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泥潭
(1)古戲臺
第二天一早,“氣蛤蟆”打頭,又領著大伙下村入戶做動員工作去。
進了村里,粗看看,忙著搭建臨時住房的各家挨得卻不近便,要戶戶進門去阻止,不顯方便。
“鬼不沾”有巧法兒。他緊走幾步,攆上前面走著的“氣蛤蟆”,低聲說:“王主任,咱們別挨家看去了,要不這樣吧,咱們先到村西北面的古戲臺上瞧瞧去,站得高,看得遠不是。”
“氣蛤蟆”尋思尋思,也倒對,古戲臺那場景他早見識過了,不光戲臺高,就是地勢也高,兩借就,站在古戲臺上四下里瞧瞧,像那正建舍蓋房的,不一目了然了嘛!想罷,“氣蛤蟆”嘟一嘟嘴,說:“嗯,王主任,你這個法兒巧妙,省不少勁兒!”
“鬼不沾”聽“氣蛤蟆”夸他,說:“哪里哪里,您領導有方嘛!”
“老油條”走在二人身后,聽他倆這番話,嘀咕說:“哎喲,他奶奶個小腳丫的,這年頭猴子不叫猴子,叫滲人毛了嗨!”
“鬼不沾”自然明白,這是“老油條”暗地里點指他呢,于是張嘴說:“哎喲,沒想到太陽這么高了,風頭還這么緊呢。哎,要是有碗豆腐腦,點上點韭花,兌上點醬油,再來上幾根老油條,熱呼呼地吃點喝點,我地個乖乖,那該多恣啊!”說著,“鬼不沾”竟然學山東梆子叫板喊了一聲嗓子,“哎呔!”
“鬼不沾”幾句話,把“老油條”氣炸肺了。“你奶奶個老騷屄!哦,老子嘟囔一聲,你就拿這般話答對老子呀?好,好,好,你小子屌能,看我不暗地里交代交代鳳成,出個招兒治死你!”這般想著,“老油條”又暗說:“別看你小子鬧得歡,待天我就給你拉清單!”
宋鳳成走在眾人的身后,倒是沒聽清“氣蛤蟆”、“鬼不沾”跟他二大爺說的話。
說話間,眾人前前后后登上了古戲臺。“氣蛤蟆”有幸再次領略了古戲臺的壯觀景象。這一座古戲臺,確實建的蹊蹺,臺面高還倒罷了,而看看臺下地勢也高的出奇。恰似一座鼓鼓的山包,突兀在金光村的西北面。就著這一山包上的廣大平臺,一四四方方石灰石壘就的高臺,矗立在了平臺的正北面。站在這一戲臺上,看金光村,盡收眼底了。
提起金光村這座古戲臺,那可大有說頭。跟村東面的大青山一樣,村子里現年最年長的老老嫲嫲,宋吉臣的老娘,說不出它的來歷。宋吉臣小時候倒是聽他爺爺說過這戲臺,但他說了,“我小的時候,就有這戲臺了,具體是哪一年建起來的,我可就說不清楚了。”
這座戲臺,是金光村特殊的標志地,更是宋家人的驕傲與自豪。不熟悉的客人來走親戚問道時,旁村人就會說:“那,瞧見了沒?有一處高高古戲臺的,那就是金光村。”
瞧見了這座古戲臺,來人往往會贊嘆一聲,“乖乖,我還以為那是一處古堡呢,卻原來是唱大戲的戲臺呀!”
至于說先人為啥選擇這一地勢建古戲臺,宋吉臣倒是聽他的爺爺說起過。他就說了,“這樣好呀,站得高,聲音傳得遠,就是不到跟前去,也能聽得清唱詞不是?”這倒是大實話。有一次宋吉臣沒到戲臺去聽戲,而是坐在家里看家,可他聽那戲詞,比在戲臺前還清楚呢。現在更好了,劇團里有高音喇叭,傳得更遠了。
金光村人,不光是宋吉臣,滿莊滿院的算,可沒少聽了戲。像什么“大金牙”、“小金牙”,“歪脖柳”、“小七妮”“結巴子”等等山東梆子的名角兒,都來這里獻過藝。大伙聽過的曲目也多,什么《兩狼山》、《桃花庵》、《張彥休妻》、《楊七郎打雷》、《五鳳嶺》、《對花槍》、《楊八姐游春》、《王華買爹》等等,多了去。
站在戲臺之上,哪家正修房建院呢,“氣蛤蟆”、“鬼不沾”、“團長”、“老油條”們可就看得真切了。瞧真切了好呀,接下來就能有目標地進行工作了。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