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翻譯雜記之一
算來做翻譯工作已二十余年也。其中甘苦,恐怕只有自己知道。
記得那是“四人幫”粉碎后,看到自己一文不名,不由驚出一身冷汗,迷茫之際,痛定思痛,決心坐下來,好好讀幾本書,于是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讀外語,將當時社會上能夠購得的外語教科書買了一摞回來,從最簡單的農民、工人單詞記起,糊里糊涂自學了兩年英語,還貪多嚼不爛,囫圇吞棗的又學了法語,德語,日語,最后只要是外語書,不管那種文字,都買了回來,亂翻一氣,隱隱中摸出來一些學習外語的竅門。
漸漸的就有人找來翻譯資料,記得翻譯過一套合肥無線電三廠的有關“示波器”的資料。還有一次從新華社編選的外文資料中看到一篇介紹“引力波”的文章,覺得挺有意思,翻了出來,拿去給北大文革前畢業的一位物理系的研究生看看,他看了表示不錯。然而我更想翻譯是文學作品,但是這方面除了外語基礎外,自己的中文底子也要很厚實才行。
85年終于有幸進入科大學習,當多年離開學校以后,第一次接觸科大的老師,就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也許是多年的下放,工廠,見到的多是“引車賣漿者”,所以初見科大外語系的幾位老教授的溫文儒雅,給自己印象極深,多年不忘,比如風度翩翩的陳克衡教授的循循善誘,仿如英國紳士的陳昆才教授漂亮而優雅的舞姿,直率而稍有粗魯周之雄老師的大嗓門,口音帶些地方方言的操基應老師的耐心和氣,美麗而端莊的周柄南老師純正的美音。
當時還有種奇怪的感覺,文革那么多年,畢竟中國的這一批知識分子還沒有完全被“消滅”,否則就是四人幫被消滅了,恐怕學校里也找不到合格的教師來教學生了,這或許就是那一代教師給我們那苦難重重的國家最大的貢獻了。
80至90年代,正是我們國家整個工業體系大規模改造的時期,安徽,包括合肥,許多國營企業都在投資技術改造,從工業發達國家引進了大批的進口設備,我們做翻譯工作的,接觸的外文資料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雜,記得我那時就開始接觸許多工廠的資料,例如合力叉車廠的“焊接機器人(焊接機械手)”生產線,合肥變壓器廠從飛利浦公司引進的用電腦控制的“變壓器生產線”,美菱從意大利引進的滾筒式洗衣機生產線,淮北礦務局從德國進口的整套煤礦設備,合肥污水廠從澳大利亞進口的污水處理廠設備,合肥日化廠的軟牙膏生產線,還有江蘇,內蒙古的環保設備,某啤酒廠的啤酒灌裝生產線,廣東的供電線路設施,甚至鬼使神差的為臺灣某國防公司還翻譯了大型的工礦設備,所有資料幾乎囊括了發達國家的那些出名的跨國公司。
以后接觸面逐漸擴散,又翻譯了不少法律文件,政府文件,包括世界銀行的文件,論文等。
這樣二十余年下來,究竟翻譯了多少資料,實在記不清了,自嘲為讀書翻譯,養家糊口。
因為翻譯的語種涉及面廣,記得那幾年是跑步學外語,一門外語學習不到半年,剛剛會查詞典,說不定就會接一份某家跨國公司的資料,或某個政府的文件。
做資料翻譯,感覺要有工科的底子,文科的素質,既要懂點機械,又要學點電子,當然最好是系統的讀過這些課程,還要有些法律知識,國外的技術資料里常常涉及知識產權,標準。尤其是資料由于都是由各國的工程技術人員寫的,表達方式不一樣,靠一般的語法常識有時根本無法理解。
而一些政府文件,合同之類的法律文件,由于用詞嚴謹,語法上非常講究,所以語法要是不熟,尤其是英語的法律表達方式不熟悉,就是通曉法律,也很難看的懂。更遑論其他語種了。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