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師的名頭越來越大,皇帝的賞賜也越來越多,緋聞也越傳越遠。為了讓朝廷招安,連梁山泊的宋江也來走李師師的門路,于是,懂的游戲規則的李師師,輕而易舉地賺了梁山泊好漢的一大筆銀子,并讓這伙強盜出了錢沒半點瞧不起她,還對其感恩涕零。我們看看她是如何利用合理的工作掏得的這桶金子。
喜歡讀水滸的朋友,都關心108將的命運,對梁山以宋江為首的招安決策,更是關注。招安是如何成功的?朝廷為什么同意對梁山招安?我們先簡要回顧一下當時形勢。
宋江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后,曾頭市被擺平,打了東昌東平府兩市,又收了董平,張清等一批官方人員,至此,梁山達到了建幫以來的頂峰,由初期40名發展為108名好漢,此時梁山共有官兵10萬之眾,發展到了極限,不需要在發展了。宋江作為老大要考慮,這支隊伍何去何從?梁山的前景他看的清楚,審時度勢如果繼續下去,國家軍隊來鎮壓早晚會滅掉他們,弟兄們面臨的不是下崗是掉腦袋,為了給弟兄們某條出路,領導班子決策招安歸順朝廷。走招安之路談何容易?
操作起來難度不小。他們議定分兩步走,一是走捷徑,宋江到東京走宿部長后門,設法接近宋徽宗二奶李師師,二是和朝廷真刀真槍的干,數次擊敗前來鎮壓的政府軍隊,像朝廷顯示梁山實力。招安共進行三次,一波三折,最后的成功僅僅得益一個人,就是排名天罡星最后的燕青。
別看燕青排名最后,他可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24歲的年紀,風流瀟灑一表人才,上梁山前雖然是打工一族,但盧俊義老板喜歡他,教他武功技藝,培養他吹拉彈唱,在盧氏集團時經常陪著盧老板出入上流社會,見過大世面,燕青資質聰慧,年輕上進,雖然只有24歲,已經成長為形象才藝俱佳的公關型外交人才。宋江走東京高層門路,梁山除了燕青運作牽線搭橋絕無他人。
我們先看第一次燕青的表現,宋江計劃元宵節見宋徽宗的二奶李師師,想游說李師師在宋徽宗那吹點枕頭風。宋江和燕青以看花燈名義到了東京,來到李師師的會館,見到老鴇李媽媽,燕青倒頭拜四拜,說:“老娘忘了,小人是張乙的兒子張閑,從小在外今天才回?!笔郎闲詮埖亩啵顙寢屢娙硕啵灿洸磺迥奈恍諒埖模嗲嘤终f:“小人一直不在家沒過來看媽媽,如今伺候個老板,是個燕南河北一帶有名財主,今天來此,一賞元宵,二來京師省親,三者做買賣,四呢想求見娘子一面,只求同席一飲就心滿意足,不是小可顯唄,那個老板要送給宅上千百兩金銀呢。”
李媽媽愛的是錢,一聽燕青的話,不就是陪著喝點酒嗎?趕忙讓李師師出來相見。燕青用了三言兩語就搞定了,宋江和皇二奶輕松見面,正要說招安事時,正巧宋徽宗也來幽會李師師,眼看梁山頭領和當今皇上要見面了,宋江的心發虛了,腿發抖了,底氣不足了,正好李逵在外面鬧事吵吵,宋江他們趕快溜了。
宋江首次走李師師門路失敗。其實失敗也是好事,元宵節宋徽宗幽會美人,碰上個又黑又丑的男人大談招安,這個風流皇上不急眼才怪。
第一次操作失敗,梁山又經歷了和政府官兵的較量,此文暫且不表,簡言之招安還是沒有頭緒,燕青獻策:建議繼續走李師師門路,這是一條直通宋徽宗的捷徑,并自告奮勇去辦這個事情。宋江同意了。
燕青此次東京之行要冒很大風險,因為上次已經暴露身份,李師師畢竟是做小姐的,如今是宋徽宗二奶,如果不聽這一套再向皇上舉報,那不就毀了?燕青藝高人膽大見到李師師,就如實說明身份,李師師看燕青年輕英俊一表人才且誠懇,還真的動了情,燕青明白這是皇上的二奶,其他人動不得,不能抓不住狐貍惹一身騷,還壞了招安大事,燕青主動和李師師結拜姐弟,以禮相待,李師師引見燕青見了宋徽宗。
燕青見到宋徽宗,巧舌如簧,專門挑皇上愛聽的說,又談音律,又談藝術,最后提到梁山招安,說梁山人愛皇上,愿意效忠朝廷,原來上梁山都是奸臣逼的,請朝廷招安后梁山人馬全部效忠皇上您,同時為朝廷服務。說的宋徽宗一點脾氣也沒有,看著眼前這個美青年,聲淚俱下的一片真情,關鍵是美人二奶敲著邊鼓,還是美人的弟弟,哪還有不同意的?
第二天燕青趁熱打鐵,提了一箱子錢找宿部長,請他在皇上面前建議招安,宿部長一看這多錢,不就是提個建議嗎?舉手之勞,答應了,至此梁山招安水到渠成。宋江花了無數心血夢寐以求的招安之事,燕青一個人到東京幽會了皇二奶李師師,就搞定了,燕青更為智慧的是,還為自己求得一份宋徽宗親筆寫的赦書,這個赦書分量太重了,相當于當今皇上給的免死金牌。
讀名著學的是古人大智慧,燕青成就招安,起碼暫時終止了政府軍隊鎮壓梁山和梁山的對抗反擊,眾將士減少了拼殺流血犧牲,另外一點成就大事需要的是巧計良策興師動眾辦不到的,往往一個智勇雙全的人,四兩撥千斤就會拿下。但有一點不可忽視,那就是主要運作人李師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買賣成功收獲千兩銀子理所當然。這和當代著名經紀人運作模式及出場費掛鉤方式大同小異。
游戲規則千年不變。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