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慧
退亦是進
高三(1)班秦佳藝
鄙棄古老文化,追求新興潮流,看似是一種進步,實則是一種退步;拾起古老文化,有所斟酌,有所利用,看似是一種倒退,實則是一種前進。
不知何時起,當談到《論語》等古文典籍時,總有人嘀咕:“什么年代了,還看這種老掉牙的東西,落伍!”不知何時起,許多城市紛紛拆除古老建筑,豎立新地標,宣稱要成為沖在前進道路上的先鋒。在高聳的現代感十足的建筑,霓虹流轉的燈光、川流不息的人流和車流的映襯下,城市儼然一副煥然一新的面貌。然而,缺失了自身的歷史與文化,城市以一幢幢古建筑的倒塌、拆除換來一座座高樓大廈的屹立,擁有的只是單薄的時間“時尚”、千篇一律的“現代”,失去的卻是無法挽回的悠久文化。
其實,我們在發展的道路上不妨后退一步,就像插秧一樣,“手把青秧插滿天,退步原來是向前。”拾起被我們忽略甚至遺棄的古代文明。這些經歷時間洗禮的凝練了前人智慧的精粹,能為我們的前進注入新的生命力。學習歷史文化,保護古代文明看似是社會的倒退、落后,其實卻像是一個老者給剛剛啟程的年輕人智慧的忠告。
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開啟了西歐文明涅磐般的重生。使西歐的向現代邁進,你可知文藝復興源于學者對古希臘、古羅馬經典的研讀。
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擯棄浮華的文藻、流行表面的內容,學習古人的著作,借鑒古人的文學觀念,文以載道,終使唐代古文邁出了超越前人的一步,走向了輝煌。
可見,停止向前,退而學習古代的智慧,對于社會,也是一種前進。正如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一文中寫道的那樣,古代文明仿佛那幢大房子,一味地接受沿襲固然不可,但“今人一炬,可憐焦土”更是個兆頭,中國歷來崇尚以退為進的智慧,若我們對于古文明運用獨到的眼光,動用靈活的大腦,揀選利于現今社會發展的元素,就能使其為發展輸入鮮活的生命力,此時的后退早已成為一種進步。
讓古代文明的光輝照亮前進的道路吧!
(指導教師:董丹)
向后退步向前進
高三(2)班陸霄鵬
布袋和尚彎腰插秧,每后退一步,就能從水中的倒影中看到水中的天向前進了一步。讀罷他所作的詩,不禁想到“退一步,海闊天空”!
是啊!這似乎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仍舊有許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向后退一步,你會見到被陰霾許久的太陽,在許多情況下,后退往往會帶來出其不意的效果。
韓信甘受胯下之辱看似向后退步喪失自尊,但他不爭一時之長短,保全自己,終成劉邦的將領,封為淮陰侯,撿回了自己的面子前進了若干大步。
勾踐看似是向后退步,但他最后光復國家就是他前進了一大步的極大證明。
劉邦鴻門宴一再示弱向后退步,但他身退后養精蓄銳,在他稱王的道路上則是前進了一步!
古往今來,不乏這樣的人物。他們的共性就是明白有的時候,一味地向前會起到相反的效果,而忍一時,向后退一步則會成功。向后退步正是他們智慧的體現,是他們的生存哲學處世之道。為了在理想的大道上前進一步,走得更遠更高,在別的方面做些讓步也是可以的。
有讓步之人必有堅持向前之人。
伯夷因商被周滅,不食周栗而餓死。
石奢因其父殺人,忠孝難兩全而自殺。
項羽因兵敗東城,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而烏江自刎。
這一個個人物仿佛就出現在我眼前。我為伯夷餓死而覺得不值。紂王暴虐,天下人反商,但伯夷不知向后做出讓步,一味的擁護商朝,到最后餓死。如果他向后退一步,肯定會為百姓做更多有益的事。那不正是向前進一步嗎!我為石奢自殺而覺得不值。其父殺人,但皇上已經法外開恩,都赦免他們。石奢死板,最終自殺。如果他當時同意皇上的建議,向后退一步,他肯定會更加為皇上賣力,使國家強盛,那不正是向前進一步了嗎!我為項羽自殺而覺得不值。雖然他戰敗,但完全可以乘船回到江東,重整旗鼓,再戰劉邦,很有可能打敗劉邦。我為他不懂后退而叫冤,就不知后退一步,他也許就會成功!正如杜牧所說“包羞忍恥是男兒”,退回江東,積蓄力量憑他的驍勇善戰與遠大志向,“卷土重來未可知”。
“退步原來是向前”。這一句話說得真沒錯。在社會中,競爭越發激烈,我們要在適當的時候做出讓步,那么離你的夢想就會更進一步。
社會如此,學習亦如此!
(指導教師:王艷紅)
退一步海闊天空
高三(5)班王俊杰
天很藍,水很清,魚兒游得很自在。河岸盡頭零零星星地爭斗聲卻引起漁夫的側目,他不動聲色,觀察形勢,看準時機,一舉出擊,輕而易舉地將爭吵不休的鷸和蚌擒走。河邊又恢復了寧靜。
試想,若鷸蚌二者冷靜下來,好好思考,他們中是否會有一方先退讓,主動議和,提出和解,那么也就不會雙雙落入漁夫之手。或許他們還能攜手對抗漁夫,逃離危險之境。可見,在關鍵時刻后退一步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而布袋和尚看到農民插秧是邊插秧邊后退的,他心有所感,不由吟出“……退步原來是向前”的詩句。劉邦勢單力薄之時臣服于項羽,并沒有逞一時之快而得罪項羽,他謹小慎微,養兵蓄銳,才得以保有實力屢屢跨越“楚河漢界”,獲得楚漢戰爭的勝利,奪得天下。正是深諳這種以退為進的道理,劉邦方能扭轉敵強我弱的局勢,奪取天下,高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因此退一步并不是妥協不爭,而是為了保存實力,厚積薄發的緩兵之計。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不愿與南方種植園主直面對抗,一心只為維護聯邦的統一,他甚至不惜降罪于一名要求廢除黑奴制的官員,以暫時的退讓求得聯邦的統一。正是這種委曲求全的方式讓他得到民心,使一而再,再而三進犯的南方奴隸主及其軍隊成為眾矢之敵,最終徹底改變戰局,取得戰爭的勝利。
誠然,并非所有人都擁有一顆寬容之心,并非每個人對待事物都有一樣的處事方法,也并非所有人都會碰到一樣的問題。可縱觀這大千世界,紛繁復雜,無論是與人相處,還是處理問題,一味急躁冒進,寸土必爭,反而適得其反,偶爾嘗試著退一步,不僅不是一種軟弱無能的表現,反而是一種體現博大胸襟的絕佳方式,讓人絕處逢生,豁然開朗。
所以,我們面對紛爭,不要輕易動怒,我們面對意見分歧,不急于否定他人的想法,試著靜下心來與對方溝通,試著聽取對方的意見。俗話說“不打不相識”,與人相處時難免會有不愉快,但若是以一眚掩大德未免太過小氣。退一步,方能擁有另一片天。
人生不能只顧往前沖,有的時候,偶爾試著退一步,你可能會發現水更清,魚更多。偶爾試著讓一步,你可能會發現海更寬,天更藍。
(指導教師:余淑琴)
淡泊方可致遠
高三(6)班朱雯劍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淡泊是一種不求聞達,貧安樂道,甘于寂寞的精神境界。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列車上,很多人都懷著一顆浮躁的心,想要一夜成名,通過低俗的炒作吸引眼球,嘩眾取寵,又或者通過無端的招惹是非來博得關注,這都是不可取的。
心地清凈方為道。是啊,只要懷揣一顆淡然的心,心平氣和,不要將功名利祿看得太重。用淡泊澄明我們的志向。這樣我們才能潛心學習,有所成就。
享有文化昆侖,博學鴻儒美譽的錢鐘書先生將《寫在人生邊上》一書的所有出版稿費捐給了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把電視劇《圍城》的所有稿費捐給了國家。即使國外有許多公司用重金聘請他,都被他婉言謝絕。正是錢老談泊如水,惜時如金的處事方式才成就了他學貫中西的美譽。
淡泊使我們寧靜,寧靜使我們致遠。
莊子不為功名所累,他垂釣于濮水,楚莊王以重金相許,可他寧做曳尾于涂中的魚;蘇子面對官場的黑暗,高吟“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的人生哲理。正是蘇子淡泊如水的處世態度才使他在驚濤駭浪的人生中坦然自若,巍然不動,并且成就了山水詩詞上高超的造詣;五柳先生于南山躬耕田畝,面對堰塞的仕途,東晉政府的黑暗,他毅然歸隱,終成了田園派的創始人,用人生舞一曲淡泊,在進退間遺萬世芬芳!
淡泊才會濃厚,無味才會甘美。“清淡,自然,平常,才會淡而不倦,久而不厭。”
著名數學家格里戈利·佩雷爾曼獲得了由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版發的千年數學大獎,面對高額的100萬美元獎勵的誘惑,他毅然拒絕領獎,并繼續專注于學術研究中。正是他那包容宇宙,洞穿世俗的眼力才成就了他在數學界明珠般的地位。
今天,在人生上下求索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一種強大人格的支撐,而淡泊就是一種寵辱不驚的心態,一種堅守自我的追求,一種青松傲雪的風骨。
列夫托爾斯泰享有盛名,墳墓卻簡單樸素;華盛頓告別權利瞬間,回歸莊園自然;居里夫人視名利如糞土,執著的進取,淡淡的思考,成就了跨越百年的美麗。
或許在這個竟爭激烈的社會我們難免會產生急功近利,浮躁的心態。但只要真正的做到心靜,無雜念,我們就能享受“山銜好月來”的收獲與得意。
(指導教師:余淑琴)
忍一時之痛,厚積而薄發
高三(1)班金彬
火山懂得忍受一時的緘默,只為那撼天動地的噴發;蚌懂得忍受沙礫侵蝕皮肉之痛,只為孕育出那美得令人驚嘆的珍珠;曇花懂得忍受黑夜的寂寞,只為在星空的映襯下綻放出自己最美的一瞬間。忍一時之痛,積蓄自己的力量,終會待到柳暗花明的一天,綻放光彩。
據說,報考印度孟買佛學院的學生,第一堂課便是通過一扇只有1.5米高,0.4米寬的小門進出校門一次。我想這一舉措不正是要教會學生們要學會低頭,學會忍一時之痛嗎?
在人生之路上,我們常常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阻礙我們前行的腳步。有些困難我們輕而易舉便可除之,而有些困難則需要我們彎腰側身,忍一時之痛,后來居上。
自古忍一時之痛,厚積而薄發者不勝枚舉。
越王勾踐忍辱負重,甘心為吳王做牛做馬數年,最終三千越甲可吞吳,喪國之悲,受辱之痛終得雪恥。韓信,忍了胯下之辱,助劉邦奪得天下,終成一代名將。
試想,若越王不愿忍一時之痛,帶著殘兵以卵擊石,那他還會有復國的機會嗎?韓信若不能忍一時之辱,一劍斬殺了那少年,那他或許已成為階下囚了,何來以后的豐功偉績?
相反不能忍一時之痛,莽撞行事者最終或許只能落下一個抱憾終身的結局。就像那一世英明的仁德之君劉備,因一時無法忍喪弟之痛,冒然舉兵攻吳,最終落得一個白帝托孤的可悲可泣之下場。
若劉備懂得忍一時之痛,養兵蓄銳,不冒然地與東吳斷交,那么三國鼎立之勢或許依舊能持續下去,蜀國也不至于最先滅亡。
當然,我所說的忍耐并不是一味地軟弱,逆來順受。關乎到國家利益與尊嚴的事我們是絕對不能忍一時之痛而任外人宰割的。
溪水能夠潺潺不絕,細水長流的原因是當它面對阻礙前路的頑石時懂得低下頭,忍受頑石的嘲諷,從夾縫中流過,而不是一頭與頑石相撞。因為溪水知道相撞必定是以卵擊石,而忍一時之痛,日復一日,終能將頑石磨平。
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嗎?面對自己無法承受之痛苦時,最好的方法便是一時忍之,將痛苦轉化為力量,厚積而薄發,最終定能戰勝困難,收獲人生之甘甜。
(指導教師:董丹)
屈伸有度
高三(3)班馬怡雯
涓涓流水,不知繞過多少巨石,才能匯入河流;搖搖小舟,不知要避開多少礁石才能到達終點;飄飄白云,不知要經過多少次分割,才能回歸天際。弱可以勝強,柔亦可克剛,變通豁達屈伸有度之心足矣。
猶記得,在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他不得不在吳國彎腰側身,對夫差恭恭敬敬,在吳三年,為吳王夫差駕車養馬,夫人打掃宮室,二人住在潮濕的囚室,受盡屈辱。勾踐歸國后,他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晚上睡覺只鋪些柴草,又在屋里掛了一只苦膽,他不時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經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于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就是那曾經的彎腰側身,才有了他翻身的機會。
猶記得,在西漢年間,有這樣一位史學家,雖被授以極刑,但卻沒有與殘暴的統治者硬碰硬,而是帶著強烈的歷史責任感選擇了彎腰側身,才成就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流芳萬世。義無反顧的犧牲,雖更顯豪邁壯闊,但避免碰壁撞頭的靈活變通未必有礙于自己的節操,或許會造就更出色的自己。
猶記得,在秦朝暴政年間,有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藺相如,他為趙國解決了一次空前的危機。在秦王的目中無人之下,他彎腰側身,通過巧妙地的靈活變通之法,造就了一段完璧歸趙的佳話,揚名立萬。一味的往前,必會碰壁,只有屈伸有度的靈巧之法,方可取勝。
印度的孟買佛學院,是一所著名的大學,在第一節課上讓同學們過一扇必須彎腰側身方可通行的小門,必有其寓意。人生中會遇到大小不一數不盡的磨難,每次都迎頭直上必會撞個身心俱損,只有靈活變通屈伸有度的機智對待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為自己提供更多戰勝它的機會。
古語有云,大丈夫能屈能伸,不怕寄于困難之下,唯恐無心造就出頭之日。在社會上生存,往往事與愿違,所以才會有人說,人生來就是為了解決問題的。迎頭直上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巧妙應對才是正道,不要總是挺直身板不愿彎腰,只要屈伸有度,必會有抬頭挺胸的那一日。
人生之路,常有需要我們彎腰側身的小門,該屈則屈,該伸則伸,屈伸有度,才是人生中的大智慧。
(指導教師:董丹)
彎腰側身之智
高三(4)班王嘉歡
人生長路不可能暢通無阻,總有些時候需要我們拋開高傲,放下身段,彎腰側身才能保證自己順利通行。
彎腰側身是一種姿態,它并不代表著軟弱或妥協。很多時候,它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基石,是自我涵養的體現,更是一種人生哲學。
萬人愛戴的美國總統林肯,一生深得民心,可就是這樣一個溫和謙虛的人也曾因為自己的莽撞自負付出代價。當時的林肯年輕氣盛,常寫一些語言諷刺辛辣的文章批評他人,以致于收到當事人的決斗戰書。如果不是因為一場意外終止了這場決斗,恐怕林肯永遠都不可能自我反思,“那一刻我才發現自己的狂妄全是虛假”。林肯在生死邊緣領悟了謙虛的重要性。從此一改不羈的性格,待人謙卑有禮,也因此得到了廣大民眾的認可。可見人應該保持一顆謙卑的心,自以為是只能蒙蔽我們的雙眼。虛心待人,則與人無忤,自滿則反。
成功的第一個條件即是彎腰側身的謙虛,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孔子被尊稱為“圣人”。卻也說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智言,以告誡弟子不要驕傲自大。劉備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三顧茅廬,才請得諸葛亮助自己完成大業。明清思想家顧炎武,學識淵博,常對照他人反省自己的不足,終于成為明末清初的三大學者之一。
暫時的彎腰并不是放棄尊嚴,而是一種以謙虛戰勝強勢的智慧。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事業的普及,大學生越來越多,許多大學生自以為資質過人不愿從事低薪的工作,殊不知任何輝煌的事業都是在最低端開始積累經驗,不肯彎下自己的腰怎能學到更多,怎么創造巨大成就?
孟買佛學院要求學生彎腰側身進出一扇小門作為第一堂課,可見謙卑的重要性。只有了解自身的渺小才能以正確的眼光看待世事,才能有更大的空間包含其他事物:以完善自己不足,充實自己的人生,謙遜是栽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由此發芽滋長。
然而彎腰側身并不是一味的屈服,“威武不能屈”。在非正義的力量壓迫下“摧眉折腰”就是軟弱無力的表現。
在適當的時候懂得彎腰側身,才能避免偏執的疼痛后果;適當的變臉謙卑讓我們走的更遠,收獲得更多;加速成功創造更多成就,使我們生活的果實更加飽滿。
(指導教師:何劍)
忍一時風平浪靜
高三(6)班李鉞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一句話人人耳熟能詳,但能完美地做到這點的人卻少之又少,畢竟在這人人都想爭先的社會中,誰又愿讓他人盡顯鋒芒?然而在孟買的佛學院里,學生們的第一課卻是學著做一件事——彎腰側身過小門。畢竟忍耐也是佛法中的必修課,而且在人生路上,有些地方低下頭比抬頭挺胸硬碰硬,兩敗俱傷的結果要好得多。
漢朝的開國名將韓信年輕時被人羞辱鉆褲襠的故事家喻戶曉,難以理解的是他當時帶著劍,為何不與那些流氓死拼到底?試想一下,當時秦國的暴政不允許他如此作為,不然就難免一死,死后壯志成空不是他想要的,而且那把劍也不是爭勝斗狠的工具,所以他選擇了忍耐,那把劍后來成為了他指揮千軍萬馬的權杖。歷史也證明了他選擇的正確,雖后來死于英年,但大丈夫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
忍耐并非膽怯,它是一種無聲的風度,它是一種隱性的堅強,忍一時之氣,有時是為了使自己的志向能得到舒展而做出的選擇。春秋時越國為吳國所破,國主勾踐成了夫差的階下囚,他原本可以大喊一聲“寧為越國鬼,不為吳賊囚也!”然后碰柱而死。但他沒有!因為他知道臣子們還在等待他的歸來,原本渙散的軍隊也在等著他的召喚,所以他選擇了忍耐。在范蠡文種等忠臣的輔佐下,他臥薪嘗膽,取得夫差的信任,最終振臂一呼,率萬眾越國子弟兵擊敗吳國,不負眾望讓越國重振河山。
忍耐并非屈服,也不是卑躬屈膝,它是一種囤積的力量,它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智慧。忍一時之辱,有時是為了使自己厚積薄發而作出的暫時退讓。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中描寫了阿Q這樣一個人物,他時常為人所欺負,每次被人欺負后他都自己安慰自己的想“這是兒子打老子”,久而久之他被欺負的麻木了,連這樣的想法都沒有了。
忍一時風平浪靜,然而忍一世的卻是碌碌無為,正如彈簧忍一時的壓迫,為的是一鳴驚人,有些時候彈簧積蓄的能量也會因為時間的長久而慢慢消散,忍太久了彈簧也會失去原有的韌性。我又想起了百忍堂的故事,滿滿百字忍,漫漫幾世悲。
過剛則易折,當遇到難過的坎時為何一定要跳過去?或者干脆用自己的力量撞碎它?彎下腰側下身,忍下這一時的不堪,對面的風景格外美麗。
(指導教師:余淑琴)
讓自己奔跑起來
高一(6)班謝直
懶惰是人與生俱有的一種習性,它帶來的是為事為人的慢條斯理,是空空等待后的一聲嘆息。而這樣的人生,往往是沒有作為的人生,是沒有精彩的生命。于是,我們需要改變,改變從“讓自己奔跑”開始。
奔跑,顧名思義,就是要讓自己“動”起來,從改變“自己”開始,從改變自己的“現在”開始。
記得在一座教堂的碑文上有這么一段話:“我記得我小時候幻想去改變世界,但隨著我的長大我意識到我是無法做到的。于是我決定去改變我的國家,可我又發現這也很難做到。于是我決定改變我的家庭。可這時,我已經老了,我也無法做到了。我現在才想到我應該改變我自己,可這還有什么用呢?如果從我小時候起我就開始改變我自己,也許我就能改變這個家庭,改變我所在的國家甚至整個世界。”我們讓自己奔跑起來,也需要從我們的現在開始,一點一滴,腳踏實地,讓自己行動,讓自己改變,從而去成就人生的豐富,生命的精彩。
“奔跑”是改變,但“奔跑”不是一味地求快。當今社會,“快”已經不是問題,高速的交通,高速的信息傳遞……,但由于沒有掌握規律,往往適得其反,甚至會帶來惡果。所以,讓自己奔跑起來,也是要講究質量與規律的。
高中學習確實很辛苦,放學回到家,已經疲憊不堪,于是懶惰占了上風。我們開始放縱自己,最后的結果也是可想而知。還有一種情況:很自覺,一回家便急急忙忙地寫作業。由于匆忙,作業質量下降了。這時何不先讓自己放松一會,如果真得很累,那就小憩一會兒,再寫作業時效率就更高了,誰能說那樣勞逸結合不是為了讓自己更有效的奔跑呢?
另一方面,讓自己奔跑起來,還要研究方向,確立目標。
一群大象棲息在一片沼澤地。你能想象如此龐大的大象在穿過沼澤地時不陷進去嗎?原來每個大象在穿過沼澤地時,都會用鼻子把灌木一邊的樹葉拉下來,于是沼澤地上出現了一幅奇特的場景:灌木叢的一邊枝葉茂盛,可另一邊什么也沒有。大象們穿過沼澤時便以這些灌木叢為路標,從而安全地穿過沼澤地。我們的人生道路,也難免會遭遇像“沼澤地”這樣的境況,只有研究方向、確立目標,我們的奔跑才能規避風險,少走彎路,從而讓“奔跑”更有效率更有質量,讓生命更有力量,讓人生更有寬度。
讓自己奔跑起來,也用自己的奔跑去帶動周圍人的奔跑,讓你、我共同擁有全新的人生。
(指導教師:高菊香)
讓自己奔跑起來
高一(6)班趙奕蕓
生命只有一次,可是有的人卻連一次也不善于把握。生命的意義在于奔跑,只有奔跑的人才能創造出生命中最奇妙的風景。
莫言,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藉作家。當人們正在為他獲得如此大光輝驚異時,我卻更加驚異于他的家庭背景。他來自一個我們大部分都接觸不到的世界,他生長在農村,出生在農民家庭,他十二歲以前都在地里干活,可是如今他卻獲得了可以說是他人生中的最高獎項——諾貝爾文學獎。是什么促使他今天的成就?我想:他在奔跑,他在用自己手中的筆奔跑、他在用自己的作品奔跑、他在用自己的生命奔跑。
莫言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異常聰慧的頭腦,他擁有的是一顆執著于奔跑的心。面對記者的采訪,他十分淡然,他說:“我還是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創作上。”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奔跑的過程,不要因為一點成就而停下來止步不前,這并不是人生的終點,這只是一個小小的休息站,片刻的休息過后還是要繼續前進,讓自己奔跑起來,始終保持一顆炙熱的心。
相比于莫言的不斷奔跑,如今社會上墮落的情況層出不窮。許多“官二代”、“富二代”憑借著自己顯赫的家境,于是便一味的墮落、便一味的消極待世。他們到處炫家庭炫背景,他們滿嘴臟話連篇,他們靠不斷地提一些外部條件來證明自己比別人強,開車撞人后提爹避禍的是他們,失敗后惱羞成怒,瘋狂報復的是他們。對待生活,他們已沒有了熱情,他們大把揮灑著父母的金錢卻從未想過要憑借自己的勞動力去獲取應有的報酬,他們渾渾噩噩的虛度每一天。他們的人生沒有了意義,他們的生命創造不出奇跡。他們沒有選擇奔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他們甚至根本沒有開始奔跑!
在我認為,他們應該是有更好的學識,更高的素質,更深的涵養。因為他們擁有著更好的條件可以讓他們學習到更多。讓自己奔跑起來,積極對待生活,看著每一天的朝陽升起,用心感受,然后告訴自己,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如果你的生命沒有奔跑,那么你生命的存在只能說是你的軀體在活著,讓自己奔跑起來,保持一顆炙熱的心,保持對待生活的熱情,你的人生將呈現別樣的精彩。
(指導教師:高菊香)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