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如五雷轟頂,把白骨精的靈魂震的一哆嗦,同時王子在一邊也是一哆嗦,他捫心自問:自己舍下尚在陽間的父母,算不算也是也一種不孝呢?只一剎那間,王子的靈魂已經被自己的負疚感壓得直不起腰來,王子深深地感覺到自己對不起生下自己的父母,特別是對不起養育自己成人的父親。再抬頭看白骨精時,她更是內疚之極,神色因痛苦扭曲的異常難以入目。她幼年喪母,是她的父親把她養大,現在她卻把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父親,孤零零地丟在陽間,這確實是不孝之極。
白骨精感到非常愧疚,靈魂不停地抽泣著,而鬼吏還在一邊走,一邊繼續說道:“你們生活在陽間時不知道珍惜生命,遇到丁點兒的挫折、困難、不如意,就輕率地選擇結束掉自己的生命,以為這樣做可以獲得解脫……”鬼吏回過頭來,看著身輕如煙、步履艱難的白骨精的靈魂,依舊是滿臉冰霜地說道:“現在你如愿以償地來到了地府,你見到了你先逝的親人和你為之徇情的男人了嗎?”
王子清楚地聽到她的靈魂絕望地答道:“沒有,你能告訴我……他們都在哪兒嗎?”王子轉身四下觀望了一下,自己竟也找不到一個熟悉的孤魂野鬼。其實,做鬼哪有那么自由啊,活著的時候以為死了以后便會團聚,殊不知人間一天,地下一年,只是一瞬間,你滿心以為死后定會再見的故人們,早已遺失了舊時模樣!
鬼吏聳聳肩道:“我也不知道,我只負責孽鏡城到冰山地獄這段路程的押送,每個新到地府的鬼魂,首先都要到孽鏡城接受孽鏡對其陽世所犯罪惡的檢查,然后根據其所犯的罪惡,由不同地獄的鬼吏對號入座,把犯了罪的鬼魂押到該地獄受罪。”鬼吏忽然停住急行的腳步,面寒如霜的臉上多了幾分冷峻:“除了夭折的嬰幼兒,幾乎每個人的鬼魂來到地府,都會有相應的罪名等著你來報到,就像你犯了不孝罪,要被解到冰山地獄受罪一樣。”
到了冰山地獄,王子才知道什么叫做寒冷,幽冥地府的寒冷是陽世間的任何低溫所不能比擬的,那是一種能把你的靈魂凍住的寒冷,王子看見白骨精的靈魂摟緊了雙肩。無數個赤身裸體的鬼魂擁擠有一起,向冰山上爬著,前不見頭,后不見尾。山路邊站著數不清的透明凍僵的人形,這些冰人,就是被凍僵的鬼魂。凍僵后的鬼魂是不能進入六道輪回的,除非有人愿意用愛心融化它身上的冰霜,不過這根本不可能,莫說沒有人愿意,就算有人愿意,人類又怎能來到地獄里來呢。
王子跟著白骨精的鬼魂哆嗦著向前爬著,時不時還會受到身邊異性鬼魂和看守鬼吏的搔擾。看來,壞蛋、惡人不只是陽間才有,就連這懲治罪惡的地獄,竟也有罪惡的靈魂。
此刻的王子,漸漸開始后悔地說不出話來。自己為了能和心愛的女人在一起,寧愿選擇了徇情而死,結果卻不能如愿。地獄里的每一個鬼魂,都希望自己的親人、情人能在陽間好好地活著,殊不知徇情只會讓自己的親人、情人更加傷心,不管是活著的,或者死去的。這些,都是王子聽到身邊的那些早他來到地獄的鬼魂們說的。事實上,王子也已經用他的行動證明了這一點,他得到的只有兩個字:后悔。但他有月光寶盒,后悔只是他并不能讓所有人重生,更不能讓一切重來.......
王子借助月光寶盒來到了一百年后,他看見萬壽山的白骨精依舊在,而且山上多了幾位不速之客——一個人、一只猴、一頭豬、一個水怪和一個化身為馬的小白龍。王子并不知道那個和尚就是自己將來死后的來世,但王子想勸住他們不要進山,因為他知道,受盡百般折磨最后逃出冰山的白骨精,早已不是自己認識的白衣女子了,現在的她,一心想吃著謠言中長生不老的唐僧肉,想擺脫三界的束縛。然而,王子卻靠近唐僧不得,兩個人本來就是兩個象限的人,就算是相遇,也不會有交集,王子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走進萬壽山。
接下來的時間,王子眼睜睜的看著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事情發生,白骨精慘死孫悟空棒下,落得個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場,以至于幾百年后民間坊內里議論起這件事,總是被人們掛在嘴上反復品評著,不少聲音都在批評唐僧老邁昏庸,更多的則是在為孫悟空鳴不平。可是只有王子一個人明白,那個看似恐怖、被當做典型示眾的白骨精其實也挺“可憐”的。
為吃唐僧肉,白骨精和孫悟空幾經爭斗,在最后的戰役中,如果孫悟空終于認出白鳥精,那一棒他還能揮的下嗎?尤其當他知曉了自己當年的那一掌給她所帶來的巨大傷害后。孫悟空看到自己的義姐今日的下場,痛心疾首,試圖阻止。白鳥精說她已經不怨恨孫悟空了,一只石猴子在感情面前也會潸然淚下,就這么看著她離開了。只是他沒想到白鳥精的這些舉動竟使她功德圓滿,最后受觀音點化,竟因此得道成仙,位列仙班,成為掌管瑤池花園的主人百花仙子,管理天上人間的一百種花,并統領百花之主。負責百花的開放,衰敗,顏色,香味,生長地點,各類百花相關事務。
看見自己深愛的女人終于脫離苦海,王子終于放下心來,該考慮自己的事清了,王子回到萬壽山洞內,給白骨精樹碑立傳,自己一個凡人,空有神器月光寶盒,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用處,于是開始在洞內打坐修行,不知過了多久歲月,洞內荒草遍地,蛛鼠成群,就連洞頂也沒能幸免,到處都是蜘蛛網,在王子瀕臨壽終正寢之時,忽見那南海觀世音菩薩帶了木叉,飛上高臺,遂踏祥云,靜坐蓮花臺,直至九霄,現出救苦原身,托了凈瓶楊柳。左邊是木叉惠岸,執著棍,抖擻精神,那菩薩只留下一個紙筒,在菩薩離開之際飛到空中慢慢展開,上面寫著:
“汝本為我佛如來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蟬,因前世犯戒在人間修行,今后方入我佛門,潛心修行,他日修成正果,可升天極樂、得道成佛,有一件錦襕異寶袈裟、九環錫杖,還有那金、緊、禁三個箍兒,密密藏收,以俟后用。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災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吞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這袈裟是冰蠶造練抽絲,巧匠翻騰為線。仙娥織就,神女機成。方方簇幅繡花縫,片片相幫堆錦筘。玲瓏散碎斗妝花,色亮飄光噴寶艷。穿上滿身紅霧繞,脫來一段彩云飛。三天門外透玄光,五岳山前生寶氣。重重嵌就西番蓮,灼灼懸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攢頂間一顆祖母綠。雖無全照原本體,也有生光八寶攢。這袈裟,閑時折迭,遇圣才穿。閑時折迭,千層包裹透虹霓。遇圣才穿,驚動諸天神鬼怕。上邊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塵珠、定風珠。又有那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與日爭紅。條條仙氣盈空,朵朵祥光捧圣。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照山川,驚虎豹;影海島,動魚龍。沿邊兩道銷金鎖,叩領連環白玉琮。正所謂:三寶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盡評論。明心解養人天法,見性能傳智慧燈。護體莊嚴金世界,身心清凈玉壺冰。自從佛制袈裟后,萬劫誰能敢斷僧?銅鑲鐵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入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云還。摩呵五祖游天闕,羅卜尋娘破地關。不染紅塵些子穢,喜伴神僧上玉山。只要你愿意傾心向佛,完成十世劫難,便可以成為一代神僧,屆時便可以擔任西天取經的大任,將你過去的一切罪孽洗清,不過從此人間一切將與你無關,再不能有半點情欲、半點留戀,要全心皈依我佛,只要你現在愿意前往西天極樂世界,你的人生就會改變。”
聽完觀世音菩薩的話,王子心想自己在世間再也沒有什么牽掛,紅塵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于是就坐在原地飛升圓寂,情愿投入佛界事業中去,很明顯,觀世音的一番話語,無非是要王子自行了解,好讓西天的佛界眾生享用長生不老之物,而如來再也沒有虧待金蟬子,漸漸開始實施自己的另一個計劃來。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