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傳朕旨意,著十公主去慈寧宮洗三,再到延禧宮看看,皇貴妃身子如何,若不好,就先靜養著吧,有老祖宗把著就得。”乾清宮三希堂內,乾隆皇帝大筆批改著成摞的奏折,急急吩咐總管太監宣旨安排十公主的洗三禮,破格在慈寧宮舉行,擺明了承奉太后老祖宗開心。
且看這慈寧宮里,熱鬧非凡,各宮的主子,在京的公主福晉,已婚的皇子皇孫,都備了禮物,來賀當朝十公主的洗三之禮。看這架勢,明眼人都心知肚明,想必是內務府猜度著皇上的心意,竟然按照嫡親皇子的禮儀來辦。大家都瞧著老祖宗皇上喜氣洋洋,令皇貴妃雖然面色蒼白,一臉病容,依然忙里忙外幫著打理各宮送來的賀禮。
“十格兒,皇祖母給你添盆啦。”足足半盤的金銀錁子,一個個浸在金洗盆里。
泡在金盆里的孩兒,一著水,竟哇哇地哭起來,喜嬤嬤也不來哄著,由著小公主哭,嬤嬤反倒是更喜了。原來這洗三的孩子著了涼水哭,名曰“響盆”,乃是吉祥之意。
“先洗頭,做王侯……”
“后洗腰,一輩兒要比一輩兒高……”
……
“一打聰明,二打伶俐,三打聽話不淘氣……”喜嬤嬤說一句,下面的宮人跟著說吉祥話。
皇太后親自給這娃兒帶上小金鎖,小金鐲兒,拿著明晃晃一堆金的,銀的,塞得小公主襁褓里到處都是。
“左掖金,右掖銀,花不了,賞下人。”
“哎喲,真是好孩子,瞧這眉眼兒!”崇慶太后一壁廂說,一壁喚乾隆道:“皇帝,你來瞧,落地三天好模樣,這樣看來竟與你生下來時有幾分相似……”
“皇上小時候的模樣啊,如今滿宮里算來,也無人是親見過的了。那輩兒的老人兒里,也就是哀家熬到這把年紀挨著不走。”
“皇上,瞧太后說的!”令妃看著崇慶抱得久了有些吃力,便上前接過小格格,一旁笑道:“老祖宗是老佛爺,自然是萬福萬壽的!”又輕拍哄著塔納道:“咱們公主這才洗三,往后還要等著老祖宗多疼顧些給挑個好額駙呢,是不是啊,咱們?哎喲,老祖宗,皇上,您瞧,公主笑的,眼看著皇上花甲得子,太后得皇孫,臣妾想想都覺得是千載難逢的大喜事呢!”
一旁燕兒端出一點漆托盤,三兩件精致無比的小衣服,皇太后摸起其中一件來仔細瞧著說:“嘖嘖,好細致的針腳兒,一瞧就是令妃的活兒計,比宮里的師傅做得還好……”
“老祖宗說哪里話來,橫豎臣妾閑著無事。想來也有好多年沒做這孩子的小衣服了,如今奔五十的人了,能再給咱們皇家做這些個,兒媳婦心里面著實欣喜呢!”
十公主的洗三,打三,直鬧騰了一整天,親戚們都開始散了,才發現翎坤宮連個人影兒也沒見著。惇妃自個兒坐月子,養在宮里面沒出來,居然連個奴才也沒派來問候一聲。看看皇貴妃身輕體弱,還掙扎著來為皇上太后撐場面,就連回族的容妃娘娘也甚是熱心,送來很多禮物,還特意用回族禮給小公主祈福。崇慶太后本是個水晶心肝兒天真好善的人,想到此,不免有些生氣,大家看到太后面色發黑,想想惇妃的跋扈,誰也不敢明言此事
生氣歸生氣,大好的日子,還應圖個吉祥。太后懿旨將眾人的禮物全部送去翎坤宮后,親自為十公主挑選奶娘,禮儀嬤嬤,教引嬤嬤,宮人,近侍,一個個叫進來看視,并囑咐了好久。皇上幼子,圣寵萬千,誰敢怠慢,自然不必說。
而太后心里卻別有一番打算,如今看來,這小公主的親額娘也就那么回事,未必爭氣,好好的孩子豈能因為她額娘給耽擱了,只能靠奴才們好生照料。
吩咐妥當了,太后又囑托皇上,務必下旨,讓內務府下次秀女大挑時選兩個家世好,能干練達,知書達禮的公主小姐,貼身侍候十公主。太后如此,豈不是因為惇妃行事不妥,使人憂心,只是此時的惇妃已經沉浸在女兒所帶來的榮寵之中,但覺圣寵如此,便可無視禮儀宮規,囂張跋扈,純然不覺紫禁城中漸漸凝重的忌憚。
皇貴妃魏佳氏,三十年宮中生涯,何事不知,何人不曉,只是自覺時日無多,況汪氏目前還顧及太后和皇上,并未有大錯,便無心力再管,只能暗求汪氏能適可而止,讓圣上安心,后宮平靜。沒想到自己這個來日無多,居然沒有安然活過正月……
大清乾隆四十年,令皇貴妃之女,遠嫁蒙古的固倫和靜公主薨,年僅二十歲。固倫額駙,超勇親王,博爾濟吉特拉旺多爾濟扶靈進京。乾隆皇帝念其功勛,擢升領侍衛內大臣,尋兼都統。公主青年早逝,讓皇貴妃備受打擊,從此臥床不起。
延禧宮內,燈火悠悠,濃濃的藥香氣讓人實在無法忘卻那躺在床上的曾經風華絕代的女人。她嫁給了中國歷史上掌權時間最長的帝王,她沒有最高貴的出身,卻安然處于深宮三十年,于皇貴妃位執掌后宮整十年,從未出錯,為皇室誕育四男二女,一片冰心,卻溫潤如玉,正如她的封號一般
“如圭如璋,令聞令望”,一位智慧而賢淑的女人,終于在深宮中香消玉碎。
“胡太醫,娘娘如何?”乾隆剛剛下朝,便徑直奔到延禧宮,在門口碰到了前來問診的太醫。
“皇上圣安,娘娘鳳體違和,恕老臣無能,怕是回天無力……”胡太醫跪地啟奏。太醫院正堂胡君效,世代行醫,家族中幾輩人擔任太醫院正堂一職,兢兢業業,深受皇家信賴。如今,見他并未詳細稟奏皇貴妃病情,而是一句“回天無力”上達天聽,皇貴妃病況,可想而知。
“那依你看,皇貴妃還有多少時日?”
“回皇上,娘娘方才已現回光返照,怕是熬不過今日了。”
年初,令皇貴妃久病,自七公主薨逝后,病情日重,早已不能理事。但如今聽聞“不過今日”,乾隆仍倍感心驚。
太醫已下定論,也不再用藥了,乾隆沉默不語,只覺心情沉痛不堪,對宮中人擺手斥退,而后獨自一人步入內殿,望著床榻上消瘦地似無骨的女人,輕輕拂過半舊的窗幔,靜靜感受著這熟悉的環境。
床榻前,和靜九公主,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親為侍奉。永璘,年僅十一歲,仗著乾隆寵愛,平素頑劣,而今日竟一反常態,抓著令母妃的手,哇哇大哭,任宮人誰勸也不聽。
乾隆帝看到幼子如此,禁不住把他攬入懷中,“皇阿瑪……”,永璘帶著哭腔,抱著乾隆的腿,哭得越發狠了。永琰和九公主一面把永璘拉開,一面給皇上請安,“十七弟,額娘病重,皇阿瑪傷心,又上了年紀,你不勸著,如何顧自哭成這樣……”乾隆看著這雙俊俏識禮的兒女,更感三十年來與皇貴妃魏佳氏,相敬如賓,伉儷情深。
“永琰,你們先下去休息一下吧,朕有話跟你皇額娘說。”
“兒臣告退,皇阿瑪保重。”
“皇上……”令妃氣若游絲,但心里明白地很,掙扎著就要起身。
乾隆趕忙將她按下,一手托住她的脖頸,一手緊緊與她十指相扣。
“愛妃,愛妃,朕來看你了……”
“皇上,臣妾無事,勞皇上掛心了……”
“令妃,你還有什么事要囑托朕的嗎?”乾隆坐在床榻上,膝蓋靠著床沿,神色凄楚凌然。“無論你說什么,朕都找準……”
“皇上,臣妾自乾隆十年入宮,備受恩寵,本想與皇上白頭偕老,沒想到……”
“臣妾不能給老祖宗盡孝了,臣妾愧對皇上……”
乾隆聞此,愈加痛苦,握著令妃的手又緊了幾分。“欲將翁嫗雙偕老,豈料暮年孤影存”。
“琰兒和璘兒,還,還請皇上多加栽培……璘兒……璘兒魯莽頑劣,他日冒犯圣顏,請圣上寬恕……”令妃淚流滿面。
“延禧宮宮人,皆侍候臣妾日久,從無大錯,臣妾去后,還望圣上妥善安排,燕兒給他指個好歸宿……”
“愛妃放心,朕都準了。”
此時令妃一陣昏聵,半晌無言。
“愛妃,朕還欠你一個解釋,你從未問過朕,但今兒,朕一定要告訴你。”
“愛妃,你處于皇貴妃位十年,行皇后之權,朕一直不設中宮,你可知為何?”
“孝賢皇后出身高貴,聰慧賢淑,母儀天下,臣妾等難以望其項背……”
乾隆輕輕一笑,答道:“令妃,朕告訴你,你生前不封皇后,日后定享哀榮,朕已秘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待朕百年之后,繼位大清后世之君。”
“皇上……”令妃改容失色,熱淚漣漣,“臣妾,臣妾,叩謝皇恩浩蕩……”
“皇上圣恩,臣妾只能結草銜環,來世再報了……”
“令妃,朕百年之后,你必將常伴朕于皇陵之內,太廟配享我愛新覺羅子孫萬世瞻仰!愛妃,朕與你永不分離了。”
乾隆一語將近,皇貴妃忽然掙扎起來,拼著力氣說:“臣妾還有一事,要奏請皇上圣裁!”
“愛妃但說無妨!”
“皇上,臣妾伺候皇上三十年,從未仰仗皇恩為難皇上。圣上隆恩,臣妾今生無以為報,如今,時日無多……惇妃……性情傲慢,位居一宮主位,卻不識大體,自恃誕育公主有功于萬歲,行事愈加跋扈,若不加禁止,他日恐會貽禍后宮,有損圣德,敗壞皇室圣譽,彼時,念及公主年幼,如何能加以重刑懲治,必為太后及圣上徒增煩擾。皇上,臣妾去后我輩宮中諸姊妹,余者甚少,惇妃年輕,子弱母壯,母憑子貴,切不可讓其凌駕后宮……此情戚戚,臣妾之心可昭日月,圣上切勿輕忽……”言盡于此,令妃激動不已,聲淚俱下,雖淚光點點,但神情堅毅。
乾隆皇帝看著懷中即將不久于人世的令皇貴妃,忽然發現自己居然沒有真正了解這位看似心無旁鶩,淡泊似水的女人,她一生綿里藏針,含而不露,此時的憂思,掛念和深深地不舍,宛若當年的孝賢皇后……
乾隆被震撼了,這一幕喚醒了乾隆埋藏在心底多年的記憶,熟悉又令人肝腸寸斷的一幕,痛苦與糾纏縈繞在延禧宮的臥房中。令妃深情地看著乾隆皇帝,看著這個自己用生命關愛了一生的夫君,眼中的光漸漸的暗淡,生命一絲絲消散……
就這樣彼此凝視著,懷中緊握著自己的那雙手,忽然間松開來,沒有一絲力道,也沒有了一絲感覺……
“來人,速傳太醫!傳太醫!”乾隆一生已經見過太多的死亡,他很清楚病人的手自然的伸開,垂落意味著什么……
“皇上節哀,皇貴妃娘娘仙去了……”
剎那間,延禧宮哀樂長鳴,愁云慘淡,哭聲震天,紫禁城一片蕭索……
乾隆皇帝背對著眾人,沉默不語,沒有人看見皇上此時的表情,只看見一位孤獨的老人的背影,站在床榻前,久久不離……
“令妃啊,朕今生給你的還是太少了……”
大清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魏佳氏薨逝,命贈謚皇貴妃為令懿皇貴妃。依例輟朝五日。派皇六子、皇八子、皇十二子、皇十五子、皇孫綿德、綿億、綿惠、九公主、額駙拉旺多爾濟、扎蘭泰、及丹巴多爾濟、豐紳濟倫穿孝。并派皇六子、尚書永貴、總管內務府大臣金簡經理喪儀。所有應行典禮,著各該衙門察例具奏。
戊寅,上至吉安所,于令懿皇貴妃金棺前奠酒。
乾隆命傳文房四寶,親溺湘管,著《令懿皇貴妃挽詩》,流傳后世:
兒女少年甫畢姻,
獨遺幼稚可憐真。
蘭宮領袖令儀著,
萱戶已勤懿孝純。
了識生兮原屬幻,
所慚化者近何頻?
強收悲淚為歡喜,
仰體慈幃度念諄。
(注:皇十五子昨年始畢婚。七公主、九公主皆近年甫下降。皇十七子則方十一歲也。前年豫妃去年慶貴妃今年皇貴妃連遭薨逝以是為慚。)
書畢,每讀一遍,潸然淚下,將其燒化于皇貴妃靈前,追憶曾經的如花美眷。
然而,乾隆皇帝于令皇貴妃病榻前許下的承諾,終于二十年后兌現。
大清乾隆六十年,高宗皇帝仿堯舜之禮,昭告天下,內禪于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定年號嘉慶。
她,內管領清泰之女,終于成為清高宗的第三位皇后。史稱“孝儀純皇后”。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