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名雉,字娥,秦代單父縣呂崮村(今山東單縣終興鎮潘莊村)人。她勤勞耐苦,性格剛毅果敢,有韜略。在劉邦滅秦伐楚中,她盡心輔佐丈夫平定天下;劉邦稱帝后,她以皇后身份協助高祖治理朝政;劉邦死后,她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達15年之久,是中華民族史上實際行使女皇權力的第一位杰出女人。傳說,呂雉與劉邦的姻緣是一種飛羊神助的巧合,呂雉的一生,也都與飛羊有關。
羊是瑞獸,十二生肖的一種,古時,“羊”、“祥”通用,故羊象征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善良美好,純潔尊貴。傳說,呂雉降生之夜,呂父夢見一青色獨角飛羊偕一錦頸華羽大鳥,飛臨窗臺,善相的呂公心下明白,此女日后是吉祥富貴之人,所以平日格外疼愛有加。呂雉長至四、五歲時,便常隨父親放牧桃花溪畔了。桃花溪在呂崮村南二里許,桃花溪兩岸長著許多桃樹,每年二、三月間,桃花盛開,一片燦爛,因此村里人稱此溪為桃花溪,水映桃花游魚戲之,呂雉放牧期間,童真童趣,如入仙境。呂雉牧羊,無須鞭催聲喚,待呂雉感覺腹中饑餓,領頭老羊便通人性般地率領群羊聚在呂雉周圍,簇擁著她女皇般地翩然而歸。呂父無論離呂雉多遠,都從不用擔心呂雉難尋丟失。呂雉無論走到哪里,她的頭頂都有一朵如飛羊騰飛狀的祥云繚繞,呂父觀云識女,心下甚安。有一年六、七月間大雨,呂雉牧羊在桃花溪畔,幾道閃電過后,狂風挾著暴雨傾盆而下,隨著轟隆的雷聲,桃花溪水傾刻間突高萬丈,滾滾濁浪席卷而來,天地萬物仿佛一下子不存在了。正在桃花溪岸上除草的呂父感到大事不好,急忙往溪畔狂奔,遠遠望去,卻見風口浪尖上,呂雉頭頂青云繚繞,正騎在他家那只領頭老羊羊背上,象沒事人似的泰然自若,身后自家的幾十只羊也都如一葉葉輕舟在滔滔濁浪上漫游戲水,呂公看得全然呆了。至此,呂公更加深信女兒呂雉有飛羊神助,乃大福大貴之人。呂雉與劉邦的姻緣,相傳也是因飛羊成就,這其中另有一段佳話。
呂雉長至一十四歲,已出落得如天仙一般貌美。十里八鄉富貴大戶人家的子弟踏破門戶,競相求親,呂父一概不允,桃花溪南岸黃家堡有家富豪黃向善,多次派人到呂家求親,要求呂公將女兒呂雉許配給黃家的三兒子。呂父與沛縣縣令素有交好,為了躲避黃家無休止的糾纏,呂父索性決定把家搬到了沛縣。沛縣縣令給呂家安頓了住所,并親自登門祝賀喬遷之喜。縣里的官吏、豪杰聞聽縣令為貴客賀喜,皆趨之若騖。劉邦當時時任一介小小亭長,可他也不肯錯過向縣令獻媚的機會。第二天,劉邦肩背一只青山羊作為賀禮進城道賀,呂父觀之來人,頭頂祥云繚繞,目角斗胸,龜背龍股,肩背青山羊一只,灑脫不羈,呂父暗自詫異,此人與小女呂雉皆為異相神助之人,日后,必將大福大貴,遂不顧縣令不悅,將劉邦迎至上首坐下,更不顧呂雉母親反對,毅然將女兒許配給劉邦為妻。如今,在魯西南的一些地方,每年夏歷6、7月間,仍流傳著出嫁女兒、女婿為岳父母送羊的風俗,早先送活羊,后來漸漸地改為送面羊了,這一習俗,相傳就是從劉邦送羊得呂雉為妻傳下來的。相傳劉邦不僅喜食狗肉,更喜食羊肉,呂雉從小就學得一手熬制羊肉湯的絕活,常常喝得劉邦大快朵頤。劉邦做漢王之后,有一天想喝羊肉湯,呂后便親自入廚熬制,可是,單縣進貢來的青山羊,用漢地的水,無論如何也熬制不出單縣羊肉湯鮮而不膻、香而不膩的獨特風味。此后,不僅單縣青山羊作為貢羊進宮,單縣的地下水因熬制羊肉湯的特殊需求也作為“貢水”被千里迢迢送進皇宮,單縣羊肉湯因而聞名。劉邦稱帝之后朝中大臣哪個能嘗得一匙皇上御賜單縣羊肉湯,便說明他鴻運當頭,官運享通;哪個一連幾日不得皇上賞賜,便心下惴惴,夾緊尾巴,惶惶不可終日,一時間,朝野上下,皆為能嘗得一匙皇上御賜單縣羊肉湯而顛狂而榮耀。某日,劉邦偕呂后回家鄉省親,在劉邦故里豐縣品嘗豐縣花椒狗肉之后,雙備鑾駕來到呂后故里單縣(當時稱單父縣),呂后族人用家鄉的羊肉湯招待了皇上皇后。劉邦吃得興起,龍飛鳳舞,揮筆寫下“千秋大業,百戰終興”八個大字,后來,呂后故里以“終興”命名,即今日單縣終興鎮之由來。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