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看第一次看《西游記》時尚小,如今各種版本的電視、電影看了無數遍,但印象頗深的一句臺詞便是唐僧慢吞吞的喊:“悟空,為師……”
唐僧餓了,一定是孫悟空幫忙找吃的,跑得賊快;唐僧遇到妖怪了,孫悟空冒著被唐僧冤枉的危險,也要和妖怪大戰幾百回合,救不回師傅誓不罷休;孫悟空被唐僧念金箍咒不知道有多少次,即使沒有一次是因為孫悟空做了錯事,但孫悟空都接收住了考驗。能夠被一個人如此相待卻還能夠對他死心踏地的毫無怨言,足見孫悟空的修為之高,他對唐僧的愛戴幾乎是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
所以,兒時便想,將來長大了,有人能待我像孫悟空對唐僧那樣好,是男生我便與他結義金蘭,是女生,我就把她娶回家百般呵護萬般寵愛,她可以撒嬌耍沷,可以無理取鬧,可以被人龐得無法無天。當然,這只是夢想,有夢想多好,再平淡無奇的生活也是有盼頭的。
但是,無休止的輪回,金蟬子早已經疲憊了,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能不能堅持到遇見猴子的那一天,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佛祖的弟子?都說自己是如來佛祖的第二弟子,為什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還有一個大師兄呢?那八個師弟又是誰呢?
那么,如來佛祖的十大弟子都是誰?
{此處引經據典}
如來佛祖第一弟子——苦行第一----摩訶迦葉:
他專修頭陀行,為第一次佛典結集的主持人。由于完成這次佛典結集任務,大迦葉遂名聞天下。其全名為"摩訶迦葉婆",生于中印度王舍城附近摩訶婆羅村,父為有名的大富翁,夫妻結婚多年,苦無兒女,于是向畢缽羅樹求子,遂生摩訶迦葉,乳名畢缽羅耶那。此子出生后,即具備三十二相,且一舉一動都異于常人。
八歲受婆羅門戒,已精通其中奧妙。一天,聽說釋迦佛的盛名,遂前往加入教團,其妻拔陀伽毗羅尼后來出家為尼。他少欲知足,專志于修行,所以稱為頭陀第一。當釋尊入滅之際,他遠在北方行腳,得此悲訊后,即晝夜兼程趕到,跪于圣棺之前,悲慟不已,更立志說:此后我決心結集佛典,以建立人間凈土。傳說他入云南雞足山的禪房,靜待龍華三會。
第二弟子——多聞第一-----阿難陀:
阿難陀,又名難陀尊者,生于迦毗羅衛城,是提婆達多之弟,甘露飯王之子,與釋迦佛是堂兄弟。他幼年師事十力迦葉,于釋尊55歲時,始入佛門,侍從釋尊前后達25年之久。
當釋尊入滅之際,與阿黨的年代,樓陀同侍于釋尊的枕邊,專心守護。他博聞強記,聞一知十,故稱為多聞第一。在經典結集中,大部分的經文都是憑他的記憶而口傳的。其天性慈悲溫和,容貌俊俏,頗得婦女的愛慕,屢蒙女難之禍。他于佛滅后20年,見大迦葉在雞足山示寂,始覺自己的死期將近,乃在恒河邊召集五百比丘,作最后的垂訓,于120歲時而從容滅度。其遺骨葬于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之側。
第三弟子——智慧第一------舍利弗:
原名優婆底沙,全名為舍利弗多羅。關于舍利弗名字的由來,在《大智度論》里說:"摩陀羅王有一女,其眼酷似舍利鳥(一種水禽)之眼,故名為舍利,下嫁帝沙,生有一子,取名為舍利弗。"因"弗多羅"三字譯作子,故又稱他為舍利子。幼時因受其博學多才的父親及賢明之母的教養,所以精通百科技藝。他與朋友俱律陀,擁有弟子多人,聲勢相當浩大。
一日,他遇著馬勝比丘,得知釋尊的盛名,即欽慕不已,遂率350余弟子,在竹林精舍皈依佛陀,受具足戒,弟妹六人均出家,成為釋迦弟子。此時因舍利弗的皈依,使教團的勢力大為擴張,佛陀譽他為法將。舍利弗因此而占諸弟子的首座,被稱智慧第一。他先釋尊入滅,當他覺得自己涅槃期近時,乃返回故鄉,安坐一室,澄心靜慮。傳說未來他將以華光佛的稱號,再來人間利益眾生。
第四弟子——解空第一--須菩提:
須菩提釋作善吉、空生、善業,出生于舍衛城,是給孤獨長者之弟、須摩那長者之子。關于他譯名的由來,在《凈名疏》內記載如下:此人出生之時,以其家室皆空,故名"空生";此時家人十分慌恐,請相師前來卜封,認為此子出生時的奇瑞是為吉相,乃稱善吉;此人本性慈善,不好諍論。
他出家修道,起慈悲心,入無諍三昧,能常行善業,故名"善業"。他后來立志歸入佛門,常好入空定,為十大弟子之一,被稱為解空第一而馳名。般若的教理以尊者為祖。
第五弟子——說法第一--富樓那:
富樓那譯作滿意子,或滿愿子,出生于迦毗羅衛城郊的羅那拔多村,是迦毗羅城長者之子,阿若憍陳如之甥。其父為凈飯大王之國師,馳名一世。富樓那在少年時,他每日除努力的工作外,尚能誠意的奉侍佛陀,不惜傾其財富,建立精舍,發愿歸入佛門,并非常好學。因其擅于辯論,說法巧妙,被稱為說法第一而聞名。后來他在輸盧那國收有五百弟子,并建有五百座伽藍,致力于宣傳佛法。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