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棉花糖是云做的。”坐在去昆明飛機上閉目養神的我,被鄰座小女孩清脆悅耳的叫喊聲驚醒,不由地睜開眼睛朝機窗外張望。機翼飄浮在白茫茫的云層上空,湛藍的天空下,白色的云彩似大雪彌漫,似云海滾滾,似萬馬奔騰。
我從云端飄然落下,落在彩云之南鮮花簇擁的城市——昆明。鮮花盛開,四季長青。天空是碧藍碧藍的,比洗得還干凈。明明是盛夏,家鄉熱得跟蒸籠似的,這里卻像春天。看大街上到處開滿了紅色的杜鵑花,黃色的報春花,粉白色的山茶花……
我走進了英落繽紛的花的世界,走進了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芬芳的云南。
一、云南看云
初到云南,最喜歡看的還是云南的云。汽車在沿著從昆明到大理的公路上行駛,一片片如絮如雪的行云飄逸在深藍色的天空中,一縷縷,一朵朵,一團團,姿態各異,神態萬千,如繪畫大師鬼斧神工的筆,涂抹在湛藍的畫布上。墨綠色廣袤的山巒上,隨處可見一大塊一大塊云層投下的陰影。當汽車行至大理的洱海邊,我眼前分明呈現出四層。第一層是清碧的洱海,第二層是墨綠的山巒,第三層是聚積著千奇百怪的白云,第四層是蔚藍色的天空。
云南的云,透明、純凈,但有時卻讓人捉摸不透。那天,我們在麗江的玉龍雪山腳下游藍月谷。細雨蒙蒙,我舉頭仰望天空,墨色的云層黑壓壓地翻滾而來,烏云蔽日,給人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仿佛天將要塌下來,肯定會有一場傾盆大雨。但是,過了很久,我們頭頂上依舊只是毛毛細雨,而那密布的烏云,久久地散不開去。
云南看云,看得是它的神奇,它的美妙。無論是身在高空觀云,還是站在陽光下望云,或者是佇立于雨中愁云,那種奇異的感覺,你在家鄉的天空里永遠也找不到。沈從文筆下說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源的冰雪和南海的熱風經過神奇的加工而成的,色調單純卻反見偉大。我們走在大理古城,陽光明媚,碧空如洗,湛藍的天空下,白云朵朵。天很藍,云很低,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摘到你喜歡的那一朵。
多想,摘幾朵云南的云彩帶回家,或者就讓我踩著云朵在云端隨風飄逸,飄向遙遠的夢的仙境。
二、大理風光
大理東巡洱海,西及點蒼山脈。在去大理的途中,我意外地見到了洱海。藍天、白云、山巒、湖水,層次分明,湖面碧綠清澈,周邊風光明媚,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洱海是高原淡水湖泊,洱海的水,來自青海的瀾滄江。洱海是浪漫多情的地方,猶如白族姑娘,平靜、嫵媚、多嬌,成為白族青年相會的風水寶地。
成語“風花雪月”可以概括洱海之四大奇景,它們分別是下關的風,上關的花,蒼山的雪,洱海的月。
大理的下關是個山口,清風徐來,舒爽愜意,人稱“下關風”;上關是一片開闊的草原,鮮花鋪地,姹紫嫣紅,人稱“上關花”;雄偉壯麗的蒼山橫亙在大理境內,山頂白雪皚皚,銀妝素裹,人稱“蒼山雪”;洱海風光秀美,每到月夜,水色如天,月光似水,人稱“洱海月”。
云南之行,因時間關系,我們沒有看到“風花雪月”的美景,卻在大理白族姑娘的帽子上,看到了寓意“風花雪月”四景的代表物。據說白族姑娘帽子上的穗子代表“下關長風”,帽子花飾表示“上關茶花”,帽子上高高的白邊,代表“蒼山白雪”,而整個帽子月亮般的造型,自然就是“洱海明月”。
來到了大理古城,不得不探究一下大理國形成的悠久歷史。西漢武帝時期,大理是西域絲綢之路的主要中轉站;后漢武帝時,在此設葉榆縣,正式將大理地區納入中國版圖,直到現在大理古城仍簡稱“榆城”;三國時,大理屬蜀漢,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唐朝時,朝廷鼓勵地方自治,大理地區出現六大部落爭雄的局面,最后由實力最強的南詔征服其他五詔,建立南詔國;宋朝時,大理國與朝廷的關系密切,南詔滅亡30年后,大理國成立。
現在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陽苴咩城的基礎上恢復的。城呈方形,開四門,城內由南到北橫貫五條大街,自西向東縱穿八條街巷,整個城市呈棋盤式布局。古城的地形比較復雜。那天,我們在大理古城,人山人海,我們跟著導游穿街走巷,通過耳機聽她講解。在洋人街,我讓同伴給我照一張像,就一會兒功夫,我倆被團隊跟丟了。好在我們尋著耳機里導游講解的聲音,很快找到了隊伍.
如果說,大理最著名的海是洱海,那么,大理最著名山便是蒼山。細雨霏霏中,我們走進了蒼山。雄偉的蒼山橫亙在古城的北方,像一條俯臥的巨龍,守衛在大理國的北門。
我們來到了蒼山的清碧溪。汩汩不止的水流,從山巖間流下,跌進一個半圓形的小潭,潭中的水清爽碧綠。突然大雨傾盆,雨聲和水流聲的重組聲,如清新的背景音樂在山谷里回蕩。我穿著雨衣,又撐著雨傘,低著頭艱難地走在陡峭的山坡路。忽然,傳來一陣水流的呯訇,抬頭仰視,只見一股巨大的瀑布從高四、五丈的石壁上飛流直下,氣勢磅礴,猶如從高處滾落下的一筒白色綢緞,飄散著落下來,跌入下面的潭中。清碧溪有三潭,這是第一潭。再往上走,我們見到第二潭和第三潭,池中的水都是綠得清澈,綠得奪目。
大理山水好風光。蒼山之麓,洱海之濱。蒼山洱海,珠聯璧合。文明古都極具神韻,自然風光秀麗迷人,民族風情多姿多彩。我們觀賞大理風景,了解白族風情;研究古城歷史,縱觀古往今來;看溪水長流,觀壯麗山川。滄海桑田,人間萬象。蒼山依舊在,洱海月照明。
三、麗江的雨
八月的麗江,原本就是多雨的季節。氣象預報有雨,但我抱著僥幸的心理,滿心希望氣象預報不要那么準確。卻未料晚上到了麗江,剛安頓好住宿,天上便下起雨來。都說雨天是看不到玉龍雪山的,但我不愿意相信這個事實。
翌日清晨,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我們租了羽絨服,全副武裝地乘索道來到海撥4500米的高空。到了山上,氣溫陡降,淅瀝的中雨變成了濛濛細雨,細雨化成濃霧,似乎將山峰圍上了一層模糊昏暈的外殼。傳說中的玉龍雪山就巍然屹立在我的身旁,分明已經感覺到它的存在,但眼前卻是霧茫茫的一片,我什么也看不到。什么叫隨遇而安?什么叫正確面對?就在這霎間,我都領悟了。
從玉龍雪山下來,揮灑去心中的遺憾,我們直接去了山腳下的藍月谷。雨中,我站在木橋上眺望。遠處烏云密布,如暮色蒼穹;山上霧氣茫茫,氤氳繚繞。一泓碧水靜臥于幽深的山谷間,遠看似一輪藍色的月牙兒。樹木郁郁蔥蔥,清泉長流不息。溪水從上流下,有靜有動,靜的是潭,動的是瀑。兩道瀑布之間,水流相對靜止處就是藍色的深潭。水自上而下有層層石階,溪水緩緩而下,流至石階處,形成瀑布。這樣的瀑布一共有三道,每一道瀑布的趣味各不相同,任由我們變換著角度來觀賞。
雨,滴滴答答,沒有停息的意思。雨中,我們來到了麗江古城——一個“家家門前繞水流,戶戶垂楊賽江南”的地方。江南的古鎮,我非常熟悉。周莊、烏鎮、南潯,共同特點就是臨河而居,與水為伴。鎮中間的一條小河,如同玉帶,給小鎮帶來的靈氣,帶走了灰塵。而麗江古城則有點不同,它是街道,倒像個大的廣場,或者說像個村莊,更像一個大的商貿中心。街道依山勢而建,順水而設。一條曲折蜿蜒的水圳,如同幼小孩童離不開媽媽,總是纏繞著兩旁的街坊。
雨越下越大,我們弄不清古城有多大,沿街有多長。然而天上下雨,雨中觀城,倒是別有一番趣味。怕迷路,我們在一家賣糕點的店前停了下來,我用10元錢買了三塊玫瑰鮮花餅,與店中老板娘閑聊起來。她看上去六十多歲,很和氣,搬出兩個小木凳讓我們小憩片刻。她拿出一張古城地圖指示給我看,讓我知道我所處的位置還在古城北面的一個角落里。然后,她教我一招,沿著水圳水流的方向行走,永遠不會迷路。
青石板路,楊柳樹旁,兩旁店鋪鱗次櫛比;青瓦白墻,紅門紫廊,門前桌椅雅觀別致。走在那里,宛如穿越了時空隧道,恍如隔世,回到了遠古的街坊。沿著水流的方向,我們找到了四方街,找到了木府——電視連續劇《木府風云》拍攝的地方。我們又來到了古樓的最高處,鳥瞰古城全景。雨中麗江,仿佛浸泡在水中被清洗得干干凈凈,它美若仙境,似帶水的明珠,似透明的寶玉,它就是西方的極樂世界!
我腳上的鞋子滲進雨水,索性無所顧忌地在水中踩踏。我們從下午三點,走到晚上六點,從大雨滂沱走到中雨淋漓,從細雨飄零走到雨點漸止。
行走在古街上,偶爾會傳來幾聲悅耳的輕音樂,還有那斷斷續續唱歌聲,那是從店鋪樓上的音樂休閑吧里傳出來的。此時,心中不由生起一種沖動,想踩著樓梯走上去坐上片刻,輕哼一曲,或者,喝一杯咖啡……
雨中麗江,一座雪山,一彎春水,一座古城;雨中麗江,我在感受古城生活輕松的慢節拍,欣賞自然風光美麗的原生態,體會柔軟時光帶來的舒爽感;雨中麗江,似乎還在期待一場溫馨浪漫的“艷遇”。
雨中麗江,像一個晶瑩剔透的明珠,透明、靚麗、潤滑;雨中麗江,仿佛是一位羞羞答答的少女,靦腆、甜美、水靈;雨中麗江,如同一朵綻放的鮮花,鮮艷、奪目、嬌艷。
四、石林驚艷
沒去石林之前,朋友告訴我,石林是天下第一奇觀,值得一看。我當時還不信,不就幾塊石頭嘛,能搞出什么名堂?
當大巴汽車剛剛駛入昆明東南部遠郊縣境內的石林風景區時,遠遠地,我看見一柱柱拔地而起的石頭高聳林立在山地上,突兀崢嶸,形狀各異,等我拿出相機,那景色已一閃而過。
石林游覽區以李子營石林為主,面積約12平方公里,主要是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等。一路緊跟導游,我們穿行在壁峰之間,我在一個湖池邊停住腳步。一汪碧綠清澈的湖水,那平靜的、玻璃似的湖面上,豎立著一排排像樹木那樣筆直的巖石,猶如黑色森林,美得清雅,美得秀麗,美得莊嚴。
往里走,就是絕妙的大石林景區。一排排石柱、石峰千姿百態,爭奇斗艷,它們連成一片變成了石壁,中間還有一條條橫的斷裂,上面的石峰似乎是獨立搭上去的一塊尖石,仿佛隨時都有掉落的危險,讓人覺得既驚險又神奇。我佇立在一座刻有“石林”的壁峰前,舉頭仰望,一柱柱巨石高聳挺立,危峰聳峙。遠處山峰上筑有一亭,它高高地屹立在石峰之間,仿佛在與那些奇石異峰媲美。
這樣奇特的景象是怎么形成的呢?原來這一帶曾經是海洋,它是喀斯特地貌,即可溶性巖石。石灰巖受水的溶解而發生溶蝕、沉淀、崩塌、陷落、堆積等現象,留下無數的溶溝和溶柱。這里的地殼不斷上升和長時間的積淀,滄海逐漸變為陸地,經歷了億萬年的烈日灼烤和雨水沖蝕、風化、地震,就留下了石林、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異的龍潭,眾多的湖泊等,成為了現在的這一片猶如莽莽蒼蒼的黑森林,“石林”的名字也由此得來。
石林的石頭姿態萬千,千奇百怪,有似人物的、動物的、植物的,表情豐富,形態逼真。一路觀賞,我們看到有孔雀梳翅、貓與老鼠,母子偕游、雨后春筍、蘑菇、唐僧石、悟空石等無數像生石,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在小石林風景處的一個圓形水池邊,挺立著一尊傳說中的的阿詩瑪石柱,頎長的身材,肩膀上背著一個背簍,峰頂上的一塊圓石就是阿詩瑪的頭顱。她昂首挺胸,臉帶微笑,深情地眺望著遠方,也許,她在期盼心中的阿黑哥歸來……
億萬年的滄海桑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此壯闊的石林海洋,一柱柱,一座座,一片片的灰黑色石峰、石柱巍然屹立,縱橫交錯,這壯麗奇景,讓我驚嘆、讓我驚艷。
當我們正陶醉于神奇美妙的石林勝景時,卻發生了一段不愉快的插曲。由于景區人多擁擠,相互間難免摩擦相撞,我們團的一位女同伴與一位正在拍照的女游客相撞了一下,女游客失手,相機掉落在地,我們同伴下意識地一聲對不起。那人一把抓住我們同伴的背包,要求陪她相機。我那同伴看她這么野蠻兇狠,讓她先放手再協商。那女游客橫眉豎眼,一副潑婦的兇悍相,死死拽住的手哪里肯放。僵持不下,我們叫了景區保安來處理糾紛。當時,我那同伴實在可憐,哭著向保安表示,我可以陪她相機,但她必須向我道歉。此事最后以兩個人對換相機而告終。
出門在外,哪能沒有一點意外的閃失呢?其實是很簡單的一點事兒,那女游客竟以如此野蠻的方式來處理此事,況且是在美麗的風景點,這讓我在天下奇觀石林遇見了另一種“驚艷”。這真是,石林有奇觀,人間有萬象。山有奇山,石有怪石,人有百樣。
石林驚艷,也給了我啟發。你看那石林里的每一石塊、石柱、石峰,都是那么的怪異,那么的奇丑。有的聳立在那里,看上去似乎還很危險,但是,它們組合在一起,竟成了蔚為壯觀的天下第一奇觀。石林,也正因為它的奇,吸引無數游客接踵而至。石頭本來以樸實為美,堅硬為用,但這并不引起人們的賞識,似乎只有那些千奇百怪,百無一用的怪石,才能引起人們的重視,贏得大家的賞識。似乎越是怪石,越是奇石,人們卻越是喜歡,越是贊美。不由地聯想到賈平凹的《丑石》“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還有龔自珍的《病梅館記》,人們欣賞梅花“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似乎喜歡的都是病梅,喜歡的都是不能健康生長的梅花。
這就奇怪了,人們為什么喜歡奇石、病梅?是大家的欣賞觀生病了?還是怪丑的石頭和病態的花草更值得關愛和憐憫?抑或是人們覺得怪石和病梅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或許是石林驚艷,讓我思考得更多。
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如此美麗的景象賦予了彩云之南這片土地。這里四季如春,山川秀麗。這里是云的世界,花的海洋,茶的王國,藥的天府,玉的源頭。來過云南,才知道云南的美,是神奇的美,是看不夠的美,是忘不了的美,是唱不完的美。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