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日報》旅游版上圖文并茂地刊出了一篇名為《幽處》的游記,作者為魯濱,說距離烏龍市不遠的泡沫鎮有一座被世人埋沒了多年的怪影山。怪影山最奇特的并不是它優美的景色,而是人會有重影,而且隨著時空的轉換,人影還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很有隱喻意味。文章刊出幾天后,作者魯濱的手機幾乎被打爆了。魯濱興奮地跟死黨們宣布:
“發達的機會又來了。”
由《烏龍日報》、烏龍市旅游局和泡沫鎮政府聯合組織的怪影山野地求生活動在鋪天蓋地的海報開路下隆重地開始了。參加者共分為四組,各組要去探測一條旅游線,而后形象生動地寫成簡要報告,當場評獎。要是被采納,除獲得相應的獎金外,還將在該條旅游線上刻上發現者的名字。魯濱他們八人幫除了小明星尹星子暫時沒必要來湊熱鬧之外,其他人都參加了,有幾個還做了組長。
第一組的隊員問為什么要以小路為線索,隊長李俊說:
“我當過偵察兵,現在又干著警察,相信我,小路往往是最快又最有味道的。”
果然,順著小路走,只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沒有“山窮水盡疑無路”的絕望。隊員們覺得自己就要名留青山了,都豎起大拇指來贊揚李俊組長的英明。但他們實在是高興得太早了,再順的路也有間斷的時候。前面突然沒了路,攔著的是一條寬約五十米的長溝。隊員們都把目光投向“偵察兵”李俊,李俊一下子自豪起來,左右看了看,發現溝邊潛伏著些長藤,來了主意,說可以把藤條連起來,一頭綁上石塊,而后投到對面去。對面有樹子和斷崖,應該能卡住的。李俊愿意打前鋒,可隊員們卻苦著臉勸他:
“算了,隊長,我們不過是愛好點有驚無險的野外活動而已,平時也沒什么高難度的練習,不一定個個都敢吊過去。評委們也不會那么認真的。我們可以在報告中說我們這條線上最美的景點就是這水溝。”
群眾不支持,李俊也沒辦法,只好往回撤。
對于以山峰為線索,包達組長這樣解釋:
“一覽眾山小才是至高境界的享受。站在高峰上才能看得清來龍去脈。”文若率先鼓掌贊成。文若覺得當官的雖然難免會走邪路,但基本上能站得較高,讓人比較放心,便主動要求跟包達同組,包達樂在心里,來勁不少。隊員們一路大呼小叫著體驗到了讓人優越的高峰感受。到最高峰時,包達和隊員們擺了很多偉人和明星的姿勢照夠了相。但往下就是懸崖了,隊員們沒興趣再走,都說:
“固然也可以用隨身帶來的繩索吊下去,但坐了飛機后再去下坡,就索然無味,不如就回頭,完整地留下這巔峰感受,這巔峰感受也應該是我們這一組的最大發現。”包達想想也有道理。
第三小組開步前,隊長賈營先跟隊員們打氣:
“大家可別以為順著水流去會沒意思,有老天早就開辟好的河床指引,我們干嗎要去浪費精力?在我們做生意的人看來,水就是財,說不定我們會因這水流而改變命運呢。”
第一個鼓掌贊同的是華芙醫生。華芙在醫院里深切感觸過富貴病人和貧窮病人的懸殊待遇,相信有了錢就不用再成天去面對能令人發惡夢的危險病人。她覺得賈營很象個商人,很可愛,一看到賈營,就覺得是看到了高檔生活。
河流在一平地上岔出一條支流,匯集成一汪足球場那般大的深綠潭水。潭水在陽光照射下泛著金光,周圍還襯托著金黃的花簇。賈營大叫起來:
“這簡直是個聚寶盆。”
大家趕忙揀起石子來,先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潭邊。有了點滿足感的隊員想往回走了,說再繼續前進也可能不會有什么好發現,說不定還會破壞了剛剛得到的好心情。賈營勸大家別急,說:
“再去看看,如果附近有些小潭作這大潭的衛星,這聚寶盆就更穩靠了。”
結果發現半山處巖石上確有個半畝大小的月形小潭,但賈營覺得衛星潭太少又太小,不起眼,決定回去。就在這時,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嚯”的一聲,那大潭的水忽然間就沒了,原來是潭底裂開了個大洞。隊員們面面相覷,覺著不太吉利。賈營趕緊安慰大家:
“能成為這一奇特現象的見證人,恰恰證明我們是幸運的。剛才我已錄下潭水的前后變化情況,我們回去后在這些圖片旁邊加上生動的說明,到時候這無底洞肯定會成為世人探究的焦點,我們不就名留深潭了嗎?再說,就算這大潭干了,也還有半山上那居然不會干的小潭作為我們的發現嘛。”
隊員們又露出了笑臉。
相比之下,讓隊員們覺得最沒意思的要數牛實了。牛實帶領隊員們順著植物帶的連接線走去,老是說這棵罕見的樹子被吹歪了,這些野菜被野豬糟蹋了,那些草藥又被人偷了,而后用石頭穩住樹根,噴上點能令野獸反胃的藥劑在花草上,用樹葉蓋住草藥。隊員們強烈建議牛實去找些壯觀點的樹林來作為材料,牛實卻堅持說:
“根基保護好了,還怕長不出大樹林來?”
隊員們最后提醒他拍上幾幅美麗點的植物鏈接帶的照片,免得報告時太寒酸,牛實倒也同意。
評比下來,李俊的小組得了發現獎,包達的小組得了高度獎,賈營的小組得了深度獎,牛實的小組得了個愛心獎。評委說四個小組各有獨到的建議,會綜合大家的想法,也會把大家的名字寫在紀念冊上。雖然紀念冊比起紀念碑來不免讓人有點失望,但總算也留下自己的大名了,大家倒也沒過硬的理由指責旅游局的前后不一。烏龍市的電視臺和報社圖文并茂地對這次所謂的探險活動作了專門的追蹤報道,因此包達們的形象也算打進了烏龍市人的印象中。喝著慶功酒,其他人臉上都掛滿了希望的笑容,惟獨牛實有點讓人掃興,牛實小聲道:
“我都不知道這種膚淺的活動有多大實質性作用。”
魯濱就說:
“在這注重眼球的時代,干了什么實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出鏡率有多高。三人成虎的事在古代是個寓言,但在這快節奏的信息時代里絕對是可能的事。”
文若問:
“那我們下一步是不是該直奔主題了?”
包達說:
“還早著呢,在視覺和聽覺上對觀眾的轟炸還欠火候。”
經魯濱鼓動,由烏龍市文聯和《烏龍日報》聯合組織的烏龍市文藝界采風活動緊接著開始了。活動的主題是尋找怪影上的閃光點。自然還是由包達來接待。采風者分為文學組、美術組和音樂組。結果文學組由魯濱主筆,為怪影山編出了這么個傳奇故事:一個善良的女子到怪影山上尋藥救母,但不知道路線,于是出現了兩個愿意帶路的精靈。那敦厚的精靈所指的路線本來是對的,但經不住那嘴巴甜蜜的幽靈的煽動,走了另一條路,結果沒找到藥,誤了治療,母親死去了,自己也被那幽靈乘機污辱了。那女子背負著沉重的罪惡感和憤怒,來誘殺了那壞心眼的幽靈,消失在怪影山深處,再也找不到。此后上山去的人就驚異地發現了個怪現象:在日月的光輝下,人人都多了個影子,那多出來的影子似乎在憂憤地監視著第一個影子。
美術組畫了個組畫,第一幅是一個善良的人身處怪影山中,發覺影子比真身高大了;第二幅是一個心中有鬼的人在怪影山中發覺自己沒了影子;第三幅是一個平常的人在怪影山中發覺多了個影子,象是在監督自己;第四幅是一個人正回頭對怪影山說:“我還會再來檢驗自己。”
音樂組的人寫了這么一首流行歌曲:“如果你想光大自己的形象,請到怪影山來;如果你想甩開所有的影子,請到怪影山來;如果你想檢驗自己的影子,請到怪影山來;如果你什么也不想,也請你到怪影山來。怪影山的一切,就是一桌萬能的菜。”
文聯的負責人評審下來,文學組得了感人獎,美術組得了引人獎,音樂組得了誘人獎。這次采風活動中創作出來的三類作品很快在烏龍市流行開來。
李俊也有些沉不住氣了:
“放了這么久的線,也該收網了吧,現今的變化節奏太快呢。”
包達說:
“一道好菜,得到美食家的贊賞固然緊要,但如果皇上來豎了大拇指,那才更有號召力吶!”
華芙問:
“可怎么才能引誘到遙遠的皇上來微服冶游?”
賈營說:
“有土皇帝就夠了,你看哪家酒店賺得最多的不是地方官們的公款?只要有吃喝玩樂,不怕他們不動心。”
經泡沫鎮、《烏龍日報》和烏龍市隨機貿易公司的誠意邀請,市政府秘書處、市議會和市司法局的負責人應邀到怪影山開了次工作協調會。會議不到一個小時就開完了,而后大家按包達主持的安排,分成三組去尋寶,看誰的收獲最有意義。
喜愛釣魚的市府秘書長帶著幾個隨員躲到一處平緩的積水處設餌誘惑上當者,但平時的釣魚高手今天卻遇到了高魚,那水下的游物硬是只愿吃水里的自然食物,就不吃秘書長垂下去的美味,盡管秘書長不停地變換最新的香餌。秘書長急得惱起來:
“信不信我炸死你們。”
但秘書長很快意識到為幾只刁魚而大動肝火甚至動干戈,有失形象,便換個角度說:
“看來老天要讓我放生一次。”
隨員乘機說:
“頭兒,不如就將這些沒釣到的魚當作你的收獲。”
秘書長馬上醒悟過來說:
“對,這魚不貪,所以獲得了自由,就叫做自在魚吧。不錯,這是活的收獲,夠特別,那獎狀舍我其誰?”
本來秘書長覺得叫做“自由魚”或“不貪魚”似乎更確切些,但“自由”和“不貪”這兩個詞太刺眼也太刺耳了。
喜愛爬山的市人大主任撒開腿就朝山上登去,一個不小心,險些滑倒,幾個手下趕緊扶住,勸他悠著點。主任回頭望了望跟蹤拍攝的記者,推開隨員,又矯健地展開了邁姿,吹起了“想當年”,還真有那么點好漢樣。快到山頂時,隨員們故意氣喘噓噓地要求可憐可憐,休息一下,實際上也已累了的主任借著教訓隨員們,順勢下了臺階:
“你們這些年輕人,享受慣了,竟然不如我這半老頭子。好,就將就你們一次。”
坐下來的人大主任沒忘記叫記者也順便調整一下身體能量。有些懂事的隨員沒敢陪著主任享受山上的涼風,悄悄去找到一小股山泉水,而后趕緊來匯報。主任走過去一喝,大吃一驚,這水竟然有點藥味,但喝過后就有回甜感,再多喝幾口,簡直就沁人心脾,使人漸漸耳聰目明起來,實在是無異于還魂丹。主任說:
“我以前怎么就沒發現呢?”
隨員說:
“忙于工作嘛,這下可好了,你可以把這泉水當作你的收獲。不過,恐怕還得先給它起個名字吧。”
主任說:
“沒錯,叫還魂水?似乎不太好聽,就叫增神液吧。這增神液還不給我增點臉皮?”
也許是平時玩的文字游戲多,司法局長看起來書生氣十足,但想不到這局長竟然會熱衷于野外漂流。隨員們照例怕他有個閃失,勸他玩溫柔點的項目,局長就又教訓起來:
“你們忘記了我們整天在跟兇險的聰明人打交道嗎?不練點膽色和氣魄,如何懾服那些家伙?”
事情往往會朝著意外的方向變化。局長一下子不小心,被拋到一個潭里。成了落水雞的局長拼命游上岸,岸卻較高,也相當滑。就要絕望時,局長發現了一條半隱著身子的青藤。大喜過望的局長用盡吃奶的力氣吊了上去。救命藤讓局長起了探究之心。順藤而去,發現竟有百米之長,根部竟是在樹林里。
“可它為什么要朝水邊去呢?”局長疑問道。
上下左右地看了一番,局長才明白了:
“樹林太密,遮住了陽光,所以這藤要朝明媚的空間伸展。看來,這次的船沒有白翻。我想把這藤稱為救命藤,又覺得俗了點,不如就叫做尋光藤吧,你們認為怎么樣?”
隨員們自然都點頭稱妙。
評比結果,包達說:
“收獲各有特色,實在難分高下,不如就人人有份,以便能各閃其光。釣魚組獲愛心獎,爬山組獲得精神獎,漂流組獲得追求獎。為便于流傳和尊重發現者的勞動,我們決定將秘書長、議長和局長的收獲依次命名為曲游魚、言節液、方圓藤。我們曾問幾位領導要不要申請專利,幾位領導很是高風亮節,都說這些收獲本來就有的,不能算是創造發明,不敢居功。但如果完全由著領導們謙虛,我們也實在過意不去,就把領導們發現這些不凡之處的經過真名實姓地刻在相關的景點上吧。”
幾位領導沒再反對。秘書長姓曲名游,人大主任姓言名節,司法局長姓方名圓。
魯濱又接到了一個合作電話。(未完待續)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