓘一樣,張華是這場皇權之爭的犧牲品。然而無論從出身,還是個人的特點看,他跟衛瓘,又有太多的不同之處。
張華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縣)人。他老子張平,曾經擔任過魏國的漁陽(今北京密云西南)郡守。這樣說起來,張華其實也勉強算是出身于官宦之家,可是他很小的時候,老子就過世了。張家不是什么高門大姓,老子死了,張華也沒有資格繼承他的官位,因此,張華家的景況一下子就窘迫起來。
小時候的張華,曾經靠給人牧羊為生,非常艱苦。然而盡管張華家境寒微,還是有些識貨的人,早早看出這孩子不同凡響,其中,跟張華同郡的盧欽就是這么一位。盧欽這個人向以善于相人而著稱。他對張華非常器重,經常讓他幫自己做事,然后趁機貼濟張家的生計。另外,張華有個同鄉,名叫劉放的,對張華的才能也非常重視。這一位更猛,因為愛惜人才,干脆把他閨女嫁給張華做老婆。
《晉書?張華傳》里介紹張華的人品學問,說他“學業優博,辭藻溫麗,朗贍多通,圖緯方伎之書莫不詳覽。少自修謹,造次必以禮度。勇于赴義,篤于周急。器識弘曠,時人罕能測之”。這段話中,最重要的信息有兩條。第一,張華博覽群書,這為他后來能夠成為一位優秀的博物家打下了基礎;第二,他心胸開闊,深不可測。這個特點,可以從他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中體現出來,這就是《鷦鷯賦》。
鷦鷯是類似于麻雀的小鳥,飛不高,也飛不遠。《莊子?逍遙游》中,曾經拿它去跟大鵬作比,意在反襯大鵬的有為。在這篇賦里,張華反其意而為之,以鷦鷯自喻,頗有深意。為了讓大家對他的才華有所了解,此處引其全文如下:
“何造化之多端,播群形于萬類。惟鷦鷯之微禽,亦攝生而受氣,育翩翾之陋體,無玄黃以自貴;毛無施于器用,肉不登乎俎味。鷹鹯過猶戢翼,尚何懼于罿罻!翳薈蒙籠,是焉游集。飛不飄揚,翔不翕集。其居易容,其求易給;巢林不過一枝,每食不過數粒。棲無所滯。游無所盤;匪陋荊棘,匪榮茝蘭。動翼而逸,投足而安。委命順理,與物無患。伊茲禽之無知,而處身之似智。不懷寶以賈害,不飾表以招累。靜守性而不矜,動因循而簡易。任自然以為資,無誘慕于世偽。雕鹖介其觜距,鵠鷺軼于云際,鹍雞竄于幽險,孔翠生乎遐裔,彼晨鳧與歸雁,又矯翼而增逝,咸美羽而豐肌,故無罪而皆斃;徒銜蘆以避繳,終為戮于此世。蒼鷹鷙而受紲,鸚鵡慧而入籠,屈猛志以服養,塊幽縶于九重;變音聲以順旨,思摧翮而為庸。戀鍾岱之林野,慕隴坻之高松。雖蒙幸于于日,未若疇昔之從容。海鳥爰居,避風而至;條支巨爵,逾嶺自致;提挈萬里,飄飖逼畏。夫惟體大妨物,而形瑰足偉也。陰陽陶烝,萬品一區。巨細舛錯,種繁類殊。鷦冥巢于蚊睫,大鵬彌乎天隅,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而遐觀,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這篇文字,跟《莊子?逍遙游》中想要表達的意思有部分地類似。在張華的筆下,那些特點鮮明的鳥兒,全都作了反面教材。比如那些晨鳧啊,歸雁啊,它們羽毛有多漂亮啊,肉有多瓷實啊。可是怎么樣呢?最后還是被人用箭射下來了吧?它們招誰惹誰了嗎?沒有啊,可是誰讓它們太有特點了呢?
蒼鷹搏擊長空,牛拜得不行,怎么樣呢?還不是被人拿小繩栓住腳了。鸚鵡聰明絕頂,還能學人說話,后來怎么樣呢?被人關到小籠里去了。雖說被人豢養,有吃有喝的,也不錯,可是時間一久,它們想念那林野,想念那高松,想念那往昔的自由自在,多難過呀。況且它們還得照人的意思去做,客人一來,主人就下令了:“來,看咱這只雕兒,給客人扇扇翅膀”;或者,“看咱這只雀兒,來,給客人說上兩句兒。”它們那時的心情,該有多么凄涼呢?哪趕得上小小的鷦鷯,“不懷寶以賈害,不飾表以招累。靜守性而不矜,動因循而簡易。任自然以為資,無誘慕于世偽”。
這篇小賦,文字清麗,說理透徹,字里行間都體現著做人的智慧。這既是張華在當時動蕩的政治旋渦中想要全身免害之態度的流露,卻也是“守靜不矜,方能久全”的人生哲理的闡發。后來這篇文章被阮籍看到,他嘆息道:“此人真乃王佐之才也!”阮籍的名氣有多大啊!憑著這個評價,張華的名聲,也就漸漸大了起來。武帝受魏禪建立西晉之后,對他假以重用,張華因此被拜為黃門侍郎,封關內侯。
張華平生有一項絕技,他擁有超強的記憶力。這種記憶力,不光體現在讀過的書可以倒背如流,最厲害的是,他記得住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山川形勢的分布排列。所謂“四海之內,若指諸掌”。這可實在是一項了不起的本事。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