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里要介紹的這位晉初名臣,是我們的一位熟人。
在《路人皆知》中我們寫到,高貴鄉公曹髦,因為不甘心被司馬昭操縱于股掌間,發動政變,打算奪取司馬昭的大權。事起突然,面對天子親自出馬的討伐,司馬昭相府中的兵士們沒有一個膽敢抵抗。關鍵時刻,是司馬昭的私黨賈充跳出來大喊一句:“平日里司馬公好吃好喝地養著你們,為的不就是今日嗎?!你們在那發什么楞!”因此才引出了腦殘青年成濟殺君護主的“義行”。可以說,司馬氏能夠有后來的基業和成就,確實多虧了賈充。
在這一篇里,我們就來談談賈充這個人。
賈充字公閭(難聽……),平陽襄陵(今陜西省襄汾縣)人。他老子賈逵,是魏國大名鼎鼎的人物,做過豫州刺史,后來被封為陽里亭侯。老婆生下賈充來時,賈逵的年齡已經相當不小了。年近桑榆,喜獲麟兒,賈逵對這個兒子的喜愛是可想而知的。他把這孩子舉到眼前,上看看,下看看,左看看,右看看,怎么看都覺得這孩子有著大富大貴的面相。老頭兒于是斷言,等這孩子長大了,一定會給家族帶來“充閭之慶”。于是賈逵拿“充閭”二字,一個給孩子作了名,一個則作了字。所謂充閭之慶呢,就是指能使門第光大的喜慶事,后來賈充果然沒有辜負期望,官位比他老子高了許多。
賈充很小的時候,他老子賈逵就死了。賈充這人,從小就比較懂事,他在居喪期間,不但哭得逼真,而且言行舉止都很符合孝禮,引來不少人的稱賞。服喪期滿以后,賈充承襲他老子的爵位,得以封侯。賈充天生是塊學法律的材料,通過閱讀相關的書籍,他對前朝歷代的法例條文都非常熟悉。當時已經掌握了軍政大權的司馬懿很重視他這方面的才能,于是拜他為尚書郎,讓他“典定科令,辯章節度”。后來司馬師上臺執政以后,賈充更加受到重用。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春,魏國鎮東將軍毋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興兵征討司馬師,這件事,我們在《痛嚙被破》中曾詳細地講過。當時賈充跟隨司馬師與州刺史鄧艾會師樂嘉城(今河南商水),打退了文欽部隊的進攻,又在其他幾路兵馬的配合下,徹底撲滅了毌丘儉、文欽的反叛。叛亂平息后,司馬師回師許昌,留賈充監督諸軍事,體現出對他充分的信任。在這次戰役中,賈充因平亂有功,得到增邑三百五十戶。
司馬師死后,賈充繼續為司馬家的人效力,他擔任的是司馬昭的大將軍司馬。司馬昭繼續了父親和哥哥對賈充的信任,有什么重要的任務都分派給他去做。甘露二年(公元257年),魏鎮東大將軍諸葛誕收養勇士,建造新城,圖謀反叛。賈充向司馬昭獻計,請他派人打著慰勞“四征”(魏設置征東將軍,屯兵淮南;征南將軍,屯兵襄陽、沔陽,防備東吳;征西將軍屯兵關中、隴中,防備蜀漢;征北將軍屯兵幽州、并州,防備鮮卑;這四個將軍稱作“四征”)的棋號去刺探敵情。司馬昭認為這個意見非常好,決定實施。可是他知道這件事非常重要,萬一所任非人,讓諸葛誕獲悉自己對他的猜疑的話,他可能馬上就反啦。因此他思來想去,最后還是決定讓賈充去做這事。
賈充去見諸葛誕,除了慰勞的意思,還打了伐吳的幌子。倆人見面以后,賈充先是說了一通廢話,縱談一番天下大事,然后突然轉入正題,對諸葛誕說道:“天下人的意思,都希望魏帝能夠禪位給司馬公,依您看來,這事該做還是不該做呀?”諸葛誕一聽,馬上變了顏色,他厲聲說道:“您不是賈豫州(賈逵)的兒子嗎?你們賈家世受魏恩,怎么能夠允許把國家社稷送給別家的人呢!倘若有人圖謀不軌,在京中發動叛亂,我死也要阻止他們!”
賈充聽了這話,默然不語。后面又隨便敷衍幾句,就趕緊跑回京城向司馬昭報告說:“這個諸葛誕在揚州威名很盛,有不少死士肯為他效力。我通過這一趟的查探,感覺這人一定會造反。咱得抓緊發兵征討他,最好馬上就發兵。”司馬昭這時候還有點猶豫,賈充繼續勸他道:“早反禍小,遲反禍大!”這種堅決的態度,讓司馬昭也拿定了主意。司馬昭立即請魏主曹髦下了一道詔書,拜諸葛誕為司空,叫他速回京師上任,權且將兵符交給揚州刺史樂林保管。諸葛誕又不傻,他心里想,無緣無故地,皇帝干嘛給他加封三公啊?這擺明了是要把他騙了去干掉啊。想到這里,他咬咬牙,把寫有自己姓氏的小旗望城頭一掛,干脆反了。
司馬昭那邊早就料到諸葛誕不會束手就縛。因此,諸葛誕這邊剛剛掛起小旗兒,司馬昭那邊也打起小旗兒,親率軍隊來討伐他了。這一趟征討,賈充又跟在司馬昭身邊,充當參謀。這次反叛,諸葛誕調動十幾萬大軍固守揚州,而東吳也發兵三萬助戰。雙方前后打了好幾仗,魏兵都占了上風,士兵們略有輕驕之氣。
就在此時,賈充又向司馬昭進計道:“楚兵輕銳,吃了幾次虧后,憋了一肚子火,肯定想跟我們決一死戰,這時候我們要是能深溝高壘,跟他們玩相持,一定可以不戰而克。”司馬昭采納了他的意見,把諸葛誕圍困于壽春,并積極使用計策,去分化諸葛誕內部各股勢力。果然,不久以后,文欽就在內訌中被諸葛誕除掉了。甘露三年(公元258年),司馬昭攻破壽春城,殺死諸葛誕,這次叛亂遂告平定。這次事件的始末,我們在《路人皆知》中曾經詳細地介紹過,大家可以互相參看,以為補充。
這次戰事結束以后,司馬昭對賈充大加慰勞,后來他有事要先回洛陽,跟他老哥司馬師一樣,司馬昭仍是讓賈充留下來處理后事。大家千萬別小看這個“后事”,大戰之后的善后工作,牽扯到軍隊的調配,當地士民的安排等許多復雜的事務,這種工作,那些帝王和將帥們只肯把它交給自己最信任人去做。從這件事來看,盡管賈充在司馬氏父子面前阿意逢迎,不乏丑態,在關鍵時刻卻也甚有謀略,不可簡單地以一介讒臣視之。
正如本篇篇首所說,賈充為司馬氏立下的頭等大功,還得數幫助司馬昭戕殺高貴鄉公曹髦的那一回。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以司馬氏三世專權,政非己出,惱恨交加,決定同司馬氏進行一次最后的較量。司馬昭聞訊后,立即通知中護軍賈充,叫他整兵防備。魏帝曹髦集合了宮里的衛兵和一些奴仆,鼓噪著從永寧宮出來,直奔止車門。曹髦自己揮舞著寶劍,儼然是領隊的將軍一般。這一隊由皇帝帶領的數百名老弱病殘兵一出來,就被司馬昭同父異母的弟弟司馬伷引兵攔住了。可是曹髦畢竟還是名義上的皇帝,他令左右一聲吆喝,司馬伷手下的士兵們就被嚇退了。
曹髦帶著人一路來到司馬昭的相府,幾乎未遇到任何障礙。這時候,只有賈充帶著兵士數千人前來迎戰。曹髦揮動著寶劍厲聲喊道:“你們難道要造反嗎?”眾人知道和皇帝對抗非同小可,都準備放棄抵抗,轉身逃跑。就在那個緊急的時刻,太子舍人成濟跳出來,向賈充請示道:“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您說該咋辦?”賈充一看居然有主動請纓的,心說那感情好啊,于是義正詞嚴、激情昂揚地說道:“司馬公平日善待你們,為的不就是應付今天這種狀況嗎?你們還有啥可顧慮的,放手干吧!”成濟純粹屬于重度腦殘,聽了這話,頓時熱血沸騰,從兵器柵上抽出一支長矛,運起輕功,跳到鑾輿跟前,把小矛往里頭一送,就把高貴鄉公那條小命給送了。
這件突發事件,到此總算是平息了,可是這事的后果太嚴重啦。因為死的不是別人,而是名義上的皇帝啊!大家聚集在一起,商量這事兒該怎么收場。他們想啊,皇帝率人去攻打相府,那肯定不是皇帝本人的錯,一定是有人在他跟前妖言蠱惑的結果。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對皇帝進行思想教育,讓他意識到自己被別人利用了,怎么能做得這么過分呢?怎么能使用武力,直接讓皇帝到地下去接受再教育了呢?
群臣紛紛議論:“看看這一矛戳得,哎喲,做孽喲……誰干的啊這是?一定得嚴懲不怠!”誰干的?還能有誰呢?當然是那個大腦抽風的成濟唄。那么應該怎樣處理這種滅性弒君的畜牲呢?分尸!夷三族!大臣們群情激昂,認為這樣做都不足以懲罰成濟的罪愆。而這些人里頭喊得最兇的,就是賈充。
關于成濟當時那種白癡行為的心理動機,我在《路人皆知》中曾作過分析,最后得出結論:存在三種可能性。然而無論是三種可能性中的哪一種,有一個事實我們是確信無疑的,那就是成濟被抓起來后,腸子都得悔青了。哎,這個成濟傻喲。既然賈充對司馬昭那么忠心,那么弒君護主的壯舉,就讓他去做唄。實際上,要賈充去做那種事情,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因為這件事情,讓我對賈充這個人一直懷有一些反感。危難關頭,自己不肯挺身而出,卻攢掇別人去冒險犯死,等到事件平息了,代領了人家的功勞不說,還要落井下石,讓別人替自己背黑鍋。實在卑劣至極。然而這樣的人,就是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還少見么?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