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越來多的人喜歡旅游,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各種各樣的方式旅游。西安老孫夫妻倆駕著房車,歷時86天,自駕旅游了八個省,回憶起來滿滿地全是幸福;湖北90后樊暢,從江南水鄉出發,到尼泊爾,出游了200多天,搭車248輛,徒步1500公里;六旬夫婦張廣柱和妻子王鐘津,賣房游世界,從2008年開始,三年時間,自助游覽了歐州、北美、南美數十個國家,在環球旅行中,他們找到了戀愛的感覺……
越來越多的人走出了國門,那么,國人的旅游素質提高了沒有?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的兩則游客在埃及神廟及武當山涂鴉“到此一游”事件,引起我的深思,隨之而來的是對旅游境界的思考。
什么是旅游?從旅游的字義上來理解,“旅”是外出,“游”是游玩,二者合起來就是外出游玩。什么是境界?境界是指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水平的程度,屬精神范疇。那么顧名思義,旅游的境界,就是人們外出游玩的思想覺悟和修養水平的程度和層次。
一個人對事物認識達到什么樣的境界,要看他對事物的認識程度和自身的精神修養狀況,任何人對事物的看法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人的旅游境界是不同層次的,也是動態向上的。
有人把旅游的境界歸納為:第一感知境界——重在快樂刺激;第二心知境界——重在心智的成長;第三天地境界——重在天地交融。網上還把旅游三種境界歸納為購物旅游、觀光旅游,度假旅游,等等這些說法,眾說紛紜,似乎都不無道理,但又似乎有點混淆。
隨著旅游業的火爆發展,旅游的內容層出不窮,如綠色旅游、溫泉旅游、美食旅游、探險旅游、購房旅游、拜佛旅游等各類主題旅游,正顯示出旅游的深度、廣度和力度。隨著旅游內容的多樣化,人們對旅游的認識也在與時俱進。從旅游的內容來看,實際上是包括了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范疇,但境界只是屬于精神范疇的。所以,我們既然討論旅游的境界,就應該摒棄旅游物質方面的因素,譬如購物旅游、商務活動等。從旅游的精神范疇來分析旅游的境界,那么就可以十分清楚地來確定它的層次了。
說到旅游境界的層次,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詩人李白。李白的一生游遍半個中國,他對著山水吟、詠、嘆不輟,借山水抒情、借山水暢懷,借山水解憂,可以說他的一生是在兩次游歷中度過的,也是創作的一生。李白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個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筆下的山水丘壑也無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李白的詩歌體現出他旅游審美的境界。第一層是悅耳悅目的體游之境,如他的《登廬山五老峰》;第二層是悅心悅意的神游之境,最有代表性的詩是《夢游天姥吟留別》;第三層是悅志悅神的醉游之境,最有代表性的詩是《將進酒》。李白的從體游——神游——醉游,是漸次遞進,逐步深入的過程,通過這個游歷過程,李白內心的真情實感越來越暢達,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可謂“天下第一游人”,他從二十二歲起開始了游歷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間,他先后四次進行了長距離的跋涉,足跡遍及十九個省、市、自治區。他的游歷生活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紀游準備階段,重點放在研讀祖國的地理文化遺產,并憑興趣游覽太湖、泰山等地,沒有留下游記;第二階段為紀游的前段,游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臺、華山、恒山諸名山,但游記僅寫了一卷;第三階段為紀游的后段,游覽了浙江、江蘇、湖廣、云貴等江南大山巨川,寫下了九卷游記。徐霞客的游歷,并不是單純為了尋奇訪勝,更重要的是他在無限廣闊、深邃的大自然懷抱中,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尋找大自然的規律。徐霞客游歷一生,完成了60萬字的《徐霞客游記》。
旅游,就是人短時間離開人與人密集交流的空間,來到人與自然密集交流的空間。現代工業文明給人們帶來了嘈雜與污濁,世俗壓抑和桎梏,使人們重新認識到,大自然是淳樸、安靜、和諧的,是人們“放心”的地方,人只有融入自然,才能找到迷失的自我,才能恢復人的本來面目。
近幾年來,我越來越癡迷于旅游。當我走進大自然,那種飄逸、安然、輕松、愉悅的心情無與倫比。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海邊,緩緩地攀登大山,輕輕地撫摸花草,深深地呼吸空氣……原來大自然是如此的美妙,它對人有慰藉、安撫、過濾、恢復功能。仿佛青山綠水,白云藍天,蒼松牡丹,白雪狂風,驕陽明月會告訴你,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將到哪里去。
我的旅游歷程,也經歷了三個過程。最初的旅游是走馬觀花型,沒有去過的地方總想著要游覽一番,一路上拍幾張照片,表示已經到此一游。旅游回來,除了累沒有留下什么感覺。第二個過程是細嚼慢咽型,慢慢地地觀賞山水風景,觀賞人文景觀,回來后靜靜地回憶,有時寫上一篇贊美風景的游記。第三個過程是融為一體型,完完全全地把自己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成為大自然的一分子,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在山水間感悟人生,品味生活。
《金剛經》里有段佛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是人生的三重境界,也涵蓋了旅游的三層境界。一般人游山玩水,看到山就是山,看到水就是水,游過且過,也不會多思考什么。漸漸地,人們在旅游的時候開始關注當地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景觀,這時候,眼前的山水不僅僅是山水,仿佛已經升騰為一種文化,一段歷史。于是,人們感之,嘆之,這是旅游的第二層境界。人們游歷在山水之間,感過嘆過之后,頓升對大自然無限的敬畏,眼前的山還是山,水還是水,把自己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融入自然。這就是旅游的第三層境界。
朋友,當你帶上你的心上路的時候,你會融入到大自然中,感悟蒼生、感受生命。此時,你會升騰起強烈地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心會與天地日月同喜悲,內心是如此地豐富、寧靜、祥和,靈魂因此得到了升華。也許,這就是旅游的最佳境界!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