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主,我們如何實現民主?筆者不止一次提出當我們討論民主,應該先弄清一下幾個問題1、什么是民主?2、實現民主的條件是什么?3、民主的進程和階段是什么?4、從形式的民主到初級民主,從廣義民主道狹義民主,究竟我們或是別人處于哪個階段。5、實現民主的范圍和層次。
西方世界在18世紀將政治性和非政治性,公法和私法區分。而到了19世紀又將國家與社會進行區分。
孟德斯鳩在他《論法的精神》第八章,第二節提出:只有成功避免兩種極端,即不平等精神和極端平等精神,民主才將具有可能。而在1754年的《大百科全書》第四卷對于“民主”的定義就出自《論法的精神》:任何主權掌握在人民手中的共和國都是民主制。同時根據《論法的精神》作了這樣論據:為了維護民主,需要品德,也就是需要對法律、對祖國的愛,對平等、對節儉的愛。民主原則的敗壞發生在失去平等精神的時候,也發生在極端平等占據上風的時候。
而盧梭在他《論不平等的起源》很微妙的寫道:事實上,文明化了的人們已經由于所有權觀念而失去了與自然狀態相連結的那種原始的財產共有思想。當一個人說“這是我的”時候,文明社會實際上也就誕生了。因此《社會契約論》中他關心的不是政治經濟學,而是指出在任何國家形式中都能實現民主的可能。這點至今都是民主的一個經典理論。
史蒂芬于1873年發表的《自由、平等、博愛》一書,第五章對于平等的論述,他用了絕對肯定的方式斷言“民主同自由沒有任何明確的關系”。
而斯圖亞特.穆勒更是明確指出:不應該將民主理解成為一種對少數派不公正的、多數人的管理形式;民主應該是能照顧到總體利益的。自由民主的任務應該是:使民主接受公眾輿論的監督,不把民主解釋成為所有公民的經濟平等或者某種有利于數量上的多數的階級統治。穆勒強調,真正的民主不是那種宣告平等的政權,而是使多數選民能夠擁有多數代表、使少數選民也能擁有自己的代表的政治制度。(此段落引用于《歐洲民主史——從孟德斯鳩到凱爾森》(意)馬斯泰羅內)
西方世界明顯從16世紀進入資本主義革命和改革開始了又一輪對于民主自由的討論,但是即便如此,也沒有將自由、民主在尋求依據中將歷史或現實的政治模式等同。當然,我們可以從英國、美國、法國、瑞士、德國等等不同政府體制中得到啟發:雖然都是西方民主國家,但是他們在國家和政治形式上存在著區別。
就此筆者一直主張在發展民主和自由上,政府應該擔負公共教育的責任,只有通過公共教育使民眾思想意識水平在一個相對一致的高度,才能實現社會實質進步和飛躍,同時避免民眾因為自私、自我狹隘以及過分個人主義思想而導致對社會、國家、乃至整個群體發展、延續的妨礙。
不能不提及的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對于民主,在西方,米歇爾斯卻說:真正的民主是絕不會存在,大多數民主黨人一直死抱著不放的人民利益代表制的思想是一種幻想。他援引了從帕累托到W.巴松特,從A.都德到G.塔爾德所有反民主參考論著,并作出自己的結論:民主是一種憂郁群眾永恒無能而無法付諸實行的理想。
同樣,在戰爭年代這樣的討論更是因為戰爭特殊情況帶來的沖擊而被重新定義。因為戰爭中常有這樣的問題:一些反戰和平主義者極可能是破壞國家生存的背叛者,而借助消費品短缺的無良商販亦是影響國家存亡乃至民生的惡棍。同時,對于郵件以及食品定量供給,私人經營活動等等的控制,更是成為勝利和穩定的保證,這時候任何抱怨缺乏民主甚至借機鬧事者不論在何種體制下任何國家都將視為叛國而被判刑。
從戰爭經驗中明確出現了兩種觀念“組織”和“計劃”。組織是協調集體努力和改善生產與分配這兩個環節的必要前提,而應該把國家的整個社會生活都組織起來,以便避免自由經營活動中只有利于某些階層而損害廣大公民群眾。組織可以注意到集體的福利,平衡個勞動階級的需要。但是,發揮社會功能的這種組織不能不表現為一種對國家生產能力的系統計劃,無論是為了維持就業,還是為了增加必須的消費品。再一想計劃中,政府必須考慮到進口和出口,一邊不僅為平衡外貿收支、而且也為國家市場的自給自足來開發國內資源。(此段落引用于《歐洲民主史——從孟德斯鳩到凱爾森》(意)馬斯泰羅內)
一戰二戰前后一些國家發生的自由民主制度垮臺(比如意大利議會在1919年政選)成為人們當時重要討論。特別是1919到1922革命騷動以及引發的人們對于貨幣貶值、經濟衰敗、國家腐敗等等所導致的不信任感的思考,致使廣大民眾對自由民主主義極大的厭惡。也是這樣的情緒助漲了法西斯。正是人們對于對于社會、國家、國際環境等等局限認識和對自我利益的極端自私,導致在民主中滋養了法西斯,從而導致民主中衍生專制這樣的歷史事實。
因此在J.內雷《1929年危機》一書中明確指出:西方民主危機是政治、文化性危機,它使歐洲制度所依賴價值觀念也受到沖擊。毫無疑問,這種價值危機是與整個歐洲造成廣泛、深刻不滿的經濟危機聯系在一起的。經濟危機加劇了政治的不穩,并使人認為,與資本主義制度相比的自由主義經濟體制必將崩潰,讓位于新的經濟形式。
可以說,即使到了今天,大部分人對于民主的認識依然是具有極大局限性的,他們對于民主的追求更看重于如何通過民主對于自身利益的保護,而不在于所謂自身利益合法性、合理性、甚至道德性以及是否會觸及別人或者更大集體利益的損失。這里我們明顯看到如果將自由與民主過分捏合便會產生諸如在上世紀發生的問題,而這點在H.G.威爾斯在倫敦出版的《修正的民主》中也有提出,所以他提出“重新審視、得到修正的”民主。
其實就歷史發展諸多經驗總結看來,這是非常必要的。畢竟民主是個政治詞匯,而自由是個哲學詞匯。自由的職責在于保證人們對于人身、財產以及權利的占有、享受和分配,于是乎這樣過分為了畫大餅,拉攏信徒而提出的自由主義民主必然導致政治與經濟間的矛盾。同樣,簡單將民主制單一化也是嚴重政治錯誤,因為民主政府形式是多樣的。
所以,民主發展到今天,我們不能簡單再去談論一個古典、原始的民主,而是進步的更符合現代發展要求的民主。現代民主是一個以群眾利益服務,包括不僅僅從個體利益出發,也要求保證整體利益的民主。這樣的民主就要求我們在對國家進行制度改革時能建立一個制度化的民主。也因此到了今天就普遍西方發展看來,民主一詞含義已經不再是單一性,簡單將自由和平等拉攏以取得民眾對于一個政治立場或是政治主張而畫的大餅。而現代西方民主發展到現在也已經形成一個自上而下領導的民主。
就目前國際上各個國家政治形式和民主形式看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脫離自上而下各個階層和不同社會集團并存這樣的局面。筆者不敢猜想或是設想一個新型的社會形式對于現在社會形式的取代從而避免“有人就有矛盾”這樣的現實。今日社會復雜性導致不可能按照舊日因為科技和地域限制將自己困在自我陶醉象牙塔中,而將民主或是社會,國家形態簡單化處理的狀態。現代社會是個文化多元化的整體,這意味著無法提高公民意識形態,而產生對于政府行為正確指導的有機實體,那么我們也是根本談不上民主的。
這里筆者就國內看到的現象,認為我們如何實現民主需要至少兩個最原始條件:
1、將民主寫入憲法并通過一系列法治手段實現民主的政府,也就是實現法治化的政府。這樣的法治化體現在有法可依,違法必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就現狀而言,我們是否實現這個條件呢?從上到下都沒有體現這一重大原則。這將導致一個結果,所以人對于一個事情的判斷基于個人的喜好和理解,而不是一個普遍遵循的準則。這樣的混亂是產生不了真正民主,而是一個利益集團取代另一個利益集團,最后都只是在為自己的利益而侵犯別人的利益,于是引發不斷的糾紛和暴動。諸如在西方促進下敘利亞,通過暴動上去的民主政府最終又成為新的專制。
2、有法制和基本法律認識,文明程度得以普遍提高的民眾素質和思想。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不少新聞事件大多數民眾輕易因為個人喜好或是對于政府或者社會的不滿而忽略作為人這個個體,也就是另一個人的生存權。卻僅僅因為他身上的一件制服便輕易下了武斷決論,甚至說出極其殘忍,而非人道的話。同時,還有這樣一部分人,他們不勞而獲,好吃懶做,卻一心妄想打著一個時尚口號搖身變為革命斗士,卻連基本素質和知識都沒有。這些人一旦上臺,實現的也絕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披著民主外衣將自己變成新權貴的更可怕的人。
很難想象,對于西方民主進程和理論發展都沒有認真研究的人輕易將所謂西方民主移植回國,南橘北枳下的中國民主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惡果。
引以為戒呀!引以為戒!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