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
驕傲如我作別矜持一任情話滑過耳際
淺吟塵封的深情點燃相思的火把
那一日
于浪漫多情的玫瑰花瓣中與你初相遇
掬落央滿懷繽紛了我美麗的夢
那一月
我傾萬千深情擷相思裝進你的行囊
醞紅豆成佳釀陪你醉舞天涯
那一年
我依偎著一網情深的幸福飲詩如露
無字歌宛轉成調靜聽花語低訴
那一生
我感嘆
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那一世
我哀怨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當時間長河,還停留在422年的時候,
曾振濤怎知這凡塵俗緣一晃越千年。
話說采睛帶著振濤,沿著起伏山勢,一路向上,
又過了幾個小山頭,前面是一片密密層層的樹林,兩人漫步在一條林蔭遮掩的小路,過了這片樹林,前面幾里遠的地方就是李道長道觀所在地——玉陽山。
在一片鳥語花香中,曾振濤來到蜀山玉陽山上。抬頭遠望,在一片片的綠樹紅花間,在一層層的薄霧氤氳中,一座道觀飛立懸崖上。那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啊!
在巍峨蜿蜒的高山聳立間,一切都顯得那么渺小。
但是,這一座道觀,屹立于此,屹立在懸崖峭壁上,給人一種多么堅強的力量.
采睛說:“這就是李道長所在的道觀了,號“三峰觀”。它南臨興福寺;北臨龍殿、小石洞;上臨祖師山藏海寺,合烏目峰、龍母峰、中峰而得之名”
放眼四周,景色宜人,采睛娓娓道來:
有著名的“萬松林”,蜀山十八景之“三峰松翠”及三峰三十景。
在三門殿前兩側高聳著兩棵名貴樹種“紫桐”,
三門殿下有青石浮雕“三峰松翠”,三門殿后場地兩側為鐘樓、鼓樓。穿過天王殿,在大雄寶殿的場地上矗立著由高錫青銅鑄造的萬年寶鼎,總高6.2米,重約7.5噸。
中軸線的北面為生活區,南面不遠處有舊跡“挑水潭”,為道士飲水、澆菜所用,潭水清澈鑒人。
整個寺廟建筑保持了建筑風貌,煥然一新,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曲徑回廊,竹林花木,幽雅清靜,無上清涼。
采睛說:這道觀按傳統園林建筑的形式,用亭臺、樓閣和連廊來布局,建有財神金殿、金山湖、姻緣石。金殿位于東北方位上,地理位置優越,布局精心考究,整座建筑金光閃閃,耀目生輝,遠看就像一座金山。
財神金殿設計方正穩重,筑于花崗巖基座之上,寓意財富堆積如山,基業永固。殿內供奉金身財神,高十八尺,東西兩邊神龕內供奉328尊琉璃金身財神,可供信眾認捐供奉。
園中一姻緣石,四方各有鵲橋相接,寓意人們來自四面八方,雖各東西南北,但緣份一到便能相會於此,共諧連理,攜手白頭到老。
振濤邊聽,邊稱贊。
采睛說:“山中恰逢300年慶,李道長很忙,公子不妨多住幾日,正好可在蜀山群山間,各處游玩。“
振濤一聽,正和自己心思。
連聲稱是。
住在三峰觀,日子真是愜意,
一晃就幾日過去了,還不見李道長。
振濤獨自思索,不如去蜀山四處逛逛,
于是便準備找到采睛,說出自己心思。
來到后院庭中,一見采睛,振濤忙斂衽行禮。
采睛側身讓了半禮,笑道:“怎么呀?在道觀可還待著習慣,這地兒熱鬧沒有,倒是分外雅靜,怕是還得呆上幾日,方能見著李道長一面。”
振濤笑道,“無妨,多呆幾日,正好可以在山中游歷,我雖然在蜀山腳下長大,但來上中機會確是不多,哈哈。”
采睛聽完,遂點點頭。
振濤環顧庭院四周,
青石墻、毛竹籬,幾叢秋菊開得正好,白白黃黃,鋪得滿庭幽香。
東風過處,卷起無數落花殘蕊乍浮乍沉,蹁躚來去。一抹斜陽恰映在庭院一角的賞花人身上,倒是人比菊花淡。
振濤輕嘆一聲,“這山中歲月,真是神仙快活。”
采睛唇邊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只怕公子呆久,會漸生煩悶,要不,明日,我帶著公子去山中名勝轉轉?”
振濤猛地跳起來,“這事真是我想,你要不開口先,我都不好意思麻煩你。”
采睛道:“公子是李道長的貴客,不必客氣。”
此時,
天邊晚霞緋艷,對對燕子低旋徘徊,暗影投在微黃的地面上,疏落闌珊。
振濤心情大好,徐徐揮袖,拂去幾花瓣落花,提出為給李道兄一個見面禮,建議去抓金蠶蛇,由采睛帶路。
采睛聽聞后,緊皺雙眉,困惑道:“不瞞公子,我呆在這里7-8年有余,今才頭次聽聞此事。”
振濤不由匆忙解釋:
“金蠶蛇是上古洪荒異種,有九變成龍之說,吸人精血,噬人骨肉。如若將其降服,則包治百病,修行之人,服用金蠶蛇泡制的丹藥,可以大大加速修行,提高功力,到最高境界,可百毒不侵。但方法必須正確,否則必備金蠶蛇反噬而死。”
振濤把書里看到的消息,仔細講給采睛聽。啊,采睛終于明白金蠶蛇是個什么東西了。
一輪落日,半天紅霞,幾行離雁,兩人對眸一笑。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