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庫 > 散文隨筆 > 散文 > 人生如棋(書號:2325)
人生如棋  文/春風楊柳

第四十三章    三教的生死觀

  生死是人類永恒的命題,沒有什么人可以擺脫這個命題,也沒有什么人可以不思考這個問題。只是各人的角度不同,認識不同罷了。

  今天社會巨大的進步,大大的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對生命的留念也遠遠超乎以前。今天的生活越是幸福,人們就越是有太多的隱私,太多的牽掛,太多的追求,正是這些許許多多太多,使人們更加留念生活,留戀時光,畏懼死亡。

  人之哀莫大于死;人之懼莫大于亡;一個人連死都不怕了,還有什么可怕!一個人如果看透了生死,那還有什么困惑?

  如何解讀生死,便成為一門神秘而崇高的人生學問。因此,中國的三教都力圖破解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命題,企圖打開這個神圣殿堂的大門,摘取人生的桂冠,成為終極真理的代表。

  孔子一生流離失所,漂流各國并不得志,但是他卻憂國憂民。他認為生命比什么都寶貴。盡管如此崇高,還有一樣比生命更可貴,更崇高,應該凌駕于生命之上的東西,那就是仁德、道義和真理

  孔子在回答他的學說關于死亡時,說了六個字:“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給我們揭示了一種樸素的價值觀,要想知道死,先要懂得生。人活在當下,看破了名利,就無所畏懼生死了。

  孔子還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意思是,有志士的仁義之士,沒有求生而傷害仁德的,只有犧牲自身而成就仁義的。

  孟子曾經說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

  司馬遷曾經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鏗鏘有力,壯志凌云。

  在儒家看來,生命可貴,但真理和道義更可貴,為了真理、道義、美德,寧肯失去生命。

  道家則對生死另有一番見解。

  老子的母親去世了,面對黃土,思念九泉之下的母親,他悲痛欲絕,拒絕寢食。痛定思痛之后,老子忽然想明白了生死道理,人之生,皆由無而至有也;由無至有,必由有而返無也。思母是有情,但人還必須有智。人應該理智的對待生死。

  莊子對待生死就更加豁達了。他的妻子去世的時候,朋友們都為他悲傷,惠子去吊唁,莊子正坐在地上敲著盆唱這歌呢。惠子質問莊子:“你的妻子為你生兒育女,現在老而亡故,你不哭也就算了,卻‘鼓盆而歌’,這不太過分了吧。”

  莊子淡淡地說:“不是這樣的啊!她走了,我心里怎么不難受呢?但追本溯源,人不都是沒有生命的嗎?生命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天地之間,若有若無之際,聚起氣息,氣息逐漸變成形體,形體又孕育出生命,人就是這樣來的,現在生命又走向死亡。這生老病死不就跟春夏秋冬變化一樣嗎?現在我的妻子又循著這條路回去了,此時此刻她在天地之間安安靜靜、踏踏實實睡了,我卻要在這里哭哭啼啼,不是太不懂生命的真諦了嗎?

  莊子快死了,他的很多學生商議,如何厚葬死后的老師。

  莊子聽了,跟他的學生說:我死了以后,‘以天地為棺槨,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意思是我不要什么厚葬,你們就直接把我扔在曠野里,交給天地自然就行了。

  可見莊子對死亡多么坦然豁達。

  莊子一生貧困潦倒,但他沒有因為物質的匱乏,而失去對生命的追求。面對貧困生活他坦然對待,在他看來,生命是自然現象,對待生命應該順其自然,生之不喜,死則不悲。

  佛家有“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之說。無常、無我是佛法的基本要素,即一切有情眾生乃至外界的世界,都是處在變異、運動、假合的狀態。“十二緣起”則說明眾生從生到死,構成生命存在的一個過程,誰也逃不脫;有成必有壞,沒有任何生命可以永久的。人生是苦的,生死于六道輪回是生命之流無常的表現。人通過修行是可以解脫生死的,達到不生不死的境界,這就是涅磐。

  這里我們看出儒家把生命看成一種責任,他應該為責任而活,為責任而死;把生命看成一種資源,生命的耗費,必將帶來更大的能量;把生命看成資本,生命的運作,應該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收益;把生命當作有價證券,應該反映出應有的價值。儒家看重是名垂青史,建功立業,社會功勛。儒家在短暫的輝煌與平凡的長久之間,選擇了前者。

  道家認為,生死之間不過是一種形態的轉變,人對待死亡應該曠達,應該順應,既然人生自古誰無死,那么死亡還有什么可怕?還有什么可悲傷的呢?生生死死是不斷循環,萬物平等,法天能容,知足不爭。

  道家推崇道法自然,視生命為自然物,有生必有滅,生生滅滅是自然現象,因此尊重生命的唯一做法,就是坦然順應。活得自然,活得坦然,活得安然。道家看重的是自己內心的完善、安頓和成全。

  佛教要告訴人們的是,人從哪里來,到那里去,應該怎樣活著。生命受因果報應支配,生命的基本軌跡是六道輪回。佛法認為生命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決定生命的不是別人,不是佛祖,也不是什么神仙上帝,而是自己,是自己的業行。如何解脫生死,是釋迦牟尼佛為之奮斗的終身命題。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俗人總是在生死不停地輪回。如何解脫生死?達到不生不死,不增不減,不凈不垢,只有修行八正道,拒絕五欲。在佛家看來,既不求生也不求死,生死是無常的,也是假相。佛家看重的是淡定、圓滿和來世。自身涅磐普度眾生涅磐,成為佛門弟子修行的最高目標和終身的任務。

  儒家看重的是生命的價值,道家看重的是生命的過程,佛家看重的是生命的結果。想想我們的生死觀該是怎樣?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滬)字59號  滬ICP備1400221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0012號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一本久久免费视频|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网站|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蜜|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躁AV| 久久国产成人午夜aⅴ影院| 久久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久久成人小视频|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东京热|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三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呢| 久久人人爽人人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久久棈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亚瑟影视| 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久久国产AVJUST麻豆| 婷婷久久五月天|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4| 久久精品综合网| 新狼窝色AV性久久久久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