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給人的感覺總是那么美麗、優柔、溫馨、美好和嬌作,花美化環境,美化人的心靈,它是和平的使者,社會和諧的點綴,生態和諧的標志。
當你取得優異成績的時候,人們會送你一束鮮花,你會倍加激動,倍受鼓舞;當你躺在病床上,正在經受病魔的折磨的時候,朋友為你送上一束鮮花,你會感到溫馨無比,會得到莫大的安慰,無疑為你增添戰勝病魔的信心;當你為社會為人民作出貢獻,得到社會的肯定和人民的贊揚的時刻,人們為你戴上大紅花,你會豪情滿懷,斗志昂揚;當你和你的心上人走進洞房時,看著頭戴鮮花,身作花服,如花似玉的新娘,你會激情四溢,愛心無限;當你榜上有名,獲取學業和事業的成功,社會會把最好的花送給你;當你的家中放上幾盆鮮花,滿屋彌漫花香,你才真正體驗到家的溫馨;當你走進滿山遍野盛開鮮花的大自然,你會陶醉在花的海洋里,仿佛融化在花的懷抱里,鮮花會蕩滌你一切的煩惱和憂慮,會讓你浮躁不安的心情平靜下來。
此時花是幸福的使者,是快樂的象征,是無言的贊歌,是滋潤心田的細雨。
不同的花喻意著不同的含意,桃花表示好運將至;牡丹表示富貴興盛;月季象征興旺發達;玫瑰喻意愛情懷念;百合表達快樂喜慶;紅梅展示的是傲雪凌霜;雪松體現長壽智慧;翠竹展現的是高風亮節,等等,唯有菊花不同,它的含意至少有三個層次,一是吉祥長壽,二是傲然凌霜,三是傲骨霸氣!
人們在贊美鮮花的時候,可曾想到菊花嗎?它不僅具有鮮花美麗溫柔的一面,而且它還體現斗志昂揚的一面?它不僅有傲情、傲氣和傲骨,它還有霸氣!
菊花在古代寫作鞠花,因為菊花身姿像低頭鞠躬式,所以古人稱其鞠愛其姿賞其美。歷史上人們對菊花的贊美很多,有陶淵明的提籃采菊,隔籬望山,人淡如菊,孤高絕俗;有王安石的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有朱淑貞的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枯葉舞秋風等等。但是有三個偉人對它的贊美,卻別具一格,猶如石破驚天!他們便是黃巢、朱元璋和毛澤東。他們借菊抒情,菊花在他們的筆下,豪情萬丈,披堅執銳,殺氣騰騰。
唐朝末期,黃巢借菊花來表達對封建科舉制以及封建制度的批判,寫了首《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這首詩同時還表達他百折不饒,志向遠大和對前景的期望。
如果說“他年我若為青帝”,對未來還報有一線希望的話,那么《不第后賦菊》就更加充分反映他對現實的不滿和批判了。“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表現出他對唐朝的絕望,對封建社會的強烈不滿,立志推翻這個朝代的決心。把個美麗動人的菊花寫成為身披金甲的起義將士,長安不保,唐朝還有希望嗎?
無獨有偶,農民出身的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也對菊花也情有獨鐘,他也寫了一首賦菊詩:“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可謂借菊抒情,把菊花傲氣、霸氣,昂揚的戰斗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
毛澤東主席在20世紀50年代初,一次參觀菊展后寫了《采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是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山萬里霜。
毛主席用博大的胸懷,寬闊的眼光,磅礴的氣勢描述了菊花盛開的秋季,祖國萬里江山,雖不是春光,卻勝似春光大好形勢,這種境界是前無古人的。
主席的一個“戰地”,黃巢的一個“沖天”,朱元璋的一個“戰一場”,都寫出了菊花的傲骨和霸氣。
我想這便是菊花與眾花的不同。
今天我們要生活、工作、學習;我們要創業、掙錢、成家立業,面對人生,不可否認現今發展空間和生存難度同時在加大,創業和守業同樣艱難,面對社會,面對紛繁復雜的經濟環境,面對自己的事業,沒有傲骨不行,沒有自信不行,有時還需要一點霸氣。這是因為在困難面前我們需要霸氣,在攀登高峰時我們需要霸氣,在摘金奪銀時我們需要霸氣,在實行遠大目標,敢為人先時我們需要的也是霸氣!
我相信人應該像菊花那樣要有一種精神,精神影響人生!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