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死后,誰來接他的班?
很多人可能會說,是司馬昭。對不起,答錯了。
司馬懿是個高產的父親,他總共有九個兒子,其中最出名的,是長子司馬師和次子司馬昭。兄弟兩人里面,又屬司馬昭的知名度更高一些。知名的原因,無非是因為那句為人熟知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懿晚年的時候,曹魏的大權已經基本落在他的手里,他死后,繼承他的遺志,為司馬氏篡奪曹魏的江山鋪平道路的,是長子司馬師。在司馬懿和司馬昭兩人中間,司馬師所起的,主要是一個過渡的作用。、
可是這并不耽誤司馬師這位司馬懿最得意的兒子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司馬氏和曹魏的對立,到了司馬師這里,變得更加激化。
司馬師字子元,《晉書?景帝紀》里描述他的樣貌與氣度,用了這樣的語言,叫做:“雅有風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譽,與夏侯玄、何晏齊名。”何晏這個人,我們在《始移魏祚》中已經提到過了。從前他就經常對人說:“將來能夠成就一番大業的,非司馬子元莫屬。”可是后來何晏擁護曹爽,意圖篡位,結果事敗被殺,正是死在司馬師他們爺兒倆手中。若他料到自己日后會落到這般下場,當初可能就不會說那句話了。
正如《晉書?景帝紀》中所說的那樣,“沉毅”正是司馬師最為顯著的特點。魏齊王景初年間,他被拜為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司馬師兵權在握,成為他老子司馬懿的左膀右臂。后來的事情,讀過第一篇的朋友已經知道了,司馬懿告病還家,其實卻想找個機會滅掉曹爽。他躲在家里,整日整日地秘密謀劃,而那個唯一得到他的信任,在一邊給他獻計獻策的人,就是司馬師。一直到這爺倆兒把行動的計劃擬好了,司馬懿才將此事告訴小兒子司馬昭。按照計劃,第二天就要采取行動了。當天夜里,司馬懿派人分別去觀察兩個兒子的表現。手下回來稟報說,司馬師躺在床上,睡得“呼呼”的,跟平時沒啥兩樣兒;司馬昭卻在床上翻來覆去,抓耳撓腮的,一宿基本沒睡。到了早晨,司馬懿去巡查時,發現司馬師手下的兵士們軍陣嚴整,鎮靜自若。司馬懿對他非常欣賞,對人說道:“你別說,我這個兒子,還真行哩。”
司馬師這樣的人,用我們現在的觀點來看,就是那種心理素質特好,遇到天大的事兒也照吃照睡的那種。在這一點上,他跟幾十年后東晉的名相謝安倒是頗有相似之處。不過呢,謝安的鎮定自若,里頭演戲的成分還要多些,因此相比之下,還是司馬師的心理素質更加過硬一些。其實在這次行動展開之前,司馬師就偷偷地蓄養著數千名敢死之士。這些人平時散居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沒有任何人知道他們是司馬師的私人。后來到了要誅殺曹爽的時候,司馬師命令他們緊急集合,聽候調遣,于是司馬大院里里外外,如天兵天將降臨般迅速聚集起三千人的隊伍,把家里的人都看傻了,不知道這些人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曹爽被干掉以后,司馬師因功被封為長樂鄉侯,享受食邑千戶,隨后又被加為衛將軍。司馬懿死后,司馬師以撫軍大將軍的身份輔政。魏齊王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司馬師遷大將軍,加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那是不打折扣的大權獨攬,權傾朝野。
司馬師的權勢煊天,招來了魏國君臣的深深憂慮。正元元年(公元254年)春正月,魏齊王曹芳與中書令李豐、光祿大夫張緝、黃門監蘇鑠、永寧署令樂敦、冗從仆射劉寶賢等人密謀,打算讓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馬師的位置,從而把司馬師的權力奪走。可是司馬師的眼線遍布朝野,這種事兒,哪能瞞得過他呢?他派手下王羨駕著車子去接李豐,請他到自己府上一敘。李豐知道司馬師的厲害,不敢推脫,只好坐上王羨的車子來見。剛一見面,司馬師就把他批頭蓋臉地數落一通,罵他蠱惑君王,陷害大臣。這下,李豐知道他們的密謀泄露了。他曉得司馬家的人全都心黑手狠,自己這回斷沒有幸免的可能,于是把心一橫,心說干脆死前我也過把癮吧,于是就扯高了嗓門,大罵司馬師狼子野心,意圖謀逆。司馬師大怒,下令把李豐處死。司馬師處死李豐的手段比較特別,沒有一刀把他喀嚓了事,而是找了幾個力氣大的手下,讓他們拿著刀柄,一下一下把李豐給活活砸死。這種死法實在痛苦。這樣看來,司馬師真的沒有白白領受他老子的教誨。
把李豐弄死以后,司馬師又下令逮捕夏侯玄、張緝等人。抓住以后,殺了他們不說,還順便滅了人家的三族。隨后,司馬師勒令皇帝廢掉先前曾經對他們的密謀表示過支持的皇后張氏,又逼迫皇帝下了一道詔書,盛贊他司馬師誅殺奸臣的功勞。
打算廢除司馬師的密謀,魏齊王曹芳其實也是參與其中的,親眼看到自己的一干黨羽逐個兒被殺,他本人也是時刻感到深深的不安,生怕司馬師下一個就要拿自己開刀。他的憂慮很快就得到了應驗。經過這件事,司馬師也感覺這位魏齊王已經不甘于被他掌控了,他心想,這一回要不是自己眼線多,見機快,說不定還真被他們算計了。這可太危險了。想到這兒,司馬師已經有廢掉魏齊王的心思。不過皇帝的廢立,由他這樣一個做大臣的來定,名義上說不過去。司馬師眼睛一轉,把那位可愛的永寧太后給想起來了。
這位太后,我們在上一篇文章里已經提到過了,司馬懿殺曹爽時,就曾經借她的名義發過號令。其實,永寧太后就是個擺設,她能作得了什么主呢,大權都在司馬師手里哪,人家說啥,她就聽啥唄。于是當年九月,太后下詔說:“皇帝呢,按說年齡也不小了,可還是不肯親理政事,成天就知道在內宮跟一群女人廝混,要不然就是跟一群倡優打打鬧鬧。這還不算,他還把自己的姐姐妹妹們留在內房,**,不成個體統。再加上他信用小人,疏遠大臣,長此以往,將會危害社稷的。國家大事不可以托付給這樣不象話的皇帝!”
上面這番話,其實都是司馬師事先編好了的,只不過是借太后的名義說出來而已。可是等到太后把這篇公告講完了,司馬師倒假模假樣地把群臣召集在一起,流著眼淚甩著鼻涕地說道:“真沒想到太后如此絕情,竟然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可她畢竟是太后,德高望重啊,她說的話,我不好不聽喲。大家覺得該怎樣處理呢?”那群大臣們誰也不傻,他們心里都清楚這是怎么回事,于是跟事先排練好了似地齊聲說道:“伊尹為了使商朝安定,放逐了太甲;霍光為了漢朝的穩固,廢掉了昌邑。他們當年所做的事,就是您司馬公當今要做的事。所以啊,您說咋辦就咋辦,咱們惟命是從。”
看到大家這樣的反應,司馬師又裝模作樣地說道:“各位都是社稷重臣,國家以后的發展可都靠各位哩,你們哪能這么謙虛呢?哪能我說咋樣就咋樣呢?”群臣趕緊表示,“這不是謙虛,實在是因為對司馬公的仰慕如綿綿青山,滔滔江水。所以啊,您就拿個主意得了,我們一定支持。”司馬師這才萬般無奈地跟那群公卿們一同去奏告太后,說他們打算收回皇帝的璽綬,讓皇帝回到他的封地,仍舊做他的齊王去。太后能說什么呢,只有對此表示贊同。于是司馬師命人把皇帝弄上小車,自己率領群臣一路跟從。
送到西掖門(皇宮正門西邊的邊門)的時候,司馬師用他那演員的天賦催出一臉的淚花兒來,對齊王說道:“先父司馬公大人曾經得到過數代魏帝的恩寵,先帝去世前,把您托付給先父,而先父臨死時又把您托付給我,囑我對您好生照料。現在弄成這個樣子,我對不住先帝,對不住先父,也對不住您啊!我做人好失敗啊!可是呢,盡管如此,為了社稷大業,為了群臣和百姓,我也只好委屈您了,你一定不可以恨我喲。”說完后又囑咐使者一路上好好護衛,務必保護齊王周全。
回宮之后,司馬師下令把最受魏齊王寵信的郭懷、袁信等人通通逮起來喀嚓掉,然后就開始跟群臣商量該立誰為新皇帝。司馬師的意思,是想擁立彭城王曹據為魏帝。這個曹據輩份兒很高,他是曹操的兒子,算起來還是魏齊王曹芳爺爺一輩兒的呢。在古代那個醫療條件下,他居然能頑強地活到那個時候,實在不容易。司馬師之所以會挑中這個人,他心里其實是有塊小算盤的。照他的打算,曹據這老家伙即位不用多久,估計就得歸西,到時候就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把曹家的天下搶過來,自己做皇帝。再說人上了年紀啊,腦子就容易犯糊涂。說不定不用等到他死,就可以讓他把位置禪讓給自己,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反正,推舉此人做皇帝,對司馬師自己而言,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啦。
主意一定,司馬師就領著群臣去奏報太后。出他意料的是,太后在這件事上跟他有不同意見了。剛才介紹過,彭城王曹據是魏太祖曹操的兒子,算起來,他還是魏明帝曹睿的叔叔輩,魏齊王曹芳的爺爺輩兒呢。這樣一來,長幼次序可就太亂了,不符合皇位繼承的常規啊。這時候,明帝有個弟弟,被封為東海定王,名叫曹霖的,他提出來說,是不是可以考慮立他的兒子高貴鄉公曹髦為帝,這樣從輩份角度看,還是比較合適的。這個提議讓司馬師感覺非常不爽,他立即對此表示反對,可是太后這一回一反常態,她贊同曹霖的提議,而且表現得非常堅決。司馬師不想在這件事上表現得太過分,于是只好服從太后的決定,派人去迎接高貴鄉公,立他為新皇帝,改年號為正元。
這個高貴鄉公曹髦,被立為皇帝時才十三歲,還只是個孩子。在此之前,這位皇室子弟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享不盡的清福,可是某天突然被人拽到京里,給套上龍袍,按上龍椅,不許干這,不許干那,真是一肚子委屈。既然有情緒,難免會表現出來,因此在排練受璽儀式的時候,他懶懶散散的,神情舉止頗不莊重,司馬師聽說后很不爽,把他狠狠地教訓了一頓。曹髦到這時才知道,做皇帝,不自由還在其次,關鍵自己這皇帝的身份啊,其實就是虛的。這個名叫司馬師的人,他才是真正的老大。為了表示對司馬師的恭敬和順從,曹髦下了一道詔書,好話說盡,將司馬師大夸特夸。皇帝倒過來拍大臣的馬屁,實在罕見,到了這時,曹家的威風已經消失殆盡了。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