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就在山那邊
新沂境內(nèi)有一條河叫沭河,發(fā)源于沂蒙山區(qū)的馬陵山脈,與其他河不同的是這條河底全是由鵝卵石舖成的,70年代我曾沿著這條河向南一直走下去,。只見沿途彎彎曲曲都是一樣,在清澈的河水布滿了五顏六色的美麗的鵝卵石。那時由于農(nóng)村化肥還用的不多,也很少有農(nóng)藥,故流到哪兒的河水都像山澗里的泉水一樣,清清的,透著一點點甜。大約在離縣城30多里處,這條河轉了一個大灣,因此形成了一個深有4-5米深的小小的湖泊,這里的水就有點像藍色的天空一樣瓦藍瓦藍的。而湖底令人驚異的全是由金黃色的細紗舖就。這真是大自然的造化之功。
我剛到新沂,就發(fā)現(xiàn)一件跟外地不一樣的事,就是當?shù)剞r(nóng)民幾乎不用火柴。在集市上,小販們賣一種用鐵打制的厚2-3毫米的小鐵片,一問才知道這叫火鐮或叫火刀。這玩意不貴,只要花一角就能買一個還帶著烤藍色的打制的很漂亮的火鐮。
當?shù)氐霓r(nóng)民只要是抽煙的漢子每人腰間除了束一個煙袋,煙斗外,還要放一個火鐮和一塊晶瑩透亮,有棱有角的小石塊,農(nóng)民叫火石,而這火石就產(chǎn)自沭河。農(nóng)民的家家戶戶都有些草紙,不過那草紙不是用于方便,農(nóng)民在抽煙或做飯生火時,就將這草紙卷成一細細小棍,叫紙媒,再用火鐮猛的敲擊火石,那濺起的火花如果正好落在紙媒上,紙媒就冒出一縷縷細煙,人再吸一口氣,將口中之氣緩緩的吹到紙媒上,只見紙媒騰的一下冒起一團火苗,嚇你一跳。
在我下放的地方離沭河有20多里。在冬季農(nóng)閑時,由于天寒地冷,農(nóng)民喜歡聚在生產(chǎn)隊里的山芋窖中,由于山芋窖儲存的是來年要作種的山芋,故相對溫度較高,到了晚上農(nóng)民喜歡在山芋窖里聊天,聽古書。
有一天,下到窖里的農(nóng)民梁寶強講了一件新聞。他說他媳婦的莊里出了一件大事,村里一個老頭一天在地里拾糞時,無意中看到5-6顆五顏六色的小玻璃塊,他隨手揀了一顆放在衣袋里,奇怪的是這玻璃子一到晚上就放出綠幽幽的光來,后來經(jīng)當?shù)氐目碧疥犚豢矗f是金剛石,就是鉆石。后來公社來人把這塊鉆石拿走了,給這老頭摘了地主帽子,還獎勵他三間大瓦房,一輛手扶拖拉機。以后據(jù)說還有人去找老頭沒揀的那幾塊,幾乎搜遍了連個毛也沒見。
有關這一帶地方產(chǎn)鉆石的故事我們一來就聽過,后來發(fā)現(xiàn)的那塊著名的“常嶺鉆石”就在離這里不遠的沂蒙山區(qū)。老百姓說鉆石是長腿的,而且只能背著太陽光才能看到。
關于老頭發(fā)現(xiàn)鉆石的故事后來又有了新的版本。說的是老頭早晨天不亮起來推磨,只覺得磨里老有塊石子磨的咯吱咯吱響,一瞧。只見磨里有塊晶瑩透亮的小石子,老頭就隨手放在一個小瓶里,擱在窗臺下,那石子一到晚上,就發(fā)出幽幽的光來,有好事者請當?shù)乜碧疥爜砜凑f是鉆石……。而故事的發(fā)生地就離沭河不遠
聽到這個故事,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激動了,恨不得當晚就去沭河里找鉆石。
沒承想,幾天后我就在公社的辦公室里看到這塊鉆石,鉆石放在一小小的透明玻璃瓶里,大約有半個黃豆大,猛一看,也就像塊不起眼的白色的玻璃,可放在陽光下一照,就不一樣了。只見陽光下,鉆石放出奪目耀眼的光芒,五彩繽紛,不由讓我倒吸一口氣,怪不得人家說鉆石是寶物,看起來就是和平常之物不一樣。
這事已過了好多年,以后我多次到珠寶店去看鉆石戒指,鉆石項鏈,雖然也覺得很漂亮,但總覺得不如我第一次看到的那塊鉆石對我的震撼那么大,這也許就是凡物出自天然,不經(jīng)修飾而為美,如一經(jīng)人動,難免就沾上了人間的俗氣,就像慈禧太后死后嘴里含的夜明珠一樣,雖還是個寶物,卻已面目全非了。
然而事情好像還未完,1980后,就在離新沂不遠的連云港,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水晶礦,如今如果你到連云港去,就可看到大大小小的店里都在賣水晶項鏈,水晶手鏈,且價格低的驚人。連云港的水晶和沂蒙山區(qū)的鉆石之間有沒有關系,我不得而知。
至于那里的老鄉(xiāng)富起來了沒有,我也不知道,但我在上海的南京路上看到賣魚石的店里賣的鵝卵石最低也在3-4角左右,這還是10年前的價格,這要給我的老鄉(xiāng)知道了,他們隨便到河里挖一卡車拉到大城市里賣,轉眼就能發(fā)財。此即后話也。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