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雙調四十四字,前后雙闕,曲調富含民歌風味,經文人之手而衍變地構思精巧,深婉含蓄。
關于詞牌的來歷,相傳唐初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善寫七言絕句,而名作《帝京篇》更為唐初罕有的絕唱,其中“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的名句也是膾炙人口,通篇共用二十四次數字,非但無枯燥之感,更顯地典韻奇巧。正因為這令人稱奇的作詩習慣,便有雅號“卜算子”一說了。
另一云“似扶著,賣卜算”,也就是說來源于廟門街口看相算卦之人。要說這一來歷顯得市儈俗套,下里巴鄉,但仔細想來《卜算子》多憂愁風雨之事倒也暗合了無奈到只能求神問卜的境地。千百年來這富含民歌風味的小調被一個個“人間惆悵客”當成了玩轉心事的訴說對象,令每位看官都免不了扼腕嘆息。
其中以為便是有“小李白”之稱的陸游陸務觀。
陸游生于山陰,他本是個仕宦世家,本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可惜在他出生的第二年靖康之難爆發了。這時陸游的父親陸宰時任京西路轉運副使,保障前線士兵的糧草。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在陸宰的統一調度兢兢業業管理之下,面對金人的鐵蹄,前線太原足足堅持了四個月之久。但是在主和派的陰謀詭計下,陸宰被罷了官,太原等地失守,只能拖家帶口回到山陰老家。
所以剛滿周歲陸游不得不跟隨父親過著飽經喪亂、顛沛流離的生活。“我生學步逢喪亂,家在中原厭奔竄”,他一家老小遠遠聽見胡馬嘶鳴,就不得不趕緊躲在鄉間草垛,餓的時候拿出懷里的餅就啃上兩口,聲音都不敢發出來。
正因為他童年的“萬死避胡兵”的“童年陰影”,所以他對于金人擄走徽欽二宗的沉痛歷史比常人來地更加記憶深刻,自小便埋下了驅逐韃虜光復大宋河山的種子。
在逃亡過程中,陸宰雖處江湖之遠依舊位卑未敢忘憂國,依附于東陽草寇,以民間力量抗敵金兵,所以在這段時期陸游混跡于山寨,跟著父親讀書習文的同時,也練就一番好武藝。他也自詡“讀書三萬卷,學劍四十年。”
而此時的南宋王朝暖風熏人,安于杭州的富庶而醉生夢死。駕馭可使復中原的韓世忠早已杜門謝客,不言國事;運籌帷幄、驍勇善戰的岳飛更是被秦檜十二道金牌冠以莫須有的罪名而含冤莫白。他希望自己終有一天能親臨戰場,殺盡胡人百萬兵,卻今人于千里關外,報國獻忠。
一日他行經于沈園,正值冬末細雨綿綿,不厭其煩地下著,寒意侵人,濕氣蝕骨,心中正為自己空有滿腔抱負卻大志難伸而苦惱,忽轉頭看見破敗不堪的斷橋之旁,一株殘梅在雨中煢煢獨立,儼然一位尋不到歸家之路的少女,無人問津,怎敵這春寒料峭,晚來風急的折磨呢?
于是陸游大筆一揮《卜算子》來詠懷荒郊野外的兀自盛開的梅花與自己同病相憐的政治際遇。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我本無意與你爭一日之長短,一心為國為民,卻被爾等唯利是圖之輩所妒,哪怕是我凋零破敗還做了一畦春泥,但我那浩然之氣必將永垂不朽,含香如故!
一字一嘆,寫完之后更是扶壁不已......
七年之后,他已鎮峙詞壇,他憑他扎實的學識和才華橫溢博得了考官陸阜的賞識,舉為魁首,然而奸相秦檜真可謂遺臭萬年的人,一看陸游這小子敢排在我孫子秦塤的前頭,便在殿試時從中作梗,一句“喜論恢復”就硬生生地把正躍躍欲試、信心百倍的務觀給除了名。
可想而知,埋頭苦讀,寒窗十載,金榜題名,“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喜悅唾手可得,“萬里覓封侯”的雄心壯志得以成就,可偏偏是名落孫山,這大起大落的心情大抵比過山車都坎坷百倍千倍。
1211年,他面對自己行將就木的身體,把心中郁積一生報國無門的感慨述諸于《示兒》,于山陰病榻含恨而終,與世長辭......
半個甲子匆匆而逝,另一首《卜算子》的故事正在南宋風塵之中上演著與驛外野梅一般的悲劇。
嚴蕊本是官妓,風塵飄零,無依無靠,用一首《卜算子》對自己多桀的命運,無常的世間發出攝人心魄的嘆息。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又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嚴蕊雖出身低微,卻自幼習得禮樂詩書,雖淪為一介風塵女子,卻因善操琴、弈棋、歌舞書畫而聞名四方,不遠千里慕名而來者不計其數。正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其中亦不乏文人騷客官員士大夫的。淳熙九年,臺州知府唐仲友賞識其色藝雙全而為嚴蕊落籍,脫離了煙花柳巷之地,正值唐仲友落得個風流才子的名號時。浙東常平使巡行臺州,而唐仲友平日里因學術問題向來與這位浙東常平使素有嫌隙,一日更是因不滿其“理學思想”而脫口而出“尚不識字,如何做的監司”,得罪了上級領導。而這位浙東常平使不是別人正是鼎鼎大名的朱熹朱晦庵。
當日朱老夫子便取了唐知府的印信,順便把嚴蕊也收押入獄,而這教條刻板的朱老夫子絲毫沒有憐香惜玉之情,直將嚴蕊打地不成人形。而嚴蕊雖任由朝打暮罵,千鞭萬笞,但心中三分傲骨長存。
而可幸的是這唐仲友一案驚動了圣駕,使得朱夫子不能獨斷專行、橫行霸道了,而宰相王淮平更是“秀才爭閑氣”讓孝宗皇帝再次過了把包公的癮(第一次是為岳飛平凡了風波亭冤案),并派岳飛之子岳霖處理此公案。
岳商卿抬眼觀瞧嚴蕊,便覺得異于常人般清麗脫俗,卻是容顏憔悴。看著這常人口中的才女,他也心生好奇,又甚感憐意,隨即讓她訴說心事,豈知嚴蕊輕嘆一聲,眉頭一蹙,便將《卜算子》娓娓道來。所有的淪落風塵、俯仰隨人的無奈都在這電石火花之間迸發,對于自由的向往、平淡的渴望更是在這一刻升華。
正當詞中“莫問奴歸處”這一句嘎然而止,讀者擔心這一女子何去何從之時,上天又再次眷顧了她,為她找了一處歸宿——趙宋宗室為妾。我們只希望這不幸的女子能安然度過余生。
天下間本來就是憾事處處,能盡如人意者難得一二,不過正因為美滿難求,人世才可以時刻有所期盼,正如陸游死前仍企盼“王師北定中原日”,而嚴蕊雖然踏上的是一片茫茫前路,但總算不是孤身踱步,這已經夠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命歸結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