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愚耕跟邵東人告辭之后,是朝著火車站的方位走去,愚耕記得好像火車站那個方位的建筑工地比較多,很容易在工地上找到活干,但也不一定非得要在工地上找活干,要見機行事,其實愚耕更愿意找其它什么活干,在工地上找活干實在是情非得已,如同逢場作戲,沒什么大不了的。
一路上愚耕顯得隨心所欲,如魚得水,從容不迫,何愁在工地上找不到活干,風風火火。
2、愚耕首先問的是一家小小的木材加工廠,以為在木材加工廠里干活,總比在工地上干活新鮮多了,這家木材加工廠的一位看樣子有五十多歲的婦女,一聽說愚耕是湖南人,立即有所動容,還熱心地關問愚耕幾句,差點就讓愚耕得逞,但最終還是婉言謝絕了,并建議愚耕到相鄰的另外幾家木材加工廠去問問。
愚耕察覺到這家木材加工廠以及相鄰的另外幾家木材加工廠,幾乎都處于停滯狀態,不作強求。
3、但愚耕還是莽莽撞撞,冒冒失失地走到對面另一家木材加工廠去問了問,卻被人家冷眼相看,好生晦氣,丟死人啦。
愚耕有心理準備,并不指望一兩下就能搞定,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愚耕又不是專門再找木材加工廠里的活。
4、后來愚耕又見到某個小的建筑工地上正有一小伙人正在打混凝土,愚耕又忍不住去問了問,并稍作糾纏,以為很有成功的可能,結果卻事與愿違,不見一絲成效,也就不得不放棄,得很傷心,看來他想在工地上找到活干并不像他原先想的那么容易,要重新調整心態,迎難而上。
5、后來愚耕又忍不住到某建筑工地問了一下,稍經努力不能成功,輕易也就作罷了,恐怕他再怎么糾纏也不能成功,愚耕也實有些憔悴,痛苦不堪,難以忍受接二連三遭到失敗,沒想到現實會有這么嚴俊,愚耕強忍著不想影響到情緒,沒有他接受不了的現實,關鍵只要戰勝自己,不斷地根據現實情況重新調整好心態,重振旗鼓,天無絕人之路,時間也還早得很不必太心急,要順其自然,聽天由命,必將功夫不負有心人。
6、后來愚耕在火車站附近又看到一個比較大的房產建筑工地,愚耕以為這是很難得的機遇,就情不自禁地走了進去,又見到有好幾班人馬正在里面搞土建,這種場景愚耕即熟悉又陌生,即厭倦又向往,但愚耕還是下定決心拼死拼活也要在這工地上找到活干,并不要臉似地開始問問這個,問問那個,病急亂投醫,竟還進到某臨時辦公室里問了問,這臨時辦公室里有位帶眼鏡的領導同志委婉地教愚耕去找包工頭問問就是了。
7、最后愚耕在一個攪拌機前的一團正在打混凝土的人員中找到了一個包工頭,這包工頭五十來歲,面目慈善,和謁可親,經愚耕努力爭取后,這包工頭當即就爽快答應將愚耕留下來就是了,也不必多說些什么,又立即帶著愚耕來到某間宿舍,并隨意給愚耕安排了一張床位,然后包工頭什么也沒有說就走開了,小事一樁而已,這包工頭當然不怎么放在心上,至于相關事宜,愚耕以后自然會慢慢了解,愚耕就好自為之吧。
8、包工頭走開后,愚耕獨自在宿舍里好不得意,不勝感慨,隨遇而安,心滿意足,沾沾自喜,以為這樣就算找到了活干了,又面臨一種全新的局面,就好像在做夢一樣,現實就是這么地傳奇。
愚耕想啊他前后不過用了一兩個小時就在這個工地上找到活干,真是喜出望外,有志者事竟成,在這短短的一兩個小時里面他雖然經過三四次失敗,恍如隔世,但總體還是痛快極了,人生難得幾回有,也再一證明,他這種在工地上找活干的求生之道十分管用,如果他不是采用這種求生之道,還不知會是怎樣的下場,在劫難逃,但不管怎么他總是采用這種求生之道難免有些遺憾,他在這工地上找活干只不過是游戲而已,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愚耕其實還有許多問題有待一一解決,甚至還并不保險,但愚耕一點也不操心著急,好像還在回味當中沒有醒過來似的,神思恍惚,自我陶醉。
愚耕所在的宿舍是房產樓一樓的門面,左右兩邊還有同樣的宿舍,經工棚里的條件好多了,愚耕的床位上除了床板什么都沒有,愚耕只是把他的包裹放在床板上就算是占有了,也相信總會有辦法解決睡覺問題,其它什么問題也自然會迎刃而解,愚耕以前有過多次類似的經驗,小菜一碟。
9、中午的時候,下班的人們一回到宿舍,就拿著盆碗筷叉敲敲打打地到宿舍對面的食堂窗口前用票打飯打菜。
愚耕這才著急了一見到包工頭趕緊就向包工頭要伙食票,在包工頭地指點下愚耕緊接著就到隔墻宿舍某人處領了十元伙食票。
然后愚耕又胡亂弄來盆子飯叉到食堂窗口前用票打飯打菜,愚耕在這工地上的適應能力由此可見一斑,算是老油條啦,這都不在話下。
10、下午愚耕就被包工頭按排干活了,原來是安排愚耕同一伙人在攪拌機前進沙石料,這原本就是愚耕在廣州海南島的工地上干活的長項,愚耕尤其善長鏟沙子,可不同的是這里是用簸箕將沙石料一一倒進升降斗里面,愚耕具體做的就是用手一一提著裝有沙子的簸箕,將沙子倒進升降斗里,愚耕的手掌心沒過多久就起了血泡,怎會輕松干活時間也很長,一直干到天黑才結束,但愚耕還是能勝任,也不得不要勝任,不敢挑輕怕重,相信一切會好起來的,愚耕還不太敢往遠處想。
11、愚耕收工回到宿舍才發現,他的床位被兩位新來的年青人無意占掉了,床上用品一應俱全,煥然一新,不比愚耕只將包裹放在床板上就算占有了,那兩個新來的年青人還以為沒人占有過這個床位呢,愚耕也只是嘿嘿呵呵地向那兩位新來的年青人表示,其實他原先就占有過這個床位,并無責怪的意思,愿意送個順水人情,無關痛癢。
12、晚上睡覺的時候,愚耕竟又自然而然地將就著搭伙跟一位正好是單獨睡一個床鋪的云南小伙子睡一起,而且這個云南小伙子的床鋪十分好,愚耕好不得意,好像愚耕存心就要跟這云南小伙子睡在一起,省卻許多麻煩,這云南小伙子對愚耕也十分客氣,愚耕完全不必多心。
1、8月25號愚耕和宿舍里的絕大多數人一天都沒有活干,愚耕也知道在工地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常有的事,無關痛癢,得過且過,愚耕為了打發時間就宿舍里的人進行結識,左右逢緣,談天說地,還下幾盤象棋。
2、原來這宿舍里大多是云南不同地方的人,也有山東人,重慶人等,愚耕又進一步感受到云南人的純樸,并開始有些明白為什么在廣州深圳海南島那邊很少有云南的打工者,云南人大多把去廣州深圳那么遠的地方打工看作是件很可怕,很吃苦的事,遠比不上呆在云南家鄉安逸,還并沒有怎么受到打工這種風氣的毒害,愚耕真打心底羨慕云南人有這種看法。真希望云南人永遠不要受到打工這種風氣的毒害。愚耕更不愿在云南人面前說起在廣州深圳那邊打工其實是怎么樣的。
3、有位山東人自稱在緬甸打了好幾年的工,好像緬甸的工錢還可以,真令愚耕想入非非,
好像有些人是花60元錢經職介所介紹的,發人深思,愚耕更是感到驚呀,不然愚耕怎么也想不到會有這種情況,這不是什么好征兆。
4、愚耕還聽說大理至昆明是云南最主要的一條販毒線,緬甸販來的毒品幾乎都要從這條線販出去。在云南有關毒品的話題是隨時能了解到的。
5、愚耕又知道在這工地上每干一天為18元伙食自付,這里大多人都勉強糊口,根本賺不到什么錢,有個別人還欠伙食費,愚耕不得不感到寒心,但也無可奈何,只有得過且過,總比沒找到活干要穩定些,但這好像還不能算是正兒八經的活,很不明朗,愚耕更是無法判斷清楚,可能還需一些時間才能判斷清楚。
6、愚耕綜合了解一些情況后,就情不自禁地有了牽掛和憂慮,心慌意亂,焦躁不安,空空落落,虛度光明,厭倦了工地上的這種生活,意義何在,如果不是特別嚴重的話愚耕是很容易忍受的。
愚耕原本只想在這工地上過渡一下,并沒有定下心來,等掙了一些錢后就走其它路子,可照此看來他別指望能在短期內在這工地上掙一些錢,除非煎一段很長的時間,才有可能掙到一些錢,那將太可怕了,難道他來云南就是為了在這工地上熬過一段很長的時間,就算他在這工地上熬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并掙扎出去了,又能怎么樣,最終還不是潦倒落魄,永無寧日,他實在是厭倦了,害怕了,他在云南的經歷必將成為一場惡夢,在劫難逃,他原先對云南抱有的種種幻想都不切實際,云南的現實比海南島還要嚴峻暗淡,最明顯的一個比較是在云南的工地上干一天活只有18元,而在海南島的工地上干一天活還有30元,而且云南的工地上的伙食費好像比海南島工地上的伙食費還要貴些,他在海南島都那樣地艱難困苦,他在云南也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7、最后愚耕想通了,云南并不能作為他的落腳點,云南只能成為他人生當中的一個驛站,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在云南呆久了反倒沒味道,甚至會變質,舊戲重演,所以他只要在云南掙了一點路費錢就轉移去重慶,然后又轉移去西安,然后又轉移去延安,然后又轉移去銀川,然后又轉移去內蒙,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而且總是去新鮮地方,那怕因此耗盡他十年八年的青春歲月也無所謂,他這才叫時勢造英雄,他要努力做他以目中的英雄,把人生當作游戲,趁他還青春年少富有激情,又天不怕地不怕,他就要放縱情感,磨煉自己,驚濤駭浪,電閃雷鳴,風雨兼程,永無寧日,掙扎不休,也樂在其中,登峰造極,
8、待到苦干年后,他總會有收斂的時間安安份份,老老實實,心如止水,也真正變得隨遇而安,哪里都有可能成為他落腳的地方,有條件的話他還會把他的經歷寫成一本書,以響世人,積淀歷史,愚耕一下子又想起要去那么多地方,愚耕一下子就有了那么多深刻地想法,其實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結果,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9、這也是愚耕頭一次認真地想寫書這種來事,愚耕對于寫書的想法還很模糊,但這種寫書的想許從此在愚耕心里蓄存起來,意義重大,毫不夸張地說如果愚耕以往的所有經歷都只是為了體現出這種寫書的想法的意義,也是值得,愚耕以后肯定會自然而然想起這種寫書的想法。就像愚耕的這種寫書的想法是一種必然的結果一樣,愚耕的這種寫書的想法,必然會產生效應。但也不是只想一次兩次,愚耕的這種寫書的想法就能產生效應。肯定要想好多好多次,愚耕的這種想寫書的想法才能產生效應。
愚耕以前不太敢有寫書的想法,但愚耕經歷了那么多事后就覺得如果把他的經歷寫成本書是多么有份量,愚耕把寫書看得太神圣了,又懷疑他是否有足夠地寫作能力,輕易不敢褻瀆妄為,畢竟寫書不能光靠勇氣,決心,毅力就行,還得看天份,
恐怕還要等到猴年馬月,等他有足夠的寫作能力和穩定的寫信環境,他才敢試一試,卻談何容易,遙遙無期,還是不敢保證能實現寫書的想法。這種寫書的想法不用實現,光是蓄存在心里,也會對他的人生產生深遠影響,他只有行把他想寫的書在他心里醞釀,他還要盡可能的多多經歷世事,充實他心中那本書的內容,無限精彩,無與倫比,他不用把心中那本書寫出來,就能成為心中那本書的讀者,他還很想有針對性地多看一些書,提高他的寫作能力,但通過看書來提高他的寫作能力畢竟作用有限,
他覺得他的天份使得他的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并不一定他的天份會讓他無法適應寫書,至少有可能,他的天份會讓他適應寫他想寫的書,他有這種寫書的想法難道就不是一種“天份”,他有這種寫書的想法是何等地來之不易,他的這種寫書的天分也是何等地來之不易,
不過可惜他從小就寫字天下第一馬虎,從沒有訓練過寫作,恐怕他永遠無法達到有足夠的寫作能力,他更不清楚怎么才算有足夠的寫作能力,不能光憑信心來判斷。不然他可能早就有寫書的想法。他這才有這種想法,不能不說是一種天意。是他的經歷的不同尋常與他學習方面的不同尋常,結合產生的結果。
8、8月26愚耕和宿舍的純大多數人又一天沒有活干,愚耕不得不暗自著急,按捺不住,愚耕已經吃完了十元伙食票,又領了二十元伙食票,一般每天至少也要吃五六元,照此下去他干活的工資很難抵消伙食費,不堪想像,愚耕更別妄想預支一些錢來零花,簡直可以把愚耕困死在這工地上,愚耕萬一身體不適頭痛腦熱得話,就更加可怕不是久留之地,何況愚耕還急著想掙到路費錢轉移去重慶,卻完全事與愿違,想必其它工地上的情況也好不到那里去,對工地再也沒有好印象,愚耕真不知如何是好,愚耕從沒有這樣強烈地感到受困,憂心忡忡。
9、下午愚耕就走出下關去溜達溜達,看能不能順便在下關以外另找以活干,但愚耕并沒有發現很適應另找活干的機遇,當愚耕看到路邊有個磚廠正在裝窯的時候,愚耕還是忍不住問了問,卻沒有一點成功的可能性,看來他想在下關以外另找到活干比在下關另找活干還要艱難,在他還沒有另找到活干之前,他還不太敢冒然徹底地離開所在工地,只有得過且過,聽天由命。
10、很可能他另找到活干,不見得就一定比所在工地好,愚耕還是不能完全判斷清楚地所在工地上的情況,不是真的就到了完全不能忍受的地步,愚耕也還沒有定下心來。
10、8月27號愚耕和宿舍里的絕大多數人還是一天沒有活干,愚耕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上升就在下關溜達溜達,看能不能順便在下關找到活干,但愚耕并沒有發現很適應另找活干的機遇,并沒有東問西問免得丟人現眼,愚耕也并沒有下死決心一定要在下關另找到活干,心灰意懶,
當愚耕看到有個小飯店的門口邊貼有招聘兩個字的時候,愚耕還是忍不住靠上前去嘿嘿呵呵,不亢不卑地問一位店主模樣的中年婦女,說是看他這個樣子的人,可不可以在這店里干活,
這店臺一聽就會心地笑了笑,并婉言告訴愚耕這店里只招一名女的,真令愚耕羞愧地無地自容,看來他非得要下死決心才有可能在下關另找到活干,可他的處境還并沒有逼到他這種地步,何苦呢,愚耕不太做得出不太自然而然的事,愚耕到了哪種地步自然會做哪種事。
11、下午三四點鐘的時候,愚耕在宿舍里看到一位重慶小伙子和一位云南小伙子剛剛另找到一份洗車的工作,他倆正要立即從宿舍里收拾好東西,搬到那洗車場去,愚耕則不恥下問,興趣盎然,也很想跟他倆到那洗車場去洗車,機會難得。
原來他倆是專門挨個挨個幾乎問遍了下關所有的洗車場,才好不容易在泰安橋附近一家洗車場找到了洗車工作,那家洗車場像開業不久,正需招幾名洗車工,他倆慌稱以前都洗過一年車,才被招進去,包吃包住,每月150元,如果愚耕也想到那洗車場洗車就可以自己找去問問,很有成功的可能性。
愚耕得知這一情況就好像是喜從天降,不容錯過總比呆在工地上強多了,更何況他以前還沒有洗過車,想入非非,心馳神往。
12、天快黑的時候愚耕當真尋尋覓覓,順順利利地在泰安橋附近找到那個洗車場,看到有六七個男女青年正在洗一輛客車,那重慶小伙子和那云南小伙子也都在其中洗車,他倆見愚耕當真這么快就找來了,甚感意外,并還主動熱心地跟愚耕輕輕招呼一聲,暗示著告訴愚耕旁國正在給另一輛客車打磨上光的就是這里的老板。
愚耕也就趕緊一聲不吭地挨近老板身旁,而老板顯然也注意到了愚耕,看 出愚耕所為何來,卻又不動聲色,旁若無人,一心給客車打磨上光。
很快愚耕終于不是沒頭沒腦直來直去地向老板問題道:“哦老板,你看我這樣子能不能在這里洗車”,老板則接口就意味深長地回答道,你能不能在這里洗車我怎么知道,顯然老板已被愚耕這種獨特地問話逗樂了,對愚耕興趣盎然,平易近人,并爽快地答復讓愚耕明天早上8點以前來試試就行了,還問愚耕有沒有被子。
愚耕見此沾沾自喜以為大功告成,就此告辭,而期盼厚望之情都盡在不言中,明天千萬不能再有變掛,事關重大。愚耕這就當作正另又式找到活了。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