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旗子叫做“彩虹旗”,它是根據彩虹的主要色調所設計的多色旗。在1970年代,美國曾有人把彩虹旗用以象征國際主義以及全人類的聯合。但是到了1970年代末,彩虹旗與同性戀驕傲之間的聯系開始在美國流行。經過漫長的設計,最后彩虹旗形成了“紅、橙、黃、綠、藍、紫‘六色,象征著同性戀社區的多樣性。
隨著1969年美國”石墻暴動“開始,同志團體維權開始了嶄新的征程,其影響涉及各個方面,文學、戲劇、電影,而在電影中表現同志群體也漸漸的出現。到如今,同志電影已經形成了一個獨有的題材,各式各樣的電影也風生水起。一些只是簡單娛樂,生活百態,讓人了解這個群體;一些則深含思想,反映出這個群體的性愛、思想、掙扎、恐懼、自我認同,反映他們的與世俗的關系、在世界上的位置、與家庭的聯系等等,有著深刻的思想性,為我們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這個群體提供了一個入口。
而在這些年涌現的眾多電影里,我挑選自己喜愛的,同時也能且公正真實反映這個群體的四部影片,管中窺豹拋開偏見去了解他們真是的情感和心里世界。2005年《斷背山》(BrokebackMountain),2011年《周末時光》(Weekend),2009年《單身男子》(ASingleMan)和2009年《天佑鮑比》(PrayersForBobby)。
一、沉默的斷背山
對于2005年的美國電影界來說,有一部電影是誰都逃不了要討論的,而對于那些喜歡李安導演的眾多觀眾來說,此次他交出的這一份答卷讓所有人既好奇也期待。有一個問題直到如今都會經常聽到有人說起,他們問“李安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導演?”就一個導演所拍攝的電影來說我們經常都能把這個導演歸類。伯格曼電影里對于人精神世界和思想的探索;波蘭斯基電影中那些扭曲異化的人,那些無處不在的心理驚悚元素;吳宇森的警匪、黑幫電影;伊斯特伍德電影里的美國西部……按照通過電影來簡單的認識導演,李安確實會是一個”異類“。他曾經拍”父親三部曲“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家庭倫理的完美詮釋,他后來拍英國經典文學名著《理智與情感》,他也拍冷門的美國南北戰爭下的普通人生活《與魔鬼共騎》,他后來還拍了像《綠巨人》這樣的商業片,像搖滾史上著名的音樂節的《制造斯托克伍德》,當然還有讓他名聲鵲起的武俠片《臥虎藏龍》。觀眾不禁會好奇,這個李安還會拍出什么樣的電影,于是講述西部兩個牛仔間愛情的《斷背山》就出來了。
首先這是一部美的電影,其中的任何一個畫面都能直接用作明信片。在電影的畫面和攝影上我們不難看出東方繪畫的意境,在李安身上根深蒂固的東方文化無聲的滲進這部影片。寧靜冷峻、連綿不絕的山峰,碧藍的天空上漂浮的白云,淙淙流水,無垠的草地和消失在地平線下的夕陽……這些畫面里包含著東方繪畫(尤其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精髓,簡潔明了,氣勢內斂而張揚。這樣的景色和原本美國西部片中飛沙走石,黃沙滿地的西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在這樣的自然美景中人們也下意識的會感覺和期待著有美麗的事情發生。
在埃尼斯和杰克近二十年的情感糾葛中,我們看到一個人的人生也就這樣過去了。埃尼斯按早已經定好的計劃娶青梅竹馬的女孩為妻,杰克也依舊成了競技牛仔,娶妻生子。這兩個人獨自的故事沒有任何的精彩和波瀾之處,我們每個人幾乎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但是當他們兩人走到一起的時候故事表面雖然波瀾不驚卻讓每個人都感覺到隱匿在其下的洶涌和激烈。李安把整個故事處理的都十分的東方,中國傳統中的含蓄和欲說還休。
埃尼斯和杰克是性格完全不同的兩個男人,前者內向、不怎么說話,而后者則很健談。這原本就是一個非常合適的組合,也是一個能融洽相處的組合。他們是兩個各有所缺的個體,而對方的個性則剛好來彌補這個缺陷。在整部電影里沒有多少對話,在其后當我翻看安妮·普勞克斯原著小說的時候才發現,電影里的所有對話都是來自小說的,李安并沒有做任何的改動。安妮·普勞克斯寫于1997年的《斷背山》小說還不到兩萬字,首發于《紐約客》。整部小說的風格就好似西部本身一樣,凝練、蒼茫和悠遠,而李安在電影里也完全把小說中這樣的氣氛給營造出來了,通過畫面和音樂,更加讓人感受到在那一種原始自然間的勃勃生機和隱匿的絕望。
這是一部好似林間小溪般緩緩流淌的電影,無論是畫面還是其中的音樂,無論是埃尼斯和杰克各自的生活,還是他們之間的愛情,都是如此。而就是在這樣的緩慢年月里,他們之間的愛情卻更加的讓人感到唏噓和悲傷。因為時間會改變許多東西,讓曾經的熱情、希望和夢想都保守考驗,一些依舊,而更多地則是面目全非,而也因此曾經的那些變得美好和寶貴。
在李安回答這部電影的時候,他一直都在強調這是一部”關于愛情的電影“,只是著愛情是發生在西部的兩個男人之間,這難免就讓整個故事又多了許多被解釋的成分。這也是為什么當這部影片面世后在美國引起了那么大的影響?!眱蓚€男人之間的愛情“肯定就是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保守派和宗教人士抵制它,在美國最為保守的猶他州則直接禁止影片上映。如今,在美國已經有了11個州同性婚姻合法,但是對于有著悠久宗教傳統的美國人來說這依舊是不可原諒的。
我們如果按照導演所說的”講述愛情“來看,我們能看到愛情在兩個個體之間的不容易,但是不可回避的是這是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也因此才會衍生出更大的困難在他們之間,也才會有埃尼斯一直以來的恐懼和不安,才會有杰克對埃尼斯最后的抱怨。而說到底就是世俗的習慣和強大阻力。這幾乎成了這么多年來同志電影里所不能擺脫和一再探究的話題之一(另一主要的話題是”出柜“)。世俗的形成擁有一定的悠久歷史和眾多無論是逝去的還是活著的人來鑒定和證明,這并不是強制實行的法律,但卻有著和法律甚至是更加嚴格的約束力和控制力,這已經變成了一種野蠻且破壞力強大的”惡法“。而在這些其中還有人們的習慣,會遺傳和逐漸增強的習慣。
最后當杰克對艾尼斯說”我們本來可以很美滿地在一起!真正的他媽的美滿生活!我們本來可以有一個只屬于我們倆的地方。“時,他們已經失敗了,在強大的世俗面前屈服。埃尼斯告訴杰克自己童年時的一次經歷,父親拉著他們去看被村民暴打致死的同性戀的時候,他們也就注定了失敗的結局。埃尼斯的恐懼并不是那一段時間或會過去的,那是一種脆弱生命里的陰影。在保守的西部農場,對于這樣的一段經歷幾乎是不可磨滅性的,一個孩童在懵懂中就被用血和生死殘酷的告誡、警示,這是一種最殘酷的現實教育。它簡單而明了的告訴你,不要惹上這些,否則你的結果會和他一樣。埃尼斯自始至終都沒有逃脫過這些。
但是他卻愛杰克,在明知和自己曾經被警告的所違背,他還是不由自主的陷進去了。對此他是無能為力的,他能做的僅僅是告訴杰克”我不是queer?!八胗眠@一個表態來和自己曾經所被告誡的劃開界線,讓自己至少從心理上獲得一些安寧和接受。這不免讓人難過和心酸,按照導演所說的”愛情“故事,但是其中的兩人都要經歷比普通愛情更加艱難的抉擇和努力,而即使如此他們最后是否能收獲愛情也無從可知。
因此我們不能簡單的說這是一部”愛情“電影,我們必須在前面加上”兩個男人之間“。這是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也許在李安眼中這根本就已經是無關緊要的,但是我們卻必須正視如今的社會現實,觀眾的思想和接受程度。我們大部分人看到的就是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而讓我們忽視這一點看到更深處的愛情,那肯定是十分吃力的。
而當杰克說“如今我們只剩下斷背山,一切都建立在這上面,所有的一切”時,斷背山變成了這部戲中最大的主角。他沒有一句臺詞,卻屢屢出現,沒有一個動作卻又事事都和他有關系。但是斷背山依舊沉默,就好像所有的我們原本所期望和夢想的證明一樣,最后他都沉默。人們說“流水無情,山河沉默”。他們之間的感情沒有任何人能證明和見證,只有斷背山,但他卻是自然的一部分,聲色不動,無語無言。
二、現代人的陌生”周末“
有一種電影(或戲劇、小說)一直都是我十分迷戀的,在短暫、有限的時間內講完一個故事。三個不同時代女人的各自一天(2002《時時刻刻》);一個被關在勞改營里的男人一天(索爾仁尼琴《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陌生人之間的三天(2008《你好,再見》);一個失去愛人的大學教授最后一天(2009《單身男子》)……這樣的敘事風格和故事總是讓我感到一種滿足,對于漫長人生的一次壓縮。在這些故事里,人們似乎都在這一天明白了、完成了、看透了自己的人生,在這一個短暫的凝縮時間里折射出一生。
《周末時光》(或《周末靡情》)也是這樣的一個敘事方法,一個簡單的周末,兩天一夜,原本互不相識的兩個男人因為”一夜情“而走到一起。這樣的故事在同志群體中也許很常見,但是在其后發生的故事也許不會那么常見。因為百無聊賴,兩個男人決定把這段關系延續到周末結束,但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們流連在酒吧和臥室,喝酒喝到高,嗑藥嗑到嗨,聊聊人生談談理想,說出自己對愛情的觀點,做愛。就在短暫的周末,原本陌生的兩人之間發生了改變,但對于突如其來的改變,他們既感到興奮卻也感到不安和恐懼。
拉斯爾是一個比較沉默寡言的同志,他有一大推直人朋友。離開朋友家他到附近的酒吧找樂子,卻遇到開朗的格倫,兩人發生一夜情,第二條早上拉斯爾早起刷牙和準備好咖啡,早餐并端給臥室里的格倫。一夜情是個體陌生之間的一次偶然撞擊,之后便依舊是彼此陌生。拉斯爾和格倫在床上閑談,格倫想要錄下拉斯爾對于昨晚他們之間親密的感受。兩人百無聊賴,有一句每一句的說著,之后兩人互換電話號碼,準備下次聯系。然后接下來的兩天,他們在拉斯爾的房子里喝酒、吸毒、做愛。激進的格倫講述自己的愛情觀和婚姻觀,彼此說說對方的家庭和人生的理想,然后又是做愛。整部影片就封閉在拉斯爾在14樓的狹小的房子里,他們兩人就坐在攝像機前談話,沒有什么意外和戲劇沖突,一切就像我們平日所了解的生活一樣,毫無意外的往下進行著。這樣的緩慢生活讓人不由得產生不安和絕望,人們能夠切身的感受到那一種屬于現代人在生活里的無聊、躁動、不安和絕望感,那并不屬于是同志的拉斯爾,而是屬于每一個人的,每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里的人。
導演安德魯表示,“我想講述一個誠實、親密和真實的愛情故事,表達面對新事物、新機遇時的那種恐懼和興奮共存的狀態。我想看著這兩個人逐漸愛上對方,深深為彼此的不同而吸引,就好像他們逐漸將自己拼湊完整一樣。兩個人相互分享,真正和對方開始交往的時刻,都是我想捕捉的情緒?!?/p>
按照導演的說法,電影的主人公完全可以不是同志,但是他卻沒有這樣設定,那是應為同志的身份能更好的來反映出導演想要表達的思想。在電影里,對于同志身份,拉斯爾覺得該地調,不要張揚,不要再公共場合牽手、接吻,但是思想激進的格倫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是直人在步步緊逼著同志群體,即使他們已經出柜(向周圍人公布自己的性取向),直人也看似接受,但是在他們的習慣中卻依舊在排斥他們。格倫說”我么曾有機會補償我們自己……當你明明可以隨心所欲的時候“。這無疑是已經出柜的同志所需要面臨的一個新的問題,當人們開始接受他們(無論是表面上還是內心里),他們又該如何定義自己?無論是私底下還是公共時。他們顯然是在尋找自己在世界上所處的位置。電影里導演不止一次的反映現實社會中那些依舊對同志惡語相向的情況:樓下叫罵”queer“(帶有辱罵性),電車上年輕人對他人是同志的猜測和嘲笑……這些都顯示出外界環境看似變化,但習慣和世俗的傳統偏見依舊盛行,在這樣兩難夾擊的情況下,對于出柜的同志來說無疑是急待弄明白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樣的社會里,他們是在什么位置,又該如何重新定義自己?因為曾經的環境已經改變了,但卻并不是他們所期望的那樣改變。這也就是導演所想探討的,出柜之后,他們是怎么樣對待愛情、對待性愛的。導演挖掘同志們更敏感的方面,尤其是他們對于與眾不同、無法融入的回應。當社會進步,隨之而來產生的新的憂慮又該如何面對?怎樣解決?這也是電影所帶給觀眾的問題之一。
但是這部電影也可以像《斷背山》那樣簡單的理解為一部兩個人墜入情網的故事,探討人們之間性欲和感情。而在兩位主演在接受采訪,是否因為同志角色而感到困擾的時候,他們的回答很有意思,而我們也似乎是在那里聽說過。扮演拉斯爾的演員說”就是一個男人戀愛了,而對象碰巧是另外一個男人罷了。就是很正常的兩人相愛,沒有偏見、沒有爭議?!鞍缪莞駛惖难輪T說”只要你不去考慮這是兩個男人,影片中表現出來的一切都是很正常的。“導演只是用同志這個群體來探討自己的思想,對于主人公是同志的這個身份,只會讓原本探討的問題更加的深入,而不會因為這個身份有任何的煩惱。
當他們最后站在火車站臺上的時候,你不能否認這個簡單的周末沒有改變他們之間什么。格倫說”你混蛋,來這里做什么?“的時候一直揉著眼睛。這個周末讓他們兩人之間產生好感,甚至是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的感情,但是他們依舊按照現實本來應該進行的樣子,各奔東西。這不得不讓人感到難過,原本都是陌生人,簡單的一個周末讓誰都不敢肯定這突如其來的發展會走向何方,在面對這樣新事物的時候興奮最終被不安和恐懼代替。他們沒有確定感,不知道未來走向何處,他們之間會怎么樣?而這些也都是現代人所不得不面對的兩難選擇。
這部電影不由得會讓人想到2008年的那一部《你好,再見》(《Ciao》),似乎也是這樣的故事,這樣的結局。在面對不確定的感情和未知的恐懼之前,做什么樣的選擇,這幾乎是每個身處其中的人所必須面對的,并也常常總是以遺憾告終的。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