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和梅、蘭、竹一起被成為花中“四君子”,它以獨特的花、姿、色、韻,獨特的開花季節,和獨特的花瓣至枯不落而深得人們的喜愛。古今往來,人們品菊、賞菊、詠菊,已經超越對其自然美的賞識,而是將它人格化,將它賦予一種品格來加以贊美。
古今贊頌菊花的詩詞很多,如宋時鄭思肖的《寒菊》:
花開不并百花開,獨立疏離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還有朱淑貞的《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枯葉舞秋風。
毛澤東主席的《采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還有李白的《感遇》,清時陳鶴年的《題畫菊》等,都把菊花的這一特征描述出來,并大加贊賞。
其實,并不是所有的菊花都是這樣的,傳說宋時宰相王安石和大文豪蘇東坡,曾經因菊花是否掉落花瓣而發生分歧和誤會。
一日,王安石在相府寫了《題菊》詩,只寫了“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因事離案,恰巧此時蘇東坡來到宰相府,在案前看到,以為是王安石的筆誤。心想,一年四季,風各有名稱,春風為和風,夏風為熏風,秋為金風,冬為溯風。這首詩說的是西風,西方為金,金風乃秋令,那金風刮過園林,群芳凋謝,萬木蕭條。第二句說:吹落黃花滿地金,黃花即菊花,此花開于深秋,最能耐寒,即使枯干,并不落瓣,怎么能說“滿地金”呢?蘇東坡想到此,便自信的依韻續了兩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于詩人仔細吟。
寫完因等不著王安石,就離開相府回到下處了。
不久,王安石看到蘇東坡續的兩句詩,心中有數,時隔幾日,王安石便上奏皇上,將蘇東坡左遷黃州任副團練。
蘇東坡因左遷,心中不滿,認為是王安石公報私仇一直耿耿于懷。
蘇東坡到了黃州后,耕田種地,閑時養花,雖然心懷不滿,倒也悠閑自得。一日,時當重陽,他邀請一些朋友到后院觀菊,當他來到菊花棚下,看到滿地鋪金,枝上全無一朵菊花時,頓時目瞪口呆,半響說不出話來,思緒良久才恍然大悟,方知自己無知,原來黃州的菊花是落瓣的,為什么到黃州來自然就明白了。
朋友問明了情況,笑道:老子有一句明言,兄知否?
蘇東坡問之,朋友答道: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是啊,長期以來,有多少人吃了不懂裝懂的虧啊.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