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唐僧的哭,我們自然就會想到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善于苦鼻涕流眼淚的劉備,劉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善哭的頂級大師。在劉備從政幾十年的生涯里,可謂生命不息,哭聲不斷,流淚不止,以至于人們說他的江山是哭來的。且看劉備到東吳成親,那一段哭就非常精彩:
卻說趙云與五百軍在東府前住,終日無事,只去城外射箭走馬。看看年終。云猛省:
“孔明分付三個錦囊與我,教我一到南徐,開第一個;住到年終,開第二個;臨到危急無路之時,開第三個;于內有神出鬼沒之計,可保主公回家。此時歲已將終,主公貪戀女色,并不見面,何不拆開第二個錦囊,看計而行?”遂拆開視之。即日徑到府堂,云佯作失驚之狀曰:“今早孔明使人來報,說曹操要報赤壁鏖兵之恨,起精兵五十萬,殺奔荊州,甚是危急,請主公便回。”玄德隨入見孫夫人,暗暗垂淚。孫夫人曰:“丈夫何故煩惱?”玄德曰:“念備一身飄蕩異鄉,生不能侍奉二親,又不能祭祀宗祖,乃大逆不孝也。今歲旦在邇,使備悒怏不已。”孫夫人曰:“你休瞞我,我已聽知了也!方才趙子龍報說荊州危急,你欲還鄉,故推此意。”玄德跪而告曰:“夫人既知,備安敢相瞞。備欲不去,使荊州有失,被天下人恥笑;欲去,又舍不得夫人;因此煩惱……”言畢,淚如雨下。孫夫人勸曰:“丈夫休得煩惱。妾當苦告母親,必放妾與君同去。”
劉備的一生哭了多少次,沒有人能說清楚,只知道他從老家開始哭,徐州、荊州、益州一路哭過來,哭一場換一個地方,哭暈了對手,哭來了朋友,哭出了地盤,哭上了神壇,硬是哭成了皇帝。
劉備的哭已經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高超的技巧,高明的策略。他把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給哭富于了新的含義,給哭帶來了無限的魅力,因此,毫不夸張的說,劉備是中國的第一哭。
劉備的軍師諸葛亮的哭,也非常經典。揮淚斬馬謖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馬謖是他殺的,卻還表現出痛心疾首的樣子。孔明的流淚是給別人看的,是表達自己的無奈,是用來掩蓋自己用人的失誤。
還有一次是為了悼念周瑜,哭得是那樣的動容,那樣的傷心欲絕。孔明哭得天昏地暗,東吳是三軍流淚,而自己則心花怒放,心滿意足。
《三國演義》是這樣描寫的:孔明徑至柴桑,魯肅以禮迎接。周瑜部將皆欲殺孔明,因見趙云帶劍相隨,不敢下手。
孔明教設祭物于靈前,親自奠酒,跪于地下,讀祭文曰:“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孔明祭畢,伏地大哭,淚如涌泉,哀慟不已。眾將nbsp;相謂曰:“人盡道公瑾與孔明不睦,今觀其祭奠之情,人皆虛言也。”魯肅見孔明如此悲nbsp;切,亦為感傷,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后人有詩嘆曰:“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
再說曹操,三國第一牛人!說他英雄也好,奸雄也罷,那“哭功”絲毫不比劉備差!
就拿“哭典韋”那一場來說吧,不小心被張繡陰了一把,損兵折將,還搭上了長子、愛侄,確實夠慘的!于是,曹操哭了,但他不為別人哭,單單只為猛將典韋哭,他這一哭不要緊,結果是:一個典韋倒下了,千萬個“典韋”站出來了!幾滴眼淚換來一群死黨,這買賣太值了!
曹操的哭告訴我們:三國什么最貴?是謀略家政治家的眼淚!
小霸王孫堅,想混出個模樣來,可是沒有本錢,怎么辦?只好硬著頭皮向袁術哭。反正眼淚不花錢,哭之即來,揮之即去,不哭白不哭,但是,哭了可不白哭!借了老板的錢,炒老板的魷魚。他的第一桶金就這樣哭出來的。
申包胥、唐僧、劉備、諸葛亮、曹操、宋江等人的哭構成了中國豐富的哭文化。在這豐富的哭文化寶庫里,很多人對哭是很有研究的(我們這里沒有研究女同胞的哭),有關哭得文字也很多,如哭、嚎、啕、啼、泣、咽哽、抽泣等等。他們常常哭死人給活人看,哭仇人給朋友看,哭家人給外人看,哭士兵給將軍看……
有時百姓也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和心聲,如孟姜女哭倒長城、竇娥夏天哭出雪等等。
就是流淚觀,也有很多的表述。什么男兒有淚不輕彈;英雄流血不流淚等等。
我們是一個很講面子的民族,美國蘭德公司曾經是這看待中國人的面子,“大多數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學到過什么是體面和尊敬的生活意義。中國人普遍不懂得如何為了個人和社會的福址去進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潛意識里,中國人視他們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從而獲得別人的認知。這樣一來,一個人就會對“保有面子”這樣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滿足。“面子”是中國人心理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它已經成為了中國人難以克服的障礙,阻礙中國人接受真理并嘗試富有意義的生活”
哭本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可見大人物的哭,是需要勇氣和心機的。
縱觀中國的歷史,凡是大人物都有一個共同點——會哭。都會善于拿眼淚來煽情,這是因為中國人最講感情的,是最容易受淚水感動的。
縱觀中國的哭文化,有一個突出的特點:
小人物是哭得傷心,大人物是哭得用心;
小人物是哭的動情,大人物是哭的理智;
小人物是流血不流淚,大人物是流淚不流血;
小人物是哭給自己看的,大人物是哭給別人看的。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