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閉上眼睛,幻想出一種油香的味道,我就能順著這絲氣息看到我的家鄉,確切地說,是站進了村頭的“春誠號”糧油雜貨莊。
我似乎聽到了大院里大木錘撞擊木榨的聲音,那聲音傳出去又返回來,傳出去是渾厚強勁的,返回來時卻蔫頭耷腦的,仿佛經過外面寒風的撲擊后失去了銳氣。于是就這么“咚、咚;咚、咚”有節奏地參合在一起,那孤單的呼喊也就有了回應,而金澄澄的食油也就如同一條閃光的金線,源源不斷地流進了大缸。
伴著這節奏,我看到火爐上那把大銅壺正滋滋地冒著熱氣,熱浪頂得壺蓋一跳一跳地,我爹就彎起腰,湊近爐子感受一下蒸汽,對著光亮使勁地看,然后探著胳膊把水壺提起來,再用火鉤挑起爐蓋蓋上。他的眼睛幾乎看不見了,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會小心地抓住腦后的大辮子,生怕它一個滑落被爐壁引燃。
別看只是一個生鐵爐子,放在當時,這一套家伙卻是我爹仿制的洋玩意了。由它生出的溫暖,會在每個冬天都引來周遭商鋪的東家掌柜。遇著合適的時候,他們還會帶來二斤羊肉切片,或者架起一支小鍋,圍著爐子涮著吃,或者直接貼在爐壁上烤熟。最好吃的莫過于小咸魚了,烤得焦脆噴香,就著饅頭簡直是天下美味。有時他們也會捉來一些飛禽小獸,清洗過后,直接用泥土包了塞進爐子里,那個香氣自不必說。
其實平日里,我們家也是鄰里聚會的地方。俗語講:冷粉坊,熱油坊,不冷不熱是糖坊。我們家又有油坊又有糖房,油是食用的花生油、豆油一類,榨油前需要把原料炒熟碾碎,一天里爐火不斷,確實是熱。糖是配合梨膏的蔗糖,梨膏也需要熬制,但是文火慢熬,中間合著各種的草藥配制成帶有藥效的糖膏,工藝上著急不得,溫度也總是冷熱適宜的。各種香氣混合在一起,合著不冷不熱的環境,我們家的店鋪,四季里就沒斷了閑耍的客人。
早一些時候過來還會看到我娘,一個大個子的女人,穿一身尋常的棉布夾襖,端著一個臉盆,擼著袖子一撣一撣地往地上灑水,那干燥的土粒就飛揚著結成了水滴。我則沾濕了手,朝著爐子一甩,又一甩,看它們吱吱地變成一團白氣。每當這個時候,我娘就嚇唬我,說把手沾到爐子上就烤熟了,我就濕著手,在還沒灑水地方跑來跑去。她則與我爹嚇唬我,說趕早把我送到吳家去,讓未來的婆婆**我。
家里從小就給我訂了一門親,是老家鄰村的一戶財主,那兩個男人,一個比我大四歲,一個比我小一歲,說是到時讓我娘看好哪個挑哪個,如今那大的似乎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了,但我卻從來沒有見過他們。如果不是我兩個哥哥反對,我可能真就被送去婆家了。他倆說不能糟蹋了我,他們慶幸,吳家看不上我們家了。
十多年前出了事,許多的雜活爹娘就自己動手了。說來我們家早來還挺富裕,店鋪比現在多得多。
這里是山東半島一個叫做五龍縣的地方,隸屬登州府,古稱昌陽,轄管萊陽,盛產沙地茌梨。余外再就沒什么了,非要添一些,就是當地傳出了兩大拳種,一是螳螂拳,一是地趟拳。地趟比螳螂扎根早,但是螳螂名氣大。這兩門拳,一門出自少林,一門出自綠林。少林是武學正宗,綠林武藝就是民間義士所用的武藝,特別的是,螳螂門的最后一路摘要,卻也是跌撲摔打。
山東一角畢竟偏僻,據說當初清兵剿殺捻子的時候,就是把他們從中原一直逼到了海濱一角,活活把捻子耗死了。《萊陽縣志》中記載:萊陽地處偏隅,不為通區,居民尚節儉而務耕織,蓋自昔然矣。為了過上好生活,許多人都選擇了走販行商。我家祖輩為了生活也奔波過很多地方,有時步行有時乘船,后來安穩下來,每年的大多時間都在東北一處地方坐店。販賣糧油、布匹甚至匯兌銀票,使得“春誠和”三個字招搖到了千里之外。
后來我爹在一次意外中尋到了一條發財的捷徑,他抽調了大量壯勞力一直往北,穿過老林到一處似乎叫貝加爾湖的地方射獵,走私一些人參、貂皮、珍珠、鹿角一類的奇珍異寶,然后裝進用掏空了的樹干合成的銀鞘里,假裝是木材運送回來。
我爹他們能干成這事,是因為認識海上的胡子,這一段海運非常便利。后來海匪起了爭斗,規矩跟著亂了,新的頭領就不買我爹的帳了。此路不通,我爹就只好帶著鏢師走旱路,提心吊膽走了三五次,就被滄州的一伙強人打劫了,鏢師們拼死保出我爹,除了他背著刀疤爬回來,余外就剩下了一個剛頂生意的小掌柜。
我們家的厄運從此也就開始了,先是死者家屬索賠打砸,搬走了家里能夠換錢的器物,然后是同行擠兌,同族財東撤資,“春誠和”直接宣布破產了,幾個分號莊子幾乎是在一夜之間都盤轉出去抵了人命、貨款的欠債。
我娘說這都是我爹貪心不足釀成的罪過,就是這樣,也換不回那十幾條人命。但我爹一直沒忘,有朝一日殺回去,跟滄州的桿匪討個說法。只是一晃十幾年了,他只是把自己囚在祖輩留下的莊子里打轉,就跟那拉磨的黑驢一般。
如果不是我娘,我們家就徹底完了。我爹受了內傷,又因為咽不下這口氣,一身武藝的身子基本是廢了,整日就是躺在炕上哼哼。我娘節省開支散了嫚子,又得照顧我爹,又得支撐字號,日子過得忙碌而艱辛。好在我們家祖上傳有一張《鳳山梨膏》的秘方,選取五龍河岸沙地生長的百年茌梨熬制提純,佐以蜂蜜、貝母、枇杷、甘草、桑葉、薄荷等等調制成膏,用時和水化開,祛痰止咳,潤肺生津,清新綿和、明神化郁,而且有著面圣貢品的好名聲。也是因為它,王家才以此起家,使得酒、茶、糧、油的生意一直做到了關東。因為我們家的梨膏四季都能飲用,而且藥用梨膏還有著各類或補或瀉的功效,在我娘的經營下,總算維護住了祖傳鋪子。
其實當地的買賣就是糧、油、茶、布這些,梨膏算是藥茶,當地好些字號都有產銷,只是鳳山“春誠和”的口碑最好。這讓當地,特別是“鹿鶴堂”宋家為主的藥茶莊最為眼紅。“春誠和”破產時,“鹿鶴堂”的宋老當家打發四個兒子多方奔走,設計收購了我們家在紅土崖地的祖產梨園。我爹當時在炕上不能動彈,一氣之下瞎了雙眼。
我爹分析局勢,感覺不能坐以待斃。想失敗的原因,還是因為鏢師的武藝不濟。而今天下混亂,沒有硬靠山、真功夫真是寸步難行。“鹿鶴堂”一直橫行鄉里,非但是因為他家枝葉繁茂,更是因為他們跟當地有名的大地主,也是太極螳螂祖師宋耀德合了宗譜。宋耀德是棲霞牟家的女婿,要不是自家手上捏著幾張秘方,恐怕早就被擠兌得有毛沒皮了。
五年前,我爹見我大哥王荊山長成半大小子了,就打發他去登州府大海陽魁德堂拜螳螂拳大高手范翔升為師。
山東民風彪悍,特別是登州府轄區牟平、海陽、棲霞、萊陽四地,流行梅花螳螂拳,武林稱之“螳螂窩”。螳螂拳講究分身八肘、崩補連環,與尋常拳法相比,多出了螳螂鉤子豁襠腳,最是狠辣刁鉆。范翔升是集大成而進階的高手,鐵砂掌立斃雙牛,邊城打擂,大敗俄國力士。在他手上發展了七星螳螂拳,與梅花螳螂、太極螳螂相映成輝。如果能學到范公的武藝,莫說是“鹿鶴堂”,就是宋耀德面前都能挺起腰來。
不過我爹也囑咐兒子,說范公重義氣,但是脾氣也大,最見不得虛假與野心。報仇學藝,是又虛假又有野心的事情,范公是經歷過大兇險的人,已經心如鐵石,萬一被拒,往后另投他門都難。所以一定慎重言行,尋找時機。
年少的王荊山就一路要飯去了煙臺,托付萊陽的老鄉幫自己在魁德堂斜對門的糧店某了一份工,然后就開始了偷拳生涯。而我,也就連著五六年沒有見著我大哥了。
當我閉上眼睛,幻想出一種油香的味道,我就能順著這絲氣息看到我的家鄉,確切地說,是站進了村頭的“春誠號”糧油雜貨莊。
我似乎聽到了大院里大木錘撞擊木榨的聲音,那聲音傳出去又返回來,傳出去是渾厚強勁的,返回來時卻蔫頭耷腦的,仿佛經過外面寒風的撲擊后失去了銳氣。于是就這么“咚、咚;咚、咚”有節奏地參合在一起,那孤單的呼喊也就有了回應,而金澄澄的食油也就如同一條閃光的金線,源源不斷地流進了大缸。
伴著這節奏,我看到火爐上那把大銅壺正滋滋地冒著熱氣,熱浪頂得壺蓋一跳一跳地,我爹就彎起腰,湊近爐子感受一下蒸汽,對著光亮使勁地看,然后探著胳膊把水壺提起來,再用火鉤挑起爐蓋蓋上。他的眼睛幾乎看不見了,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會小心地抓住腦后的大辮子,生怕它一個滑落被爐壁引燃。
別看只是一個生鐵爐子,放在當時,這一套家伙卻是我爹仿制的洋玩意了。由它生出的溫暖,會在每個冬天都引來周遭商鋪的東家掌柜。遇著合適的時候,他們還會帶來二斤羊肉切片,或者架起一支小鍋,圍著爐子涮著吃,或者直接貼在爐壁上烤熟。最好吃的莫過于小咸魚了,烤得焦脆噴香,就著饅頭簡直是天下美味。有時他們也會捉來一些飛禽小獸,清洗過后,直接用泥土包了塞進爐子里,那個香氣自不必說。
其實平日里,我們家也是鄰里聚會的地方。俗語講:冷粉坊,熱油坊,不冷不熱是糖坊。我們家又有油坊又有糖房,油是食用的花生油、豆油一類,榨油前需要把原料炒熟碾碎,一天里爐火不斷,確實是熱。糖是配合梨膏的蔗糖,梨膏也需要熬制,但是文火慢熬,中間合著各種的草藥配制成帶有藥效的糖膏,工藝上著急不得,溫度也總是冷熱適宜的。各種香氣混合在一起,合著不冷不熱的環境,我們家的店鋪,四季里就沒斷了閑耍的客人。
早一些時候過來還會看到我娘,一個大個子的女人,穿一身尋常的棉布夾襖,端著一個臉盆,擼著袖子一撣一撣地往地上灑水,那干燥的土粒就飛揚著結成了水滴。我則沾濕了手,朝著爐子一甩,又一甩,看它們吱吱地變成一團白氣。每當這個時候,我娘就嚇唬我,說把手沾到爐子上就烤熟了,我就濕著手,在還沒灑水地方跑來跑去。她則與我爹嚇唬我,說趕早把我送到吳家去,讓未來的婆婆**我。
家里從小就給我訂了一門親,是老家鄰村的一戶財主,那兩個男人,一個比我大四歲,一個比我小一歲,說是到時讓我娘看好哪個挑哪個,如今那大的似乎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了,但我卻從來沒有見過他們。如果不是我兩個哥哥反對,我可能真就被送去婆家了。他倆說不能糟蹋了我,他們慶幸,吳家看不上我們家了。
十多年前出了事,許多的雜活爹娘就自己動手了。說來我們家早來還挺富裕,店鋪比現在多得多。
這里是山東半島一個叫做五龍縣的地方,隸屬登州府,古稱昌陽,轄管萊陽,盛產沙地茌梨。余外再就沒什么了,非要添一些 ,就是當地傳出了兩大拳種,一是螳螂拳,一是地趟拳。地趟比螳螂扎根早,但是螳螂名氣大。這兩門拳,一門出自少林,一門出自綠林。少林是武學正宗,綠林武藝就是民間義士所用的武藝,特別的是,螳螂門的最后一路摘要,卻也是跌撲摔打。
山東一角畢竟偏僻,據說當初清兵剿殺捻子的時候,就是把他們從中原一直逼到了海濱一角,活活把捻子耗死了。《萊陽縣志》中記載:萊陽地處偏隅,不為通區,居民尚節儉而務耕織,蓋自昔然矣。為了過上好生活,許多人都選擇了走販行商。我家祖輩為了生活也奔波過很多地方,有時步行有時乘船,后來安穩下來,每年的大多時間都在東北一處地方坐店。販賣糧油、布匹甚至匯兌銀票,使得“春誠和”三個字招搖到了千里之外。
后來我爹在一次意外中尋到了一條發財的捷徑,他抽調了大量壯勞力一直往北,穿過老林到一處似乎叫貝加爾湖的地方射獵,走私一些人參、貂皮、珍珠、鹿角一類的奇珍異寶,然后裝進用掏空了的樹干合成的銀鞘里,假裝是木材運送回來。
我爹他們能干成這事,是因為認識海上的胡子,這一段海運非常便利。后來海匪起了爭斗,規矩跟著亂了,新的頭領就不買我爹的帳了。此路不通,我爹就只好帶著鏢師走旱路,提心吊膽走了三五次,就被滄州的一伙強人打劫了,鏢師們拼死保出我爹,除了他背著刀疤爬回來,余外就剩下了一個剛頂生意的小掌柜。
我們家的厄運從此也就開始了,先是死者家屬索賠打砸,搬走了家里能夠換錢的器物,然后是同行擠兌,同族財東撤資,“春誠和”直接宣布破產了,幾個分號莊子幾乎是在一夜之間都盤轉出去抵了人命、貨款的欠債。
我娘說這都是我爹貪心不足釀成的罪過,就是這樣,也換不回那十幾條人命。但我爹一直沒忘,有朝一日殺回去,跟滄州的桿匪討個說法。只是一晃十幾年了,他只是把自己囚在祖輩留下的莊子里打轉,就跟那拉磨的黑驢一般。
如果不是我娘,我們家就徹底完了。我爹受了內傷,又因為咽不下這口氣,一身武藝的身子基本是廢了,整日就是躺在炕上哼哼。我娘節省開支散了嫚子,又得照顧我爹,又得支撐字號,日子過得忙碌而艱辛。好在我們家祖上傳有一張《鳳山梨膏》的秘方,選取五龍河岸沙地生長的百年茌梨熬制提純,佐以蜂蜜、貝母、枇杷、甘草、桑葉、薄荷等等調制成膏,用時和水化開,祛痰止咳,潤肺生津,清新綿和、明神化郁,而且有著面圣貢品的好名聲。也是因為它,王家才以此起家,使得酒、茶、糧、油的生意一直做到了關東。因為我們家的梨膏四季都能飲用,而且藥用梨膏還有著各類或補或瀉的功效,在我娘的經營下,總算維護住了祖傳鋪子。
其實當地的買賣就是糧、油、茶、布這些,梨膏算是藥茶,當地好些字號都有產銷,只是鳳山“春誠和”的口碑最好。這讓當地,特別是“鹿鶴堂”宋家為主的藥茶莊最為眼紅。“春誠和”破產時,“鹿鶴堂”的宋老當家打發四個兒子多方奔走,設計收購了我們家在紅土崖地的祖產梨園。我爹當時在炕上不能動彈,一氣之下瞎了雙眼。
我爹分析局勢,感覺不能坐以待斃。想失敗的原因,還是因為鏢師的武藝不濟。而今天下混亂,沒有硬靠山、真功夫真是寸步難行。“鹿鶴堂”一直橫行鄉里,非但是因為他家枝葉繁茂,更是因為他們跟當地有名的大地主,也是太極螳螂祖師宋耀德合了宗譜。宋耀德是棲霞牟家的女婿,要不是自家手上捏著幾張秘方,恐怕早就被擠兌得有毛沒皮了。
五年前,我爹見我大哥王荊山長成半大小子了,就打發他去登州府大海陽魁德堂拜螳螂拳大高手范翔升為師。
山東民風彪悍,特別是登州府轄區牟平、海陽、棲霞、萊陽四地,流行梅花螳螂拳,武林稱之“螳螂窩”。螳螂拳講究分身八肘、崩補連環,與尋常拳法相比,多出了螳螂鉤子豁襠腳,最是狠辣刁鉆。范翔升是集大成而進階的高手,鐵砂掌立斃雙牛,邊城打擂,大敗俄國力士。在他手上發展了七星螳螂拳,與梅花螳螂、太極螳螂相映成輝。如果能學到范公的武藝,莫說是“鹿鶴堂”,就是宋耀德面前都能挺起腰來。
不過我爹也囑咐兒子,說范公重義氣,但是脾氣也大,最見不得虛假與野心。報仇學藝,是又虛假又有野心的事情,范公是經歷過大兇險的人,已經心如鐵石,萬一被拒,往后另投他門都難。所以一定慎重言行,尋找時機。
年少的王荊山就一路要飯去了煙臺,托付萊陽的老鄉幫自己在魁德堂斜對門的糧店某了一份工,然后就開始了偷拳生涯。而我,也就連著五六年沒有見著我大哥了。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