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為文字攝影師
2015屆(5)班方明媛
若你問我長大后想做些什么,我的唯一答案就是成為一名作家——文字的攝影師。
作家從事的是一項簡單又復雜的工作。雖然它不需要專業的技能不需要學習操縱各種機械設備。但成為一名作家,充分的積累及對文字的感覺是一定不可缺少的。因此熱愛閱讀的我非常想成為一名作家。我并不是為了出名,只是希望有人能閱讀我的文字。
成為一名作家,我希望能將春日的花開繽紛、夏日的蠶鳴翠綠統統凝結成文字中的段落。
我也想將秋冬季節蕭瑟疏落的寂寥之美融入我的筆觸之中與我的讀者一起分享,一起感受。
如果我能成為作家,我寫著的角度一定是積極向上的。我之所以將作家比喻為文字攝影師,是因為我認為一名優秀的作家的筆下是可以讀出美景之感的,這也是我所努力的方向,我相信在不斷積累月刻苦學習下,我一定能夠實現我的理想。
從小我就喜歡寫寫畫畫,小學時老師每周布置三篇周記,別人都叫苦不迭時我卻樂在其中??倢⒁恢馨l生的趣事盡可能的寫出來,每當得到老師的表揚我更加開心了,會在下一次更用心的去記錄,去發現。初中的語文老師在閱讀了我交上去的周記之后寫了一句“我愿意當你的讀者”,這句話大大激勵我寫下去的信心。
然而初一升初二的那一學期,我的思路就行被酒塞牢牢堵在瓶子中的酒,無論我怎么嘗試更換描寫方法也寫不出像樣的作文,焦躁的情緒直接影響我的寫作愿望,我開始逃避寫周記與隨筆,作文也是空乏無味,老師在我的一篇作文上留下一句:“如果停下手中的筆,你將走向與作家之路背道而馳的獨木橋”,我久久的看著這句話,又翻開前面老師的一次次評語,我重新寫了一篇作文交了上去,這一次老師批了個鮮紅的“好”字。
終于思如泉涌的日子又慢慢回來了,老師又開始經常借我或向我推薦一些好書:有小說、散文、名人傳記等,老師一直告訴我要先當個好讀者才能更好地寫著,本愛閱讀的我更是如饑似渴的吸取這些營養。
如今我已經上高中了,對寫作的熱愛不減反增,每一次寫隨筆、作文都全身心的去寫,去修改。每次看到作文雜志上的好詞好句我也會用心摘抄作為我的素材。我相信努力付出會有回報的,總有一天,我的筆下也能編織出動人的風景。
生活是我的取景地,筆是我的相機,眼睛是發現美好的鏡頭。我愿用心去采集每個從我身邊流走的瞬間,用紙筆更用心去描繪它們,在陽光下一次次成像,自己欣賞,也能讓別人喜歡。
作家不是一個高尚無私的職業,但它能讓我快樂讓我向往,慰藉我的心靈,也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內心,我想成為這樣一名作家,并會為之一直努力。
簡單一生
2015屆(5)班吳笑妮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一點一滴的生活記錄著成長的足跡,本以為可以一如孩童般的天真,可現在看來簡單這個詞對我來說太過于奢侈,即使很多人認為我單純善良,簡單隨和,簡單二字說起來容易但是要真的做到需要大智慧。
做個簡單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心目中的簡單是長大后找一份自己愛的工作,每天早出晚歸,就像一首自己喜歡的歌單曲循環,簡簡單單,享受著工作的快樂。周末窩在家里欣賞一部富有深意的電影,泡上一壺可口的清茶,親手完成一份甜點,簡簡單單,享受著周末的清閑?,F如今認真學習,不馬虎,給自己訂一份學習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實行,簡簡單單,享受學習的快樂及辛苦。
簡單是一種復雜中看庭前花開花落,觀天上云卷云舒的情懷睿智。簡單是成功路上必要的修行。簡單亦是踏過荊棘,趟過險灘,歷經風雨后的成熟心智和最平淡健康又積極的生活態度。
即使成為一個簡單的人那么的困難,我還是要成為一個簡簡單單的人,簡單地真誠地去交自己喜歡的朋友,簡單地說一些溫暖鼓勵的話給想要安慰的人,簡單地學習朋友的長處。簡單地孝順父母,簡單地做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做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自己。
每個人本都是一個簡單地個體只不過生活有時似乎給了我們不公正的待遇,但是請相信,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那條路,曲徑通幽或是光明大道,但是無論是哪條路子要堅持走下去就一定會看到勝利的曙光。
每個人本都是天使,簡單與快樂不應該僅僅屬于孩子,漸漸長大的世界充滿的許多的不盡人意,但是請相信越是不盡人意但依然簡單快樂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慧的人。他們接受生活的苦難與不易但卻依然享受生活給予的反面饋贈,他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勾勒出清晰的目標,敢于挑戰自我,知道自己的所想說要,多么簡單,多么自在,多么快樂!
我想做一個簡簡單單的人,不再去關心塵世的紛擾,而在自我的空間中變的承受。不再看一些通俗無聊的書,而是看一些擁有簡潔封面,但內容卻發人深省的文學作品。不再因為學習的枯燥與自身的懶惰而放下學習去玩樂,而是去發現學習的優點而自主學習,提高,完善自我。只管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要走的路,不去理會別人的言語。這樣生活,足矣,這樣簡單,足矣!
朝暮哲思
《一碗陽春面》的啟示
2015屆(5)班徐睿
很開心這樣一篇文章被編在語文教材中,這樣我才能讀到人性的美麗,才會使我的心久久無法沉靜下來。
這篇文章出自日本作家之手,是栗良平的小說。敘述的是母子三人面對生活艱難卻不屈服的故事。在我們都在喜慶地開開心心過年的時候,直到飯館里的人都散去了,母子三人猜去飯館吃一頓面。由此可見他們的拮據。他們的生活很艱辛,比我們艱辛的多??伤麄儾]有向生活低頭,而是勇敢地快步走下去,努力地奮斗著,才使陽春面發生了由一碗到三碗的變化。讀完這篇文章我才不會告訴你們我已淚流滿面。它給人的感動是細節的,深深撞擊著我的心靈。
我才不由得想起我們身邊的一些事。
出于深化改革的需要,許多公司需要裁員,一些企業的職工都被迫下崗?;蛟S是這打擊來得太快,太過劇烈,思想一時轉不過彎,終日苦悶,把自己關在家里混日子?;爝^一天是一天,可這樣對我們是無利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快調整自己,讓自己盡快適應一個新的氛圍然后再戰!這種例子有許多,像張海迪,雖身患重病,可依舊愛學習學問最后還不是闖下一片新天地??!
而我們作為高中生,我們會面臨不可避免的高考。在七月份,在一些人面前時黑暗的,在一些人面前是彩色的,晴朗的。有些人名落孫山,開始感慨命運的不公,從此便畏縮不前,一蹶不振。
而京劇演員蓋叫天又向我們演繹了一個成功的例子。他在《獅子樓》中扮演武松的角色,當他把“西門慶”摔下樓的時候,自己也從兩丈多高的窗口翻下來。為了不壓傷“西門慶”,他向旁邊一閃,左小腿骨折了。在治療過程中骨頭接歪了,他把腿重新摔斷,接受第二次手術。如果他意志力薄弱些,這些也許意味著他舞臺生涯的結束了。可兩年后,武松蓋叫天又出現在觀眾們面前,人們著實被他的精神所折服
他面對生活不是逃避而是正視,這才是真正的嗆著。
我們應該以文中母親,蓋叫天為榜樣,無論處在怎樣艱苦的環境,都用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戰!
《一碗陽春面》的啟示
2015屆(5)班汪錦怡
當我們正在享受豐衣足食帶來的無憂時,卻未曾顧慮那些為了吃上一口飯,睡上一頓安穩的好覺還在日夜奔波的人。
當讀完栗良平的《一碗陽春面》后,才使我將目光投到自己身上,開始反省我在這個物質富足的年代里,還缺什么。。。。。。。
這篇簡短的小說中的人物不禁讓我想起前些日子新聞中一個殘疾的男子在馬路上清掃的鏡頭,他雖然身患殘疾,可他有骨氣;他雖然身份低下,可他沒有向世界低頭。他早出晚歸,辛勤工作。從他對這清掃的工作中看得出,他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充滿著希望。他既沒有聽天由命,蜷縮在街角,伸手向人們行乞,又沒有自暴自棄。在家中安詳地躺著,接受社會的資助。他有一種姿態,常人無法擁有的姿態,就如同小說中的母子三人,即使家中失去了父親,這位頂梁柱,僅靠母親微薄的薪水過著日子,但他們仍然活出了自己的尊嚴,對生活的樂觀。
我還缺什么,缺那一份傲人的,對生活充滿積極樂觀的態度!
還記得2011感動中國人的“最美媽媽”么?一個孩子,在高樓的玻璃墻上,眼中飽含著對死的恐懼,在高空搖搖欲墜。一位名叫吳菊萍的女士看到這一幕,奮不顧身的伸出雙手,徒手接住了空中落下的孩子,她,雙手粉碎性骨折,他,依舊微笑,可能在她眼中孩子的命保住了,她的雙手即便有再大的痛處都值得了。
在這鋼筋水泥砌成的冷漠又殘酷的世界,有多少人經歷經過那搖搖欲墜的孩子時會去營救,而不是選擇任其生亡。她--吳菊萍的熱心幫助,為別人無私付出便深深映刻在我腦海。。。。。就像是小說中的店主夫婦,在看見母子三人只點一碗面時,還能如此熱心招待,在了解了母子三人悲涼命運時,還能給予無聲無息的幫助。
我,還缺什么,缺那份不顧自己,熱心助人的精神!
文中那母子三人,一直懷抱對生命的感激,感激店主的尊重,感激生活的精彩,每一個人都清楚自己的職責,母親在外辛苦打拼,哥哥就挑起了照顧弟弟的大梁,弟弟雖小卻也十分乖巧懂事,這樣互相體諒,互相關愛彼此的三人竟組成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
我還缺什么,缺少一份對生活的感激,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我,物質豐足,看似什么都不缺,可我清楚的知道,我還缺少很多。在精神上缺少很多。
《一碗陽春面》的啟示
2015屆(1)班顧震宇
讀了這篇小說,敘寫了生處逆境的母子三人與面店老板所發生的一些故事。
在大年夜人群散去的時候,一個母親帶著兩個兒子來到北海停面館吃飯,三個人只要了一碗面,但他們其樂融融的吃著。第二年的同一個時候,母子三人又來要了一碗面,每次店老板都多給他們一些面,而且沒告訴他們漲價。第三次,他們要了兩碗面,母子三人談論他們的生活。原來,兩個男孩的父親死于一場交通事故,生前欠了八個人的債,母親只能拿撫恤金來還債。兩個懂事的兒子體諒母親的艱難,大兒子送報紙掙錢,小兒子每天都買菜做飯。就這么,一家人齊心協力的還清了債。一連十幾年,這母子三人都沒再去過面館,但面館的老板一直等著他們。十幾年后的大年夜,母子三人又來到了這家面館,他們這次要了三碗面,而面館老板突然淚流滿面。
其中,尤其是小說中弟弟的那句:“不要放棄,要努力,要好好活著”,更喊出了母子三人的決心,為了達到目標而永不放棄的堅定信念。是的,凡是成功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們大都經歷過許多磨難。堅定的信念,是我們心中的一片綠洲。每個人都渴望成功,為成功而拼搏,就像去往一個遙遠的圣地,道路是崎嶇而漫長的,這就需要我們有“永不放棄”的堅定信念。巴爾扎克說得好:“不幸,是天才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讓我們這一代青年,永遠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吧。
文中所提及的所有人都是可貴的。面館老板每次都為母子三人多加一些面,是一種關懷和幫助,他沒有給他們三碗面,是尊重他們,怕他們尷尬,而他所保留的那個幸福的桌子,是對自己的激勵,也是對母子三人的期盼。文中的兩個男孩,雖然家里很窮,也年齡很小,但他們始終默默的支持著母親,那是對母親的愛,也是一種窮人孩子早當家的精神。最讓我感動的是文中的母親,她那種要一碗陽春面的勇氣,是我所佩服的。其實,對于三個人來說要一碗陽春面意味著店老板的拒絕,意味著吃不上面,但她還是勇敢的說了出來,其實,對于這種貧困家庭,他們可以在自己家吃陽春面,但母親還是帶著兒子來到了北海亭面館,這體現的是一種偉大的母愛。三個人的奮斗精神,最終讓他們走出了生活的困境。
一碗陽春面,折射出的不僅是一種自尊,一顆善心,一點堅持,而是一個站立的民族,一個血與淚澆鑄下不屈的靈魂。
一碗陽春面,以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人性光輝的寫照。
感謝回眸的人
2015屆(3)班艾怡夢
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p>
那今生的知己是由前世的多少次回眸才得以換來的。我們是否應該珍惜,應該感恩,感謝今生我們得以相識、相知、相交的人?
老師,走進我們的學習生活,幫助、引導我們,使得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走得平坦些,她們默默付出,不僅給予我們知識,還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
父母,賦予我們生命。你成功時,他們在背后無聲地喝彩;你難過時,他們安慰開解你;你叛逆時,他們苦口婆心地勸導你。無論何時,他們總會不離不棄地在你左右。
朋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當你快樂時,他們陪你快樂。當你難過時,朋友的肩膀是最溫暖的依靠。
田維,《花田半畝》的作者,她初中時患有癌癥,但她卻從沒有抱怨,她默默地承受下來。她的母親因為把她生得體弱多病,時常對她心存愧疚,她總是笑著說:“謝謝你賦予了我生命。”她不怨恨這個社會,她是懷著感恩之心在寫《花田半畝》的,把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即使是在她臨終的前一天,她依舊堅持寫作……
我時常在想:我們時常因為生活中的一點不順心、一點坎坷,就扼殺了感恩之心,與田維相比,我們是不是太微不足道了……
生活中,我們常由于一點小事與同學發生口角,在那時候我們是否有想過前世回眸了多少次,我倆才得以站在一起;當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只會回家撒氣,父母惟有默默地忍受著,那時候我們是否想過是他們賦予我們生命,是他們養育著我們;當我們自己放棄自己的時候,他們從沒有放棄離開過,那時候我們又曾想過我們前世得回眸多少次才換來了與他們血濃于水的親情?
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如果真的有前世的話,那我們今生今世就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緣分,并且用最好的報答方式——心存感恩地對待生活,這才對得起以回眸換來今生的人。
感悟偉人
2015屆(1)班邱樑麗
愛因斯坦曾說過:“人生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
馬克思貢獻了資本論,對世界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牛頓貢獻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貢獻了蒸汽機,使世界進入了“蒸汽時代”并引發了世界上第一次技術革命;門捷列夫貢獻了元素周期表;愛迪生貢獻了一千多次發明專利;莎士比亞貢獻了四大悲劇、四大喜?。?/p>
達?芬奇貢獻了《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每一個生命都有其價值,偉人的價值奉獻于社會,影響了世界;平凡的生命奉獻于世界,影響了周圍的人。最重要的是有一顆奉獻的心。
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堅強的;生命是短暫的,也是永恒的。
培根,現代實驗科學之父,他一生熱衷于政治,而真正令他名垂千史的卻是他的哲學著作;他是一個貴族子弟,卻一生經歷諸多磨難。盧梭,杰出的啟蒙思想家,有一個流浪的童年,在66年飄泊不定的生活中《社會契約論》等著作震動世界。愛因斯坦,受到納碎政權的迫害,相對論的創立者。米開朗琪羅的困苦絕望成就他藝術的靈感。貝多芬多舛的命運創造了他的《命運》。托爾斯泰對生命的惶惶不安誕生了《安娜?卡列尼娜》。冰心的動蕩不安的生活造就了她富有童心的作品。
偉人的道路上遇到了絕境的拷問,但絕境的可怕卻成為了他們人生的莫大的力量,造就了他們更大的成就、價值。羅曼?羅蘭說過:“我們要敢于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頌贊,痛苦又何嘗不值得頌贊!這兩者是姊妹,而且都是圣潔的?!苯^境可以創造希望,面對絕境,永不言棄,這是偉大的精神,也是偉人的精神,這種精神是指引著我們從困苦中走出來的動力。
有人曾說過:“一個周恩來倒下了,千萬個周恩來站起來了?!敝芏鱽聿豢蓮椭疲木瘛⑺钠焚|卻是值得所有人去學習的。作為新生一代、作為一個高中生,我們更應該具有一顆奉獻的心,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有一顆堅持不懈的心在絕境中生存,創造屬于自己的奇跡。
點評:
小作者開宗明義,立意很高。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是奉獻。作者列舉了不同層面的偉人:有科學家,有政治家,感悟出偉人的精神——奉獻,從而文末點出偉人雖不能復制,但他們的精神、他們的品質,應是我們終生學習的。讓我們的人生亦能體現出價值,去創造奇跡。(教師:賀萍)
詩詞情結
2014屆(6)班宋子怡
從小到大,我一直對我國的古典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古典詩詞,總是覺得它們經歷了千百年,有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魅力。這其中也有母親的功勞,是她養成我背古詩的好習慣。直到現在,我有空還是會拿出心愛的詩集或詞集來翻上幾頁。
由于我姓氏的關系吧,我在閱讀時比較偏愛詞一些。這種在兩宋極為盛行的文體雖不如詩那么地字數工整,但形式要更為自由。那些精巧的詞牌名也是我所喜愛的,雖然與詞的內容沒有太大的關系,卻十分可愛與雅致。
不同的詞讀起來有不同的感覺。婉約派詞風典雅、唯美,卻在字里行間流露出詞人憂傷的情緒;而豪放派大氣、奔放,即使是壯志未酬之人,文字里依舊霸氣十足。我比較偏愛豪放派,兩位代表人物——蘇軾和辛棄疾也是我的“偶像”。他們雖然一生坎坷,但仍以樂觀的態度來面對生活,同時也寫下了不少佳作來表達對朝廷能重用自己的渴望。
詞雖好,但填起來可麻煩了。不但要押韻,而且還要有格律,不同的詞牌有不同的調。我曾經試著填過幾首,自以為好,但是卻被那些行家指出“沒有格律”,后來又讓媽媽去買詞譜,對著它看了半小時,卻只憋出了兩句話。真得佩服那些詞人啊。
說完詞,再來說說詩吧。詩和詞一樣,也有很多派別,還有古體詩和近體詩之分。每個派別有不同的風格,例如山水田園派清新明麗;邊塞派的壯麗豪放等等。詩的對仗工整,每句字數相同,進入唐代以來,近體詩漸漸成為了一種趨勢。五言或七言,絕句四句,律詩八句,當然還有敘事長詩。詩雖沒有詞那樣格式自由,但它的語言精練,讀起來朗朗上口。
在這個人人都趕潮流的時代,我覺得我的這個愛好有些“另類”,我的書柜里也多數是詩詞集和賞析類的書。但是我覺得它們是古代的賢人們留下的“寶貝”,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征。詩詞在我的心里,永遠也不會過時!
點評:
現在真心喜歡古典詩詞的學生已經不多見了,小宋同學確實是一個很特別的孩子。每每講到有關詩詞的課文,她總是一副興奮且幸福的模樣。喜歡品讀又嘗試著去寫,真心祝愿小才女在詩詞的天空里自由翱翔。(教師:張蓉)
享受閱讀
2014屆(4)班何天蘭
我想文字真是一種了不起的發明,拆開看時平淡無奇,組合在一起卻有如此魔力。平生16載,最享受的時光不是萬分疲憊后的安眠,不是品嘗美味時的喜悅,也不是取得好成績時的驕傲,于我而言,最大的享受莫過于有一本我愛看的書,能讓我不受干擾地讀。
我享受閱讀帶給我的驚喜,連篇累讀的漢字中,偶爾冒出幾句閃光的妙句,讓我回味無窮;冗長的小說,突然出現一個驚出駭俗的人物,讓我驚喜萬分。這種驚喜,如同山窮水盡時忽然柳暗花明,萬劫不復時忽有大俠出手相助;這種驚喜,令人難以名狀。
我享受閱讀帶給我的寧靜,嘈雜的課間,偶然陷入一本書中,于是周圍的世界就與我無關,心里只有書中的世界,看俠士慷慨激昂,看美人眼波流轉。這其間,我不知道誰拍過我的肩,誰喚過我的名,我只感到自己靈魂的輕盈,并從書中看到自我的純粹。
我享受閱讀帶給我的豐富。書中的世界無所不有,看書,也是看百態人生――看人群,看軍隊,看偉人的手勢和窮人的面龐;看鄉村,看城市,看每一堵墻后的人們,看他們愛的男人,女人,孩子;看月亮從叢林中升起,看草原上萬馬奔騰。
常有社會新聞強調孩子熱愛閱讀的好處,我心下深不以為然。既然熱愛,又何必計較好處?真正的“悅讀”者必然不會想“這本書能拓展我哪方面的知識”,情之所鐘,意之所中,也就欣然讀了。這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驕傲。
閱讀深時,會情不自禁會心微笑,看著旁人不明就里的表情,心中更覺大快。讀一本好書,如同發現一個旁人不知的世界,心情悠然地享受其中的曲折離奇,別人不知,也不能打擾。
我常想,如果能活在書的世界里,那真是一種享受。這個世界包羅萬象,走在路上,也許會遇見正在買馬的秦瓊;旁邊的酒樓上段譽正和喬峰斗酒;街邊精致的繡樓里,朱麗葉正凝望策馬而過的羅密歐------這樣精彩的世界,才給得起這樣完美的享受。
有人說,給我一杯喝不完的咖啡和一本看不完的書,我可以保持一個姿勢直到永遠。如果真能這樣,這一生,會是怎樣享受。
點評:
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之一就是會讀書、愛讀書。只有會享受讀書帶給自己快樂的人,才能找到真正屬于人類的美好家園。小作者是這樣地享受人生,你呢?(教師:朱春云)
讀長征有感
2014屆(3)班許慶余
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軍事奇跡,它是無數的革命軍人用淚水,汗水與鮮血鋪就而成的一段幸福而痛苦的記憶!
二萬五千里長征,簡稱“長征”,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根據地向陜北革命根據地進行的戰略大轉移。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十五軍和川陜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分別開始長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1936年6月,第二、六軍團組成第二方面軍。同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合,結束了長征。其中紅一方面軍長征歷時一年,轉戰十一個省,最遠行程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革命戰士們在歷時兩年的時間里,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他們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眾志成城,征服了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所征服。
當每一個堅實的腳印在布滿荊棘的道路中踏過,當每一滴充溯著愛與痛苦的淚水散落在寒風刺骨的冰天雪地之中,當每一次勇敢的犧牲發生在荒蕪人煙的茫茫草地之上,每一位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戰士都會擦干眼淚,洗去心中的不忍,然后肩并肩繼續勇敢地走下去。支撐這些戰士們勇敢生存下去的,不僅是他們心中大無畏的品質,更多的,是他們對黨對人民的忠誠,這種意識,這種無形的責任感使他們無懼一切艱難險阻,大步走向前。
身處太平盛世的我們,應該去想想那些為了后來者幸福而義無反顧地拋頭顱,灑熱血的長征英雄們,想想他們身上的美好品質,再想想他們身處的環境,少年強則國強,沒錯,我們就應該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遠大理想,在日常生活中,發揚紅軍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孜孜不倦地學習,用科技來強國,沿著先烈們走過地路,把祖國建設成繁榮昌盛地世界強國。
任何輝煌都要用努力去創造,我們應該從紅軍爬雪山,吃皮帶,嚼樹皮的事跡中學習一種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如今的社會中,競爭是十分激烈的,但是,倘若你可以成功學習古往今來名人的良好品質,尤其是一種不怕磨練,以及耐得住寂寞的優秀品質,你就可以譜出優美的絕世曲調,可以留下價值連城的傳說,筑就難以攀登的頂峰。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相信自己,挑戰自己,超越自己,把自己漫長的人生看做一次艱難的長征,把自己看做一位蓄勢待發的啟程者,在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挑戰中擊敗一道道困難與關卡,那么成功就會與你隨行。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