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濬在益州這么大張旗鼓地造船,不可能一點跡象都沒有。盡管造船的活動進行地比較機密,可還是有許多木片兒順著江水流到下游去了。吳國的建平太守吾彥是個警惕性很高的人,他看到江上突然多了這么多木片兒,馬上意識到西晉一定在大規模地造船,這是打算大舉伐吳的征兆。他命人從水里撿起一些木片,呈給吳主孫皓看,并且警告孫皓說,“晉國很明顯要伐吳了,他們一定在大造船只,否則江上不會漂有這么多木片的,請大王增兵建平,嚴陣以待。只要建平不被攻下,敵人就不敢大舉渡江。”這樣的建議,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可是孫皓只是拿過木片,瞧了一眼,然后“啪”一聲就丟到一邊兒去了。丟完以后,他晃晃腦袋說道:“什么玩兒?嚇唬誰啊?切~”然后該吃吃,該玩玩,一點不當回事。
這個時候,吳國的名將陸抗也已經看出了事態的嚴重性。當時他已經病得很厲害,卻仍然抱病向孫皓上表奏事,陳述加強建平、西陵等地防守的重要性。然而,這些有著重要戰略價值的建議,都沒有被孫皓采納。孫皓堅持認為,西晉立國未久,無力攻吳,而且吳國有長江天險,難以攻破。因此他不但不修內政,反而暴虐如故。長江上游的防務,他根本不放在心上,當然也就更加談不上全盤的戰略準備了。有這種人當國君,吳國亡得也算不冤了。
伐吳的早已準備就緒,可是戰令卻遲遲不能下發。其中的原因,前面兩篇中已經提過。滿朝文武大臣,大部分人都反對伐吳,只有羊祜、杜預、王濬和張華堅持滅吳須趁早的觀點。在這件事上,武帝有點為難,最后,他想折衷兩邊的意見,把戰爭拖到第二年開春后再打。王濬知道這消息后,向武帝慷慨陳辭,請求速伐東吳。在奏表中,他反復陳述說,“這場仗,一定要在孫皓這個昏君還在位的時候打,要知道孫皓一旦下臺,那就等于造福一方百姓啊。恐怕到時候隨便換什么人上臺,咱們再要滅吳的話,都會變得比較費勁了。”
這個觀點,跟我們在《嗜左成癖》中提到的杜預的觀點是非常一致的。在奏表的最后,王濬措辭悲切,他說:“臣作船七年,日有朽敗,又臣年已七十,死亡無日。三者一乖,則難圖也,誠愿陛下無失事機。”當時已經年近七十的王濬,真的是每日每夜都在盼望著皇帝下令南征。書表奏上以后,賈充、荀勖那些反對派又跳出來一通反駁,關鍵時刻,張華、杜預等人用堅決的態度為王濬的請戰作出了支持,尤其是杜預,連續三次向武帝痛切陳辭,請求出兵,最終讓武帝拿定主意,下令出兵伐吳。
咸寧五年(公元279年)十一月,晉武帝采用羊祜生前擬定的計劃,發兵20萬人,分兵6路,從幾個方向進攻吳國,而王濬的樓船艦隊作為主力水軍,也將從益州順流而下,向東挺進。當時晉軍總的作戰意圖是:以司馬伷、王渾兩路軍馬進逼建業,牽制吳軍主力,使其不能增援上游;王戎、胡奮、杜預三路奪取夏口以西各戰略要點,以策應順江而下的王濬所率的7萬水陸大軍;然后王濬、司馬伷、王渾三部或南下,或東進,奪取建業。這樣的部署,無疑是非常正確的。當時吳國境內尚有兵力20萬人,從兵力的對比上講,晉軍并沒有多大的優勢。但是由于吳軍處于守勢,不曉得晉軍的攻擊方向,因此他們的兵力分散于沿江和江南各地,晉軍只要集中力量,將其各個擊破,便可達到迅速滅吳的目的。
等了許多年,終于到了出兵的日子,王濬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巴郡那些由于王濬的仁政而得以全育的孩子,如今都已長成青年,可以上前線打仗了。臨行的時候,這些人的父母流著淚告誡他們道,“你們的命,都是王府君(王濬)給的,現在是報恩的時候了,你們要奮勇殺敵,不要怕死!”于是益州的新兵們都奮發蹈厲,決定以死相報。
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正月,王濬的軍隊從成都出發了。數百艘樓船浩浩蕩蕩,順江而下,經過瞿塘峽和巫峽,進至秭歸附近。他率領廣武將軍唐彬前去攻打吳國的丹陽(今湖北省秭歸東南),面對這樣聲勢浩大的艦隊,丹陽太守盛紀稍作抵抗即被擒獲,王濬的水軍遂得以順利地進入西陵峽。在這里,他們遇到了比較強硬的障礙。
原來,吳國的軍隊為了防備晉國的水軍,預先在江中水急灘險的地方架設了許多鐵索,隨后又把許多長達數丈的鐵錐偷偷地沉到江底。這樣一來,那些不明就里的人一旦從江上駛過的話,其船底馬上就會被劃出巨大的口子,導致船毀人亡。這招兒,不可謂不陰了,可是所幸此前羊祜曾經擒獲了一個吳國的間諜,從他口中詳細了解到吳國的這些江防措施,并把它們都告訴了王濬,因此王濬對這一招早就有所準備了。他預先找來一些熟悉地形的船夫,讓他們駕著數只寬有百步的大筏子走在前面。筏子順水而下,其勢驚人,那些藏在水下的大鐵錐,扎到筏子里,釘得牢牢的,全都被帶走了,王濬的樓船艦隊遂得以安然通過。同時,他又命手下制作了許多特大號的火炬,那火炬,長達十余丈,寬達數十圍,里頭灌上麻油,給綁在船頭上,只要遇見鐵索,王濬就命人把火炬點著,把火燒得賊旺,然后往鐵索上那么一靠,沒過一會兒,兒臂粗的鐵索就都給熔斷了。劉禹錫詩中所謂“千尋鐵索沉江底”,說的就是這么一回事。
錐也沉了,索也斷了,吳國依靠長江天險,布下的層層疊疊的障礙,都被王濬一一破解了。他的水軍繼續前進,勢不可擋。二月初三,王濬攻克吳國西陵(今湖北宜昌市西北);初五,又連克荊門(在今湖北宜都西北,位于長江南岸)、夷道(今湖北宜都)二城,俘獲吳國鎮南將軍留憲、征南將軍成據等人,繼而進逼樂鄉(今湖北松滋東北,位于長江南岸),殺死吳國水軍都督陸景。
三月十四日,王濬又從武昌東下,順流到達牛渚。牛渚這個地方,位于現在安徽當涂縣一帶,乃是攻打建鄴的門戶,位置非常重要。王濬打到這個地方時,孫皓這才知道著急。他派遣游擊將軍張象率舟師萬人前去阻擊。可是這時候西晉其余的五路大軍也一路奏凱,對建業形成保衛之勢。吳軍軍心早已渙散,因此張象帶去的那些兵士,大多望旗而降,根本沒有抵抗的能力。
這種情況下,王濬的軍隊乘勢東進,三月十五日,以“戎卒八萬,方舟百里”的軍威,浩浩蕩蕩開至建鄴城外。城上望風的跑到孫皓那兒,把王濬的軍容添油加醋地描述一番,孫皓當時就差點嚇尿了,于是他毅然決然地采納手下薛瑩、胡沖等人的意見:投降。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