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是盛產螃蟹的魚米之鄉,每當菊花盛開的季節,也是螃蟹正肥的時候,常邀請一些朋友到家中小飲幾杯。朋友們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喝老酒吃螃蟹,一邊賞菊,滿屋的酒香菊香蟹香在大家爽朗的笑聲中飄逸,別有一番滋味。
因為喜愛菊花便關心有關菊花的趣事,大概是愛屋及烏吧,甚至《秋菊打官司》電影,也百看不厭。
中國人有著喜愛菊花的傳統,對菊花有不解的情結,千百年來,人們栽菊、培菊、品菊、賞菊、詠菊已經形成民族特色的菊文化。
今人可以有菊展花會等多種形式賞菊,相比之下,陶淵明卻沒有那么幸運。常處于有菊無酒,有菊無蟹的尷尬。一年重陽節,東籬下菊花爛漫,他與花叢中采菊,卻為無酒而遺憾,忽見一個白衣人到來,原來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人送酒來了,于是以花就酒,東籬菊前就再也沒有絲絲的遺憾了。真是有花無酒少了情,有酒無花俗了人。
雖然陶淵明喜菊種菊賞菊,卻沒有美酒肥蟹助興,但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清靜幽嫻的生活,也是令人羨慕和神往的。
菊花不畏寒霜凌迫,不為東風獻媚,不隨百花齊芳的性格,不正隱含主人的性格和品德的嗎?可謂人因菊陶情,菊因人生輝!
對菊花的贊美和描述最集中的要數《紅樓夢》了,《紅樓夢》里貴族公子小姐們,在秋冬之際,他們賞菊吃蟹飲酒詠詩,淺斟低唱,賦景詠物,頗耐人尋味。
寶玉、黛玉、寶釵、湘云、探春、李紈等閑來無事,辦起了詩社。她們為菊花寫了十二首詩,便是《億菊》、《訪菊》、《種菊》、《對菊》、《供菊》、《詠菊》、《畫菊》、《問菊》、《簪菊》、《菊影》、《菊夢》、《殘菊》。
在這些詩里,對菊花作了大量的描述,寫出了許多精彩的詩句,如寶釵的《憶菊》中的“誰憐為我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秋無痕”,“夢有知”把個憶字烘托出來。黛玉的《問菊》中“孤標傲世皆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真個把菊花問得無言可對。
想著古人對菊花的贊賞,面對案前的菊花,便仔細觀察起來。你看菊花的色,白如雪,黃如金,墨如黛,青如羅蘭,紅似火。淡如彩云,濃似晚霞。重如深潭,輕似漣漪。你看菊花的形,似星星,似月亮,似繡球,如火團。你看菊花的姿,或亭亭玉立,或昂首挺拔,或簇擁相依,或“一叢淡一叢深”,或“兼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或“聚葉潑成千點墨。”你聞菊花的香,“隔座香分三徑露,”是那樣的清心悅目。
然而,菊花更讓人欣賞的是它的品格和氣節。我們贊美菊花,就應該人淡如菊,寧靜淡泊,不媚春風,凌風傲骨;就應該有理想,有志氣,有毅力,“寧可枝頭抱香死,不隨枯葉舞秋風。”
人生如菊,人不是任何時候都輝煌燦爛,意氣風發,春風得意。更多的是默默無聞,更多的是平平淡淡,更多的是東奔西忙。要知道菊花的盛開,需經過多大的努力,經受多少風雨,要忍受多少寒風烈日。人的一生也不正是這樣嗎?為了成功的那一天,為了摘金奪銀,為了一份好的工作,為了有一個好的收成,為了有一個職位,我們也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也要耐受寂寞,承受各種壓力,經受各種磨煉和考驗,甚至是流汗流淚流血。
人生如菊。菊花不從眾,不獻媚,不錦上添花,它最可貴的是雪中送炭。在秋冬之際,當百花早已凋謝,草木枯黃,萬物蕭條的時候,大自然多么需要美麗的花朵點綴,人們多么需要鮮花的光顧,此時此刻,唯有菊花凌風傲然綻放花朵。這正寓意著助人為樂,奉獻社會,是一個人的美德。
畢竟花樣年華是短暫的,像鮮花那樣光彩照人的時刻并不多見,當我們處在這樣的時刻,切不可虛度年華,而應該倍加珍惜,倍加勤奮,倍加努力,“勸君惜取少年時,莫待無花空折枝。”
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百舸爭流的美好時代,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綻放出自己的花朵。即使我們處于逆境,處于困難深刻,處于失意之時,我們也沒有必要氣餒,沮喪,難道我們不能從菊花的風格中得到一些啟迪嗎?
當我們欣賞菊花的時候,可曾想到菊花的獻身精神,菊花不僅供人們觀賞,它還是一種草藥,其根入藥起到清熱解毒明目之功效,菊花還可以制成菊花茶,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面對燦爛的菊花,面對濃烈的菊香,我陷入沉思,情不自禁叩問自身:我該怎樣面對人生?
菊花就是榜樣!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