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一個日本老兵的故事(一)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小煩的話打破了寧靜的夜晚,也打開了我的內心;“我知道你喜歡我姐姐,可是……”小煩說道,而我,卻沒有吱聲,而是用眼睛看著她;“你不要用那種眼神看著我,看我也么用”,此時,只能聽見“小煩”一人的聲音,而我卻不知道該怎么說話;“既然你喜歡我姐姐,那我們之間就到此為止吧!”說完便離去。
看著“小煩”傷心離去的背影,我的心情也隨之變得暗淡,我沒有認真考慮過和她的關系,或者說沒有考慮過曾經對她許下的諾言。
“叮,叮,?!彪娫掜懥?,是染亦(志村然亦);“羅港君,明天有時間嗎?我請你去……明天見”電話掛了,那一刻,我感覺到了孤獨和寂寞,站在鋪滿夜色的房頂,只想給自己的青春留一點空間,留一份安靜,可我的青春是這樣的嗎!
坐在房頂,能夠清清楚楚的看到連成一條長龍的車(車燈),還有來來往往的行人,一家人在一起,那是何等的幸福,而我身邊只有孤獨和寂寞;父親的早逝帶走了家的溫暖,也從此帶走了我的歡樂。
又是一個清晨,卻讓人煩躁不安,我知道,當太陽升起的那一刻,我和“小煩”的感情僵化了,我也知道,從那一刻起,我在“小煩”心中的地位也因此降低了,此刻,我的心是痛的,但沒有東西能彌補。
沒有目標的走在路上,不知不覺的來到了井田教授家門前,或許這是一種緣分吧!;“是小港君嗎?”井田教授大聲喊道,我回轉頭去,這是井田教授早已走了過去來,說是怎么也要讓我去他家坐坐,剛走進井田教授的家,就能看到井田教授的內務井井有條,而我,卻……
“小港君,有心事呀!”井田教授問道,我看了井田教授一眼,但沒有說話;“走我陪你去海邊走走”井田教授又說道,不一會兒的功夫,就已經到海邊了,或許是我太注重“小煩”了吧!沒有感覺到時間流逝的快慢,隨后,井田教授又把我帶到了一條羊腸小路上,遙眼望去,就能清楚的看到金燦燦的海沙,再仔細一點,是一個老人和一艘船。
第二卷一個日本老兵的故事(二)
在海上,只有老兵、井田教授和一個15歲的我,老兵開始了歷史的尋回之旅。我們看著老兵的面容,更確切的說是老兵的那雙眼睛,充滿了滄桑、悲切與溫柔,眼光在茫茫海面上探尋著,似乎穿越了歷史,尋找自己曾經服役過的深深熱愛過的那艘承載著青春、榮耀與夢想的超級戰艦——大和!大和號似乎在我的腦海里,陰沉的背景下大和號顯得十分的孤獨,而那一時刻,海水拍的著“岸邊”這樣的氛圍也使我感覺窒息(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我想,作為一個經歷過戰爭的軍人一定熟悉那種“窒息”的感覺。武器,有時對于一個軍人來說,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甚至超越了自己的生命,因為它被傾注了使用者的情感,甚至從國家、民族的層面來說,某些武器溶進了民族的希望、性格和命運!而對于戰爭中時刻要面對死亡威脅的軍人來說,手中的武器無疑就是他們最值得信賴的伙伴是他們的第二生命!隨著大和號的前進,我的思想也隨之激昂起來,大和號也終于駛出了歷史的迷霧,重新露出了它那震撼的面容,除卻了民族感情色彩,它確實是十分震撼的!
這是一個十分懷舊的開場,接下來的一些艦上士兵演練的情節則顯示出日本人嚴謹的一面,而老兵講的更是充滿了濃厚的懷舊情節,我想,老兵也必定是個懷舊主義者。一幫15歲的少年水兵成為了對某種逝去生活無限懷想的載體。在我的眼里,尤其是那個日本少女的形象,就是為了這個意義而設,單純如水,樸素自然而美麗!一顰一笑或淚如雨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許正是因為這如水的特質,使得她自然而散發著迷人的芬芳,美麗是一種源于靈魂的魅力,而今天呢?繼城市被水泥話,生產被機器化…之后,心靈粉墨化——人們已經不再滿足與在臉上涂脂抹粉更將手伸向了心靈深處!那么,還有什么地方是屬于我們自己的?
初戀之純、母愛之厚、戰友之情、離別之苦、戰爭之殤….這一組組瑣碎的生活場景構成了老兵的回憶主體,我想老兵也似乎想通過一種對比來訴說戰爭中人們的不幸與可悲,戰爭殘酷的一面!而老兵映像中一而在,再而三的提到了一個地名:廣島,就如南京之于中國,對于日本人來說這是個能夠產生出深深的刺痛感的詞語,可每到此處,我就在想,每當日本人對此感到親人逝去的悲傷時,是否可以用一點點精力去想想當年被日本所侵略過的國家的人民的悲傷????而老兵的回憶真的為了讓日本人反思自己還是在刻意的讓日本人銘記仇恨?
下半部則沉浸在一種“武士道”的悲情氣氛之中,一個大和士兵問軍官,“武士道”和“士道”有什么不同,軍官解釋說:武士道就是為了信念,有隨時赴死的決心;而“士道”則是始終不渝的按信念活下去。此時的日本在太平洋上節節敗退,直至沖繩島,而這個島嶼是日本本土的南大門和最后的屏障,如果被美國拿下,則日本本土就將直接暴露在美軍火力攻擊之下,而此時的日本海軍已經失去了多數的戰艦,可以說在強大的美國海軍面前,已經十分虛弱,但就是這樣一個弱勢的情況下,日軍孤注一擲,在沖繩做了決死一搏,大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派上沖繩前線,只帶上了單程的航油,做拼死的一擊。最后沖繩還是被美軍拿下,可代價是高昂的,10萬日軍的“玉碎”也拽了7萬美軍做墊背,大和的3000官兵其實只是一個縮影,比如塞班島最后被包圍的8000日本軍民面對美軍的勸降竟無一人投降,而從兒童到老人,從婦女到傷員全部選擇了自殺殉國!就歷史來說,正式這10萬人的強悍、頑強的抵抗,給戰后日本帶來了一線生機,反方面同時也促成了美國決心使用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的決心,因為如果美軍登陸日本本島,后果和代價是難以估量的。當然歷史的現實卻對美國人開了一個玩笑,原子彈爆炸后的日本出于意料的順從…對于日本來說,這最后的頑強抵抗確實為了戰后日本的重新崛起打下了一個契機,所謂的日本無條件投降其實還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是這些“玉碎”日本人做出生命的犧牲所換來的,當然這也為戰后的日本走向埋下了一個對周邊國家不利的伏筆,日本不是徹底的反思戰爭、檢討戰爭,而是在舔舐著傷口的同時,重新霍霍的砥礪著那把手中的武士刀…而在老兵回憶的最后,大和號在做最后的戰斗之前,也有過關于這場戰爭失敗的“檢討”,一位軍官做了這樣的解釋:日本太輕視進步了——換句話說就是日本太輕視技術而重視人的精神在戰爭中的作用了,武士道精神被新科技所打敗了,可這是正確答案嗎?日本人喊了這么久的武士道武士道,可在字里行間和發音中都能感受得到的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究竟理解什么叫做“道”嗎?中國也有種為道而犧牲的精神,但顯然日本的這種以剝奪其他民族利益甚至生存權利的做法不是真正的道!但二戰時期全民性癲狂的日本卻堅信他們的道是合理的,正確的,甚至是神圣的!而至今,右翼在日本又興起,這種武士道的精神再次復生,而日本卻沒有對戰爭失敗做出深刻的反思,而僅僅認為日本敗給了技術,敗給了美國…這位軍官接著說道:現在覺悟,早晚就會得救,為了日本重新獲得新生,我們要做赴死的先驅!可我想說,今天的日本人是不是又走上了另一個極端?一個技術的極端?誠然日本在科技方面的取得的成就值得全世界為之尊重,但如果日本就此又對科學產生了迷信,科學技術成為了又一個“天皇”,我想日本的未來還是令人擔憂,當然需要擔心的不僅是日本了,作為日本周邊的國家也都需要保持了一顆警惕之心!這也是一個不成熟民族的悲哀,沒有自己哲學思考,一切向強大看齊,誰強,則向誰學習,唐朝,中國是世界上最為強盛的國家,于是,日本便虔誠謙卑的向中國學習,而當美國軍艦在近代突然闖入日本,將近代的大機械技術炫耀給日本時,日本人又開始了“脫亞入歐”的努力!——見賢思齊?
可無論怎么學習,不能正視自己,不能自信的選擇自己在這個世界的存在和生存方式,又怎樣能做到思齊?美國的強大,在于其自身獨特的歷史條件和得天獨厚的地緣政治環境,得益與廣闊的海洋和科技,日本呢?有些人注定成為不了領袖,有些民族也注定成為不了“地球的領袖”!可做到最好,做到第一的日本人卻在執拗的認為著他們可以:
“自己的命運要由自己把握”
話是不錯,但要正確認識到自己的條件以及環境的條件,在應有的條件下做最強的,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優秀和成功的體現。
老兵回憶的最后,老兵頓時覺悟了,這么多年來“屈辱”的活著也終于被賦予了理由,而那些死去的亡靈的意義也得到了升華,未來(日本)在何方?
“迷霧已經散去,謝謝,是你讓我重新能笑了….”
馬達聲響起;
井田教授接替了老人,站在了舵手的位置上,頭上纏繞著具有日本傳統精神象征的頭帶,眼神堅毅的望向遠方,手里掌握著方向舵,駛向海洋深處…可他們看到了未來了嗎?我想這也只有日本人自己知道了。
但因為有著民族感情的因素在干擾,所以很多國人不能靜靜的坐下來,來從藝術的角度和學習的角度來欣賞它。有很多值得我們去追求的東西,比如,我就對日本這個國家擁有過航空母艦、大型戰列艦作戰的經歷感到十分的羨慕!海洋對于我來說,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它代表著一種冒險精神和一種開拓征服的欲望。海洋,于是,就成了強國間廝殺的戰場,而日本就曾抓住了這樣的機會,并為此曾作為列強之一在此展開了廝殺、鏖戰,這段歷史確實是值得回憶和珍視的。作為一個中國人,在聽到這時,我想也一定充滿了憂傷,而我希望,我們的國家也可以重視起海洋來,的確,海洋就是我們的未來。
之前我曾說過這回憶和《珍珠港》比起來很孩子氣,是因為我覺得這是和日本這個民族的性格所分不開的,性格決定命運,可性格是什么決定?土地、環境!在某種層面日本它可愛的一面,就如一群孩子之中,有個從小就受到冷落的棄兒,地緣環境的隔絕使得日本在歷史上長期處于被隔絕的狀態,它的選擇學習,交流的面很狹窄,所以會有狹隘!日本海軍大將三本五十六曾經親自穿越美國,進行考察,對美國社會,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有著深刻的認識,但他依然以一種賭徒的心理籌劃了珍珠港襲擊,其實他早已經知道,即便是偷襲成功但也不可能戰勝資源,工業生產力,科學技術遠超過日本的美國,可依然“求敗”,這就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雖然在日本侵略亞洲戰爭得意的幾年中,它猙獰的面目一次次的展現在中國,在新加坡,在馬來西亞,在…它觸角所至地區,但如果從民族的角度來看,日本其實是一個比較單純的民族,他的不成熟,就表現在就算明明知道根本沒有取勝的希望,還是要“戰斗”,要“努力”,要“加油”,就如在影片中也多次出現的櫻花的隱喻一樣,注定死亡下努力綻放的美麗~這是不是有點中國的“亮劍”精神?
不是!亮劍也是強調在無勝利希望,甚至面對這死亡的威脅情況下,要勇敢的做最后的努力,亮出自己的寶劍,但這里有個條件,那就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當面對外族入侵,面對的是強大的入侵敵人時,當然需要這種亮劍的決心和勇氣!而日本是嗎?還是一個“道“的問題。在侵略別人,妄想奴役別人時也抱有這種“亮劍”的精神是不是就該叫做癲狂了?
可話也說回來,就今天的我們自己而言,是不是太過成熟了,一些狗屁專家甚至早早就計算上攻臺之戰的成本了,算來算去最后弄出個結論就是不能打,否則大陸經濟玩完,中國承受不起???0多年前的日本呢?中國有句俗話,叫二十年后,老子還是好漢一條!60多年過去了,日本又站了起來!中國人就沒這種“老子20年后又是一條好漢”的信心?況且未必結果就是失敗!有時,孩子氣也是一個優點,初生牛犢不怕虎,做為一個民族,有點虎氣,有什么不好?
在海上,只有老兵、井田教授和一個15歲的我,老兵開始了歷史的尋回之旅。我們看著老兵的面容,更確切的說是老兵的那雙眼睛,充滿了滄桑、悲切與溫柔,眼光在茫茫海面上探尋著,似乎穿越了歷史,尋找自己曾經服役過的深深熱愛過的那艘承載著青春、榮耀與夢想的超級戰艦——大和!大和號似乎在我的腦海里,陰沉的背景下大和號顯得十分的孤獨,而那一時刻,海水拍的著“岸邊”這樣的氛圍也使我感覺窒息(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我想,作為一個經歷過戰爭的軍人一定熟悉那種“窒息”的感覺。武器,有時對于一個軍人來說,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甚至超越了自己的生命,因為它被傾注了使用者的情感,甚至從國家、民族的層面來說,某些武器溶進了民族的希望、性格和命運!而對于戰爭中時刻要面對死亡威脅的軍人來說,手中的武器無疑就是他們最值得信賴的伙伴是他們的第二生命!隨著大和號的前進,我的思想也隨之激昂起來,大和號也終于駛出了歷史的迷霧,重新露出了它那震撼的面容,除卻了民族感情色彩,它確實是十分震撼的!
這是一個十分懷舊的開場,接下來的一些艦上士兵演練的情節則顯示出日本人嚴謹的一面,而老兵講的更是充滿了濃厚的懷舊情節,我想,老兵也必定是個懷舊主義者。一幫15歲的少年水兵成為了對某種逝去生活無限懷想的載體。在我的眼里,尤其是那個日本少女的形象,就是為了這個意義而設,單純如水,樸素自然而美麗!一顰一笑或淚如雨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許正是因為這如水的特質,使得她自然而散發著迷人的芬芳,美麗是一種源于靈魂的魅力,而今天呢?繼城市被水泥話,生產被機器化…之后,心靈粉墨化——人們已經不再滿足與在臉上涂脂抹粉更將手伸向了心靈深處!那么,還有什么地方是屬于我們自己的?
初戀之純、母愛之厚、戰友之情、離別之苦、戰爭之殤….這一組組瑣碎的生活場景構成了老兵的回憶主體,我想老兵也似乎想通過一種對比來訴說戰爭中人們的不幸與可悲,戰爭殘酷的一面!而老兵映像中一而在,再而三的提到了一個地名:廣島,就如南京之于中國,對于日本人來說這是個能夠產生出深深的刺痛感的詞語,可每到此處,我就在想,每當日本人對此感到親人逝去的悲傷時,是否可以用一點點精力去想想當年被日本所侵略過的國家的人民的悲傷????而老兵的回憶真的為了讓日本人反思自己還是在刻意的讓日本人銘記仇恨?
下半部則沉浸在一種“武士道”的悲情氣氛之中,一個大和士兵問軍官,“武士道”和“士道”有什么不同,軍官解釋說:武士道就是為了信念,有隨時赴死的決心;而“士道”則是始終不渝的按信念活下去。此時的日本在太平洋上節節敗退,直至沖繩島,而這個島嶼是日本本土的南大門和最后的屏障,如果被美國拿下,則日本本土就將直接暴露在美軍火力攻擊之下,而此時的日本海軍已經失去了多數的戰艦,可以說在強大的美國海軍面前,已經十分虛弱,但就是這樣一個弱勢的情況下,日軍孤注一擲,在沖繩做了決死一搏,大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派上沖繩前線,只帶上了單程的航油,做拼死的一擊。最后沖繩還是被美軍拿下,可代價是高昂的,10萬日軍的“玉碎”也拽了7萬美軍做墊背,大和的3000官兵其實只是一個縮影,比如塞班島最后被包圍的8000日本軍民面對美軍的勸降竟無一人投降,而從兒童到老人,從婦女到傷員全部選擇了自殺殉國!就歷史來說,正式這10萬人的強悍、頑強的抵抗,給戰后日本帶來了一線生機,反方面同時也促成了美國決心使用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的決心,因為如果美軍登陸日本本島,后果和代價是難以估量的。當然歷史的現實卻對美國人開了一個玩笑,原子彈爆炸后的日本出于意料的順從…對于日本來說,這最后的頑強抵抗確實為了戰后日本的重新崛起打下了一個契機,所謂的日本無條件投降其實還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是這些“玉碎”日本人做出生命的犧牲所換來的,當然這也為戰后的日本走向埋下了一個對周邊國家不利的伏筆,日本不是徹底的反思戰爭、檢討戰爭,而是在舔舐著傷口的同時,重新霍霍的砥礪著那把手中的武士刀…而在老兵回憶的最后,大和號在做最后的戰斗之前,也有過關于這場戰爭失敗的“檢討”,一位軍官做了這樣的解釋:日本太輕視進步了——換句話說就是日本太輕視技術而重視人的精神在戰爭中的作用了,武士道精神被新科技所打敗了,可這是正確答案嗎?日本人喊了這么久的武士道武士道,可在字里行間和發音中都能感受得到的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究竟理解什么叫做“道”嗎?中國也有種為道而犧牲的精神,但顯然日本的這種以剝奪其他民族利益甚至生存權利的做法不是真正的道!但二戰時期全民性癲狂的日本卻堅信他們的道是合理的,正確的,甚至是神圣的!而至今,右翼在日本又興起,這種武士道的精神再次復生,而日本卻沒有對戰爭失敗做出深刻的反思,而僅僅認為日本敗給了技術,敗給了美國…這位軍官接著說道:現在覺悟,早晚就會得救,為了日本重新獲得新生,我們要做赴死的先驅!可我想說,今天的日本人是不是又走上了另一個極端?一個技術的極端?誠然日本在科技方面的取得的成就值得全世界為之尊重,但如果日本就此又對科學產生了迷信,科學技術成為了又一個“天皇”,我想日本的未來還是令人擔憂,當然需要擔心的不僅是日本了,作為日本周邊的國家也都需要保持了一顆警惕之心!這也是一個不成熟民族的悲哀,沒有自己哲學思考,一切向強大看齊,誰強,則向誰學習,唐朝,中國是世界上最為強盛的國家,于是,日本便虔誠謙卑的向中國學習,而當美國軍艦在近代突然闖入日本,將近代的大機械技術炫耀給日本時,日本人又開始了“脫亞入歐”的努力!——見賢思齊?
可無論怎么學習,不能正視自己,不能自信的選擇自己在這個世界的存在和生存方式,又怎樣能做到思齊?美國的強大,在于其自身獨特的歷史條件和得天獨厚的地緣政治環境,得益與廣闊的海洋和科技,日本呢?有些人注定成為不了領袖,有些民族也注定成為不了“地球的領袖”!可做到最好,做到第一的日本人卻在執拗的認為著他們可以:
“自己的命運要由自己把握”
話是不錯,但要正確認識到自己的條件以及環境的條件,在應有的條件下做最強的,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優秀和成功的體現。
老兵回憶的最后,老兵頓時覺悟了,這么多年來“屈辱”的活著也終于被賦予了理由,而那些死去的亡靈的意義也得到了升華,未來(日本)在何方?
“迷霧已經散去,謝謝,是你讓我重新能笑了….”
馬達聲響起;
井田教授接替了老人,站在了舵手的位置上,頭上纏繞著具有日本傳統精神象征的頭帶,眼神堅毅的望向遠方,手里掌握著方向舵,駛向海洋深處…可他們看到了未來了嗎?我想這也
只有日本人自己知道了。
但因為有著民族感情的因素在干擾,所以很多國人不能靜靜的坐下來,來從藝術的角度和學習的角度來欣賞它。有很多值得我們去追求的東西,比如,我就對日本這個國家擁有過航空母艦、大型戰列艦作戰的經歷感到十分的羨慕!海洋對于我來說,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它代表著一種冒險精神和一種開拓征服的欲望。海洋,于是,就成了強國間廝殺的戰場,而日本就曾抓住了這樣的機會,并為此曾作為列強之一在此展開了廝殺、鏖戰,這段歷史確實是值得回憶和珍視的。作為一個中國人,在聽到這時,我想也一定充滿了憂傷,而我希望,我們的國家也可以重視起海洋來,的確,海洋就是我們的未來。
之前我曾說過這回憶和《珍珠港》比起來很孩子氣,是因為我覺得這是和日本這個民族的性格所分不開的,性格決定命運,可性格是什么決定?土地、環境!在某種層面日本它可愛的一面,就如一群孩子之中,有個從小就受到冷落的棄兒,地緣環境的隔絕使得日本在歷史上長期處于被隔絕的狀態,它的選擇學習,交流的面很狹窄,所以會有狹隘!日本海軍大將三本五十六曾經親自穿越美國,進行考察,對美國社會,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有著深刻的認識,但他依然以一種賭徒的心理籌劃了珍珠港襲擊,其實他早已經知道,即便是偷襲成功但也不可能戰勝資源,工業生產力,科學技術遠超過日本的美國,可依然“求敗”,這就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雖然在日本侵略亞洲戰爭得意的幾年中,它猙獰的面目一次次的展現在中國,在新加坡,在馬來西亞,在…它觸角所至地區,但如果從民族的角度來看,日本其實是一個比較單純的民族,他的不成熟,就表現在就算明明知道根本沒有取勝的希望,還是要“戰斗”,要“努力”,要“加油”,就如在影片中也多次出現的櫻花的隱喻一樣,注定死亡下努力綻放的美麗~這是不是有點中國的“亮劍”精神?
不是!亮劍也是強調在無勝利希望,甚至面對這死亡的威脅情況下,要勇敢的做最后的努力,亮出自己的寶劍,但這里有個條件,那就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當面對外族入侵,面對的是強大的入侵敵人時,當然需要這種亮劍的決心和勇氣!而日本是嗎?還是一個“道“的問題。在侵略別人,妄想奴役別人時也抱有這種“亮劍”的精神是不是就該叫做癲狂了?
可話也說回來,就今天的我們自己而言,是不是太過成熟了,一些狗屁專家甚至早早就計算上攻臺之戰的成本了,算來算去最后弄出個結論就是不能打,否則大陸經濟玩完,中國承受不起???0多年前的日本呢?中國有句俗話,叫二十年后,老子還是好漢一條!60多年過去了,日本又站了起來!中國人就沒這種“老子20年后又是一條好漢”的信心?況且未必結果就是失??!有時,孩子氣也是一個優點,初生牛犢不怕虎,做為一個民族,有點虎氣,有什么不好?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