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
——MANUTD篇
高一(一)班
陳紫文
鐘鳴鼎食,看盡春花秋月;獨倚斜闌,愿與孤鶩齊飛。
4月4日,曼徹斯特郊外的天空仍是一片清明。
在被刻著漂亮的哥特式字體的墓碑前,白里透紅的百合花瓣蜷曲著在風中瑟瑟發抖。男人默默地跪坐著。身體微微向前傾,把事先精心熨燙的整潔西裝都給壓皺了。湛藍的眸子空洞地一動不動地看著石碑上“BUSBY”的字樣,仿佛是要把它看穿。
墓地的草坪一直有被人精心修剪,只是一旦往后走幾十米出了這里,便是到人膝蓋那么長的狗尾巴草叢生的地方。特別是那條河邊,寒風裹挾著川水淙淙趟過,順勢壓倒一片蒹葭。
锃亮的皮鞋毫不留情地被壓在地上與砂石做親密接觸,健壯的小腿肌肉始終一聲不吭地承受著整個身體疲累的重負。男人似乎已經維持了這單一的姿勢一整個清晨,唯一的動作,便是伸手將嘴里的煙夾出,抖一抖煙灰,等口中裊裊青靄散盡,再塞回去。
不癡不傻,不癲不狂。男人并沒有在可憐兮兮地期盼重生的奇跡降臨,反而更像在懺悔、贖罪。像是在在盡力地彌補著什么。
“對了,這個……”
男人突然微微直起腰板,拉開黑色西服的襟口,從內側袋拿出一張A4紙。上面歪歪扭扭地用黑水筆畫著一些稀奇古怪的圖案。這是男人每年必然都會帶上的祭品。
“那個長方形下面畫了一個圈的是HUGOBOSS新款禮帽,我打賭您戴起來一定紳士極了,BUSBY先生。雖然以前我們很窮,但我現在可是非常有錢呢。
“不過很遺憾地告訴您,財富榜榜首依舊是那家伙。而且歐冠我也被他淘汰了,真是討厭透頂——雖然聯賽第一仍舊是我——您……唉,想必就算跟您抱怨,您也只會微微一笑,跟我說再接再厲吧。畢竟您可喜歡那家伙了。伯納烏先生……最近怎么樣?
“難以啟齒的是,三天前,我在足總杯也被切爾西淘汰了。哈哈,對不起,我還是太弱……替我向墨菲先生要說一聲抱歉吧。本來說好是三冠的……
“那個,我啊……可是很想念您呢。偶爾也來看看我好不好,就算……就算在夢里也……”
一溜兒咸澀的液體滑到嘴角,被墓前隨風舞躍的熠熠火苗照耀得發紅。紙的一角先是被煙頭熏黑,隨后便開始了劇烈的氧化反應。
男人叼著幾乎只剩下濾嘴的最后一點可憐煙頭,顫抖的雙手捧起一角正熊熊燃燒著的白紙,低頭親吻了一下,隨后將它方方正正地擺在石碑前。動作虔誠得仿佛是在進行大型的祭祀。
鼻尖飄來的物體炭化的馨香,焦黑蜷縮的破絮隨風飄零。男人垂著頭,恢復了原來的坐姿,低眉卻不見火星已濺上西褲。
天地仿佛又沉入寂寥,曼徹斯特的郊外是難以名狀的蕭條。唯有遠處清澈的川流無止息地拍打鶴汀鳧渚的砂石,發出低聲的嗚咽。
每年1月20日,利物浦與曼徹斯特城捧著鮮花來這里祭奠時,總是看不到他的身影。剛開始還會質問一下,可他始終閉口不答。之后,也就習以為常了。
按照他那種特立獨行的思維模式,大概是有什么特殊的紀念方式吧。兩家俱樂部一致這么認為。畢竟地底下埋著的骨灰的主人最想念的絕對是他??伤麄儾恢赖氖牵腥酥徊贿^想靜靜地一個人過來罷了。表面上嘻嘻哈哈沒心沒肺,其實骨子里孤傲的怪癖又有誰看得透。
正是梨花風起清明時。
深院鎖清秋
高一(一)班
曹斯荃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p>
不知是南唐后主李煜在降宋后哀婉凄涼的詞風感染了我,還是他“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憂傷感慨觸動了我,《相見歡》在我的心中,一直濃縮著一股寂寞心境無以名狀的凄涼。李煜曾不是一位如此多愁善感、寂寞孤獨的君王,他能詩善詞、通曉音律,向來無心爭權奪利;而現實的一個玩笑使這樣一位年輕而不恤政事的才子意外的成為一代君王。也許就是這個意外,冥冥之中注定了南唐降宋,也就注定了李煜被宋太祖毒殺的結局。唐亡之后,寂寞地登上空空的西樓,只有如鉤的冷月隨行。這一刻,那幽深庭院里被封鎖的梧桐啊,在今晚凄清的秋色中,你如此這般的寂寞,身為亡國之君的我,真是能深切體會得到啊。
而僅僅是過去了不到兩百年的南宋,寂寞的心境也常常在人的心頭凝聚、釋放。一生力主抗金的辛棄疾,就是又一位與寂寞常伴的詩人。朝廷對辛棄疾抗金建議的冷淡回應、歲月冷酷而又迅速的腳步,最終都沒能使他在沙場上有一片立足之地。“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寂寞心情究竟有多少人能讀懂呢?空有一番軍事才能和愛國熱忱,終究還是徒勞了。辛棄疾最后是隱居了、長逝了,躲不過光陰如梭。他的文學創作成為了文學史上的瑰寶,他的愛國熱情被把人鼓舞、又被人傳唱,而在極端寂寞和病痛的折磨下早已長眠地下的辛棄疾,還是否能看得到呢。
時間再推進兩百年,另一種寂寞的心境在一個動蕩不安的社會里暗暗滋生。關漢卿一直被譽為桀驁不馴、頑固不化的代表人物,正如他在《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是粒“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的銅豌豆”一般。關漢卿所創作的元曲和雜劇常揭露的就是元朝政治黑暗、矛盾突出的血淋淋現實,而其中也刻畫了一個個敢于與黑暗作斗爭的形象,以此鼓舞人民對殘暴的統治者進行反抗。思想上的超前、性格上的灑脫使這位偉大的文學家顯得極度突兀。關漢卿的寂寞就在于此,他在揭露元朝階級矛盾的道路上總是形影單只、略顯無力。我無從得知關漢卿對這種寂寞作何看法,甚至也許這位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的灑脫劇作家并不把這當做寂寞。
有人在寂寞中修煉,有人在寂寞中成長,有人在寂寞中消亡。
李煜如此,稼軒如此,已齋如此,“人生長恨水長東”。
歷史亦然,未來亦然,寂寞亦然,“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孤高之道
高一(三)班
呂奇儒
“領先時代半步的是圣人,而領先時代一步的是瘋子?!边@句話本是評論魏延的,我想,用來評論那些圣哲地王亦是再好不過。他們領先于他們的時代,而不被世人所理解,在思想或權利的高地上守著屬于他們的孤獨。
老子曰:“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p>
老子,似乎從來就不曾年輕過。有這么一個傳說:
老子母親懷孕八十一載誕下老子,而當老子從他母親腋下降生時,已是白發白眉、雞皮銀髯。
雖然這只是道教的傳說,并不可信,但老子的形象也躍然紙上。
老子本是周王室的藏書吏,在昏暗的燈火下,他見證了周王室的衰落;而他自己,似乎也隨著周王室無盡的歲月中寂寞地老去,當他第一次出現在《史記》中時,已是一位歷盡滄桑的垂垂老者了。
在禮崩樂壞的世道中,他感到了自己的無力,于是選擇甘于寂寞守候周王室的藏書。以書為臺階,他邁上了思想的高地,卻愈加寂寞。至少在他在世的時候,無人能夠企及他,與他分享同高度的寂寞。就連孔子,也只能感嘆道:“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最終,連藏書也不能守住,老子只能帶著自己的寂寞出關而去。
“Saber,還有Archer,酒宴的最后疑問——王是否孤高?”
Archer失聲笑了。這根本沒有問的必要,所以他用沉默來回答。
虛淵玄筆下的烏魯爾之王吉爾伽美什的王道是孤高的。不約而同的,楊廣亦是如此。
楊廣登上帝位的方式已令人不齒,他是弒父奪位的。而他登上帝位后的一系列暴政更令百姓不堪重負。最終,大業十四年,一代暴君煬帝楊廣卒。李世民的史官如此記載道。
那么,且看看暴君楊廣的遺產。
開鑿隋唐大運河,并沿用五百余年,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將科舉制度正式確立為國家政策,作為后世中國的最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沿用了1300年,更為各國所效仿。
一生多次巡查全國,甚至遠至張掖而險死,為各代帝王之典范。
但是,人們只記住了史官筆下勞民傷財修大運河、建洛陽城,窮兵黷武滅吐谷渾、征高句麗的暴君楊廣,從沒有人能理解站在權力頂峰的楊廣畢幾世之功而福澤后世的孤高帝道,至少在當年,沒有人!
孤高的圣哲之道,是寂寞的;孤高的帝王之道,是寂寞的。而正因其道之孤,方成其道之高。
在寂寞中前行
高一(一)班
曹棟良
寂寞有別于孤獨。寂寞只是一種感受,而孤獨卻是一種精神上的狀態。寂寞未必會讓你失落,而孤獨卻足以是你崩潰。當世俗不接受你,或你不滿于現狀,你只能選擇寂寞。但你在精神上并不孤獨,因為你還有信念、理想來陪伴你,時間終將證明一切。在寂寞中,你永遠不會獨行。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本想為朝廷抗金殺敵,收復失地的他,在南歸之后,卻失去了手中的刀和劍,與抗金殺敵的機會擦肩而過,只能一人寂寞地沉浸在詞的世界里。公元1206年,宋金之間烽煙再起,當朝廷終于想起要重用辛棄疾時,稼軒卻溘然長逝,徒留千古遺憾,然而,他在詞中寂寞前行的過程中,已給后人留下了寶貴財富。
“詞至稼軒,縱橫博大,痛快淋漓,風雨紛飛,魚龍百變,真詞壇飛將軍也。”清代評論家陳世焜在《云韶集》中如是說。辛棄疾因無法上前殺敵,只能將一腔熱血灑在他的作品之中,而且正是這種寂寞,才能令他有“詞壇飛將軍”的成就。就拿他那首著名的《破陣子》來舉例,我敢說,除了武圣:岳飛的《滿江紅》可與之媲美外,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又有誰能寫出這番金戈之作?杜甫雖也寫過“射人先射馬,禽賊先禽王。“軍施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的盧綸也曾寫過“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但這些都是以一個旁觀者的狀態來敘述,有誰能像辛棄疾那樣有過從刀刃劍尖上滾過來的經歷?刀劍是殺敵的工具,勢必會帶著血雨腥風,是為殺氣。其他詩人寫詩用紙筆,筆力最多用在紙背上,辛棄疾寫詞用刀劍,將他的狀志,將他的抱負,都深深刻在歷史上。
要說辛棄疾的筆力究竟有多深,是刀刻也好,血寫也罷,他所追求的,從來不只是作一個詞人,對待政治,他不像陶淵明那樣淺嘗輒止,便不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樣,長期在任,亦文亦武,陪伴他寫出那么多大氣詞作的,不只是他過去殺敵的經歷,更重要的是他那顆關不住,壓不牢,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以及一心為國效力的信念。正是有這些東西在辛棄疾寂寞時陪伴他前行,才使他不孤獨,使他“生前寂寞,身后留名?!?/p>
我認為寂寞是一種美好的景致,即使我現在太年輕,體會不全寂寞的美好。人生如白駒過隙,我們現在正身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變化太多,而且我們似乎永遠都在追逐新鮮。新鮮太多,新鮮本身就變得陳舊枯悶。我們現在缺的,就是靜下心來,清茶一杯,獨自憑欄的意境。寂寞勢必孤清,但也只有在這種環境下,才能看透“爆炸”后的迷霧,找到方向。任何時候,方向總比速度重要。
寂寞,但不孤獨,我覺得這是一種人生追求。只有這樣,才能在歷史長河中,證明自己。
清明
高一(四)班倪越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p>
今天是4月4日,正清明。一大早,我起得很晚,睜開眼睛就看見天灰蒙蒙的。
下午,“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仿佛就是天也在為那些已故的人掉眼淚。每年清明,總是一場雨。正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迸C愕募氂陞s像針一樣扎在心里。就算是陽光明媚,少了雨滴,卻多了淚水的傾盆而下。下雨了,我的心滴水了,雨打濕了我的眼眶,心中那份油然而生的懷念之情是大海,一望無際,沒有盡頭。
去年,太公病故了。大家都很傷心。太婆每天茶不思,飯不想,消瘦了許多。嘴里不停地嘮叨,“你怎么就走了呢?”其實,一個人老了,什么都經歷過了,什么也不圖了,只希望一家人可以平安,
有個伴在身邊陪伴,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太公人很好,精神也不錯,唯一一點就是腿腳不太方便。每次我去看望他老人家,他總是很激動,從椅子上站起來去拿好吃的好喝的給我,笑得合不攏嘴。畢竟老人總是希望小輩們多去看看他們。老人就像小孩一樣,同樣也需要關心。
在他的追悼會上,我不想哭,可是淚水還是不爭氣地一涌而出,染糊了鏡片,順著臉頰滴落到嘴唇,無聲無息。那一刻我嘗到了咸澀的味道。
也許,生命本該是要有一些咸澀的味道的,才使之變得更有意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無論他們曾經多么強大,或者多么弱小,在生命面前都一樣平等,都會被人們懷念。正如《簡愛》中那句著名的話所說“我貧窮,卑微,不美麗,但當我們的靈魂穿過墳墓站在上帝面前的時候,我們是平等的?!彼?,對于尚存的生命,最好的態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太公面對死亡從不畏懼,他說:“我們應該知足,沒有誰能長命百歲。大自然既然賦予了我生命,就有權利奪走我的生命,大自然在生死面前最公平,因而它的力量也最不可抗拒。這一生我有了你的陪伴,也心滿意足了。”太公拉著太婆的手,悄悄地閉上了眼,她最思念的是他,他最放不下的也是她。
在我看來,每個平凡的人,其實都活出了自己的不平凡,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在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只要你去追求,努力了,拼搏過,那么你的一生也就富有價值了。或許談不上改變了這個世界多少,但是起碼你把自己一個普普通通的生命塑造成了一個跟別人都不一樣的個體時,你就已經實現了自我。每個人,都不應該帶著遺憾走,只因你曾經擁有??????生命如花一樣美好卻又短暫,我們應該學會知足。
你聽,寂寞在唱歌
高一(二)班
樂歆薏
在我看來,寂寞,從來都是一場安靜的修行。
很多人對于寂寞都有深刻的體驗。因為它一直是一個褒貶不一的詞。有人對它是避之不及的恐懼,有人對它是坦然相對的豁達。寂寞本來是一個平常的詞,卻在人們的可以描繪中有了不同的顏色,不用的樣子。
你聽,寂寞在唱歌,它唱:“黑暗將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人更加喜愛聲音?!奔拍且环N相對而生的情緒,她在寂寞里想象著三天光明。假如命運切斷了你的感官,你會不會感到寂寞?她聽不見,看不見;耳不能聞,口不能言;她是海倫.凱勒。在她生活的八十多個春秋里,她的世界里沒有一點色彩也沒有一點聲音??伤齾s在寂寞里不斷修煉自己,考上了哈佛,也在空余的時間里處處奔走,為殘疾人建起一個又一個慈善機構。她說:“因為在我生活的漫長黑夜里,我讀過的書以及別人“讀”給我聽的書,已經變成一座偉大光明的燈塔,向我揭示出人類生活和人類精神的最深泉源?!彼龔膩頉]有屈服于深刻的寂寞,也從來沒有甘愿生活在寂寞里。她只是在寂寞里蟄伏著,她的心里住著寂寞,但也住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愛。她的生命并不是沒有色彩的,她與寂寞為伴,但她用自己的心為這個世界上了色,她的每一次心跳都是她靜謐的世界中的聲息。對她來說,寂寞是她生活的常態。而她就在這透徹的安靜里慢慢地將自己修煉得至臻至善。寂寞是一劑良藥,是她的一道光,是寂寞賦予了她不受打擾的世界,也是寂寞成就了她。
你聽,寂寞在唱歌。它唱:“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奔拍撬钊牍撬璧耐纯?,卻也是他最真摯的良友。他叫納蘭容若。他是那個寫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钡捏@世才子;是那個寫下“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钡募拍倌?;也是那個寫下:“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钡恼苋?。他的詩名滿天下,家家傳唱;他的家族世代簪纓,榮盛威望;他的生活優渥舒適,可他還是寂寞,他的結發妻子在與他共同生活了三年后永遠地離開了他,他的心事再沒有地方可以訴說,“掌上珊瑚憐不得,卻教移作上陽花?!边@句話用來形容他再合適不過了。他是一株生長在保護下的珊瑚,
可尋遍四周,卻找不到他所需要的。他寂寞,是因為始終沒有人懂他,因為他追求的東西始終都不屬于他。他的寂寞已經那么深重,他害怕寂寞,但卻也歡迎寂寞。因為在他的世界里,仿佛只剩下寂寞與他相伴了。因為寂寞,他才能有無盡的想法付于紙上,才會有那么多的傳世名作;因為寂寞,生活才給了他深刻的哲思,使他看得更透徹;因為寂寞,他才能找到他自己,然后,不再寂寞。終究,使他成長,使他痛苦,使他快樂的,還是寂寞。
寂寞是很容易被捕捉到的,當你的周圍沒有人的時候,它就出現了。它長了一張極其猙獰的臉,但卻有一顆再善良,再干凈不過的心。
寂寞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敗壞一個人。關鍵是你能不能耐得住寂寞,能不能不害怕它猙獰的外貌而能看到它純凈的內心,是你能不能找回自己。
你聽,寂寞在唱歌。唱的是它自己,唱的是它目睹的每一場修行。
寂寞,從來都是一場絕對安靜的修行。
回首
高一(二)班
張嘉家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奈何無,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回首,一曲《高山流水》牽動了多少知音的感念,一出《紅樓夢》又怎能傾盡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記憶的我索在無盡的憂傷中,從那繁華的朱閣紅樓想起……
她是帶著惆悵落入凡間的仙子,出身在名門望族,富貴之家。由于她的天資聰慧,才貌出眾,因而成了絕代佳人。她就是林黛玉——萬千美麗的姑蘇女兒的典范,千古佳麗的楷模。
然而自幼多愁善感的她卻經歷了父母的早逝,門第的冷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如無骨的柳絮一般,漂泊在外祖母的榮國府中,她飽嘗了離別之痛和寄人籬下的唾棄。但她從那“寄生蟲”一般的貴族生活中,看清了人心的險惡,世道的滄桑。正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她就象一朵傲立的雪蓮,不與牡丹為類。
也許是前世姻緣,黛玉此生遇見了她的表兄賈寶玉。他們由兩小無猜,到建立真摯的感情,一切仿佛都在注定之中。人身得一知己足矣!
黛玉在空虛中看到了一絲希望,她在群芳夜宴中,得到了“莫怨東風當資嗟”的啟示;她在《五美吟》中流露出對“紅顏薄命古今同”的嘆惋;她在“獨理芳鋤偷酒淚”中將自己的才美盡顯于世,博得了“顰兒才貌世應稀”的贊譽……
可是上天不公,即使她與寶玉相遇,卻無緣結下秦晉之好。在寶釵與寶玉的新婚之夜,可憐的黛玉卻在紫鵑、李紈與探春的淚水中重返仙境,她終究只是“世外仙株寂寞林”。但她沒有失去知己,寶玉也因此而辭別塵世,與世無爭。
回首黛玉短暫的十幾個春秋,她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千古奇緣,一段令后人羨慕嘆惋的愛情故事,一段聞名遐邇的凄美愛戀,一個千秋萬代的遺憾……
有人覺得她的一生凄凄慘慘,冷冷清清,并無可回憶。其實黛玉在凡塵中體驗了多少悲歡,她的生命是有價值的。
回首,她曾經來到世上,擁有了許多別人望塵莫及的體驗。
轉身
高一(三)班袁丁
轉身是什么?是身體傾側的那一弧度還是徒留那單薄背影的輕嘆?是離別時的依依不舍抑或是決裂時悲憤決絕?也許轉身只是一個不經意不起眼不特殊的小小動作。但我認為,轉身卻是一種特別的生活態度。
轉身的那一剎那包含情感。轉身,是一種離開的標志。人有云:“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無論是交往時間多久,交情有多深厚的朋友,甚至是親人之間,終會有離別的那一天。心中縱有千般愁苦,萬般不舍卻也無法阻擋時間滾滾車輪的碾壓與歲月滄桑無情的侵蝕。那么,到了離別時刻,難道應是打死也不放手的聲淚俱下或是步步跟隨的生死相依?不,真正的告別不應是這樣的,卻應是快樂的。沒有誰可以是緊抓著昨日不放而拒絕額向前大踏步邁進的。惟有那微笑著祝福,而后轉身踏上新的旅程,心中充滿對未來的憧憬渴望卻又不會將對各自友人美好祝愿減少半分的。而當面對生命的流逝時,我們也不應總是終日以淚洗面,對著那一片毫無生氣歇斯底里。是的,也許那份生命的鮮活已然逝去,但是他們也許并未離開,甚至從未離開我們。他們的音容笑貌與曾經的一舉一動都以記憶的方式,深深刻畫在我們的腦海之中,沉淀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也許看向這兒便是引來悲傷的侵蝕,不若擦干眼淚轉身,那份仍溫暖,將來也一直會溫熱的有真實感的記憶珍藏于心中而向更美好的生活去。
轉身的那一剎那充滿智慧。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事,的確,總說:“不經歷一番風雨,又那見得彩虹。”人生的確是在與不同的事物搏擊中渡過的。可若是一味的這樣,真的好么?有時的我們,或是因為涉世未深,或是因為經驗不足等不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導致了與生活的抗擊中失敗了??扇艚K是強硬抗擊卻也不好。我們有時需要轉身,五柳先生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適悠閑不知比那“為五斗米折腰”的生活好了幾倍;李太白拒絕“催眉折腰事權貴,”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蘇東坡于貶謫期間建超然臺,自得與其間??????這些不都是古人那“轉身”的智慧么?與其被困于其間愈陷愈深,不若早早清醒轉身,換一條路走。也許總是強硬抗擊終是不行的,不若以“轉身”的智慧,以柔克剛,贏了生活?也許在風雨中掙扎,尋不見彩虹,孰不知轉身一看,身后已是五彩斑斕?
由此看來,轉身倒的確是一種特別的生活態度。心中理智智慧與情感感性并存,定能打贏那生活精彩一仗。
活在寂寞人生
高一(二)班
韓雨君
人生一定需要點寂寞。
寂寞有時實在是件易事。任何一個人,可以因為寂寞在夜晚清醒不眠,坐在床上、窗邊,在屋里到處走走。打開臺燈翻閱當天刊登著五顏六色廣告的報紙。心里感到寧靜而孤單,就是寂寞了。
但它總帶著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庸人自擾。就像身處于喧囂的人海中,突然對塵世的吵鬧厭惡而不知所措。
寂寞時你通常會對自身有一種很奇特的堪破。太白曾說“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边@話說得很有妙處。他是個很寂寞的人,原因在于他將自己的一切都凌駕于世人之上。所以排遣的方法也只有“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蔽乙詾檎沁@種縈繞不去的寂寞使得他的人生都富有詩意,而這寂寞的詩意又使得世人常懷有撲朔般的沉迷。
但寂寞并不只是一種孤單的傲氣,并非每個人都要將自己活成無情的孤家寡人。
若對內心的寂寞有禪意的解釋,便說你對世俗已經超然了。
光聽著窗外夜色中時緊時疏的雨聲,便滿心都會貯足了寂寞。要說美,也沒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濘難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渾身濕透。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感受到往日的世俗喧囂一時澆滅,天上人間只剩了被雨聲阻隔的寂寥。
寂寞款款地剝奪了人的活力,因此又格外敏感和畏怯。這種畏怯又和某種安全感拌和在一起,凝聚成對小天地中一脈溫情的自享和企盼。
在寂寞中想象最好是對窗而立。黯淡的燈光照著密密的雨腳,玻璃窗被熱氣呵成一片迷霧。你能看見的事物不多,卻似乎能看地很遠。風不大,輕輕一陣立即轉化成淅瀝雨聲,轉化成河中更密的漣漪。天地間再沒有什么會干擾這放任自由的風雨。你用溫熱的手指劃去窗上的霧氣,看見了窗子外層無數晶瑩的雨滴。新的霧氣又蒙上來了,你還是用手指去劃,劃著劃著,終于劃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
寂寞使人擁有一顆能隨時停歇下來欣賞景色的心。一個人在夏天氤氳的廚房剝一籃濕漉漉的豆角;在冬日軟和的陽光下細究一件織品的紋理脈絡;春天騎車沿郊外土質的公路向前;秋日在一地紅葉中尋找最恰到好處的顏色。做這些事時沒有任何索取、要求、目的及功利心。這樣安逸而平淡的歲月,其實也摻著點憂傷的寂寞,像東湖深閨里的茶香泡了幾度日益清明。
寂寞是一種嚴肅而憂傷的平淡之美。能夠找到寂寞,并且欣賞寂寞的人是待事端重而有自持力的。人生的紛擾就像地球大板塊的沖撞那樣,種種選擇發端于一顆柔弱的心。無數偶然中隱伏著必然,而堂皇的必然中又遍布著偶然。每時每刻遇到的一切,都可能包孕著恢弘的蘊涵。人們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寂寞卻為世人煉就了一丸桃花源,不知醫了多少醉醺醺的精神世界。
我們蹣跚在寂寞的人生,也可說是蹣跚著將人生歸于寂寞。但無論是青松古剎,孤燈獨坐;還是春暖花開,萬象始新。都是歲月靜好。
泰戈爾曾說:寂寞在我的心里歸于平靜,仿佛黃昏進入寂靜的森林。
回首
高一(一)班
王慶瑤
在晨間做廣播操常能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做轉體運動時,同學們僅僅將手向后方伸展,而視線始終盯在前一個人的背脊上,真真正正將頭向后轉,望向指尖遙對的天空的人,幾近于無了。
當真實世界中身后的風景都開始惰于觀察,更況是回首從前的生活呢?
不時能聽到他人懊喪道:“假如我當時對這件事做了另一個選擇,現在的我會不會更加成功?是,這確實是回憶舊事的一部分,但若一味哀嘆造化弄人,卻又失了其中的真義?;貞洷揪徒倘嗽谒扑髂曛腥ナ彺孑?,將過去的不足和失敗總結成自己特有的黃金,為了下一次即將來臨的機遇蓄足才干與沸血,斷然不是拖著過往的陰影心有不甘而一步三回頭?;厥资怯浀?,是懂得,而后為了下一段回憶譜制更動人的序曲。
我還記得幼時在弄堂里度過的暑假,推開木制窗便是對家奶奶親切的笑顏,皺紋也溫暖地舒展開來:“囡囡,來阿拉窩里切西瓜伐啦?”小孩子總是特別樂意聽到有關食物的話題,于是牽了鄰家姐姐的手就歡天喜地地沖出門外。赤著腳在老式樓梯上往返奔跑,只為了聽到梯子回應我們同樣快活的“吱呀”聲。仰面倒在躺椅中,耳邊盈滿了不知名小蟲的輕鳴,只覺不可思議的安逸。眼皮開合,一切都恍似夢境仍歷歷發生在昨日。那樣的無憂無慮和安適,也讓我在回首中得以不斷體悟,給繁忙的而今留出一段甘美的喘息。
反觀之我們現在身處的信息爆炸的社會,即時通信、微博、微信……人們千方百計想把細枝末節的自己迅速傳遞出去,也同樣想接受他人隨時隨地周遭發生的一切。殊不知卻如一層繭,瑣事匯聚拼湊成絲,反而阻斷了自己與曾經對話的機會。試著捫心自問:我到底有多久沒有離開過這些電子設備,好好回憶當初的好時光,當初的缺憾了呢?操縱這些設備的分明是自己,又為什么變得連自己的生活都將被操縱了呢?
但愿我們還記得起答案。
我一直認為,文字是使心靈最深處的任何想法都無處遁形的東西。它獨特的質感和冥冥中帶來的馥郁芬芳可以讓一個人,一顆心逐漸安定平和。 這些文字,這些言語。就如同月朗星稀的夜晚那幾顆明亮又柔和的星星,就好像海邊的沙灘上罕見的美麗貝殼,又仿佛是古老動聽的悠揚曲調。 一字一句,直透心靈。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