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抽象的。
它是一種心態,而不是一種狀態。
像葳蕤清風吹拂過山林,滑過緩緩流淌的小溪,追尋著光與熱,最終消散于世間一樣,孤獨的滋味靜默婉轉,難以用言語的表述。
一個人,背著雙肩包,他攀登過日落與星夜,抵達山頂,迎接初升的晨曦照耀在他年輕的臉上時,他所感受到的,是萬籟俱寂的孤獨,卻很快樂。
一個人,抱著一本書,坐在角落里,品閱書中百味,或喜或悲,情感千變萬化,卻不發一言。那是孤獨,也是孤讀,生命卻因此而沉淀,變的厚重。
一個人,在無人觀看的舞臺,一束燈光投射出孤影,不斷重復修正姿態與手勢,只為了登臺的那一刻絢爛奪目,此刻雖然孤獨,然而只因心中有了期待,他靜默而歡喜。
一個人,赤著腳,走過白日里滾燙的石地,去河邊掬一把水,澆活干枯的花朵與植物,席地而坐,聽世間的風,看世間的雨。他是孤獨,然而,世界卻在他心中。
座下侍者問佛,如何才能夠在浮華的世間,照見五蘊皆空。佛說,人在世間行走,純善的雙眼被世俗的事物遮蔽,失去本性,若想找回,則需修行。修行則有孤獨寂寞,然而他卻讓你聽見內心的聲音,故而,這便是涅槃。
大都會,燈紅酒綠,喧鬧浮華,有人恐懼一個人度過漫漫長夜的孤獨,因此呼朋引伴,買醉不歸。而每一個星光璀璨的夜晚,敢于承受孤獨的人仰首看見滿天的星光,感受自然的巋然與雄偉,他的心境自是與他人不同。浮生紙醉金迷,半夢半醒易,清醒難,然而笙歌散盡,酒醒時分,你會不會因為靈魂虛無而恐懼?
人從子宮脫出,來到這個世界,親友相伴長大,成年時遇見心愛的人,結為夫妻,彼此相伴,日復一日,度過漫漫孤獨的時刻,再后來,孩子來到世上,他看著自己孕育出的生命漸漸成長,自己也變得白發蒼蒼。晚年,親子獨立,愛人逝去,最終,這世上還是剩下了自己一個人。
孤獨,是生命的本質。人到老年,如同久經歷史的水墨畫,褪去了鮮艷粉彩,留下如蒼松古木般的本色。也如同一杯茶,被反復浸泡,遍淡,變淺,最終,只留下一絲淡淡的茶香。
生命最終浮華褪盡,一生的愛與恨都離去,天地之間,只剩下自己一人,形單影只煢煢孑立。你若懂得孤獨,享受它,品味它,便能從世間的苦中悟出不平凡的人生來。若不懂得,在前方等待的只有無數個空虛的時月。
學會享受孤獨,是每一個人的修行。
仰望先古圣賢,孔孟一生為世人所不解,孤獨一世,卻仍編撰書冊,宣揚仁愛儒術。孤獨讓他們寂寞,卻賦予了他們生命的深度,世人的朝拜,萬世流傳的美名。大唐才子,為佞臣宦官污蔑,流放謫貶,孤獨上路,卻仍高吟“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此般豪言。東坡偏安一隅,卻看破天地自然,詠嘆“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等箴言。羲之修禊蘭亭,悟道;“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醒世恒言,皆于孤獨中寫就。
所謂高處不勝寒,世人能夠仰望圣人的高度,卻無法懂得他內心的寂寞。孤獨,使他的內心寂寥,卻也成就了他。
而人在孤獨中行走,閱讀,為善,修身,養性,仿若空谷幽蘭。
別人看或不看,笑或不笑,孤獨依然停駐,一生一世。你說或不說,孤獨依然在你心里,不來不去。
世界喧囂,唯有孤獨可以讓內心平靜。紅塵俗世,孤獨卻讓你的思緒睿智而深遠。世界的孤獨,人皆有之。在歲月的罅隙間須臾時,浩浩歲月里,成長不同,品悟不同,所得不同。
曾經與家人走散,一個人,穿過喧囂的市集,穿過古街紅色的燈火,穿過暗淡無光的街道,仰望沒有月亮的天,想著回家的路途還那樣遙遠。忽然明白,人之一生,浮游之于天地也。
曾經朋友與他人嬉戲,忘記了我的存在。我轉頭看見窗外校園的景色,枝葉繁榮,花朵此刻春意盎然,然而終究凋零落土,芳香無存。忽然明白,孤獨,有時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來支撐。
在他人游戲的時刻,我坐在校園古老的圖書館中,看見陽光從枝柯里漏出,光中細碎的粉塵上下漂浮,眼睛被光刺激出了淚水。忽然明白,體驗孤獨,在我們成長的歲月里,便意味著成熟。
漫漫人生苦旅,個中滋味,難以傾訴。人的成長總伴隨著悲喜。孤獨,更是如影隨形。
而我們最終會知道,世間的孤獨,不過是自己與自己的對白,如是,我聞,安安靜靜,從從容容,然而,每一次的清談,都令你對自己生命的脈絡更清晰明確。當有一天,我們能夠站在人生的至高點來審視自己心中的孤獨,我們或許會釋懷,那些孤獨歲月里的悲喜與痛苦的涅槃。
2012年寫于北京機場。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