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褥。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我反復默念著這首《節婦吟》,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所謂睹物思人,我也只是“睹詩思人”罷了。而可惜詩里主角不是我,我不是節婦,不是良人,我,只是那個贈人明珠的癡情“君”。
雖然這首詩原是詩人借用愛情名義來表護國忠心的,但在這和平時代,我也沒必要大談愛國深情。
有私下看過我《孤城尋人》的朋友問我,為什么文章前半部分是個唯美的浪漫故事,后半部分卻發展成讓人意想不到的人格分裂了?
我只能說《孤城尋人》是個真實的故事,但也不完全真實。現實中,這個故事的最終結局并不是這樣的。故事的結局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終于找到了那個他。他一切都好,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驕傲,曾經的純真已不復存在,成熟瀟灑的風度逐步顯現。唯一對于我來說不好的,是他即將踏入婚姻殿堂。他的那個她,大方得體、謙和能干。在家庭里她面面俱到,在事業上她也可助他一臂之力。擁有這樣出色的賢內助,也難怪他會散發出讓人羨艷的光芒,也難怪他會“還我明珠”。
或許“人格分裂”只是一種逃避的行為吧。常常有人說,相見不如懷念。確實,見他一面還不如我人格分裂的好。在找到他之后的幾天里,我情緒低到谷底,那種失落無以言狀。并不是傷心,時間過去這么久,很難說有多深的感情足以讓我痛徹心扉;也不是失望,他現在過得這么好,我有什么理由對他感到失望?那可能是一種羨慕嫉妒恨——我反復琢磨得出的答案。正是因為他的人生看似生機勃勃,風生水起,我越發的相形見絀,我越發的難堪不已。從小時候開始,我在他面前就顯得無比卑微,沒想到這么多年之后,在我內心無論變得多么強大之后,在他面前,我仍然是那個害羞得、自卑得抬不起頭的小女生。
所以我就把他寫成一個我想象出的對象。那些美好的回憶,不如就都是我的想象,不如就讓我活在以前他制造的完美影像中。總在尋思著,如果我早幾年去找他呢?如果我當時就抓住他不放呢?故事發展會不會就完全不一樣?也許起碼會比現在未完成的狀態要好千倍萬倍吧。我對他的感情其實是復雜至極的,無論是前男友也好,暗戀過的人也好,都不及他所留在我記憶中淡淡一笑,輕輕一哼的破壞力巨大。
對我對他,就目前的情況來談,無疑是最壞,也是最好的結局。如果我們男未婚女未嫁,順利走到一起,我并不能保證我對他,就真的能比他未婚妻好多少,也不能負責任地許他一個美好未來,他也同樣無法。所以不如,他還是維持住那個拉我書包、拽我過馬路、寫別扭的信給我的幻覺吧。
至于這個故事為何取名為《孤城尋人》,“尋人”不必說,的確我一直在尋人。“孤城”有種孤立無援的蒼涼,而不管在故事中還是故事外,我始終感覺到我都是孤軍奮戰的在追他,在尋他,在懷念他,現在也在孤獨地忘記他。“孤城”也有種虛幻的色彩,與故事中“精神患者”的橋段也不謀而合。每天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而你也說不清,是否其實這座城也只是眾多自我腦補中的另外一種幻象?
秋風又起,今日已是霜降。坐在電腦前,我喝著一口熱茶,嘴里又似古人一樣念念有詞:“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你還我的“明珠”我會好好收著,今生不會再為你取出。若有來世,無需懷疑,這雙“明珠”還是贈你。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