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回的《西游記》記述了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故事里的唐僧手無縛**之力,辨別不了人妖鬼怪,分不清善良和邪惡,遇事拿不出主見,卻是西天取經的領隊,得到的是如來的真經,修的是正果。這便是唐僧現象。
唐僧現象看起來好像是“無能者為帥,善戰者無功”。其實認真分析唐僧所率領的這個團隊,就可以看出,唐僧雖然沒有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那樣與妖魔作斗爭的能力和智慧,但他所具備的優勢,恰恰又是他三個徒弟所不具備的。
唐僧他具有很強的凝聚力,組織力和號召力,他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堅定不移毫不動搖,更為重要的是他具有慧眼識人和用人的能力。
唐僧師徒四人在過了凌云渡以后,師徒之間說了一段話,意味深長,耐人尋味的話:三**方才省悟,急轉身,反謝了三個徒弟。行者道:“兩不相謝,彼此皆扶持也。我等虧師父解脫,借門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師父也**我等保護,秉教伽持,喜脫了凡胎。師父,你看這面前花**松篁,鸞鳳鶴鹿之勝境,比那妖邪顯化之處,孰美孰惡?何善何兇?”三**稱謝不已。
唐僧的成功關鍵在于識人用人。可謂是識人準確,用人所長。三個徒弟從風格上看,是不同類型的,孫悟空是事業型的,有能力,有勇氣,有闖勁,不畏艱難,嫉惡如仇。他大智大勇,敢于向一切邪惡勢力作斗爭。正是有他的鼎力相助,才使得這個團隊排除萬難最終**到勝利的彼岸。
豬八戒是**際型的,他有能力,有朝氣,充滿活力。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遇到多大的困難,他始終保持樂觀的**神狀態。他**神飽滿,斗志昂揚,善待唐僧,忠于團隊,不缺幽默和滑稽。
沙僧是穩健型的,對人誠懇,與人為善,遇事不慌,處世沉穩,忠實的執行唐僧的意圖。在西天取經的艱難旅途中,任勞任怨,無怨無悔。
就是在選擇運載工具上,唐僧也是認真對待的。白龍馬跟隨唐僧,是負重拼搏,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關鍵的時刻向豬八戒出謀劃策,挽救了唐僧的**命,可謂功不可滅。
在沒有跟隨唐僧之前,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三人的經歷,都張顯的清清楚楚,幾乎是壞名遠揚,臭名昭著。
孫悟空目無**紀,自持才高藝強,占山為王,自封為“齊天大圣”。玉皇大帝派大臣調查,為了安定,決定不以武力**,采用招安的手段,封其為弼馬溫。孫悟空當了弼馬溫后,工作認真負責,把玉皇大帝的馬養的既壯又肥,可是根本得不到玉皇大帝的重用。后來知道弼馬溫根本是不流的小官,一氣之下,回到了花果山。玉皇大帝又第二次招安,乃封為齊天大圣,負責管理蟠桃園。
王母娘娘每年都要利用蟠桃會,對外加強聯絡,對內籠絡玉皇大帝手下各大臣,應該說是玉皇大帝的好賢內助。
但她卻有眼不識金鑲玉,根本看不起孫悟空,也沒拿孫悟空放在眼里,自然蟠桃會也就不會邀請孫悟空參加。本來是一個籠絡大臣,融洽君臣關系的宴會,卻因漏請了孫悟空,而成為惹禍的鬧劇,最終引起了孫悟空大鬧天空。
孫悟空因大鬧天空,后被如來佛主用計,壓在五行山下,永世不得翻身。
豬八戒原是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帥,因參加蟠桃會,貪杯戀酒,喝得酩酊大醉,因酒作亂,調戲嫦娥,被玉皇大帝判了死刑,實行斬首,被太白金星說情,才免于一死,貶下凡界。
沙僧曾經是玉皇大帝的卷簾大將,也是因為參加蟠桃大會,不慎打破玉玻璃盞,玉皇大帝一怒之下,判為死刑,后因赤腳大天仙說情,這才免于一死,貶下沙河。
孫悟空是無樂生怒,豬八戒和沙僧是樂極生悲,因小失大,犯小錯而受重刑。
可以說這三人的錯誤也好,**也罷,唐僧應該是了如指掌。但他沒有因為他們的錯誤而拒之門外,而是慧眼識人,不僅是看到他們的缺點,而且也看到了他們的優點,不僅看到了他們的本領,而且也看到了他們的本質。
盡管這三人本質是好的,雖然皈依了佛門,但是唐僧還是保留了對他們控制的殺手锏。可見教育有方也好,領導有術也好,如果沒有控制孫悟空的緊箍咒,可能也會出現意外情況。
談到了唐僧現象,就會使人想到齊桓公現象。
齊桓公是早在12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君,在位42年,姜姓,名小白。
早期他重用管仲,成為霸主。晚期誤用三人,落了個死無葬身之地。
齊桓公和玄奘一樣,也遇到了三個人,這就是易牙、開方和豎刁。
在管仲病重的時候,齊桓公曾經向宰相管仲詢問,將來誰可以擔當大任,管仲說易牙為了滿足國君的需要,不惜殺了自己三歲兒子,以討好國君,這種做**缺乏人**,常言虎**不吃子,這種人不能擔當大任。開方本來是千乘之封的衛國太子,屈奉國君十五年,他父親去世都不回去奔喪,對自己的父親都無情無義,怎么能忠于別人?況且是千乘之封地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他能棄之而俯首國君,其欲望必然超過千乘,他所作所為不令人不寒而栗嗎?對這種野心勃勃的人,國君應該保持高度警惕。豎刁用閹割自己以**到侍侯國君的目的,這樣的人為了討好上司,而不惜損害自己的身體,從人**和常理上都講不通。這種做**一定有更深更隱蔽的目的,因此,這樣的人怎么能真心對待國君呢?
凡是違背常理,違背人**,不顧榮恥的做**,一般來說,都有非分之心,國君務必疏遠這三人,不能被他們的假相所迷惑。
應該說管仲對這三人的認識是準確的,分析的是合情合理的,說理也是有理有據的。在管仲任宰相的時候,齊桓公頭腦是清醒的,他既發揮他們的長處,又有效控制了他們膨脹的野心,根本不讓他們任何作惡的機會。讓能品償出淄水和濟水之別的易牙當御廚;讓極善阿諛奉承的豎刁**內務府總管;讓衛國公子開方為衛國使臣。
可惜的是齊桓公在他的后期,離開這三小人,就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沒有快意的奉承,聽不到吹牛拍馬的話,就好像缺少刺激,于是委以重用,結果大權旁落。以至于后來發生了“三**專權”的禍亂局面。豎刁、易牙、開方為了控制齊桓公,把王宮用高墻圍了起來,只留一個小洞,齊桓公飲食全靠太監從洞里送入,時間不久連飯也不送了,結果齊桓公在饑渴和絕望中悲慘死去。
齊桓公死后,眾公子忙于爭奪王位,直到67天后,才在老臣的建議下發喪,其時,桓公的尸首已經腐爛不堪,蟲蛆爬出戶外,惡臭難聞。
自古至今,很多的人往往會重復這樣的錯誤,這就是“齊桓公現象”。
齊桓公與唐僧相比,同樣用了三個人,但結果卻不一樣,可見唐僧比齊桓公高明的多。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