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
關于明天的幻想我們都曾有過,亦或瘋狂亦或天真。青春就像一臺永不回頭的高速鐵軌,載著我們歷經風風雨雨,跌跌撞撞,路上幾多荊棘,但勇者從未悔過。
相信明天的太陽,即使雨天,也要讓它晴朗。
——————題記
小時候爺爺坐在斑駁的青石臺階上,他總是惆悵,惆悵曾經,為自己的過去沒有好好念書而感到惋惜。他的兩顆眼珠像死去的人的頭顱,溜溜地亂轉,望著天空。我總是天真地說:爺爺,讓我來幫你完成你未達成的夢想。于是少年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的道路上磕磕絆絆,他從未想過,未來有多么豐富,又是那么充滿爾虞我詐。
7歲時,他背著書包來到學校,興高采烈,終于要見到那么多的同學,那么多的老師。然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無數的作業,父母一刻不停的嘮叨聲與老師的老生常談。心愿還在嗎?夢想還在嗎?拾起掉在地上的手帕,抹去身上的汗水,在5年的時光里徘徊,他感覺自己的心靈空掉了一塊。
12歲登上初中的舞臺,最后一年面臨中考只有努力的人才能完成自己的夢想。他是一個追夢者,是一個勇者。他不曾放棄。希望某天抬頭仰望天上的朗朗晴空,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位置。
夢想是一個熱氣球,有的時候你必須要拋棄一些負重,例如玩耍,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19年后換來五張證書和半片天涯。回憶起自己過往在半夜里秉燭夜讀,無數次跌倒,無數次哭泣。無數次以為自己無能為力。但是又如何。在市中心的一間小雜貨店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每個假期白天打工,晚上將大學的詞匯統統背了出來。星空就像無垠的月光海涯,將每個渺小的人類淹沒,但只要自己的內心還有希望,就會發光發燙。
有些事,只是流沙般滑過,有些事,卻是值得用生命來換的。
夢想就是如此。
夢,我希望你不要等我,不要在原地等我。你相信我,只要我的決心夠重,我的信心夠多,我的努力無數。我想夢,就算你在人身之顛,我也會追到你的。
高一(7)班
金戈
追夢
夢想,這個崇高有偉大的詞匯,是一生的目標。人們一生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這就是追夢。夢想是前進的動力,是成功的翅膀。
每當自己被問到諸如你的夢想是什么啊此類問題,我都會停下來仔細思考一下。什么才是我應該為之奮斗的目標。這個目標一定是我所喜愛的,能為之付出的,且一定有非凡的意義。
從小,我對于未知的事物總是抱有極大的興趣,總想著要去嘗試沒有經歷過的事。這小孩子的天性被保留了下來。現在,我依然這樣覺得。我相信,我的夢想就是這個樣子的。也許這樣的夢想有些模糊,有些太過龐大,讓人不敢輕易去想。其實,追逐夢想的路上就是一種享受。如果你能想象到你的夢想,你就可以達成它,如果你能夢見你的夢想,你就可以成為你的夢想。這就是追夢之路最完美的寫照。
在未知的事物面前,我們是如此渺小,但是當我們真正了解他們之后,他們就成了我們生活中普通的一部分。這樣由渺小而物質,到完全了解掌握一樣東西的感覺是美好的。類似于宇宙,深海,地底等等之類的詞匯總是能引起我極大的興趣,這些就是夢想的縮影。但是,既然是追夢,追夢路上必定有著不可計量的困難和挫折。當我與父母談起夢想時,父母并未表示支持或反對。他們只是告訴了我這樣的夢想雖然偉大,但是非普通人可完成的。首先,發現未知事物本身便是探險,非沒有過人的意志和身體素質的人可以完成的。其次還需要一個不凡的頭腦。這就是追夢路上的挫折,夢想與現實的距離。但是我相信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不要被問題牽著鼻子走,而是朝著夢想前進,讓夢想為自己導航。有時實現夢想的最大障礙往往是自己。愛拼才會贏,只要朝著一個目標奮斗不懈最后的燦爛將會屬于我們。沒有哪個人生來就能有嚴密的思考,發現未知也不一定需要過人的身體素質,霍金癱瘓行動只能靠輪椅,與外界交流只能靠IBM公司為他特制的電腦。他依舊處在物理界的巔峰,用他殘缺的身軀探索著前人不曾了解的宇宙。哥倫布幾次航線才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命殞途中但是證明了我們的世界是圓的。諸如此類的例子數不勝數,無一例外這些人都是在有了發現后才廣為人知。他們是成功的追夢人,是最好的榜樣。
不要畏懼夢想二字,夢想既然叫夢想,就一定會有實現的方法。特別喜歡科比的一句話:“既然總有人要成功,那為什么不能是我。”這就是追夢路上最大的鼓勵。夢想有一雙天使般的翅膀,無處不在,每一個人都有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都有一些未圓的夢,為夢而追逐,為夢而奮斗。追求夢想是每個人的權利,追求的過程也是享受的過程。到夢想變成現實的那一刻,你會感到無比喜悅,自豪。
郭云愷
追夢
夢想于我,并非縹緲如霧捉摸不定,而是應當是觸手可及的。先且不論夢想的重要性,我們每個人自出生至今,聽到這個詞的次數頻繁,也總提起這個詞,會聯想到自己的夢想,無論是近期或遠期的夢想,有了夢想總是好的。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不是沒有夢,只是被世俗的紛雜所洗禮,漸生麻木。很多人覺得只要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天,至于未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總感覺以前心中的夢想有些可以說是妄想,覺得夢想離自己遙不可及。久而久之,他們在追夢的路上越越偏,夢想也漸漸被遺忘。李白曾說過:“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在這個燈紅酒綠,光怪陸離的社會中最不能丟失遺忘的就是夢想。在追逐夢想中沉淪,不是爆發,便是滅亡,而我屬于前者。
回想起初三時期的夢想,無非是在整個初中的學習生活中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為此我努力過拼搏過。不管是在大課間還是正規的體育課上,盡管所要訓練的項目對我來說有多么困難,我都會努力去完成任務。烈日驕陽下,大汗淋漓的我會堅持去跑完長跑的訓練;刺骨寒風中,被吹得只打寒顫的我會使勁運著籃球,提高自己的上籃水平;不管自己的體力已經消耗殆盡,我會顫抖著做完仰臥起坐。只是因為那追夢的信念,像繩索一樣牽制著我的心靈,使我頭也不回地向前方無盡的未來奔馳。
一個個晚上,月光像朦朧的煙霧一樣灑進我的房間,照亮了我奮筆疾書的身影。當我做完了筆頭作業的時候,腦中閃過了一個想法:已經很疲倦了,睡覺去吧。但我那追夢的信念像一個警鐘一樣撞擊著我的心靈,驅使著我去完成那些復習作業和口頭作業。只記得那一個個夜晚中,我都在追夢的信念與知識的大海中遨游。
愛默生曾說:“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有了目標,你會覺得世界是屬于你的,就如黑暗中有了燈光,黑夜也不再無助;沙漠中有了綠洲,沙漠也不再炎熱;大海中有了小島,大海到處都充滿生機。
追逐夢想,不失為一生的目標。
高一(7)班
黃懿佳
追“夢”
——由于向往而去實踐,由于實踐而去向往
每個長大中的孩子,都有一個想要成為大人去做某件事情的夢。它可能是想要自己來決定一些事情、可能是想要自己去買衣服、也可能是想要……我有一個一直想去實現的夢想,在中考結束的這個暑假,我去實踐了。
一直以來,我都是以一個網購買家的身份在淘寶等各大網絡超市進行消費,總有一個夢想,想成為賣家。這樣一件看起來很簡單的夢想,我從六月底正式的開始了。網上批發,選購適合的東西,每一步都有我自己來完成。我找到適合自己從事的銷售東西——飾品,在大量批發網頁上尋找了那一家。經過了漫長的等待,我的15斤飾品貨物終于到達了我的手里。只是當我打開箱子,才發現這一切并不如我想象的這么簡單,批發的飾品沒有規律的擺放,接下來,我也為此整理了幾天的時間,刪選出一些可以出售的東西進行了進一步的拍照包裝。而日子已經到7月份了。注冊賬號后,我變開始每日發上一些圖片商品介紹。可是幾天過去了,仍然沒有一絲反應,這個狀態一直保持到八月中旬。
或許我該意識到點什么,暫不論我的銷售方式或是商品問題。這是一次社會實踐,更不能稱作為一個夢想。最后我將這些批發來的飾品全都送給了媽媽,作為她店里的裝飾品。在網購的世界里,我們看到的永遠是那些年齡長的經驗豐厚的店,像我這般的2個月小店有很多,更是每一家店都會有這樣最開始的經歷,但只有耐得下心的,禁得住寂寞的店家,通過自己不斷地進貨上傳,直到有第一個買家第二個買家的光顧,以至于后來的月銷售幾十幾百。不僅網購是這樣,一些都是這樣。只有不斷的努力進取,即使如今沒有成績,但是再堅持一下,勝利更進一步,或許也就真的成功了。
由于學習為主要的任務,我在開學前的半個月,便停止了這項無止境的“實踐”。或許我再多關注一點,便會有我人生中第一筆交易,我愿意將它留在以后的暑假里,但也或許直到往后的暑假我也不會有交易記錄。那些我們看到的光鮮亮麗的賣家,這是我最初的想象,但經過了實踐,我發現那只是一個想象。
forever
致故人的信
故人:
“如果有天我們湮沒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要活得豐盛……”
你曾對我這樣說起,這是你最喜歡的句子,沒有之一。你把它抄在語文書的封面上,在上課的時候一遍一遍地抄,然后你指著臺上滿臉倦容的語文老師,對我笑著說,你看,她多么辛苦……大家都沒在聽,她還在那里那樣努力地講,做各種動作來吸引同學的注意。
上面的這個片段,我近來時常想起。在熄燈的寢室中,趴在床上,枕頭下壓著一疊沒有寫完的耀武揚威的作業,在手機屏幕映出的一次次熄滅的光中,一手撐著深邃的黑暗,一手在草稿紙的角落寫下你對我說的這句話。說這話的你,早已經成了記憶深處的影子,走上了更遠的路。我一直唯唯諾諾地銘記著這句話,算是對你和你告訴我的這句話給我的鼓勵的一種感激。
我有沒有說過,我有多么的感謝你。那些我們寫信、看書、彼此支撐的日子。那些我們大談希望和夢想的日子。那些,信任和被信任,依賴和被依賴的日子。還有,那些因為你所以一直被提醒的堅持。你說,十七歲的你,終于知道了自己要的是什么。這其實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你可以做想做的事,過想要的生活,我會覺得很高興很高興。因為如果自己做不到,而你可以,我也會覺得是自己實現了一樣。
我曾經無數次地寫下這樣的話:
“在上學,放學,上地鐵下地鐵,湮沒于人群中的時候,我會路遇上老的,少的,各式各樣的,陌生得無法讓我記住的面孔,揣度對面的這樣一張臉下,有怎樣的生活,是怎樣活到今日,與我碰面的?
他是否小時候是一位在班里學習拔尖的好學生。是否中學時因為貪玩曾經考過不及格。是否高考不如意。是否大學畢業后找到了一位女朋友,然后結了婚,蜷縮在上海某個角落的幾十平米的小房間里,與常人無異。他是否此刻剛剛下班或是跟老板吵了架,所以在這里與我相遇?”
……然后,在這樣的揣度結束時,我就會和他擦肩而過,從此和此人的生命再無交集。”
所以啊,故人,你看,我能遇上你,是多么的幸運。
想必你看到這里也要問,我到底是想說什么。說了這樣多的我我我,你一定是看煩了——我寫下這封東西,一是因為你的生日將至,這文算是贈與你的禮物之一,二是因為……我隱約地明白,你最近過得不如人意。
你那天說,你在路上,懷里抱著一疊書,去另外的一個教室上課。一個美國同學很不懷好意地撞了你一把。你失去重心,書和卷子散落在地上。你滿是驚慌地去撿——當時是下課,走廊里人來人往,很容易便會踩壞。你在Twitter上寫,“我蹲下身的時候,我的尊嚴和卷子一樣散落一地,甚至像是幾張無關緊要的紙一樣,被人踩得滿是腳印”。
我們都明白的,這個世界是如此之冷。冷到你不得不擺出一副堅固的自衛姿態,冷到你不得不懂得冷暖自知。
故人,我和你現在遠隔大洋,想必關心和廉價的安慰,是你不需要的。那我講個故事吧——最近似乎很時興講故事:
三年級的時候,我考了一次不及格。當時我難過至極,回家路上當著母親的面站在馬路邊上放聲大哭起來。母親則一句一句地安慰我,沒事的,沒事的。那天我真切地第一次體會到如此尖銳刻薄的絕望和失落。我真切地體會到了末日的來臨——那時。后來的事情無非是我終于在天黑的時候停止了哭泣,跟著母親乖乖地回家吃飯。
我希望你明白我提這個故事的緣故。彼時驚心動魄的滋味,至今仍然可以清晰熟稔地回憶起來。但這件事情本身卻淪為了母親的笑料談資——有時在飯桌上,她還要提及,然后嘻嘻哈哈地跟我講,你看,當時你是多么的幼稚。是的。那是我頭一次鮮活地體驗到末日降臨的恐怖滋味,盡管這樣的末日萬難,如今看來已經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而且隨著我們的成長,將變得愈發地可笑。
說到末日,最近很火的便是這個話題。地理課上,老師說,冬至之日,約摸就是12月的21日,這天的黑夜,將是一年中最長的,白晝也將是一年中最短的。但過了這樣的一天,黑夜就將漸漸變短,白天就將漸漸變長。同學們紛紛起哄:咦,末日,末日!老師聽了,只是笑。
我倒覺得,瑪雅人賦予我們的,是一個精準的隱喻——
末日和萬難,只是我們一時的以為。就像一九九九年,一九九八年,一九一零年……無數個末日和曾經以為的萬難,給人類帶來的,無非只是一時的恐慌和無措。而我們回頭后,方才發現這些以為是多么的荒唐和無緣由,方才發現——
原來過了這一天,黑夜變短,白晝增長,原來失望漸次淡滅,容希望重生于世。
于2012/12/25,夜。
高二(5)班
常翔宇
綻放的幸福
我靜靜地佇立著,背影顯出一絲堅挺。風很大,裙裾翻飛,一如我飄搖的心旌。遠處,幾星燈光連成了密密淺淺的一片,朦朧卻很溫暖,那是我擁有的支持我的力量,那是我所綻放的幸福……
我的左腳以扭曲的形態滑過兩級樓梯,重重地摔在樓梯底層。我死死地咬住好朋友的衣服想要轉移腳踝處快要奪去我意識的劇痛。醫生告訴我,在我吞下尖叫的時候,我的腳踝處骨骼多了一條裂縫,關節移位,而腳部血管的碎裂使腳腫脹得很厲害。
兩月過去了,我的腳似乎沒有消腫的跡象。我一直都沒有哭,直到那一天。我才知道,日益臨近的體育測試已容不得我的腳慢慢恢復,如果我被迫免考,那么我的體育分數將產生巨大的損失。二八年華的憧憬,九載書階的攀爬,終于到了最后的征程,而我卻必須滯留原地不前,這讓我如何釋然!
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將衣服從衣柜里扯出來狠狠地摔在地板上。衣服、被子、玩偶被我發瘋似地摔向地板,心中夢想破滅的落差是我的精神瀕臨崩潰。母親推門進來的時候,我正把抱枕摜向門口,不偏不倚正砸中了母親,望著母親有些吃痛的神情,我心中緊繃的防線一下子崩潰,癱坐在地板上,“我中考怎么辦?你讓我能怎么辦!”母親走過來抱住我,“總會有辦法的。會有辦法的。”我感到母親的手撫摸著我散亂的頭發,我漸漸地安靜下來,感到我腳部的脹痛,眼淚一滴一滴地落到母親的衣服上,我掙開母親,內心是滿滿的迷茫。母親的眼盯著我的左腳,眼里眸色深的一絲亮色也沒有,眼神焦灼而憂慮。
我開始想要硬行走路,可卻只能慢慢地挪動。按照醫生的說法,慢慢地走動可以防止肌肉的壞死,可是參加體育活動卻是怎么也不可以的。這個診斷結果無疑是對我的體測宣判了死刑,讓我連著幾夜被噩夢驚醒,多少次我都幻想一覺醒來一切都已過去,可黑暗中,腳部的腫脹依舊。好幾夜我睡意朦朧間感覺到母親正在往我的左腳上抹些不知名的藥膏,那是她無聲的溫柔。我尖銳冰冷的心漸漸恢復了平靜,靜靜感受著母親對我微妙的好。
那日母親用布包裹著一大袋被火燒得滾燙的鹽,說是要給我熱敷。我的腳因傷感官變得遲鈍,鹽的溫度要隨著時間的增長才漸漸傳到我的皮膚,母親一直半蹲著,等到我說燙,就將那袋鹽拎起,過一會兒再放回我的腳踝處。母親的手因此被燙得通紅一片。母親的腰不好,我看著她因半蹲而酸痛到緊蹙雙眉又竭力忍下的表情,想讓她停下的話在舌尖轉了幾遍也沒有說出口——因為我看到了她的神情,仿佛盯著我的腳就是世間最重要的事。我停下作業,彎身抱住母親,母親輕輕地說:“過幾天帶你去看市級的專家門診吧。”我心中驀然地溫暖,不論腳傷如何,母親如流水般執著而永恒的愛,使我的幸福緩緩綻放。
云依然翻涌,風依然漫游,源頭的燈火延伸出一圈圈光暈。夜空中已升起一顆好亮好亮的星子,我知道,那光芒是我綻放的幸福。
高一(7)班
金優軼
又是一年南瓜熟
七月的風懶懶的,連云都悶悶的。知了一陣又一陣,鬧得不停。這樣的季節里,南瓜又熟了。
站在超市的冷柜前,舔著嘴唇,我尋找著那熟悉的味道。看著各式各樣的包裝,伸出手,卻又失望的放下、“如果只是單純想吃南瓜餅,這兒不都是嗎?”我是這樣問自己的。可這些都不是記憶中的味道、我到底在找什么?只是一種似曾相識的味道。
回家,趴在床上,思緒飄到幾年前的盛夏。
奶奶總是在這樣的季節,帶著家鄉熟透的南瓜來看我們。金色的陽光照耀在那金色的南瓜上,激起我心中燦爛的火花。我知道,我又能飽口福了!
第二天,奶奶起個大早,而我,因為抑制不住的興奮也起得很早。看著奶奶把南瓜洗干凈,用小刀削去南瓜皮,挖去中間的馕,看起來繁雜困難的工作,奶奶卻只是靈巧的翻轉著手腕就做好了。把南瓜切成小塊,放在鍋上隔水蒸著。拿下灶頭上熬了一夜的紅豆沙,一股濃郁的香味彌漫整個廚房。我興奮地拽著奶奶的衣角,奶奶拿出勺子,喂了一小勺,還一臉寵溺地說:“真是一臉饞貓樣!”而我,只是幸福的笑了笑。
奶奶準備好糯米粉,把豆沙放在一邊吹涼,正好,南瓜蒸好了,一股清香涌進鼻腔。奶奶把南瓜搗成泥,與糯米粉拌在一起,加入一點水,就用力揉搓那個鵝黃色的面團。
陽光透過紗窗,被切成一格一格的照在奶奶臉上。不高的鼻梁上架著一副老花鏡,眼角的紋路如魚尾一般蕩漾,微抿著嘴,透出一種專注。陽光映照,帶著老式相片的年代感,我似乎看見奶奶年輕是的樣子,一樣的高雅、專注,只是老去的她更多一份慈祥和藹。
回過神來,奶奶已經把面團分成均勻的小粉團,她小心的拿起一個,捏成碗狀,舀起一大勺已經涼成豐流質的紅豆沙,小心翼翼地盜錄,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起一波紫金色。小心地封口,放在我面前說道:“一邊揉搓,一邊壓扁成餅狀,小心別弄破了!”“嗯!好!”終于我也可以動手了,欣喜不言而喻,那個南瓜餅上,印上我的掌紋。同時,也印上了我的期待,我對幸福的定義。
我做好的南瓜餅放在鍋里蒸著,我把手搭在灶臺上,踮起腳,眼巴巴地望著,渴望的眼神,期待的心情噴涌而出。奶奶只是和藹地笑笑,摸摸我的頭說:“別急,馬上就好了。”
揭開蓋子,水汽騰升,像一幅描繪江南氤氳的水墨畫。南瓜的清甜,包裹著紅豆沙的濃郁,我急切的拿起筷子,結果奶奶手中的碗,咬破一個小口,近似貪婪的吸吮里面甜膩的豆沙,瞇著眼,很是享受。而奶奶卻說:“小心別燙著,真是饞貓一個。”
畫面漸漸模糊,出現超市冷柜里鮮艷的包裝,出現奶奶不再硬朗的身子骨,可依舊慈祥溫暖的笑臉,“奶奶!”我猛地睜開眼,從床上起身。“我這是做夢啊。”望向窗外悶熱、蔚藍的天空,奶奶,我想你了。
糯米團子
由知書到達理
文明往大了說,是一個國家乃至整個民族綜合素質的涵蓋與體現,可歸結到生活中,無非個人品質問題,即人格。有人說,人格是知識的基礎,可我想他恐怕是錯了,人與牲畜的本質區別就在于是否具備求真、求善等等崇美品質,簡單來說,即思想教育的有無。而思想,是從廣泛的知識中汲取總結來的,所以沒有“知識”這一穩如磐石的奠基,何來人格上的攀越?總而言之,用溫家寶總理曾說過的一句話來說明,便是:讀書可以給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讓人溫暖。
真善美的人格,不僅僅是積極履行自己應盡的社會道德義務,它還體現在很多細微的小事上,往往,從小事中更易看出一個人的涵養如何。在大家的印象中,罵人應該算是件再小不過的事了,常常,覺得自己心里不痛快了就可以靠罵人來泄憤,有時候還僅僅是一句牢騷。但那位罵人者,試問你有沒有考慮過被罵者的感受?這種感受,當你以被罵者的身份出現時,就能很深刻的理解了。大多數接受過教育的人都應該明白“講文明、懂禮貌”這個最淺顯的道理。對于普通人來說即是如此,若是作為公眾人物,即使是動不動就妄圖把青春獻出的公眾人物,也應該遵循最起碼的行為準則,把自己當作普通人來要求。我不認為作為一名公眾人物,在公共場所、面對媒體的鏡頭口出污言穢語是一種個性的體現,如果非要把這種用臟話罵人的行為稱為個性的話,那也是一種令人不齒的個性,充分體現了罵人者的低素質、愚蠢和對公眾的不負責任。作為社會中的一分子,必須遵守社會的行為準則,必須具有符合社會規范的道德操守,這是毫無疑問的。而一名公眾人物,則有必要更加嚴格自己的一言一行,用比普通人更加苛刻的道德操守要求自己。畢竟,公眾人物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他們的言行也是具有示范作用的。
在一個致力構建和諧的社會里,社會的文明程度至關重要,很難想像,一個充斥著罵罵咧咧的社會可以被稱為文明社會、一個動不動就口出臟字的人可以被稱做文明的人。文明的反面當然就是野蠻,不知道別人怎么看,起碼在我看來,在一個公開場合張嘴辱罵一位女性的行為就是野蠻的行為。尤其是這種行為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出去,當人們在文字中讀到那刺目的臟字,甚至是在屏幕上看到罵人者那丑陋嘴臉的時候,一個蠢蛋公眾人物的道德操守就活生生的展現在所有人面前了,那是一張多么生動的“口吐臟字”的臉啊,啥也別說了,把自己偽飾得再好,把自己說得再高尚、再真誠,就沖那副德性,也只剩下被人恥笑的份兒了。
被恥笑的人當然可以大言不慚地繼續做他的公眾人物,被恥笑的人也大可以為自己的罵人行為做出辯解,但有一點是不能改變的,就是他在公眾面前給自己樹立的素質低下的形象。當被采訪者認為記者的提問不友好的時候,完全可以拒絕回答,甚至采用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而直接采取謾罵的方式對待記者,無疑是對記者人格的侮辱。如前文所述,在私下場合、在自己家里罵人那是你的自由,雖然別人也可以表達不齒,但沒有說三道四的必要。但當在一個公共場合,當一個公眾人物脫口而出臟話的時候,人們當然要質問這個公眾人物:你對得起公眾對你的支持、對你的厚愛嗎?我感興趣的是,如果那個“出口成臟”的公眾人物面對自己的下一代、面對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是否還會臟字連篇呢?當他看到自己的孩子罵出如此難聽的臟口的時候,是否會感到惱羞成怒和慚愧不止呢?而他的家人看到屏幕上他罵罵咧咧的樣子,是否會責怪他呢?如果承認罵人是一種錯誤的話,如果承認作為公眾人物謾罵別人是一種錯誤的話,如果承認作為公眾人物罵大街給社會造成惡劣影響的話,那么這位公眾人物就應該勇于站出來承認自己的錯誤,號召大家不要學習自己的不文明行為。當然,這至多也只是善良的我們的一廂情愿而已。
不過我們知道,諸如此類的公眾人物大多是外表光鮮而內心空白的。我看過無數“小學本科”的明星在臺上高談闊論,談人生,談哲學,卻不是翹著二郎腿,就是不雅表情。他們作為一個又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在向我們不斷重復這樣一個真理:知識改變命運。
楊思暢
也談勾踐其人
說起勾踐,以前我總是把“不忘國恥,忍辱負重,能屈能伸,勵志強國”與之聯系在一起,他“臥薪嘗膽”的精神一直激勵著華夏子孫,受到人們贊譽、歌頌與欽敬。然而最近熱播的電視劇《西施秘史》讓我對其印象徹底改觀,好奇心促使我網上搜尋有關史料,發現殘忍、冷酷、偽善、狹隘、無情、少恥、寡義才是勾踐品格的真實寫照。
莫論“臥薪嘗膽”的真實性一直為史學家們爭論不休的話題,僅來談談歷史上真實的勾踐其人。在現實生活中,大凡一個好人,總難免有些瑕疵和缺憾;大凡一個壞人,也肯定有一些可取之處,多數人似乎皆不失有此兩面性。對于勾踐的為人和品格,大抵可循此而論。勾踐以渺渺一己之身,遭逢春秋亂世,國破家亡,蒙受羞辱,然竟能絕地反擊,橫掃強吳,擠身霸主之列,完成曠世之偉業。客觀地說,勾踐在關鍵時期能屈能伸,以復國大計為重,越國得以復國和強大起來與勾踐的奮斗和努力密不可分。但是,熟悉春秋歷史特別是吳越歷史的人當不難看出,勾踐的人格不敢恭維。
在越軍與吳軍交戰之初,勾踐竟然命令許多越人在陣前以自殺的方式恐嚇吳軍,結果戰爭是勝利了,但勾踐之殘忍冷酷由此可見一斑。
勾踐的狹隘偏執也是古來少見的。勾踐的心中,容不得敵人,容不得仇恨,可謂睚眥必報,報復心極強。
起先,勾踐取得了吳越戰爭的初步勝利,越國本應該休養生息,但勾踐仍然不顧范蠡反對率軍深入吳國境內,欲圖將吳人斬盡殺絕,只是天不遂愿反遭敗績;后來,吳王接受了勾踐的請降,甚至讓勾踐歸國,也默許了越國的日漸強盛,應該說吳王多少有恩于勾踐,然勾踐對過去的“羞辱”時刻耿耿于懷,必覆滅吳國殺死夫差而后快,勾踐之陰騭狹隘偏執可謂古來少見。
同樣古來少見的還有勾踐的恬不知恥。戰場上依靠男子漢的氣魄和勇敢得不到的東西,勾踐便搞起了陰謀詭計,而他的卑微之處在于其陰謀詭計常常與女人掛上了鉤。為了麻痹迷惑夫差,勾踐選出20名越國美女,利用西施、鄭旦大施美人計,最終將這20名美女間諜送到了死神身邊。
除此之外,勾踐還是個寡情薄意之人。范蠡、文種兩人在勾踐危難之際不棄不離鼎力襄助,為越國復國擊吳煞費苦心殫精竭慮,最后率軍橫掃北境,為越國強大建立奇勛,如此勞苦功高之人,勾踐竟然容不下,一個被迫遠走高飛,一個遭難身首異處;再說其王后,為了故國,為了丈夫過著囚奴的生活,然而最終勾踐的無情卻讓她毅然放棄王后的優越生活,寧愿與青燈古佛為伴。
由此可見,史料所勾勒出的勾踐與當代人所認可的勾踐形象大有差異,其人格人品不說卑微委瑣,至少是遠離高尚和崇高的。
楊思暢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