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所謂三皇五帝,其說紛紜,尤以三皇為迷離,不可考據。此前皆為含糊傳說而已,無有佐證。至于五帝,開始有個模糊輪廓。五帝為:黃帝,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
黃帝是后來稱呼,因為他指導人們播種五谷,馴化野獸,使得人民有穩定收獲,人口滋生繁衍,有土德之瑞,而大地色為黃,故稱之。黃帝姓公孫,名軒轅,少典之子。也是屬于諸侯家庭。
當是之時,神農氏炎帝是為諸侯之盟主。但是為政已久,政綱紊亂,諸侯相互征伐,民不聊生,而炎帝卻沒有辦法。黃帝看到天下大亂,人心已散,決定征兵習武,討伐那些作亂的諸侯,勢力于是逐漸擴大。炎帝眼看形勢不好,就發兵征討各個諸侯,于是那些地方諸侯都倒向了黃帝一邊。決戰時刻來臨,黃帝和炎帝大戰于阪泉之野,三戰皆勝。至于最后炎帝個人命運如何,不得而知。
作亂的諸侯當中,最暴虐的莫過于蚩尤,蚩尤勇猛善戰,所向無敵,黃帝既敗炎帝,兵鋒正盛,于是與蚩尤大戰于涿鹿之野,大勝,擒殺蚩尤。于是天下大定,諸侯共同奉黃帝踐天子位,以代神農氏。
政治上,黃帝對諸侯的控制開始加大,他“設左右大監,監于萬國”,這個大監,大概職能類似于后世的刺史,有監察、考核、彈劾等職責。一旦發現哪個諸侯有異動或者暴虐百姓,即可很快發現。
行政上,用風后,力牧,常先,大鴻四人治民,教民生活常識,以及種植和馴養技術,同時對所接觸的物質進行分類并進行相應的管理辦法,史記稱“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節用水火材物”。
農業上,“播百谷草木”,已經脫離了自然人的原始狀態,懂得了植物的種植技術。使得人們的食物有了穩定的來源。
畜牧業上,“淳化鳥獸蟲蛾”,已經學會了馴化動物,家養牲畜,這樣就進一步擴大了人們的食物來源,更進一步地脫離了狩獵時代。
但是史記說他這個時候仍然是“遷徙無常處”,也就是沒有固定的住所,可能是到處巡察諸侯,為以防不測,因為總是“以師兵為營衛”。
另,黃帝的正妃為嫘祖,據傳她教授了人們的養蠶技術。懂得了養蠶,肯定知道了紡織。也就是說,那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服用桑蠶做成的衣服。而在此之前,恐怕大都是樹葉獸皮等自然生物的產物為蔽體之用。
黃帝時代的文明程度大抵如此。
黃帝有子二十五人,得其姓者十四人。就是說,其他十一人不能用黃帝的姓氏,緣由不得而知,難道是這些人品行不行?不能得其姓就意味著被排除在家族之外,很有可能被出為新的氏族部落。到這里,岔開一下,讀圣經的時候,在《創世紀》里,亞當(Adam)和夏娃(Eve)被上帝逐出伊甸園(Eden)后,生活在凡間,先生了該隱(Cain),又生了亞伯(Abel),該隱是從事農業的,種莊稼出身,亞伯是從事畜牧業的,是牧羊人。兩個人都拿出出產的好東西獻給上帝,上帝喜歡亞伯的而不喜歡該隱的,于是該隱就很惱火,這個時候上帝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如果你行的不好,罪就伏在門前”(ifthoudoesnotwell,sinliesatthedoor)。這句話說的非常之好,我非常喜歡。但是仇恨的種子已經在該隱心中成長,以至于最后竟在一次爭執中殺死了他弟弟亞伯。上帝非常生氣,就把他流放出去,這個時候該隱說了一句很多人懷疑的話“…凡遇見我的必殺我(everyonewhofindthmewillslayme).須知道,到此為止,按照圣經上的字面理解,這個世界上才只有三個人而已:該隱,該隱的老爸亞當和老媽夏娃,everyone從何而來?這豈不是矛盾嗎?讀了史記,應該就清楚了,也就是說,亞當和夏娃生了肯定不止該隱和亞伯兩個人,而是還有其他兄弟姐妹,只是這兩個兄弟有名而已(屬于得亞當之姓者)。而且,在更可信的程度上講,該隱和亞伯在這個時候應該已經不是僅僅代表一個人,而是代表了不同的兩個部落,在部落之外,還有其他兄弟姐妹所形成的部落群體。這個話題先說到這。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