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于公元979年6月抵達歧溝關,從頭到腳已全副武裝的趙光義接受了遼朝守將劉禹所獻的城池,離下1000名士兵駐守;而勸降劉禹有功的孔守正已經和擔任東西班指揮使的傅潛挺進到涿州,生擒遼軍5000人。北伐軍抵達涿州時又得到遼朝涿州判官劉原德的投誠,趙光義則指示供奉官張懷訓接手涿州的防務!!當趙光義率兵挺進到鹽溝頓時得到百姓所獻的遼軍馬,趙光義賞賜獻馬者金帛;趙光義率北伐軍終于抵達幽州的城南駐蹕于寶光寺,趙光義親自指揮宋軍和10000多遼軍激戰于城北。取得斬首1000多級的戰果;趙光義要求在半個月之內制造800門炮(癔具)右神武將軍趙延進超額完成領導給的任務,才8天時間就將炮交給趙光義進行驗收。
趙光義向攻擊幽州的宋軍下達了作戰命令,1、趙匡胤的岳父宋偓負責幽州城的南面,2、崔彥進負責幽州城的北面,3、劉遇負責幽州城的東面,4、曾經當過后蜀太子的孟玄喆負責幽州城的西面;趙光義屢屢得到利好消息,首先是遼朝“鐵林都指揮使”李札盧率領125人向趙光義投誠了,其次是幽州神武廳直以及鄉百400多人加盟,有百姓奪取200多匹遼軍馬被來獻給趙光義。看到喜人的前景趙光義已經將幽州的人事任命也提前發布,將潘美加封為了知幽州行府事。
趙光義將曹翰和米信的部隊安排在幽州城的東南面,7月他們部下的士兵在進行軍事作業的時候挖到螃蟹,就拿來獻給桂州觀察使曹大人和洮州觀察使米大人,曹翰卻不像發現奇跡的同僚那么高興:“螃蟹原本是水中的生物卻跑到陸地生活,這就是待在了不該它待的地方,況且螃蟹的腳多象征著敵人的救援就快到位,再加上螃蟹的蟹字和解字諧音難道暗示軍心要解體了嗎?”話說趙光義被遼軍在幽州城下拖了1個多月,照看軍隊戰斗力已大幅下降又擔心遼朝援兵趕到,就下詔撤退;請記住3個名字1、耶律沙就是在白馬嶺險些做了郭進刀下之鬼那位仁兄,非常不幸他指揮的援軍在幽州的北面被趙光義親自指揮的宋軍砍了1000多個首級,2、韓德讓正是他僅僅指揮5000部隊就在幽州抵擋了趙光義1個多月,3、耶律休哥就是他在宋軍耶律沙兵敗之后自告奮勇掛帥馳援幽州;耶律休哥讓部下30000人在晚上每人打兩個火炬,白天每人打兩面旗幟,從宋軍的南面席卷到北面!!
趙光義被敵人的沖鋒部隊和北伐軍隔斷了聯系,(后來的事實證明太宗爺已經乘坐驢車跑路)宋朝北伐軍在晚上遭到攻擊的前提下建制出現了暫時混亂,將士們在群龍元首的情況下做了1個錯誤集體決議,就是擁戴趙德昭為新皇帝,其實這是不能夠責怪將士們對趙光義沒有信心的,這仗對宋軍來說輸得糊里糊涂就連耶律休哥的兵力虛實都摸不著頭腦,因此得找1個領導進行統一指揮才有可能從高粱河活著返回開封,然而這對于僥幸從遼軍箭下撿回性命的趙光義而言,是比身體創傷更重大的打擊。(趙光義正是在北京西直門遭遇了伴隨他18年的巨痛折磨!)腿上挨了遼軍兩箭的趙光義返回營地之后就窩著一肚子火指揮部隊返回開封。
這個小插曲就把趙德昭給葬送了,返回開封之后的趙光義居然沒有結算北伐軍的工資要知道消滅的北漢的酬勞太宗爺還一直拖欠著,難道就因為趙光義的個人目的沒有達到就讓所有人也跟著希望破滅?將士們找趙德昭幫忙說話,趙德昭也許還不知道他已經犯了大忌,直到趙光義對他說出這樣的重話:“等你坐上這個皇位親自賞賜也不晚。”李老夫子根據司馬老大人的記錄所述,趙德昭回到王府就躲到茶酒間拿水果刀自殺。(德昭惶恐,還宮,謂左右曰:“帶刀乎?”左右辭以宮中不敢帶,德昭因入茶酒間,拒戶,取割果刀自刎。)趙德昭就這么通情達理地自行了斷了!!
趙光義聽說之后既震驚又后悔,抱著趙德昭的遺體痛哭道:“傻孩子,你何必要走這條絕路啊?!”也許趙光義當初并沒有斬盡殺絕的想法,然而幽州城的慘敗不得不讓龍威大損的趙光義多心,尤其趙光義此刻還面臨著健康難題,從高梁河返回之后的趙光義就一直被傷情的反復困擾。也許趙德昭威脅不了趙光義畢竟趙德昭是父親的余威庇蔭之下也沒能夠取代趙光義,然而這是由于趙光義這個現任領導及時出現,倘若趙光義離奇死亡宋朝的歷史是否會再度改寫?趙光義挨了兩箭卻根本沒有養傷的時間,無法想象他在7月酷暑逃了一夜的命傷勢會怎樣惡化,作者估計當他返回開封的時候箭傷就已經借傷成毒!!
因此趙光義沖口而出的話:“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有趙光義情緒低落的負氣成分,然而更多的則是真實反映趙光義對趙匡胤嫡系兒孫的隱憂。趙光義將自己的猜忌心理向趙德昭表露無遺,對于趙德昭而言是巨大的心理壓力,然而是否因此趙德昭就會選擇由自己結束生命?由于年代的關系司馬老大人和李老夫子肯定不在趙德昭的死亡現場,為什么卻能目擊趙德昭將自己鎖在茶酒間?
10月趙光義獲得了宋遼大戰的捷報,話說趙光義班師之后就在軍事理論方面著手加強干部管理,遼朝為了報復幽州一役向宋朝的滿城發動攻擊,應敵的宋軍到達滿城打開趙光義賞賜的陣圖發現趙光義將陣形分為8個方陣,每個方陣相隔100步,說一說這場戰役的參與者1、劉廷翰2、崔翰3、李漢瓊、4、崔彥進、5、趙彥進6、李繼隆,趙彥進看到士兵都對這個送死的陣圖心懷忐忑就對崔翰等人說:“皇爺讓咱們當統帥不是讓咱們來打敗仗的,現在敵人就在眼前而方陣又間隔這么遠,打起來怎么配合?不如集中兵力,違背命令打勝仗不是比遵守命令打敗仗好嗎?”由于趙光義有言在先要是遵守命令打敗仗是不追究領導責任的,因此崔翰等人心有發虛。李繼隆作為皇帝大舅子就給大家吃定心丸:“兵貴適變,安可以預料為定?(戰場形勢是隨時變化的,哪里有預案可執行?)違詔之罪,繼隆請獨當之。(有什么責任我負)”于是就將8個方陣改為前后相鄰的2個方陣,和韓匡嗣指揮的遼軍激戰3個回合,追擊到遂城斬首10000多級,繳獲1000多匹馬以及一大堆兵器、車帳、羊畜,生擒酋長3人以及俘虜30000老幼。話說韓匡嗣就是遼朝駐守幽州的功臣韓德讓的令尊大人。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