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來看看唐僧是這樣看待沙僧的。
沙僧原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卷簾大將,只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皇大帝勃然大怒,令掌朝左輔相,卸冠脫干摘官銜,推向殺場,幸虧是赤腳大仙出面說情,方饒了死刑,打了八百,被貶流沙河,又教7日一次,講飛劍來穿他的胸脅百余下方回。
沙僧萬般苦惱,沒奈何,饑寒難忍,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
在觀音菩薩的勸說下,被唐僧收為三徒弟,皈依佛門,起名沙悟凈。
這里我們不說,統治者玉皇大帝對手下的大將是多名殘忍。單說沙僧至此跟了唐僧是任勞任怨,忠心耿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管遇到多大困難,不管師父遇到什么險情,他從不畏懼,可謂立場堅定,赤膽忠心。在三個徒弟當中,若論品德應該首推沙僧,但若論才能卻是最后。可以說他是一個傳統型保守型徒弟。這類人立場堅定,意志堅強,對事業認真負責,對領導忠心耿耿。但也有不足,就是少言寡語,不善于交流。
唐僧深知,沒有悟空,他到不了西天,沒有沙僧卻無大礙。因此,沙僧在他眼里,充其量是一個腳力,是一個匹夫。正是沙僧的作用決定了唐僧對他只是使用不是重用,更不是依靠對象。
但是沙僧在悟空和八戒的眼中卻是一個大好人。
一次,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途中,唐僧看到路邊有一戶人家,便要親自去化齋。悟空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豈有弟子者坐高,教師父去化齋之理。”
八戒忙說:“師父沒主張,常言道:‘三人出外,小的兒苦’。你況且是個父輩,我等俱是弟子。古書云:‘有事弟子服其勞’。等我老豬去。”
這時沙僧在旁笑道:“師兄,不必多講。師父的心性如此,不必違拗。若惱了他,就化將齋了,他也不吃。”
從上述三個徒弟的對話中,我們便可以看出各人的秉性和風格。悟空說的耿直,八戒說道討好,沙僧說的實在。
還有一次,唐僧遣悟空去化齋飯。山中妖精,一變美女,二變老婦,三變老叟,迷惑唐僧,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被八戒挑唆遂大怒,逐走悟空。
悟空含淚離開唐僧時,特別吩咐沙僧道:“賢弟,你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讒言讒語,途中更有仔細。尚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的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可謂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可見在關鍵的時候,悟空是非常信任沙僧的。
沙僧性格內斂,處事穩健,不管遇到什么樣的風暴,都能保持冷靜。還有兩次事件,一次是誤認為悟空被妖怪吃了,八戒吵著要散伙;一次是大家誤認為是唐僧被妖怪殺了,八戒也叫著要散伙,唯沙僧處險不驚,態度堅決,不同意散伙。
此外,他在與悟空、八戒的相處中,也非常低調,誠懇守信,深得他們的好感和信任。他最大的特點是務實,他干的多說的少,從不爭名奪利。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